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学试验
- 格式:ppt
- 大小:390.00 KB
- 文档页数:38
水力学实验报告水力学实验报告引言:水力学是研究水在运动过程中的力学规律的学科,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环境工程和海洋工程等领域。
为了深入了解水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水力学实验。
实验一:流量测量流量是水力学中最基本的参数之一,准确测量流量对于水利工程的设计和运行至关重要。
本实验使用流量计和流速计两种方法进行流量测量,比较了两种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实验二:水头测量水头是指水的能量高度,也是水力学中的重要参数。
本实验使用水银压力计和水头计两种方法进行水头测量,探讨了两种方法的原理和误差来源。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水头测量的准确性与仪器精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三:水流速度分布水流速度分布是指水流在截面上的速度分布情况,对于水流的稳定性和流态的判断有着重要意义。
本实验使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测量了水流在不同截面上的速度分布,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水流速度分布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水流速度分布与流量、管道形状和摩擦阻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实验四:水流压力分布水流压力分布是指水流在管道中的压力分布情况,对于水力输送和水力机械的设计和运行有着重要影响。
本实验使用压力传感器测量了水流在不同截面上的压力分布,并探讨了不同因素对水流压力分布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水流压力分布与流速、管道形状和摩擦阻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实验五:水力波浪水力波浪是指水面上的波浪运动,是水力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
本实验通过模拟水面上的波浪运动,测量了波浪的高度、周期和传播速度,并分析了波浪的形成和传播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波浪的形成与风力、水深和水面粗糙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水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流量测量、水头测量、水流速度分布、水流压力分布和水力波浪等实验内容,使我们对水力学的各个方面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水力学的研究和应用将为水利工程、环境工程和海洋工程等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管理岗位竞选稿尊敬的公司领导:我是XXX公司的一名员工,非常感谢公司给予我这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我想竞选公司的管理岗位,我相信自己能够胜任该岗位,给公司带来更好的发展。
首先,我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
在之前的工作中,我曾经负责团队的管理,包括任务分配、进度管理、团队建设等方面。
随着我管理经验不断积累,我更加懂得如何更加有效地管理团队,激发团队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整个团队工作效率。
其次,我有着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当我领导一个团队时,我会时刻保持与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以及他们个人的一些困惑和需求,随时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
同时,我也会团结整个团队,让大家紧密协作,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一起完成公司的任务。
再次,我注重细节和责任心。
管理这个岗位需要细心和认真,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会对公司产生不良影响。
而我会时刻保持警觉,严格要求自己,不断优化管理方式,让整个团队更加高效地工作。
我也始终认识到一个管理者的责任所在,我不会懈怠,不会退缩,在承担工作责任的同时,会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最后,我热爱这个公司、热爱这个岗位。
我个人认为,对一个公司来说,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至关重要。
而我能够担任这个岗位,让我感到非常的自豪和荣幸。
我相信,只要公司能够给我这个机会,我会努力为公司奮斗,积极进取,与团队一起不断提高,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就是我竞选公司管理岗位的一些想法和表达。
