《唐诗鉴赏辞典》读后感
- 格式:docx
- 大小:18.14 KB
- 文档页数:2
唯美的千年之约—读《唐宋词鉴赏辞典》心得分享我喜欢读诗词,案头经常放着一本厚厚的《唐宋词鉴赏词典》。
打开它,古风古韵的词句在时光中流淌,装点着岁月繁华。
轻轻扣开文化宝库的大门,诗词犹如璀璨夺目的珍珠,熠熠生辉。
历史的荣辱兴衰中,诗词之美经风霜亦不老,唯美了千年时光。
《唐宋词鉴赏辞典》是我的最爱,它从不同的视角解读着唐宋词。
从时代背景、文化背景、诗人的成长经历等剖析词句,让我们读懂了诗词背后的词人内心独白。
爱诗词,就想深入地走进那片文化圣地,去追寻那斑斓的梦。
唐宋词中,我尤爱读宋词。
在晨光微曦中,捧一卷诗词与朝阳一起分享,那亦或唯美婉约亦或豪放激昂的词句;在午后的阳光里,泡一杯香茗,于雾气氤氲中读宋词,感受岁月静好一时安稳的平和与幸福;在雨后的黄昏中,听雨打窗棂,体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
在宋词中品读历史。
宋词见证了一个朝代的文化盛典与荣辱兴衰。
读宋词,既要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祈盼,也要读“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金戈铁马;读宋词,既要读“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繁华,也要感受“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的痛与恨。
宋王朝300多年的跌宕起伏的历史,在宋词中缓缓展开。
在宋词中品读生活。
宋词中的爱情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是“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落寞与孤寂;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正确爱情观;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
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痛苦。
在宋词中品读人生志向。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苏轼的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是抗金英雄岳飞一生理想与追求;“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是辛弃疾的心迹写照。
读《唐宋词鉴赏辞典》,与千年的岁月相约,让青丝伴着白发写入自己的人生诗篇。
读《唐诗》有感作文600字第1篇:读《唐诗》有感作文600字风萧萧兮易水寒,眼望前路两茫茫。
在这一个文坛上本如天神的人物已经尽付春水,但是他们的诗文——《唐诗》,其艺术魅力永恒不朽。
数千年过去了,唐诗韵律悠然在回响,漫溯历史的大道,平添的不过是已经风霜的韵致,那是世间最亮的语言,是红尘中最灿烂的图蓝。
虽然他们渐行渐远,声不可闻,但其诗文的其情其闻在世间永传,亘古流芳。
像这样别出心裁的,与众不同的唐诗韵律就在此:你看,那山涧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在那儿,松林一尘不染显得苍翠,皎洁的月光透过叶子,在松间留下条条斑驳的影子,置身其中,使人明静、清幽,就好像心也被洗净了一般。
那白练似的清泉从石上穿梭,源源有声,像优美动听的奏鸣曲,又像是大自然的脉搏在轻轻跳动。
忽闻林间笑语一片,咦,原来是洗衣的少女踏着金*,沐着清辉归来了。
本想就此优美转身,不料撞见别样风采。
你看:那古道旁:“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
”在那儿,小草绿得妖娆,绿得妩媚,绿得动人,偷偷伸长了脖子,与这条荒弃了的苔阶映衬着。
明媚的春光洒在绿草身上,使其身上的汗水瞬相聚,变大了,又变大了。
纯如水韵,亮如明月,深如潭渊,洁如白雪,使人如痴如醉,又如珍珠一般,一不小心掉落在苔阶上,碎了。
听,躲在密密枝叶里的黄鹂唱起了一歌儿,歌声动听而婉转,像是为此感到叹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读《唐诗》有感650字风萧萧兮易水寒,眼望前路两茫茫。
在这一个文坛上本如天神的人物已经尽付春水,但是他们的诗文——《唐诗》,其艺术魅力永恒不朽。
数千年过去了,唐诗韵律悠然在回响,漫溯历史的大道,平添的不过是已经风霜的韵致,那是世间最亮的语言,是红尘中最灿烂的图蓝。
虽然他们渐行渐远,声不可闻,但其诗文的其情其闻在世间永传,亘古流芳。
像这样别出心裁的,与众不同的唐诗韵律就在此:你看,那山涧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古诗词鉴赏辞典读后感在阅读《古诗词鉴赏辞典》后,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这本辞典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古诗词知识,还通过其独特的排版和精美的插图,将古诗词的美妙之处呈现得淋漓尽致。
它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的世界,强化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以下是我对这本辞典的读后感。
一、古诗词的艺术之美《古诗词鉴赏辞典》所收录的古诗词作品,无一不展示了古代文人的才华和智慧。
这些作品经过岁月的洗礼,仍然散发出扑鼻的艺术芬芳。
通过辞典的导读,我对一些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让我能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寓意。
这种对古诗词的解读不仅仅让我对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提升了我的审美能力。
二、词典的独特设计《古诗词鉴赏辞典》在排版和设计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每首古诗词都以简洁的方式呈现在页面上,清晰明了。
