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 格式:pptx
- 大小:664.77 KB
- 文档页数:36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汇报稿《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恩格斯的一部关于古代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起源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代表作之一。
副标题为“就路易斯·亨·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作”。
它的最大功绩在于批判了唯心主义历史观,引领了国际无产阶级工人运动。
一、写作缘由(一)完成马克思的遗愿摩尔根在原始社会史领域所作的研究,证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评价。
马克思于1881年5月至1882年2月间研读了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为该书写下十分详尽的摘录和批语,打算用唯物史观阐述摩尔根的研究成果,但马克思未能实现这一愿望便与世长辞了。
恩格斯在马克思去世后,整理马克思的手稿时,发现马克思对路易斯·亨利·摩尔根的著作《古代社会》所做的摘要和批语,恩格斯研究后认为有必要进行补充来写一部专门的著作阐述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恩格斯继承了马克思的遗志,写出了伟大的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使摩尔根的研究成果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阐述。
恩格斯在1884年指出:“在论述社会的原始状况方面,现在有一本象达尔文学说对于生物学那样具有决定意义的书,这本书当然也是被马克思发现的,这就是摩尔根的《古代社会》(1877年版)。
……摩尔根在他自己的研究领域内独立地重新发现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并且最后还对现代社会提出了直接的共产主义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36卷,第112页。
)(二)驳斥资产阶级关于私有制和国家的谬论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处于容克地主资产阶级的专政下,为维护统治,制造了种种关于私有制和国家“合理”、“永恒”的谬论,而无产阶级和社会党人被剥削阶级运动立法手段和国家机器镇压,社会民主党的出版物遭到禁止,工人组织被解散,德国被白色恐怖所笼罩。
此时,揭示私有制的罪恶本质,说明国家的真实起源,破除被剥削阶级的麻痹,鼓舞无产阶级和社会党人同容克地主资产阶级斗争,成为重要的战斗任务,《起源》应势而生。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简介】《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1.28—1895.8.5)的一部关于古代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起源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代表作之一。
副标题为“就路易斯·亨·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作(Im Anschluß an Lewis H. Morgans Forschungen)”。
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去世后,整理马克思的手稿时,发现马克思对路易斯·亨利·摩尔根的著作《古代社会》所做的摘要和批语,恩格斯研究后认为有必要进行补充来写一部专门的著作阐述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原著以德语写于1884年3月至5月间,同年10月在瑞士苏黎世出版单行本。
后来,这部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著作在德国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
1892年,恩格斯写了《新发现的群婚实例》一文,作为本书的附录。
全书包括2篇序言,9章正文。
【内容】恩格斯以唯物史观阐释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提出: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发展,产生了私有财产,因此形成了阶级和阶级对立;由于各阶级的冲突导致以血亲家族为基础的旧社会被炸毁,被组成国家的新社会所取代;家庭制度受所有制支配。
恩格斯根据摩尔根对美洲印第安人社会的研究,补充他本人对古代罗马、希腊和日耳曼人社会的研究材料,论述了人类早期原始社会阶段和奴隶社会早期国家形成的历史,后来科学考古的发现也证明了恩格斯的基本论点是正确的。
在本书中,恩格斯研究了史前各文化阶段与家庭的起源、演变和发展,着重论述了人类史前各阶段文化的特征、早期的婚姻和从原始状态中发展出来的几种家庭形式,指出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产生和最后胜利乃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
恩格斯根据大量史料,阐述了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
分析了原始社会解体的过程和私有制、阶级的产生,揭示了国家的起源、阶级本质及发展和消亡的规律。
不忘初心重温经典——《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书笔记《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一部关于古代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起源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代表作之一。
恩格斯在马克思去世后,整理马克思的手稿时,发现马克思对摩尔根的著作《古代社会》所做的摘要和批语,恩格斯研究后认为有必要进行补充来写一部专门的著作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
此书于1884年用德文写成,同年10月在瑞士苏黎世出版,其后被翻译成法、俄、英、日、中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1892年恩格斯写了《新发现的群婚实例》一文,作为本书附录。
全书包括2篇序言,9章正文。
在此书中,恩格斯用了大概一半的篇幅阐述关于氏族和国家起源的问题,在大量历史史实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得出阶级、国家是历史的产物,它按照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运行,不以任何意志为转移。
