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6
艺术硕士(广播电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内招)艺术硕士(广播电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内招)Developing Plan for Master of Fine Arts (MFA) in Radio & Television(135105)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将传统的广播电视艺术理论以及当代视听艺术与实践相结合,服务于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广播电视、短视频、融合媒体产品以及纪录片创作等行业,具有社会责任感、文化创造力和艺术鉴赏力的复合型、个性化、高层次专业人才。
具体要求:(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遵守法律法规,恪守社会公德、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和学术规范;具有强烈的时代认知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正确的新闻志向和价值取向,敢于创新,敏于实践,勇于担当。
(二)坚持“人文”“技术”“艺术”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
以社会与行业的职业需求为导向,依托新闻传播学科的优势资源,突出“人文+艺术+技术”的学科交叉特色,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的人文素养、系统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广播电视专题策划和音视频制作以及新媒体艺术产品生产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艺术专门人才。
(三)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必要的对外交流。
(四)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
(五)身心健康。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学制3年,学习年限根据情况可适当延长,最长不得超过5 年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专业方向1.广播影视艺术理论与实践2.音视频制作(二)本专业要求修满50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6学分,专业学位课12学分,毕业考核7学分,非学位课程25学分。
非学位课程的方向模块课程和基础选修课程,要求硕士生按方向修满12学分,基础选修课程任意选修6学分。
同等学力或跨一级学科考取的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3门本学科本科核心课程(具体课程参考本学科本科培养方案),所修四、培养方式与方法采取课堂教学、自学、讨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广播电视艺术创作的问题意识和作品意识。
广播电视硕士培养方案一、引言广播电视硕士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具备广播电视领域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而设计的。
本文将介绍广播电视硕士培养方案的一般结构和内容,以及相关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
二、培养目标广播电视硕士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广播电视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包括:1. 具备广播电视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2. 掌握广播电视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3. 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制作和管理的能力;4. 具备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和传播的能力;5. 具备广播电视广告和营销的能力;6. 具备广播电视技术和设备操作的能力;7. 具备广播电视文化与传媒研究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广播电视硕士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包括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广播电视基础理论:介绍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2. 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培养学生的节目策划和制作能力;3.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与传播:培养学生的新闻采编和传播能力;4. 广播电视广告与营销:培养学生的广告和营销能力;5. 广播电视技术与设备:介绍广播电视技术和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6. 广播电视文化与传媒研究:培养学生对广播电视文化与传媒研究的能力。
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专业方向进行选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与监控;2. 广播电视编导与导演技巧;3. 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4. 广播电视传媒伦理与法律;5. 广播电视媒体管理与运营。
四、实践环节广播电视硕士培养方案中还包括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实习和毕业论文。
实习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锻炼和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毕业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广播电视领域的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论文。
五、培养模式广播电视硕士培养方案采用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科研教学相结合。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广播电视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和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通过科研教学,学生可以深入研究广播电视领域的前沿问题。
青岛科技大学广电专硕培养方案。
一、综述《青岛科技大学广电专硕培养方案》是青岛科技大学自2009年起推出的一个专门针对学生的培养计划。
该计划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使他们能够从事广播和电视行业的相关工作。
该培养方案通过获得实地实践,结合档案分析,媒体理论课程学习等丰富的方式培养学生,使他们具有更高层次的媒体知识和技能。
学生将以各种形式参加学习,包括实地实践,理论课程学习,以及科研报告撰写。
二、培养目标《青岛科技大学广电专硕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促进学生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使他们具备从事该行业的能力和才能。
为此,在该培养方案中,学生将学习和熟悉有关新闻报道、影视制作、特色节目制作、网络公关和其他媒体技能等内容,并有机会参加相关活动,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
同时,学生在学习媒体经济营销学术研究及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趋势的同时掌握专业知识,推动自身发展,从而满足学生未来从事媒体行业的需求。
三、课程设置根据《青岛科技大学广电专硕培养方案》,该课程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课程,涵盖了媒体技术、报纸出版与新闻报道、影视制作、广播电视服务质量分析、电影视频编辑技术、新闻报道表达、媒体学、信息传播技术、数字传播技术、网络媒体技术、多媒体系统结构与技术、电视节目制作和发展等课程,使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媒体文化与其他软件工程专业知识进行了全面的系统讨论和理论学习。
四、实践活动此外,学生参加有关报纸、电视、电台以及新闻实验室的实践环节,结合各类影视作品等实际案例,实现对课堂知识理论的实践应用,使学生融汇贯通,直观了解媒体技术。
此外,学生也会学习设施设备、公共关系和市场经营等内容,实现自身在媒体行业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掌握我国媒体发展趋势,完善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技能。
五、成果评价《青岛科技大学广电专硕培养方案》以实践为重点,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和素养,为日后从事广播电视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培养环境。
一方面,该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另一方面,该课程也将重点放在贴近真实社会的课题研究上,使学生能够积极应用学到的各类媒体技能,实现自身的职业技能提升。
山东师范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名称:艺术学二级学科名称:广播电视艺术学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主要课程2-3门;补修课程一律不计学分,以通过考试为准。