词典的每一页都附有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美轮美奂,还很好地与作品的主题相呼应,增强了阅读的视觉体验。
与此同时,辞典内还设有索引,方便读者查找各类古诗词的阅读。
这种设计让我在阅读时感觉更加轻松和愉快,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三、增进对古代文化的认识通过阅读《古诗词鉴赏辞典》,我对古代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古代诗词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表达文人身世之感的媒介。
辞典中对于古诗词的解读,也同时涉及到古代社会背景、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对古代社会的形态、人民的生活以及他们所追求的价值观都有了更加具体和深入的了解。
这些对古代文化的了解,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也拓宽了我的视野。
四、对现代生活的启示阅读《古诗词鉴赏辞典》使我对现代生活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尽管古代诗词与现代生活背景有着巨大的差异,但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人生体验却与现代人有着共通之处。
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古诗词,我感受到了古人对于人生、爱情、自然等方方面面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这让我意识到,纵然时代变迁,人们对于内心世界的感受和追求却是永恒不变的。
读《唐诗鉴赏辞典》有感初识《唐诗鉴赏辞典》是在父亲的书架上,偶读其中一篇,颇感语言文雅厚重。
鉴赏者高超的鉴赏水平和千古诗作并驾齐飞,绘出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惊艳。
如今和同学们共读此书,时不时就会产生“别有洞天”,“不说话就十分美好”的感受。
前段时间我们读的是王维的诗。
读王维的诗我爱上了一个季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秋高气爽,明丽清新。
读王维的诗我爱上了一种意境——“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在清幽宁静的意趣中富含生意。
读王维的诗我认识了一个人——王维。
他向往田园。
自开元二十五年(737)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维艰。
在这种心情下他来到田野,看见众人都有所归,只有自己没有归处,怎能不既羡慕又怅惘呢?因此,诗人慨叹道:“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渭川田家》)。
《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诗人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
他倾慕真隐士,与裴迪访吕逸人,极赞吕逸人闭户著书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艳羡“绝风尘”的情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洁净美丽纯朴的山居生活正是王维心中理想的世外桃源,任凭“春芳歇”他也决然归隐了。
大约四十岁后,王维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终南别业》),诗中描写的正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调。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积雨辋川庄作》),厌弃尘嚣的诗人从幽居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
在《田园乐》组诗七首中,他更是表现了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
他无奈归隐。
王维对辞官归隐既有闲适自得,积极向往的一面,也有愤激不平,无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
唐诗鉴赏辞典读后感
《唐诗鉴赏辞典》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喜欢唐诗的朋友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学习与鉴赏的工具。
在这部辞典中,编者们精选了唐代众多诗人的经典作品,并对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析和鉴赏。
这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了每一首诗的背景、主题和艺术手法,更让我们能够从中领略到唐代诗人的才华和诗歌的魅力。
读完这部辞典,我深感唐诗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
这些诗歌涉及的题材广泛,风格各异,既有对个人情感、自然景色、社会现象的抒发和描绘,也有对历史事件、神话传说的记述和评论。
每一首诗都凝聚了唐代诗人的心血和智慧,为我们展示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的精髓。
在众多诗人中,我最喜欢的当属李白和杜甫。
他们的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李白的诗歌飘逸、豪放,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而杜甫的诗歌沉郁、深刻,充满了对人民疾苦和社会现实的关注。