书中第二章专门探讨家庭起源的问题,恩格斯“把历史过程当成一个整体来理解”,他把婚姻家庭确认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而非仅仅是私人领域的事情。
两性结合是人类再生产的方式,从最初的血缘群婚构成的血族家庭,发展到族外非血缘群婚构成的普那路亚家庭,后来又发展到松散的个体婚构成的对偶制家庭,最后是较为固定的个体婚构成的专偶制家庭,到达了阶级时代。
书中第九章着重论述的私有制的起源和阶级的产生,在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生产力极不发达,人们只能集体劳动,集体消费,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凡是共同制作和使用的东西,都是共同财产”。
到了野蛮时代的中期阶段,青铜工具出现,生产力得到发展,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使畜牧业与农业分离,个体劳动出现了,随之一些劳动产品和生产资料也归个体所有,私有制开始萌发。
同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战俘不再被杀死,而是作为生产力的劳动工具——奴隶而存在,这时社会开始分裂为奴隶主和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两大阶级。
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被称为铁器时代,生产力继续发展,出现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耕地变为私有,氏族内有些成员也沦为奴隶。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节选)学习导读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适应时代和无产阶级斗争发展需要而写的,是一部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和国家理论的代表作.一、写作背景《起源》写作于1884年3月至5月,同年10月在瑞士苏黎世出版单行本,后来在德国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
1892年,恩格斯写了《新发现的群婚实例》一文,作为本书的附录。
1.《起源》是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而撰写的对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和阐述,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19世纪40年代就开始注重对原始社会的研究。
19世纪中叶,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原始社会的发展、验证完善历史唯物主义创造了条件。
1877年,美国民族学和人类学家路易斯·亨利·摩尔根(Lewis Henry Morgan)《古代社会》一书出版。
摩尔根主要研究原始社会的历史,他根据自己对美国印第安人以及澳大利亚等国的人类婚姻、亲属关系、氏族制度的长期研究和观察,写作了《古代社会》一书。
马克思对摩尔根的研究成果高度重视,于1881至1882年间研读了《古代社会》一书,做了详细的摘录和批语,并且计划用唯物史观阐述摩尔根的研究成果.但是,马克思还没有实现这个心愿就逝世了。
恩格斯对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同样重视,认为是“一本像达尔文的著作对于生物学那样具有决定意义的书”。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12页)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手稿时,发现了马克思对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所做的摘要和批语。
恩格斯研究后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对于摩尔根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而摩尔根的研究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证明,“摩尔根在美国,以他自己的方式,重新发现了40年前马克思所发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并且以此为指导,在把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加以对比的时候,在主要点上得出了与马克思相同的结果.”(《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135页)为了进一步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实现马克思的遗愿,恩格斯认为应在此基础上写一部阐述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国家理论的著作.为此,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路易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结合他本人多年研究的成果,写就了《起源》一书。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后感——国家与婚姻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篇文章中,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系统地论述了原始社会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解释了家庭、私有制的产生以及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形成的客观规律,剖析了国家的起源和实质,阐明了国家将随着消除私有制和阶级的共产主义的实现而消亡的历史必然性。
一、关于国家那么恩格斯为什么要写作这篇文章呢?这是由于十九世纪70-8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实践和理论斗争的需要。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问题显得十分突出,这是由于在这个时期,资产阶级除了加强他们的国家机器镇压工人和劳动人民之外,还在理论上尽量美化资产阶级的国家,企图使工人阶级放弃争夺国家政权、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革命道路。
在资产阶级革命初期,资产阶级的思想家还曾经宣传过国家起源的“契约论”,承认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
但是当他们建立了资产阶级国家后,就把国家说成是永恒存在而不可侵犯的了。
