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长度测量技术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7.33 MB
- 文档页数:92
第3章测量技术基础习题参考答案1、测量的实质是什么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包括哪几个要素答:⑴测量的实质是将被测几何量L与作为计量单位的标准量μ进行比较,以确定被测量的量值的操作过程,即L/μ=q,或L=μq。
⑵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包括被测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四个要素。
2、量块的作用是什么其结构上有何特点答:⑴量块的作用:a、用于计量器具的校准和鉴定;b、用于精密设备的调整、精密划线和精密工件的测量;c、作为长度尺寸传递的实物基准等。
⑵非测量面;测量面的表面非常光滑平整,具有研合性,两个测量面间具有精确的尺寸。
量块上标的尺寸称为量块的标称长度ln。
当ln<6mm的量块可在上测量面上作长度标记,ln>6mm的量块,有数字的平面的右侧面为上测量面。
3、量块分等、分级的依据各是什么在实际测量中,按级和按等使用量块有何区别答:⑴量块分等的依据是量块测量的不确定度和量块长度变动量的允许值来划分的。
量块分级主要是根据量块长度极限偏差和量块长度变支量的最大允许值来划分的。
⑵区别是:量块按“级”使用时,是以量块的标称长度作为工作尺寸。
该尺寸包含了量块的制造误差,制造误差将被引入到测量结果中去,但固不需要加修正值,故使用较方便。
量块按“等”使用时,是以量块栏定书列出的实例中心长度作为工作尺寸的,该尺寸排除了量块的制造误差,只包含栏定时较小的测量误差。
量块按“等”使用比按“级”使用的测量精度高。
4、说明分度间距与分度值;示值范围与测量范围;示值误差与修正值有何区别答:其区别如下:⑴分度间距(刻度间距)是指计量器具的刻度标尺或度盘上两面三刀相邻刻线中心之间的距离,般为;而分度值(刻度值)是指计量器具的刻度尺或度盘上相邻两刻线所代表的量值之差。
⑵示值范围是指计量器具所显示或指示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而测量范围是指在允许的误差限内,计量器具所能测出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
⑶示值误差是指计量器具上的示值与被测量真值的代数差;而修正值是指为消除系统误差,用代数法加到未修正的测量结果上的值。
第三章测量技术基础授课课题:测量技术基础基本要求:1.正确理解精度和误差的概念2.了解精度设计的基本原则,了解精度要求的实现方法,3.理解有关"测量"的概念以及量块的"等"和"级"的概念、测量方法分类的特点、测量器具的分类、主要性能指标。
难点:量块的基本知识(量块的等与级)重点:测量方法分类、量块的基本知识(量块的等与级)学时:1学时§3.1概述测量技术是一门具有自身专业体系、涵盖多种学科、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前沿科学。
熟知测量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是掌握测量技能,独立完成对机械产品几何参数测量的基础。
1.测量的概念及四要素:检测:就是确定产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过程,即判断产品合格性的过程。
检测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类:检验(定性):测量(定量)检验:--只能得到被检验对象合格与否的结论,而不能得到其具体的量值。
因其检验效率高、检验成本低故在大批量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测量:--是以确定被测量的量值为目的的全部操作过程。
--测量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过程,也就是将被测量与标准的单位量进行比较,确定其比值的过程。
若被测量为L,计量单位为u,确定的比值为q,则测量可表示为L=q•u例如用游标卡尺对一轴径的测量,就是将被测量对象(轴的直径)用特定测量方法(游标卡尺)与长度单位(毫米)相比较。
若其比值为30.52,准确度为±0.03mm,则测量结果可表达为(30.52±0.03)mm。
测量过程的四要素:被测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含测量器具)测量精度1)测量对象:几何量(长度、角度、表面粗糙度、形状和位置误差、螺纹及齿轮的各几何参数)2)计量单位:我国长度m、mm、μm;平面角度单位:弧度(rad)、微弧及度(°)、分(′)、秒(″)。
