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 成8( 色彩肌理)
- 格式:ppt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25
《色彩构成》内容简介《色彩构成》教材从色彩产生的原理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了有关色彩的专业知识,内容包括:色彩构成导论、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色彩的心理、色彩的采集重构、色彩构成在艺术设计各专业中的应用六个章节。
在每个章节里面,结合艺术设计各专业,采用了大量设计实例图片资料,以使读者能更好地掌握色彩构成的方法,并与将来的设计实践良好接轨。
本书以能力教育为核心,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学会运用色彩语言表达设计思想。
最大限度地启发和挖掘学习者的潜能、提高学习者的审美素养,最终达到应用色彩的能力。
本书可作为高等艺术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用书,也可作为艺术设计工作者和艺术爱好者的自学参考书。
《色彩构成》前言色彩作为视觉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类的正常生活。
色彩是我们认识世界万物的一个重要途径,美妙的自然色彩,刺激和感染着人的视觉和情感,陶冶着人的情操,提供给人们丰富的视觉空间。
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也是认知色彩设计原理的必要环节。
色彩构成研究、探索色彩美在视觉艺术中的构成原理、规律及法则。
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理论—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作为独立的学科体系,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推动了由传统设计意识向现代设计意识转变的进程。
作为设计人员,对于色彩的认识、感觉、审美和表现力的培养与训练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
在视觉传达设计、染织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工艺美术诸领域,色彩设计是设计师最得力的工具之一。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色彩构成导论、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色彩的心理、色彩的采集重构、色彩构成在艺术设计各专业中的应用六个章节的内容。
宗旨就是要解决如何认识和掌握色彩、提升色彩的表现力以及如何使色彩在设计中发挥积极作用的问题。
编者从事色彩构成教学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编写过程中,将实践的体验上升到理论加以阐述,做到有的放矢,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色彩的肌理色彩肌理是指运用特定的物质材料与相应的处理塑造手法所造成画面的组织纹理。
肌理可看作是制作手法(塑造、用笔)与材质两个因素的综合表现。
如画家特定的塑造方法、用笔;各种笔痕墨迹皴擦与渗化的细微变化;画布、扁笔、画刀及颜料所产生的笔触、刀痕、布纹等效果。
它们生动自然、奇妙,能唤起作者和观者内心深处的幻想和联想。
给人们独特的美感享受。
色彩肌理决定了画面的细节。
一、画面肌理在美术作品上的审美表现1 、具象的反映物象——状物这是色彩肌理存在的客观依据之一。
例如:在写意的中国画中以干涩的含有许多飞白肌理的枯笔 , 象征性的表现干枯的树干 , 以渗化的湿墨肌理去表现鸡雏的羽毛 , 以各种皴法肌理去表现不同的山石地貌。
在印象派的绘画里利用点彩的细碎肌理去摹拟光与大气粒子的闪烁感。
印象派画家莫奈,他在白画布上直接用不透明的颜色厚涂,采用跳跃、活泼的小笔触,形成斑斑点点、粗糙不平的画肌结构。
这种画肌,是随着油画工具材料的改进,及户外写生方式的兴起,以及新的色彩学原理在绘画中的应用才产生的。
2 、悦目人类视觉对装饰美的要求是审美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求。
装饰美的内涵也就是具有意味的形式美,而色彩肌理正是具备了较强的肌理形式美感。
如各种用笔的肌理效果;各种不同的塑造手法;水、色、纸自然融合的墨韵趣味;都满足了人们俱有“愉悦性”的形象感受。
3 、传情色彩肌理的表象也正是一种形象。
这种点线面、浑浊与清楚、突出与凹进、光滑与粗糙等等的组织纹理,经过人们感官唤起了人们的记忆与联想。
如垂直的肌理可以造成静穆崇高的感觉,倾斜的肌理可以产生冲击与运动的联想,破碎的肌理使人想到残破与杂乱,整齐的肌理能表现秩序与条理。
线型肌理有方向感、粒状肌理有着沉静与自若 , 曲线肌理象征着优美、流动与不安 , 水平的肌理又可表现稳定与宽广。
4 、色彩肌理对形成个人风格具有明显作用在名家作品中,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色彩肌理结构:塞尚的作品色彩肌理,多如泥水刀刷墙,厚涂重抹。
肌理构成的八种方法
肌理构成是指在设计中使用不同的图案、纹理或材料来创造出视觉上的质感和触感效果。
下面列举了八种常见的肌理构成方法:
1.面纹肌理:利用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密度的图案来创造纹理效果。
可以使用平面艺术设计、瓷砖、壁纸等材料来实现。
2.简化肌理:通过简化形状和图案来创造出现代感和简约感的肌理效果。
这种肌理常见于现代建筑、室内设计和平面设计中。
3.自然肌理:利用自然元素的图案和纹理来创造出自然感和有机感的肌理效果。
例如木纹、石纹、植物纹等,可以通过材料选择或者图案设计来实现。