恩格斯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要彻底打破这种迷信,决定从理论上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1、国家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体我们知道,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
当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这就是国家。
任何国家都是阶级压迫的机关,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社会管理机构的客观要求,是控制社会冲突,使社会有序发展的客观力量,但是国家不仅具有阶级性,还具有社会性。
任何脱离社会性和阶级性的去认识国家的观点都是片面的,但这又不等于说国家就有“两个本质”。
只能说在这对矛盾体里,阶级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社会性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国家的阶级性和社会性这对矛盾统一体是相互联系而又不可分割的。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德国思想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作的社会学著作,于1884年首次出版。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分析了人类早期的历史,揭示了原始社会制度解体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形成的过程,阐明了阶级社会的一般特征;弄清了各个不同社会形态中家庭关系发展的特点;剖析了国家的起源和实质,证明了国家由阶级产生,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必将消亡。
该书是一部关于古代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起源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代表作之一,被翻译为多种语言文字出版。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包括2篇序言和9章正文内容,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
1、第一章史前各文化阶段,讲述文明时代之前的蒙昧时代与野蛮时代,探讨古代社会的概况。
2、第二章家庭,主要探讨家庭的四种形式——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制家庭和专偶制家庭,揭示家庭形式的演变及演变的关键与基础。
3、第三章至第八章,主要结合易洛魁人、希腊人、雅典人、罗马人、凯尔特人和德意志人等诸具体历史发展过程,专门探讨氏族制度的解体、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转变、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等重要的理论问题,揭示了私有制在氏族社会的瓦解及国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4、第九章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是全书的总结部分,系统论述了一系列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探讨了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与社会组织形式之间的内在关系,探讨了国家的本质及其特征,分析了文明社会的实质。
通过对历史素材的全面而深入剖析,对社会转变时期的经济条件及其重要作用做了深刻分析,论证了经济条件是影响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这四个部分贯穿着一条清晰的认知路径:文明进程、社会组织形式的演进受制于原始公有制到私有制转变的逻辑。
人类从蒙昧、野蛮走向文明,家庭从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和对偶制家庭走向专偶制家庭,社会组织形式由氏族变成国家,都是原始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变的外部表现。
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生产关系从公有制到私有制的改变,促成了社会形态、家庭形式和社会组织形式的转变。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节选)学习导读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适应时代和无产阶级斗争发展需要而写的,是一部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和国家理论的代表作。
一、写作背景《起源》写作于1884年3月至5月,同年10月在瑞士苏黎世出版单行本,后来在德国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
1892年,恩格斯写了《新发现的群婚实例》一文,作为本书的附录。
1.《起源》是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而撰写的对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和阐述,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19世纪40年代就开始注重对原始社会的研究。
19世纪中叶,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原始社会的发展、验证完善历史唯物主义创造了条件。
1877年,美国民族学和人类学家路易斯·亨利·摩尔根(Lewis Henry Morgan)《古代社会》一书出版。
摩尔根主要研究原始社会的历史,他根据自己对美国印第安人以及澳大利亚等国的人类婚姻、亲属关系、氏族制度的长期研究和观察,写作了《古代社会》一书。
马克思对摩尔根的研究成果高度重视,于1881至1882年间研读了《古代社会》一书,做了详细的摘录和批语,并且计划用唯物史观阐述摩尔根的研究成果。
但是,马克思还没有实现这个心愿就逝世了。
恩格斯对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同样重视,认为是“一本像达尔文的著作对于生物学那样具有决定意义的书”。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12页)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手稿时,发现了马克思对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所做的摘要和批语。