他们的诗歌风格各异,但都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此外,这部辞典还对每首诗进行了详细的鉴赏和分析,这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唐诗的内涵和魅力。
通过这些鉴赏文章,我不仅了解了每首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更能够从中领略到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力。
这些分析文章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欣赏工具。
总的来说,《唐诗鉴赏辞典》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学习唐代诗歌的精髓,更能够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我相信这部辞典将会成为众多爱好唐诗的朋友们的必备工具。
读《唐诗鉴赏辞典》有感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诗词就是其中一颗灿烂的明珠,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每首诗中总有那一个字、一句话衬出整首诗的意境或抒发诗人的感想,如《夜宿山寺》中的“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就衬出了楼的高和夜的静。
而宋之问的《渡汉江》:“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则表达了诗人因念及亲人而忐忑不安的心情,但杨炯的《从军行》当中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却表达了他保卫国家的高昂斗志。
王继的《野望》,看似是在写秋天的景色,实则是在写他迷茫伤感的心情。
我很喜欢古诗。
记得我第一次接触古诗是在看“中国诗词大会”之后。
当时,我回忆着那些大学生在台上与评委们对答如流的场景,十分羡慕,便特意到书店买了一本《唐诗鉴赏辞典》时不时就抱在手上看,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一天不看闷得慌。
《唐诗鉴赏辞典》这本书把唐诗分为了“初唐”、“中唐”、“盛唐”、“晚唐”这四大类。
其中,“盛唐”的诗最多、最有名,也最优美,还有很多是写山水田园明月等景物的,并且意味深长——“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好一个燕草和秦桑,就把春天的美都刻画出来了!而张若虚则把思念都寄托在了月亮上,便创作出了著名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听着这些诗句,我的思绪也随着诗人飘到了远方,不一会儿就会背了。
就是到晚上睡觉的侯,我都会一遍又一遍地重温着这些诗词。
你也可以来读一读哦!我相信,只要你细细品味,就一定会爱上这些古诗词的,并从中体会到快乐!。
《唐诗三百首》鉴赏读后感7篇唐诗三百首鉴赏读后感(篇1)我喜欢读古诗,读了《唐诗三百首》,我更加喜欢唐诗了。
每首古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蕴涵着许多的道理,它那简洁又生动的语言,就像是在诉说我们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古诗就好象是我们的老师,教导着我们,引领着我们走向光明。
有的古诗教育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有的的古诗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还有的的古诗要我们做一个坚强的人……虽然这一首首唐诗,年代已久远,但这些古诗已随着这些诗人闻名于世了,我们要好好地读它,读出唐诗的精彩;读出唐诗的诗韵;读出唐诗的理趣。
细细读着《唐诗三百首》,我发现很多唐诗就是一个伊索寓言,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就如《感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兰花繁盛芬芳在春天,桂花皎洁飘香在秋季,在不同的季节吐露生机,点缀春意,充实春景。
林中居者,闻到芳香攀花折枝,散发飘香是它们的天性,不是为了希望别人将其攀折。
这首诗告诉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在崇尚自然、爱护环境的今天,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要我们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保护树木保护环境。
还有许许多多的诗,它们都各有不同的情趣。
如《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只有二十个字,但它却把作者和童子的三问三答写的很详细,很具体……还写出了作者的心理变化:从充满希望到失望再到有一丝希望,最后到彻底失望。
简单的文字却描写的非常详实,所以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文字要简洁,但表达要完整。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中国人对文明的梦想,作为一个小学生,就要从现在做起,好好读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我们要努力,要奋斗,这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创下的伟大的事业。
唐诗三百首鉴赏读后感(篇2)小时候听到这么一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代表了中国诗歌的最高成就,既是中国几千年文化千锤百炼的不朽硕果,更是愉悦我们精神世界的不可或缺的文化源泉。
读书随感读《唐诗鉴赏》有感现在的《唐诗鉴赏》有多种版本,选用的诗文也不同,也不是《唐诗三百首》,我这本《唐诗鉴赏》是清代学者笠翁编选的,有四百八十多首唐诗。
书中对每位作者的生平事迹进行了介绍,并对每首诗的写作背景、艺术特色、创作技巧等进行了生动细腻的解析,是我们学习唐诗、理解唐诗的好帮手。