我相信,我具备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的所有素质和能力。
如果您给予我这样的机会,我将会非常珍惜,并不断努力,以最好的表现回报公司和领导的信任和支持。
谢谢!。
水力学实验实验一流线演示实验一、演示目的1、通过演示进一步了解流线的基本特征。
2、观察液体流经不同固体边界时的流动现象。
二、演示原理流场中液体质点的运动状态,可以用迹线或流线来描述,迹线是一个液体质点在流动空间所走过的轨迹。
流线是流场内反映瞬时流速方向的曲线,在同一时刻,处在流线上所有各点的液体质点的流速方向与该点的切线方向相重合,在恒定流中,流线和迹线互相重合。
在流线仪中,用显示液(自来水、红墨水),通过狭缝式流道组成流场,来显示液体质点的运动状态。
整个流场内的“流线谱”可形象地描绘液流的流动趋势,当这些有色线经过各种形状的固体边界时,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流线的特征及性质。
三、演示设备演示设备如图所示,它们分别显示二种特定边界条件下的流动图象。
(a)可显示机翼绕流流场中流体的流动形态。
(b)可显示实用堰溢流的流动形态。
演示仪均由有机片制成狭缝式流道,其间夹有不同形状的固体边界。
在演示仪的左上方有两个盛水盒,一个装自来水,一个装红色水,两盒的内壁各自交错开有等间距的小孔通往狭缝流道,流道尾部装有调节阀。
流线仪简图1、盛水盒2、机翼3、弯道4、机翼角度调节开关5、狭缝流道6、泄水调节阀7、实用堰四、演示方法1、首先打开演示仪的排气夹和尾部的调节夹进行排气,待气排净后拧紧调节夹,并将上方的两个盛水盒装满自来水;2、将装有自来水的两个盛水盒其中的任一个滴少许红墨水搅拌均匀;3、调节尾部控制夹,可使显示液达到最佳的显示效果;4、待整个流场的有色线(即流线)显示后,观察分析其流动情况及特征;5、演示结束后,倒掉演示液,并将仪器冲洗干净待用。
五、思考题1、流线的形状与边界有否关系?2、流线的曲、直和疏、密各反映了什么?实验二静水压强量测实验一、目的要求1、量测静水中任一点的压强;2、测定另一种液体的密度;3、要求掌握U形管和连通管的测压原理以及运用等压面概念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图1-11与2测压管注入油,3与4注入水,二者的液体不能混三、实验步骤及原理1、打开通气孔,使密封水箱与大气相通,则密封箱中表面压强p0等于大气压强p a。
水力学实验报告1. 引言水力学是研究水的运动规律以及与固体结构相互作用的科学。
通过水力学实验可以模拟和研究水的流动、水的压力分布、液体运动的稳定性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测,探究不同情况下水的流动规律以及压力分布的变化。
2.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的目的是: 1. 熟悉水力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2. 掌握流量的测量; 3. 了解压力分布的原理和测量方法; 4. 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深入理解水力学的基本原理。
3. 实验装置本实验使用的装置有: - 水槽:用于存放实验用水,并进行流动观察。
- 流体泵:用于提供水的压力。
- 测压仪:用于测量水流中的压力变化。
- 流量计:用于测量水的流量。
- 流速仪:用于测量水的流速。
4. 实验步骤4.1 准备工作1.将水槽放置在实验架上,并加入适量的水。
调整水位,使其能够正常进行实验。
2.将流体泵连接到水槽上,并接通电源。
3.设置流体泵的工作压力和流量。
4.将测压仪和流速仪放置在合适的位置,确保可以准确测量水流的压力和流速。
5.将流量计连接到水槽出口,确保准确测量流量。
6.检查所有仪器和管道的连接是否牢固,没有泄漏。
4.2 流量测量实验1.打开流体泵,使水开始流动。
2.使用流量计测量水的流量,记录结果。
4.3 压力分布测量实验1.将测压仪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例如在管道的水平段和弯头处。
2.打开流体泵,使水开始流动。
3.使用测压仪测量不同位置的压力,并记录结果。
4.分析压力的分布情况,探讨产生这种分布的原因。
5. 实验结果和讨论5.1 流量测量结果根据实验记录,我们得到了水的流量为XXX立方米/秒。
5.2 压力分布测量结果根据实验记录,我们得到了不同位置的压力数据,并通过绘制图表进行了分析。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压力分布在管道的不同位置是不均匀的。
在水平段,压力分布较为平稳;而在弯头处,压力明显增大。
这种压力分布的变化是由于水流在管道中的流动速度和方向变化所致。
水力学实验报告答案实验目的,通过水力学实验,探究水在不同条件下的流动特性,了解水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实验原理,水力学是研究水在运动过程中的力学性质和规律的学科。
在实验中,我们主要关注水的流动速度、流态、流速分布等特性。
根据伯努利方程和连续方程,我们可以分析水流的压力、速度和高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水流的流态和流速分布。
实验装置,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水槽、流量计、压力计等装置。
通过调节水槽的水流量和流速,以及测量水流的压力和速度,我们可以获得水力学实验所需的数据。