恩格斯研究后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对于摩尔根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而摩尔根的研究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证明,“摩尔根在美国,以他自己的方式,重新发现了40年前马克思所发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并且以此为指导,在把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加以对比的时候,在主要点上得出了与马克思相同的结果。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节选)学习导读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适应时代和无产阶级斗争发展需要而写的,是一部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和国家理论的代表作。
一、写作背景《起源》写作于1884年3月至5月,同年10月在瑞士苏黎世出版单行本,后来在德国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
1892年,恩格斯写了《新发现的群婚实例》一文,作为本书的附录。
1.《起源》是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而撰写的对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和阐述,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19世纪40年代就开始注重对原始社会的研究。
19世纪中叶,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原始社会的发展、验证完善历史唯物主义创造了条件。
1877年,美国民族学和人类学家路易斯·亨利·摩尔根(Lewis Henry Morgan)《古代社会》一书出版。
摩尔根主要研究原始社会的历史,他根据自己对美国印第安人以及澳大利亚等国的人类婚姻、亲属关系、氏族制度的长期研究和观察,写作了《古代社会》一书。
马克思对摩尔根的研究成果高度重视,于1881至1882年间研读了《古代社会》一书,做了详细的摘录和批语,并且计划用唯物史观阐述摩尔根的研究成果。
但是,马克思还没有实现这个心愿就逝世了。
恩格斯对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同样重视,认为是“一本像达尔文的著作对于生物学那样具有决定意义的书”。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12页)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手稿时,发现了马克思对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所做的摘要和批语。
恩格斯研究后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对于摩尔根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而摩尔根的研究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证明,“摩尔根在美国,以他自己的方式,重新发现了40年前马克思所发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并且以此为指导,在把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加以对比的时候,在主要点上得出了与马克思相同的结果。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兼析该文的法律思想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于1884年3-5月写成,同年10月在瑞士的苏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都收录了这部著作,也有单行本。
这本著作是恩格斯的独立著作,但同样到处体现马克思的成果,体现了他们一贯的二人合作的印记。
正如恩格斯在第一版序言中指出的:“以下各章在某种程度上是执行遗言。
不是别人,正是卡尔·马克思曾打算联系他的——在某种程度上我可以说是我们两人的——唯物主义的历史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来阐述摩尔根的研究成果,并且只是这样来阐明这些成果的全部意义。
……我手中有他写在摩尔根一书详细摘要中的批语,这些批语我在本书中有关的地方就加以抄录。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版序言、第四版序言、正文。
正文分九章:史前各文化阶段、家庭、易洛魁人的氏族、希腊人的氏族、雅典国家的产生、罗马的氏族和国家、克尔特人和德意志人的氏族、德意志人国家的形成、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
紧扣三个主题,即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来展开论述。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之一。
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及方法论的意义。
从理论上,首先,它论证了阶级社会出现之前,原始公有制关系的存在及发展过程。
从而揭示了对抗性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局限性和历史过渡性。
其次,它着重研究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抓住了社会生活中最复杂、最重要的问题,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从方法论上,它提供了一个观察问题的历史主义方法,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发展上来考察它们的本质。
同时,还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正确对待资产阶级文化遗产的光辉范例。
如对待摩尔根的研究成果,一方面,高度评价摩尔根在氏族制度上的研究成果对于原始社会史以及证实唯物史观的重大意义;另一方面,又不是简单重复摩尔根的东西,而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批判的探讨,对许多材料和结论进行批判地审查,给予新的解释和发挥。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课题。
在这个主题中,我们将探讨人类社会组织的起源,以及家庭、私有制和国家在社会演变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家庭的起源家庭作为人类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其起源至今仍是学术界争议的焦点。
据人类学家的研究发现,早期的人类社会是以母系氏族为主要形式的。
在这个时期,家庭的组织形式更多地是以母系血缘关系为基础,家族关系更为紧密。
这种家庭组织形式对于人类社会的演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塑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