这本《唐诗鉴赏》装帧考究,坚硬暗黄色的封面是一幅中国画,古朴而淡雅,更像是一本工具书。
一首诗大多是一页的短文分析,作为一本枕边书,每晚睡前品读一两首,绝不似那些情节跌宕的小说一眼望不到尽头,一篇鉴赏就是一个故事,我真惊叹我国古代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
读这本《唐诗鉴赏》对我来说还是大有裨益的,在提高了我的文学修养,还能获得一些写作、美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每篇鉴赏先介绍作者写作背景,总体概况本首诗作者表达的主题思想。
然后逐句带领读者欣赏,每句的意思,包括重要的词义,帮助我们分析语句的构思技巧,表达的语境、气势,用词的精当,当时的环境,典故的出处等,最后总结全诗的写作特色。
以李端《闺情》为例: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这是大历十才子李端写闺情的诗,他作诗善于通过细致的观察,摄取思妇一刹那的特有情态,加以刻画,形象非常鲜明。
此诗语言朴实清新,表达委婉含蓄,真挚细腻,极为传神地描写了女主人公盼夫的复杂心情,堪称李端闺情诗的代表作”。
这段文字很快使读者了解到这是一首少妇思念出门在外赶快回家的闺情诗。
李端是闺情诗写作的高手,善于抓住细节,描写思妇微妙的心理变化,月落星稀,孤灯未灭、辗转反侧,披衣张望,喜鹊报喜。
但却不见丈夫的归来,希望转变为失望,能不恼怒喜鹊吗?此诗真是别具神韵。
我喜欢这本《唐诗鉴赏》,诗篇众多,分析简洁到位,是我们学习国学、学习唐诗的指南!。
唐诗读后感唐诗读后感集锦15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唐诗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诗读后感1《唐诗三百首》中收录的作者,不仅有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还有一些不知名的,他们虽然名声不显,但他们的作品亦有其可借鉴之处,值得一阅!因为这写诗作都是经过了时间考验而未被淘汰的,我一向认为,时间是最好的评判家!《唐诗三百首》中有像杜甫的《望岳》,王维的《渭川田家》綦毋潜的《春泛若耶溪》,李白的《蜀道难》这一类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让人仿若置身其中,仰躺于山水之间;也有像王维的《送别》,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样的送别诗,让人感佩于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从李白的一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我体味到深切的悲意凄凉,然后是释然的洒脱;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让我深深动容,我仿佛看到一个背影,在逆着光的地方叹息,便也体味到了远离故乡的寒冷;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中写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又让我浑身一松,仿佛一个人仰望天空,呼吸都变的芬芳。
然而,现代社会迅速发展,许多中华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遗弃,对外来事物的狂热追求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忘记了中国的古文化,忘记了唐诗,他们宁愿生活在虚拟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事物。
曾有一则新闻报导:近六成的人认为中国人崇洋媚外。
面对这个结果,我不禁震惊,难道中国文化的内涵不及外国文化吗?并非如此,相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国文化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粹。
试问,如果每个中国人能够多读一首唐诗,多一份对诗歌的热爱,又如何会出现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诗不再只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华文化的缩影。
细读唐诗,它能给予你智慧;品读唐诗则可以使其勉励你,鞭策你,使你前行。
《唐诗赏析》读后感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一页,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唐诗赏析》这本书,是一部系统地介绍唐代诗歌的经典之作,通过对唐诗的赏析,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在阅读《唐诗赏析》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唐诗的博大精深和韵味悠长。
唐诗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每一首唐诗都是一幅精美的画卷,展现出作者对生活、对人情、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
在《唐诗赏析》中,我看到了李白的豪放不羁、杜甫的忧国忧民、王维的清丽雅致,以及其他诸多唐代诗人各具特色的风采和风貌。
读《唐诗赏析》,我深深感受到了唐代诗歌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
唐诗以其广阔的题材、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出了唐代诗人的高超才华和卓越创作力。
无论是描写自然景物、抒发人生感慨,还是歌颂爱情、抒发政治抱负,唐诗都能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优美的韵律,表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在《唐诗赏析》中,我看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情的感悟。
