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米芾学书
- 格式:pdf
- 大小:175.23 KB
- 文档页数:8
米芾米芾(fú)(1051年-1107年),北宋书画家。
初名黻(fú),字元章,时人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自号鹿门居士。
北宋著名书法家、鉴定家、画家、收藏家。
米芾原籍襄阳(今属湖北),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
米芾在官场上并不得意,其“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
因其衣着行为以及迷恋书画珍石的态度皆被当世视为癫狂,故又有“米颠”之称。
艺术特点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
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大概姜夔所记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也是此意。
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
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
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
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
勾也富有特色。
米芾的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以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
学米芾者,即使近水楼台如者也不免有失“艰狂”。
宋、元以来,论米芾法书,大概可区分为两种态度:一种是褒而不贬,推崇甚高;一种是有褒有贬,而褒的成分居多。
持第一种态度的,可以苏轼为代表。
《米芾学书》教案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
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2.让学生了解学好书法的窍门。
3.会认“琢、枉”等2个生字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
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出示米芾的作品,请同学们欣赏。
(在同学们的一片赞叹声中)老师说道:“这就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作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的课文就是米芾小时候学习书法的故事。
”板书:米芾学书二、引导学生从题目质疑激发阅读兴趣看到题目后,你都想了解哪些内容呀?(米芾是怎样学书法的;他有什么好的方法;他是怎样练习书法的……)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读读书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初读课文。
自学提示:(1)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完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把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
一会在小组中解决。
2指名读课文。
目的:检查自学情况,纠正生字读音。
3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那你们觉得米芾小的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呀?(刻苦、认真)四、默读课文,深入理解从哪些地方能看出米芾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米芾刻苦练字的语句,并读一读。
可以在旁边写简要批注。
1学生自己按要求默读思考。
2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
3大声朗读画出的语句。
五、谈收获,总结全文。
1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米芾小的时候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所以他长大了才能有这么大的成就。
那你们还有哪些收获吗?2指名再读秀才说的练字的窍门的一段话。
3谈谈对秀才说的话的看法和理解。
六、拓展延伸作业:1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完课问候的体会,可以写一写读后感。
2运用秀才说的窍门练习写一写今天学的这两个生字。
板书:米芾学书刻苦不只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观形,而且悟神。
附:《米芾学书》读后感:通过读这篇文章,我知道了学东西做事情如果盲目的、重复的做。
并不一定能过取得很好的结果,只有用心、得法才会有较快的进步和提高。
精心整理
米芾学书
米芾是宋代着名的书画家,他不但绘画有名,而且书法也很有造诣(yì)。
米芾小的时候,曾经跟村里的一位私塾(shú)先生学写字。
这位老师拿出一本字帖(ti è)给米芾,说:“你天天照着字帖写,写好送我批阅。
”米芾学字三年,不知写了多少张纸,可是字仍然写得平平常常。
先生指着他的脑袋责备说:“笨小子,还是回家放牛吧!”
结构和运笔方法。
琢磨来,琢磨去,他便入了迷,把字帖上的字一个一个地都印进了自己的脑海里。
到了吃午饭时,秀才回来了。
他见米芾坐在那里,手握着笔,望着字帖出神,纸上却一字未写,便问:“怎么不写呢?”
米芾一惊,如同梦中醒来。
他喃(nán)喃地说:“纸贵,怕废了纸。
”
秀才哈哈大笑,用扇子指着纸说:“你琢磨了这么半天,写一个字给我看看!”
这可奇了,米芾写了一个“永”字,既和字帖上的字一模一样,又好象不一样,可漂亮
精心整理
了。
秀才乐了,米芾自己也十分高兴。
秀才问米芾:“你说,为什么现在能写好?”
“过去写字时,没有用心,因此总写得不好。
这次因为纸贵,我怕浪费了纸,先把字琢磨透了……”
“对,”秀才点点头说,“学写字不只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是观其形,而且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
现在,你已经懂得写字的窍(qiào)门了。
”
几天过去了,秀才要走了。
米芾依依不舍地送别老师。
分手时,秀才送给他一个布包,说:“不枉(wǎng)师生一场,我送给你这包小小的礼物,要在我走后才能打开。
”米芾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