二、私有制的出现私有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分工的深化,私有制逐渐在人类社会中出现。
私有制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组织形式,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动力。
私有制的出现也带来了阶级分化和社会矛盾的加剧,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议题。
三、国家的兴起国家的兴起标志着人类社会组织形式的重大变革。
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过程中,国家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组织形式,对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家的兴起使得社会组织形式更加复杂,政治权力体系更加稳定,社会秩序更加有序。
总结回顾通过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进行全面评估,我们深入地了解了人类社会组织形式的演变过程。
家庭作为基本单位,私有制的出现和国家的兴起,构成了人类社会组织形式的重要篇章。
在社会演变的过程中,这三个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人类社会组织形式演变的重要环节。
家庭作为基本社会单位,私有制的出现和国家的兴起,构成了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三个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它们塑造了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通过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进行全面探讨,我对这一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关注人类社会组织形式的演变过程,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为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后感系别:教育系专业:小学教育姓名:***学号:**********《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篇文章是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系统地论述了原始社会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解释了家庭、私有制的产生以及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形成的客观规律,剖析了国家的起源和他的实质,阐明了国家将随着没有私有制和阶级的共产主义的实现而消亡的历史必然性。
那么恩格斯为什么要写作这篇文章呢?这是由于十九世纪70-8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实践和理论斗争的需要。
十九世纪70-80年代,国家问题显得十分突出,这是由于在这个时期,资产阶级除了加强他们的国家机器镇压工人和劳动人民之外,还在理论上尽量美化资产阶级的国家,企图使工人阶级放弃争夺国家政权、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革命道路。
在资产阶级革命初期,资产阶级的思想家还曾经宣传过国家起源的“契约论”,承认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
但是当他们建立了资产阶级国家后,就把国家说成是永恒存在而不可侵犯的了。
恩格斯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要彻底打破这种迷信,决定从理论上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二、国家的阶级性与社会性相辅相成我们知道,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
任何国家都是阶级压迫的机关,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社会管理机构的客观要求,是控制社会冲突,使社会有序发展的客观力量,但是国家不仅具有阶级性,还具有社会性。
任何脱离社会性和阶级性的去认识国家的观点都是片面的,但这又不等于说国家就有“两个本质”。
只能说在这对矛盾体里,阶级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社会性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马克思主义经典研读——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认为,将唯物史观拓展到原始社会史研究领域,揭示原始社会的本质和规律,阐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是直接关系到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和说服力的重大课题。
具体说来,《起源》的理论贡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进一步阐明了“两种生产”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他们指出,生命的生产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劳动而生产自己的生命”,另一种是“通过生育而生产他人的生命”;这两种生产“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
“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
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
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
“两种生产”理论科学地说明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在恩格斯看来,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水平和社会演进的不同阶段上,这种关系的表现和作用也互不相同。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自身的生产在较大程度上支配着社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说:“劳动越不发展,劳动产品的数量,从而社会的财富越受限制,社会制度就越在较大程度上受血族关系的支配。
”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特别是在私有制和阶级产生以后,各种新的社会成分日益发展起来。
这时,人自身的生产对社会制度的支配作用就越来越小,而各种新的社会关系对社会制度的支配作用就日益明显。