(详见教学计划表)五、培养环节1、综合考核:综合考核是在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以后,以研究生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
研究生综合考核工作一般在第三学期末完成。
2、论文开题:硕士研究生最迟在第三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并通过论文开题报告论证,写出论文工作计划。
3、论文工作检查:硕士研究生用于学位论文的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要进行论文工作检查。
导师组要根据硕士生论文开题情况,检查论文写作计划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并针对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指导,以保证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
论文工作检查需在论文作者申请答辩前三个月完成,否则学校将不受理其答辩申请。
4、学术活动:为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促进研究生关注和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各学科专业要采取措施鼓励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参与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参加本学科专业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要求每名硕士研究生听取学术报告不少于10次,公开做学术报告不少于1次,至少撰写专业文献综述1篇。
达到此要求方可获得相应学分。
5、科研活动:为保证我校硕士学位的授予质量,规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在正式出版发行的学术期刊(不包括增刊、专辑)上发表一篇署名山东师范大学的专业学术论文,研究生必须为第一作者。
未达到上述要求的,不能授予硕士学位。
6、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等。
本专业研究生采取科研实践的实践方式。
科研实践包括参加电视节目创作、动画作品创作等相关课题的研究,参加实践时间不少于两周,并应有相应的创作成果。
科研实践以“合格”为通过。
非全日制研究生可通过选修研究生课程的方式来获得该环节的相应学分。
广播电视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一、目标与定位本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广播电视领域深厚理论素养、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层次人才。
该方案定位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广播电视专业硕士,旨在为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提供高素质、高水平的专门人才,推动广播电视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课程设置本培养方案将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三个模块。
1、专业基础课程:涵盖广播电视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技术、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等。
2、专业核心课程:深入探讨广播电视行业的各个方面,包括广播电视制作、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等。
3、专业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相关课程,如影视制作、播音主持、广播电视广告等。
三、教学方法本培养方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
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广播电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教学本培养方案重视实践教学,通过以下方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1、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其了解和熟悉广播电视行业的实际运作。
2、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音主持实践等,以提高其专业技能。
3、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广播电视比赛和活动,以增强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综合素质培养本培养方案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跨学科知识,提高其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3、科学素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掌握科学方法和技术,提高其创新能力。
4、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面对挫折和困难能够积极应对。
5、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生活方式,能够适应工作和生活的压力。
六、质量监控与评估本培养方案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质量监控与评估机制,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1、建立教学督导制度,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和指导。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50407)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从事广播电视艺术事业的节目创作、管理及科研、教学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
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2.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较好的创新能力;具有使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3.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协调工作的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影视艺术理论研究
2.电视文艺理论
3.影视戏剧创作与理论
4.影视艺术与技术研究
5.数字媒体艺术研究
6. 纪录片创作与理论
三、修业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3年。
其中优秀者满足有一篇在省级以上的刊物正式发表的论文或者有一部相当于省级以上奖励的作品的条件,可以申请提前半年毕业。
生源为跨专业、同等学力的研究生原则上不能提前毕业。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研究生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发展方向课的学分不少于20学分。
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每个硕士研究生导师组要由3-5人组成,配合导师,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2.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
作为辅助的培养手段,结合专业特点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参加必要的实践活动。
3.学生应在第一和第二学期一年的时间内利用课内和课外阅读,完成全部必读文献的阅读任务。
每位硕士生必须在第二学期期末提交两份书面的文献阅读报告。
文献阅读计1学分。
4.充分发挥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在引导和促进硕士生自主学习和研究中的作用。
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
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包括学习计划和研究计划,应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完成。
5.培养计划要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后制定,以推进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
6.硕士生在征得本专业的教学指导组同意的前提下,可根据本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
7.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我院授课,或派出硕士研究生到其他名牌高校或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
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
8.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六、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必须通过考核,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
提倡以要求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