3)测量方法:是根据一定的测量原理,在实施测量过程中对测量原理的运用及其实际操作。
第三章测量技术基础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中,长度单位是米m,与国际单位不一致。
()2.量规只能用来判断是否合格,不能得出具体尺寸。
()3.间接测量就是相对测量。
()4.测量所得的值即为零件的真值。
()5.通常所说的测量误差,一般是指相对误差。
()6.精密度高,正确度就一定高。
()7. 直接测量必为绝对测量。
()8. 为减少测量误差,一般不采用间接测量。
()9. 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应尽量选用高等级量块作为基准进行测量。
()10. 使用的量块数越多,组合出的尺寸越准确。
()11. 0~25mm千分尺的示值范围和测量范围是一样的。
()12. 用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表示测量结果,可以减少示值误差数值。
()13. 某仪器单项测量的标准偏差为σ=0.006mm,若以9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其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002mm。
()14. 测量过程中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可以一一找出,而系统误差是测量过程中所不能避免的。
()15. 选择较大的测量力,有利于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和灵敏度。
()16. 对一被测值进行大量重复测量时其产生的随机误差完全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17.间接测量就是使用它的公称尺寸。
()18.在相对测量中,测量器具的示值范围,应大于被测尺寸的公差。
()19.加工误差只有通过测量才能得到,所以加工误差实质上就是测量误差。
()20.现代科学技术虽然很发达,但要把两个尺寸做得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
()21.实际尺寸就是真实的尺寸,简称真值。
()22.一般说来,测量误差总是小于加工误差。
()23.量块按等使用时,量块的工件尺寸既包含制造误差,也包含检定量块的测量误差。
()24.同一公差等级的孔和轴的标准公差数值一定相等。
()二. 单项选择题:1. 对某一尺寸进行系列测量得到一列测得值,测量精度明显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此温度误差为_____。
A、系统误差B、随机误差C、粗大误差A、绝对误差B、极限误差C、剩余误差2. 用比较仪测量零件时,调整仪器所用量块的尺寸误差,按性质为_____。
长度的测量方法长度是物体在某一方向上的延伸距离,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对长度的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长度的测量方法,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长度的测量技术。
一、直尺测量法。
直尺是一种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它的测量原理是利用直尺的刻度标定来确定物体的长度。
在使用直尺进行测量时,首先要将直尺的起点与被测物体的起点对齐,然后沿着被测物体的延伸方向,用眼睛对准直尺上的刻度标记,确定被测物体的长度。
直尺测量法简单易行,适用于一些较小长度的测量。
二、游标卡尺测量法。
游标卡尺是一种精密测量工具,它的测量原理是利用游标卡尺的刻度标定和游标尺的滑动来确定物体的长度。
在使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时,首先要将游标卡尺的两个测头夹紧被测物体,然后通过游标尺的滑动来确定被测物体的长度。
游标卡尺测量法精度高,适用于一些精密长度的测量。
三、激光测距仪测量法。
激光测距仪是一种高精度的长度测量工具,它的测量原理是利用激光的反射和接收来确定物体的长度。
在使用激光测距仪进行测量时,只需要将激光测距仪对准被测物体,按下测量按钮,即可得到被测物体的长度。
激光测距仪测量法操作简便,测量速度快,适用于一些远距离或者无法直接接触的长度测量。
四、影像测量法。
影像测量法是一种基于摄像技术的长度测量方法,它的测量原理是利用摄像设备对被测物体进行拍摄,然后通过图像处理技术来确定物体的长度。
在使用影像测量法进行测量时,只需要对被测物体进行拍摄,然后通过专门的软件或设备来进行图像处理,即可得到被测物体的长度。
影像测量法适用于一些复杂形状或者无法直接接触的长度测量。