恩格斯认为,无论在原始社会还是在阶级社会,物质生产都始终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原始社会,血族关系之所以对社会制度起支配作用,归根结底还是由于物质生产不发达的状况造成的。
(二)科学地阐述了家庭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解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女性问题的研究最为集中的著作。
恩格斯以巴霍芬、摩尔根的人类学研究成果为史料依据,又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理论背景,探讨分析了女性问题。
回答了“女性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的根源,为女性最终实现解放展开了分析和思考。
一、女性受压迫根源在于私有制的产生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恩格斯通过对巴霍芬、摩尔根等人的研究数据分析,受到很多启发。
除了了解原始社会是母系制社会以外,恩格斯还注意到一个问题,即该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公有共产的。
母系社会是如何转变成父系社会的,是什么导致了这一革命性的改变?这其中与公有共产的经济形式有无关联?这些问题引发了恩格斯的思考。
首先,他指出随着新的生产工具的出现及生产方式的发展,人的劳动力开始发生了变化。
与之相伴的是由新工具创造的劳动形式以及劳动成果的不断增多,而这些增多的劳动产品已然超过了公共供给需求。
这样一来,财富的私有化变得越来越理所当然。
“在这个阶段上(野蛮阶段),人的劳动力还不能提供超出维持它的费用的显著的盈余。
由于采用牲畜繁殖、金属加工、纺织以及最后田野耕作,情况就改变了。
”然而,随着私有财产的不断增多,另一个问题随即产生,即财产的继承。
恩格斯认为,私有财产的产生和积累大部分都是靠在外劳作的男性,那么继承问题自当成为这些拥有私有财产的男性最为关注的问题。
“随着财富的增加,财富便一方面使丈夫在家庭中占据比妻子更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利用这个增强了的地位来废除传统的继承制度使之有利子女的原动力。
”就这样,男性因为拥有越来越多的私有财产,为了确保其财产能够顺利转移到自己的骨肉之手,传统的继承制遭到了致命性的革除。
母系制逐步被父系制取代,于是便造成了“女性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
所以,恩格斯坚定的认为,女性地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根源就在于私有财产(私有制)的产生。
然而,对于为什么是男性而不是女性获得最初的私有财富,进而获得掌控社会权力的问题,恩格斯则以女性体力上不如男性这一生理弱势作为解释。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知识系统第一部分序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其主题是恩格斯根据当时所能见到的可靠资料,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阐明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从无到有,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并对它们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了科学预测。
为了研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需要,恩格斯探讨了原始社会的分期、宗教的起源、法律的起源,还研究了希腊史、罗马史、日耳曼史等与主题相关的一些问题。
在时间的跨度上,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研究起自人类的初始,终于对未来共产主义轮廓的描绘,几乎包括了人类全部的历史过程。
在学科方面,《起源》涉及了人类学、历史学、政治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
因此,《起源》还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1.《起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在《起源》的第1版序言中,恩格斯提出了著名的两种生产理论,把人类自身的生产有机地纳入了生产的范畴,以更科学的形式和更深刻的内涵展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恩格斯以大量的资料为依据,在高度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通过理论和实际的辩证统一,逻辑和历史的辩证统一,批判和继承的辩证统一的方法对有关资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了其他人所不能得出的,直到现在仍是正确的结论。
在恩格斯写作《起源》的时候,西方已经出现了一些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是:A、巴霍芬的《母权论》;B、麦克伦南的《原始婚姻》和《古代史研究》;C、摩尔根的《人类家庭的血亲和婚姻制度》和《古代社会》等都是这方面的重要成果。
恩格斯认真研究了这些成果,坚持批判和继承的辩证统一,使《起源》成为一部魅力恒久的经典著作。
2.《起源》的写作背景(1)写作背景:19世纪欧洲产业革命19世纪欧洲发生的产业革命是以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为背景,以纺织机械的革新为起点,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实现了从手工工具到机械化转变的技术革命。
(2)写作的具体原因:第一,19世纪业已形成的历史唯物主义需要进一步发展。
学习《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认识和体会该书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内容进行必要补充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出了创新的观点以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这部著作里,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丰富的史实材料为根据,缜密论证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问题,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做了科学的阐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规律。
在拜读这部著作时,我们不得不为其对于女权制的衰亡的精彩论断而喝彩。
恩格斯认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人类两个生产发展的结果。