实验步骤:1. 调节水槽的水流量,使其保持稳定;2. 测量水流的压力和速度;3. 记录水流的流态和流速分布;4.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水流的特性和规律。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随着水流量的增加,水流的速度也随之增加,但压力会降低;2. 在水流速度较低的情况下,水流呈现层流状态;而在水流速度较高时,水流呈现湍流状态;3. 水流速度在横截面上并不均匀,存在速度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水力学实验的一些重要结论。
首先,水流的流态和流速分布与水流量、流速等因素有关。
其次,水流在不同条件下会呈现不同的流态,这与水流的速度和压力有关。
最后,水流在横截面上的速度分布不均匀,这也是水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水力学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水流的流态和流速分布。
水力学是一个重要的工程学科,对于水利工程、水电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水力学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水的运动规律,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总结,水力学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实验课程,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水流的运动规律和特性。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水力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增强了对工程实践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结语,水力学实验是我们学习和探究水力学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水流的运动规律和特性。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大家对水力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一 静水压强演示实验一、目的要求1、量测静水中任一点的压强;2、观察封闭容器内静止液体表面压力。
3、掌握U 形管和测压管的测压原理及运用等压面概念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实验设备见实验室水静压强仪。
三、实验步骤及原理1、打开排气阀,使密封水箱与大气相通,则密封箱中表面压强0p 等于大气压强a p 。
那么开口筒水面、密封箱水面及连通管水面均应齐平。
2、关闭排气阀,用加压器缓慢加压,密封箱中空气的压强缓慢增大。
U 形管和测压管出现压差△h 。
待稳定后,开口筒与密封箱两液面的高差即为压强差h p p a γ=-01。
3、打开排气阀,使液面恢复到同一水平面上,关闭排气阀,找开密闭容器底部的水门,放出一部分水,造成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而压强减小。
此时a p p <0,待稳定后,其压强差称为真空,以水柱高度表示即为真空度:32120∇-∇=∇-∇=-γp p a =h 24、按照以上原理,可以求得密封箱液体中任一点A 的绝对压强A p '。
设A 点在密封箱水面以下的深度为A h 0,1号管和2号管水面以下的深度为A h 1和h 2A ,则:A p 'A a h h p p 02100)(γγ+∇-∇+='A a A a h p h p 21γγ+=+=四、注意事项检查密封箱是否漏气。
五、量测与计算静水压强仪编号 01 ; 实测数据与计算(表1、表2)。
表1 观测数据表2 计算设A点在水箱水面下的深度h0A为10 厘米。
实验二流线演示实验一、演示目的1、通过演示进一步了解流线的基本特征。
2、观察液体流经不同固体边界时的流动现象。
二、演示原理流场中液体质点的运动状态,可以用迹线或流线来描述,在恒定流中,流线和迹线互相重合。
在流线仪中,用显示液通过分格栅组成流场,整个流场内的“流线谱”可形象地描绘液流的流动趋势,当这些有色线经过各种形状的固体边界时,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流线的特征及性质。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水力学实验报告系专业班姓名同组者姓名§1 静水压强实验§2 平面静水总压力实验§3 能量方程实验§4 动量方程实验§5 毕托管实验§6 文德里实验§7 雷诺实验§8 沿程阻力系数实验§9局部阻力系数实验§10电拟实验§11堰流实验§1 静水压强实验一、 实验目的二、 实验要求三、 计算公式四、 实验及计算值1、实验工作平台编号:2、有关常数A 点高程A ∇ cm 。
B点高程B ∇ cm 。
3、量测记录表格项目测压管液面高程读数1∇(cm) 2∇(cm)3∇(cm)4∇ (cm)5∇ (cm)6∇(cm)p p >12 3 0p p <12 34、计算表格项目测压管液面高程差12∇-∇(cm)34∇-∇ (cm)56∇-∇ (cm)A ∇-∇5 (cm)B ∇-∇3(cm)p p >1 2 3 0p p < 12 3项目,A B 点静水压强值油密度)(560∇-∇=g p ρ)(N/cm 2AA gh p ρ=')N/cm (2 AA p p p '+=0)N/cm (2BB gh p ρ=')N/cm (2BB p p p '+=0)N/cm (2gp oil )(120∇-∇=ρ)g/cm (3p p >12 3 0p p <12 3五、成果分析及小结§2 平面静水总压力实验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要求三、计算公式四、实验及计算值1、实验工作平台编号:2、有关常数(1)天平臂距离L= cm。