他们以诗为媒,抒发情感,表达思想,抒发抱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佳作。
唐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
读《唐诗赏析》,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唐代诗人的卓越才华和卓越创作力。
在《唐诗赏析》中,我看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悟。
他们以诗为媒,抒发情感,表达思想,抒发抱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佳作。
唐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
读《唐诗赏析》,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唐代诗人的卓越才华和卓越创作力。
总的来说,读完《唐诗赏析》这本书,我对唐代诗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欣赏和喜爱唐诗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唐诗鉴赏辞典读后感唐诗鉴赏辞典读后感(一)感激唐诗宋词,感激她们使这些今代巨匠们没有朽的艺术战精力,千百年去失以积厚流光。
走入唐诗宋词,其真便是走入一个神偶诱人的王国。
这是一小我私家类精力之花片面衰谢的节令。
咱们的巨匠从一弛厚厚的册页上站起去,沿着字面止间背咱们走去,一袭时装,少领飘飘,丰姿万千:今朴雄壮的子昂,明朗雄健的王之涣,忙静谈近的孟浩然,超脱豪宕的李皂,轻郁顿抑的杜甫,浑扬畅丽的皂居难,偶诡灿烂的李贺,精美素丽的暖庭筠,凄婉劣柔的李煜,忙俗浑婉的晏殊,豪宕奔放的苏轼,雄搁流利的陆游……“近上暑山石径斜,皂云熟处有人野”,恍忽之外,尔同样成了一位典俗的今代儒熟,和风拂动尔头上浓蓝色的逍遥巾。
尔立上一辆今旧的马车,“吱吱呀呀”而来,驿叙二边是一片水红的枫叶,把尔的单也映射失微红,鸣尔怎能不绝高车去视上几眼?“小令樽前睹玉箫,银灯一直太妖娆。
歌外醒倒谁能恨?唱罢返来酒已消。
”附件夜色未深,击柝人正在窄窄的街衢上越走越近,而红楼之上酒废邪淡。
箫是这粗粗致致的玉箫,附件灯是这华华贱贱的银灯,音乐便正在身旁流淌着……独爱唐诗宋词,独爱此中所展现的一个个高古的诗歌意境,独爱一个个没有羁的魂灵。
否取之联袂异游,否取之相对于喝茶。
无论是“千树万树梨花谢”的“胡地八月”,借是“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渭乡客栈,无论正在“花市灯如昼”的元夜,借是正在有“幽香亏袖”的黄昏,或啼、或泣,或少歌、或欠叹,或无语彷徨、或滚滚不停,皆是这么使人易记。
以前读晏殊:“迫不得已花落来,似曾相识燕返来”,年夜脑外一片空缺。
昨天,人到外年,正在经验了一些世事之后,再去读它,就慢慢悟没一些意蕴去。
念昔时,晏殊徜徉正在小园的香径上,还着嫩酒写高那尾词的时分,又怎能知叙千年之后的尔能读到它?又怎能知叙尔是怀着怎么的一种心绪来品尝来咀嚼它?尔念,那便是所谓的沧桑了,那便是所谓的汗青了,那便是所谓的缘份了。
尔借感觉,那份沧桑之感,并不是建设正在“熟命有为”的灰心基调上。
《唐诗鉴赏辞典》读后感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唐诗鉴赏辞典》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岁月的河流把无数文化带走,但唐诗却成为经典,经久不息。
家中书架上的《唐诗鉴赏辞典》,我已翻阅数遍,但每次打开,心里还是像第一次拿到时那样激动、欣喜。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千年来一直为人民传颂不衰。
其中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作诗的人。
唐代诗人写诗风格、内容各不相同,有描绘如诗如画的江南风光的,有展现粗犷豪迈的塞北边疆的;可想象,可叙事,可回忆,可托物言志,可借物喻人……但无论如何,都能让读诗的人心生感触……我最喜欢的诗是《登鹳雀楼》。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里诗人运用了极其朴素却又对仗工整的语言,把落日西沉和黄河入海两个壮丽景色展现在读者眼前,还将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都容进短短十个字中,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
而诗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把诗再次升华。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出登楼的过程,但后两句表明了诗人向上进取的精神和高瞻远瞩的'胸襟,也让读者明白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深刻哲理。
人生何尝不是这样一个过程呢?我们也将在不久告别母校,告别老师和同学,到新的集体,开始新的生活。
当我们到达小学生活的终点时,你是否会继续努力,坚持不懈地“登上另一层楼”呢?还是说会半途而废或满足于现在一点点的成就呢?人生之楼是没有顶端的,只有通过我们坚定的意志和不懈地追求一步步向上攀登,从中获取启示,得到教训,汲取经验。
这样才能看到更美的景色,“登”出最好的人生!。
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插画版)读后感1500字诗情画意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所追寻的一种至高至雅的境界。
为了让更多的唐诗爱好者和广大的教师合学生更深的体会到这种诗画融合之美,本书特精选了300首唐诗进行赏析,并又从中精心挑选了100首,为其配以图画,即一首诗对应一副图画。
值得注意的是,本书所配图画均选自明刊本《唐诗画谱》。
《唐诗画谱》是一本诗、书、画三美合一的版画图谱,其画请名笔蔡冲寰、唐世贞为之挥墨,刻版出自徽派名工刘次泉等之手,被时人誉为“诗诗锦绣,字字珠玑,画画神奇”。