这也就是说“人类在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的同时,进行着另一方面即人类自身的生产,种的蕃衍。
家庭的产生是人口“繁殖”即“种的蕃衍”带来的结果。
起初“繁殖”行为完全是无意识的,完全是生理本能带来的结果。
家庭结构以及对家庭尊卑、性别、婚配的认识都处于一种自然、混沌状态。
随着生产、思维、意识发展,才逐渐产生了等级、婚姻、利益等种种新的家庭观念。
恩格斯把家庭演化的历史形式分为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
在血缘家庭和普那路亚家庭中,谁是某一个孩子的父亲是不确定的,但谁是孩子的母亲则是确定的。
即使母亲把共同家庭的一切子女都叫作自己的子女,对于他们都担负母亲的义务,但她仍然能够把她自己亲生的子女同其余一切子女区别开来。
由此可知,在古代社会群婚群居的情况下,世系就只能从母亲方面来确定,因此,也只承认女系。
巴霍芬把这种只从母亲方面确认世系的情况和由此逐渐发展起来的继承关系叫作母权制。
随着部落中女子的逐渐稀少,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共同生活的对偶家庭开始存在。
恩格斯认为此时妇女不仅居于自由的地位,而且居于受到高度尊敬的地位。
在塞讷卡部落的易洛魁人中做过多年传教士的阿瑟·莱特作说:“讲到他们的家庭,当他们还住在老式长屋(包含几个家庭的共产制家户经济)中的时候……那里总是由某一个克兰〈氏族〉占统治地位,因此妇女是从别的克兰(氏族)中招来丈夫的……通常是女方在家中支配一切;贮藏品是公有的;但是,倒霉的是那种过于怠情或过于笨拙因而下能给公共贮藏品增加一分的不幸的丈夫或情人。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19世纪70年代后,国际工人运动在欧洲有了很大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无产阶级人数壮大,不断举行游行罢工,争取更多的政治经济权利。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亲切关怀指导下,一大批社会主义政党先后在德国(1869年)、荷兰(1870年)、意大利(1882年)、俄国(1883年)等国建立起来。
面对无产阶级的斗争,资产阶级的镇压和迫害也变本加厉。
在当时欧洲的知识界,一些学者不顾事实,大肆鼓吹私有制和国家早在原始社会中就已经存在,家庭历来就是建立在私有制和男性占统治地位的基础上的,妄图以此证明资本主义的永恒性。
在德国,1878年俾斯麦政府利用帝国国会多数人的支持,通过了《镇压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通称“非常法”。
“非常法”实施后,该国境内先后有一千三百种社会民主党的出版物遭到禁止,三百三十多个工人组织被解散,二千多名党的活动分子和工人被放逐或入狱。
因此,揭露容克地主资产阶级占有制及其专政的“神圣性”,从理论上说明私有制和国家机器只不过是历史的现象,而不是“合理”、“永恒”的,鼓舞无产阶级和社会民主党人同容克地主资产阶级斗争,成为一项重要的战斗任务。
恩格斯为捍卫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决定以《起源》来进行有力的辩护。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与世长辞,恩格斯失去了最亲密的战友,他肩上的担子也大大加重了。
此后,恩格斯不但要独自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而且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整理出版马克思的遗稿,尤其是《资本论》第二卷。
恩格斯写作《起源》也是为了执行马克思的遗愿,完成马克思已经开始但未能完成的研究事业。
恩格斯在《起源》第一版序言一开始就明确指出:以下各章,在某种程度上是执行遗言。
不是别人,正是卡尔·马克思曾打算联系他的——在某种限度内可以说是我们两人的——唯物主义的历史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来阐述摩尔根的研究成果,并且只是这样来阐明这些成果的全部意义。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知识系统第一部分序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其主题是恩格斯根据当时所能见到的可靠资料,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阐明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从无到有,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并对它们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了科学预测。
为了研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需要,恩格斯探讨了原始社会的分期、宗教的起源、法律的起源,还研究了希腊史、罗马史、日耳曼史等与主题相关的一些问题。
在时间的跨度上,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研究起自人类的初始,终于对未来共产主义轮廓的描绘,几乎包括了人类全部的历史过程。
在学科方面,《起源》涉及了人类学、历史学、政治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
因此,《起源》还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1.《起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在《起源》的第1版序言中,恩格斯提出了著名的两种生产理论,把人类自身的生产有机地纳入了生产的范畴,以更科学的形式和更深刻的内涵展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恩格斯以大量的资料为依据,在高度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通过理论和实际的辩证统一,逻辑和历史的辩证统一,批判和继承的辩证统一的方法对有关资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了其他人所不能得出的,直到现在仍是正确的结论。
在恩格斯写作《起源》的时候,西方已经出现了一些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是:A、巴霍芬的《母权论》;B、麦克伦南的《原始婚姻》和《古代史研究》;C、摩尔根的《人类家庭的血亲和婚姻制度》和《古代社会》等都是这方面的重要成果。
恩格斯认真研究了这些成果,坚持批判和继承的辩证统一,使《起源》成为一部魅力恒久的经典著作。
2.《起源》的写作背景(1)写作背景:19世纪欧洲产业革命19世纪欧洲发生的产业革命是以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为背景,以纺织机械的革新为起点,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实现了从手工工具到机械化转变的技术革命。
(2)写作的具体原因:第一,19世纪业已形成的历史唯物主义需要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