五、超声波测距仪测量法。
超声波测距仪是一种利用超声波技术进行长度测量的工具,它的测量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来确定物体的长度。
在使用超声波测距仪进行测量时,只需要将超声波测距仪对准被测物体,按下测量按钮,即可得到被测物体的长度。
超声波测距仪测量法适用于一些需要无线测量或者无法直接接触的长度测量。
第3章测量技术基础习题参考答案1、测量的实质是什么?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包括哪几个要素?答:⑴测量的实质是将被测几何量L与作为计量单位的标准量μ进行比较,以确定被测量的量值的操作过程,即L/μ=q,或L=μq。
⑵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包括被测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四个要素。
2、量块的作用是什么?其结构上有何特点?答:⑴量块的作用:a、用于计量器具的校准和鉴定;b、用于精密设备的调整、精密划线和精密工件的测量;c、作为长度尺寸传递的实物基准等。
⑵非测量面;测量面的表面非常光滑平整,具有研合性,两个测量面间具有精确的尺寸。
量块上标的尺寸称为量块的标称长度ln。
当ln<6mm的量块可在上测量面上作长度标记,ln>6mm的量块,有数字的平面的右侧面为上测量面。
3、量块分等、分级的依据各是什么?在实际测量中,按级和按等使用量块有何区别?答:⑴量块分等的依据是量块测量的不确定度和量块长度变动量的允许值来划分的。
量块分级主要是根据量块长度极限偏差和量块长度变支量的最大允许值来划分的。
⑵区别是:量块按“级”使用时,是以量块的标称长度作为工作尺寸。
该尺寸包含了量块的制造误差,制造误差将被引入到测量结果中去,但固不需要加修正值,故使用较方便。
量块按“等”使用时,是以量块栏定书列出的实例中心长度作为工作尺寸的,该尺寸排除了量块的制造误差,只包含栏定时较小的测量误差。
量块按“等”使用比按“级”使用的测量精度高。
4、说明分度间距与分度值;示值范围与测量范围;示值误差与修正值有何区别?答:其区别如下:⑴分度间距(刻度间距)是指计量器具的刻度标尺或度盘上两面三刀相邻刻线中心之间的距离,般为1-2.5mm;而分度值(刻度值)是指计量器具的刻度尺或度盘上相邻两刻线所代表的量值之差。
⑵示值范围是指计量器具所显示或指示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而测量范围是指在允许的误差限内,计量器具所能测出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
⑶示值误差是指计量器具上的示值与被测量真值的代数差;而修正值是指为消除系统误差,用代数法加到未修正的测量结果上的值。
第三章测量技术基础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及其四要素。
一、判断题1.测量所得的值即为零件的真值。
( × )二、填空题1.国家标准规定:测量的标准温度为20℃。
了解长度基准和量值传递的概念。
一、填空题1.我国长度的法定计量单位是m。
二、选择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名称是(A)。
A:米; B厘米; C毫米; D微米掌握量块的基本知识。
一、判断题1.使用的块规数越多,组合出的尺寸越精确。
(×)二、名词解释1.量块的研合性:当测量表面留有一层极薄的油膜时,在切向推合力的作用下,由于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两量块能研合在一起,它称为量块测量面的研合性。
了解计量器具的分类和常用的度量指标。
1.用游标卡尺测量工件时,其读数为准确读数(即无估读位),而用千分尺测量工件时,其读数有估读位。
(√)2.用杠杆比较仪测轴径时,其读数为尺寸真值。
(×)3.用游标卡尺测量工件时,其读数有估读位。
(×)4.在测量零件的形位误差时,百分表的测杆应该与被测表面相垂直。
(√)5.用游标卡尺测轴径时,其读数为尺寸真值。
(×)6.在所有的量具中,读数时均有估读位。
(×)7. 用内径百分表测孔径时所测的是零件的实际偏差。
(√)8.用游标卡尺测轴径时,其读数为精确读数(无估读)。
(√)9. 用杠杆比较仪测轴径时所测的是零件的实际偏差。
(√)10.用千分尺测轴径时,其读数为精确读数。
(×)11.杠杆比较仪的示值范围即测量范围。
(×)12. 判断内径百分表测孔径、立式光学比较仪测轴径所得的数据是否有效是通过复查零位来决定的。
(√)13. 内径百分表的示值范围即测量范围。
(×)14. 用内径百分表测孔径、立式光学比较仪测轴径不须复查零位来。
(×)15. 用分度值为0.02mm游标卡尺测量尺寸其尾数只能为偶数。
(√)16.测量范围和示值范围属同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