本书如此精心策划,目的就是使诗与画结合,图与文并茂,情与景一体,使厚重的唐诗充满勃勃的生机和诗情画意,达到“诗从画中来,画表诗中情”的效果,从而便于人们理解和记忆,使读者在增获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同时,得到精神和艺术上的享受。
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插画版)读后感《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作为唐压卷诗《金缕衣》的作者有些争议,有人以为“无名氏”,有人以为“杜秋娘”。
但是在《唐诗三百首鉴赏》里,标明该诗作者为:无名氏,那么如果说这首诗的作者是无名氏,我无话可说;也有文献说是杜秋娘。
若说这首《金缕衣》的作者是杜秋娘,那么,我要讲一个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杜秋娘的故事,也可以说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这是发生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事。
唐德宗贞元年间,在东南繁华之地润州(今江苏镇江),有一户姓杜的普通人家。
那年清秋,杜家添了一个女儿,生的玉雪可爱,有着秋水清澈般灵动的眼神,父母为其取名:秋娘。
秋娘慢慢长大,不但相貌美如花而出众,更是才思敏捷,诗词文章样样不凡。
可惜,秋娘还不到谈婚论嫁年纪,家中意外遭变故,生活很快陷入困境,秋娘被强迫送往金凌(南京),入了妓乐司。
之后她与姐妹们一起学起歌舞器乐,很快脱颖而出,成了妓乐司中头牌。
直到秋娘十五岁年年遇到李锜。
李锜,为皇室宗亲,又是润州刺使、浙西观察使兼盐铁转运使。
《唐代诗典》读后感《唐代诗典》是一部集结了唐代诗歌精华的经典之作,其中包含了许多著名诗人的作品,如李白、杜甫、王维等。
作为一名专业读者,我对这部书籍的阅读体验深刻而丰富,让我对唐代诗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
首先,我被书中所呈现的诗歌之美所折服。
唐代诗歌以其简洁、含蓄、意蕴深远而著称,每一首诗都仿佛是一幅精美的画作,让人感受到诗人们对生活、自然、人情的深刻体悟。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通过简洁的文字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而杜甫的《春望》,则通过对时局的观察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怀,展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深情厚意。
其次,我被书中所展现的诗人风采所感动。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期,诗人们才华横溢,作品层出不穷,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佳作。
他们或豪放奔放,或婉约含蓄,或慷慨激昂,或婉转动人,每一位诗人都有着独特的风采和风格。
例如李白的豪放奔放,王维的婉约含蓄,杜甫的慷慨激昂,这些不同的风格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让人感受到诗歌的无穷魅力。
最后,我被书中所传递的人生智慧所启发。
唐代诗歌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诗人们对生活、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在阅读《唐代诗典》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诗人们对人生的洞察和对世界的理解,他们对人情世故、生死离别、时光流逝等主题的思考,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悟。
诗人们的智慧和感悟,不仅让我感受到诗歌的力量,更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了一盏指引灯,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总的来说,《唐代诗典》是一部充满魅力和智慧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更传递了诗人们对生活、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在阅读这部书籍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诗歌之美,更受到了诗人们的启发和感动,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通过阅读《唐代诗典》,感受到诗歌的魅力,体味诗人们的智慧,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净土。
唐诗鉴赏辞典读后感唐诗鉴赏辞典读后感(一)感谢唐诗宋词,感谢她们使那些古代大师们不朽的艺术和精神,千百年来得以源远流长。
走进唐诗宋词,其实就是走进一个神奇迷人的王国。
那是一个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盛开的季节。
我们的大师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一袭古装,长发飘飘,风姿万千:古朴雄浑的子昂,清朗雄健的王之涣,闲静谈远的孟浩然,飘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顿抑的杜甫,清扬畅丽的白居易,奇诡璀璨的李贺,精巧艳丽的温庭筠,凄婉优柔的李煜,闲雅清婉的晏殊,豪放旷达的苏轼,雄放流畅的陆游……“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恍惚之中,我也成了一名典雅的古代儒生,微风拂动我头上淡蓝色的逍遥巾。