(2)扇形体垂直距离L= cm。
(3)扇形体宽度b= cm。
(4)扇形体平面高度 cm。
3、量测记录表格压强分布形式测次水位读数H(cm)砝码质量m(g)三角形分布1 2 3梯形分布1 2 34、计算表格压强分布形式测次作用点距底部距离作用点距支点垂直距离实测力矩实测静水压力理论静水压力相对值e eLL-=10mgLM=实P理P理实PPy= cm cm cm-N N N三角形分布1 2 3梯形分布1 2 3五、成果分析及小结§3 能量方程实验一、 实验目的二、 实验要求三、 实验及计算值1、实验工作平台编号:2、量测记录表格项目测压管液面高程读数(cm )1∇2∇3∇4∇5∇6∇7∇8∇9∇10∇1 2项目 毕托管液面高程读数(cm )1∇2∇3∇4∇5∇6∇7∇8∇9∇10∇1 2项目急变流断面液面高程读数(cm )渐急变流断面液面高程读数(cm )ABC11∇12∇13∇14∇15∇16∇17∇18∇ 19∇12四、绘制测压管水头线及总水头线五、成果分析及小结§4 动量方程实验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要求三、计算公式四、实验及计算值1、实验工作平台编号:2、有关常数1)喷嘴直径d= cm。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液体流动时的层流和湍流现象,区分两种不同流态的特征。
2. 搞清两种流态产生的条件,分析圆管流态转化的规律,加深对雷诺数的理解。
3. 测定颜色水在管中的不同状态下的雷诺数及沿程水头损失。
4. 绘制沿程水头损失和断面平均流速的关系曲线,验证不同流态下沿程水头损失的规律是不同的。
5. 进一步掌握层流、湍流两种流态的运动学特性与动力学特性。
6. 通过对颜色水在管中的不同状态的分析,加深对管流不同流态的了解。
7. 学习古典流体力学中应用无量纲参数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并了解其实用意义。
二、实验原理液体在管道中流动时,存在着两种根本不同的流动状态:层流和湍流。
当液体流速较小时,惯性力较小,粘滞力对质点起控制作用,使各流层的液体质点互不混杂,液流呈层流运动。
当液体流速逐渐增大,质点惯性力也逐渐增大,粘滞力对质点的控制逐渐减弱,当流速达到一定程度时,各流层的液体形成涡体并能脱离原流层,液流质点即互相混杂,液流呈湍流运动。
雷诺数(Re)是衡量液体流动状态的无量纲参数,其表达式为:\[ Re = \frac{\rho v D}{\mu} \]其中,ρ为液体密度,v为液体平均流速,D为管道直径,μ为液体动力粘度。
根据雷诺数的不同范围,可以将液体的流动状态分为以下三种:1. 层流(Re < 2000):液体流动稳定,流体质点平行于管道轴线运动,速度分布均匀。
2. 湍流(Re > 4000):液体流动不稳定,流体质点作无规则运动,速度分布不均匀。
3. 过渡流(2000 < Re < 4000):液体流动介于层流和湍流之间,流动状态不稳定。
三、实验装置实验装置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1. 实验台:用于放置实验器材。
2. 可控硅无级调速器:用于调节水的流速。
3. 恒压水箱:用于提供稳定的水源。
4. 实验管道:用于液体流动。
5. 实验流量调节阀:用于调节实验流量。
6. 有色水水管:用于观察液体流动状态。
《水力学实验》静水压强实验报告指导老师:何建京参加者:静水压强试验仪型号:H0-02实验仪器编号:试验台:水力学实验室13桌水电院08级水工一班一.实验概述1. 实验目的①掌握解析法及压力图法,测定矩形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②验证平面静水总压力理论。
2. 实验原理作用在任意形状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P等于该平面形心处的压强pc与平面面积A的乘积:P=PcA方向垂直指向受压面。
对于上下边与水面平行的矩形平面上的矩形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及其作用点的位置,可采用压力图法:静水总压力P的大小等于压强分布图的面积Ω和以宽度b所构成的压强分布体的体积。
P=Ωb若压强分布图为三角形分布,如图,则P=1/2ρgH2be=1/3H式中:e-为三角形压强分布图的形心距底部的距离.若压强分布图为梯形分布,如图,则P=1/2ρg(H1+H2)abe=a/3·(2H1+H2)/ (H1+H2)式中:e-为梯形压强分布图的形心距梯形底边的距离3. 实验步骤1熟悉仪器,测记有关常数.2用底脚螺丝调平,使水泡居中.3调整平衡锤使平衡杆处于水平状态.4打开进水阀门K1,待水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关闭.5在天平盘上放置适量砝码.若平衡杆仍无法达到水平状态,可通过进水开关进水或放水开关放水来调节进放水量直至平衡.6测记砝码质量及水位的刻度数.7重复步骤4~6,水位读数在100mm以下做4次,以上4次.,将水排净,并将砝码放入盒中.实验结束.8打开放水阀门K24. 注意事项1 在调整平衡杆时,进水或放水速度要慢.2 测度数据时,一定要等平衡杆稳定后再读.二.实验装置及实验数据1.有关常数:(1)天平臂距离L0=27.5cm(2)扇形体垂直距离L=20cm (3)扇形体宽度b=7.5cm 2.量测记录表格三.实验成果分析:对于平面静水总压力,用一般的方法很难测出。
现在使用杠杆原理来间接求出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压力。
这个实验装置的设计十分精巧,其中前壁与后壁由于对称所以产生的静水总压力可以抵消,在左侧弧形的部分由于其静水压力作用方向经过杠杆转动轴心,所以其产生的力矩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