我坐上一辆古旧的马车,“吱吱呀呀”而去,驿道两边是一片火红的枫叶,把我的双也映照得微红,叫我怎能不停下车来望上几眼?“小令樽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
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夜色已深,打更人在窄窄的街衢上越走越远,而红楼之上酒兴正浓。
箫是那精精致致的玉箫,灯是那华华贵贵的银灯,音乐就在身边流淌着……独爱唐诗宋词,独爱其中所展示的一个个古雅的诗歌意境,独爱一个个不羁的灵魂。
可与之携手同游,可与之相对品茗。
无论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胡天八月”,还是“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渭城客栈,无论在“花市灯如昼”的元夜,还是在有“暗香盈袖”的黄昏,或笑、或泣,或长歌、或短叹,或无语徘徊、或滔滔不绝,都是那么令人难忘。
以前读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大脑中一片空白。
今天,人到中年,在经历了一些世事之后,再来读它,便渐渐悟出一些意蕴来。
想当年,晏殊徜徉在小园的香径上,借着老酒写下这首词的时候,又怎能知道千年之后的我能读到它?又怎能知道我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境去品味去咀嚼它?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沧桑了,这就是所谓的历史了,这就是所谓的缘份了。
《唐宋诗词鉴赏》读后感《唐宋诗词鉴赏》读后感读完一本书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唐宋诗词鉴赏》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唐宋诗词鉴赏》读后感1诗,让我感动!因为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更喜欢读诗,因为它让我感动。
诗,让我喜爱!有了它,让我对生活有了积极性,让我更喜爱四季。
因为诗,我爱上了秋天,从而明白“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含义,也同时为杜甫的茅庐“八月秋高怒号”而担惊受怕,但“塞下秋来风景异”更让我感到欣慰从容。
因为诗,我恋上了夏天,喜欢“映日荷花别样红”;还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因为诗,我迷上了春天,“一枝红杏出墙来”;还有那“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因为诗,我更喜欢冬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
”还有那新年时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正是因为有了诗,我的生活才有了色彩,我的泪水因此而流下,在诗中我看到了古人的心境,更读懂了历代王朝的兴衰!这让我想到了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是深深的表达了李清照的爱国精神,也歌颂了项羽悲壮死战。
项羽的精神是因为当时中国封建时代社会走向没落的时代,正如龚自珍写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到了南宋,可是当时南宋朝廷根本无意北伐中原,收复失地,虽然此时陆游已被罢免回故乡,但依然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朝廷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祖国统一。
由此而发,写了一首诗《秋夜将晓出离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终于解放了,人们过上了小资的生活,这是范成大不禁动起笔,写了一首人见人爱的《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多美得乡村生活!不仅乡村生活美,而且还有我们现在的西湖,西湖的美令人神往,在苏轼的点缀下,更是惟妙惟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唐诗鉴赏辞典》读后感
岁月的河流把无数文化带走,但唐诗却成为经典,经久不息。
家中书架上的《唐诗鉴赏辞典》,我已翻阅数遍,但每次打开,心里还是像第一次拿到时那样激动、欣喜。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千年来一直为
人民传颂不衰。
其中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作诗的人。
唐代诗人写
诗风格、内容各不相同,有描绘如诗如画的江南风光的,有展现
粗犷豪迈的塞北边疆的;可想象,可叙事,可回忆,可托物言志,可借物喻人……但无论如何,都能让读诗的人心生感触……
我最喜欢的诗是《登鹳雀楼》。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里诗人运用了极其朴素却又对仗工整的语言,把落日西沉和黄河入海两个壮丽景色展现在读者眼前,还将
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都容进短短十个字中,使画面显得特别
宽广。
而诗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把诗再次升华。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出登楼的过程,但后两句表明了诗人向上
进取的精神和高瞻远瞩的胸襟,也让读者明白了只有站得高才能
看得远的深刻哲理。
人生何尝不是这样一个过程呢?我们也将在不久告别母校,
告别老师和同学,到新的集体,开始新的生活。
当我们到达小学
生活的终点时,你是否会继续努力,坚持不懈地“登上另一层楼”呢?还是说会半途而废或满足于现在一点点的成就呢?人生之楼
是没有顶端的,只有通过我们坚定的意志和不懈地追求一步步向上攀登,从中获取启示,得到教训,汲取经验。
这样才能看到更美的景色,“登”出最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