4.色彩肌理:通过不同颜色的组合和渐变来创造出丰富的色彩肌理效果。
可以通过色彩层叠、混合和渐变来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5.光影肌理:通过利用光线和阴影效果来创造出质感和立体感的肌理效果。
可以通过灯光设置、材质选择和空间布局来实现。
6.反差肌理:通过相互对比的元素和材料来创造出强烈的对比效果。
可以使用相反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元素来营造出充满张力和冲突的肌理效果。
7.细节肌理:通过增加细微的图案和纹理来创造出丰富的细节和深度感。
可以通过雕刻、雕塑、刺绣等手法来实现。
8.抽象肌理:通过将现实元素进行抽象和变形来创造出独特或者想象力的肌理效果。
可以通过手绘、数字绘画、艺术设计等方式来实现。
总结:肌理构成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各种不同的方法都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来选择适合的肌理效果。
它们不仅可以增加物体的观赏性和吸引力,也可以带来丰富的触觉和视觉体验。
色彩肌理知识点总结图表一、色彩概念1. 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是一种通过视觉感知的光线的性质,是人们对光线的感觉体现出来的一种特性。
色彩是由颜色、亮度和饱和度三个要素构成的。
2. 色彩的分类色彩可以根据其在色谱图中的位置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基本颜色;也可以根据色彩的通透性分为明亮色和灰暗色;此外还可以根据色彩的对照性分为冷色和暖色。
二、色彩基本理论1. 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三要素分别为色相、亮度和饱和度。
色相指的是色彩的基本颜色,如红、橙等;亮度指的是色彩的明暗程度;饱和度指的是色彩的纯度程度,即色彩的灰色成分的少多程度。
2. 色彩的对比色彩的对比包括冷暖色对比、明暗对比、明度对比、饱和度对比等。
这些对比关系可以让色彩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鲜明。
三、色彩的心理效应1. 色彩的情绪效应不同颜色对人的情绪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红色会让人兴奋,蓝色会让人安静等。
2. 色彩的视觉效应不同颜色的对比和搭配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比如红色和绿色对比强烈,黑色和白色对比鲜明等。
四、色彩的应用1. 广告设计中的色彩应用在广告设计中,色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可以通过色彩的运用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传达产品的信息,激发购买欲望。
2. 空间设计中的色彩应用在空间设计中,色彩可以用来营造不同的氛围,比如暖色调可以让人感觉温暖舒适,冷色调可以让人感觉清新凉爽。
五、色彩搭配技巧1. 色彩的搭配原则色彩的搭配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冷色和暖色不能混用,对比色的搭配要谨慎等。
2. 色彩的搭配技巧色彩的搭配有很多技巧,比如可以利用色相的颜色搭配来达到柔和过渡效果,可以利用亮度、饱和度的对比来创造强烈的效果等。
六、色彩的文化意义1. 色彩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于色彩的象征意义是不同的,比如在中国红色象征喜庆,在西方红色象征危险等。
2. 色彩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在艺术作品中,色彩可以用来表达画家的情感,表现画面的氛围,传达作品的主题。
色彩构成色彩色彩是一种涉及光、物与视觉的综合现象。
光是感知色彩的条件之一,健康的眼睛是感知色彩的条件之二,缺一不可。
光刺激眼睛所产生的视感觉为色彩(色彩是一种视觉形态,是眼睛对可见光的感受);光,是感知的条件;色,是感知的结果。
色彩构成色彩构成是研究色彩的产生、人对色彩的感知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色彩构成是按照色立体的表色法,以色相、明度、纯度三要素为中心,以色彩的对比和调和为主要法则,以改变色的明度、纯度、冷暖、面积、形状、位置等为手段,使色彩依照一定的秩序排列、变化,达到美的效果。
歌德的《色彩论》主要从色彩与人的生理及心理方面的联系来阐述色彩。
谢弗雷尔(法国化学家)的《色彩谐调与对比原理及其在艺术中的运用》把补色原理运用于艺术(对印象派的产生极大的影响)。
约翰内斯·伊顿(瑞士色彩学家)《色彩艺术》较为完整地总结了西方色彩理论。
主要从物理、化学、生理、心理、艺术五个方面论述。
孟塞尔(孟谢尔)美国画家奥斯特瓦德德国化学家日本色彩研究所与PCCS色彩体系色彩的基本原理•科学依据物理学的依据物理:研究光的性质与光量的问题。
光在物理学上是电磁波的一部分。
只有从380毫微米到780毫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的色觉,这段波长叫可见光谱,即常称的光。
其余波长的电磁波都是人眼所看不见的,通称不可见光。
波长长于780毫微米的电磁波叫红外线,短于380毫微米的电磁波叫紫外线。
光的混合与色料的混合(1)光的三原色太阳白光虽含有7种色光,但其中以红、绿、蓝3种最为基本,它们按不同比例互相混合,可以产生期于各种色光,还可以混成白光,但它们却是其它色光所无法合成的。
因此色光三原色为:红、绿、蓝(朱红、翠绿、蓝紫)色光三原色相加是明度的增强,故称之为加色混合,色光混合后,混合色亮度比参加混合的原色亮度都高。
色光混合次数越多,明度越高。
(2)颜料三原色颜料三原色相加是光度的减弱,称为减色混合。
颜料混合后,明度与色度下降是极普遍的现象。
色彩构成教案色彩构成基础!希望能对大家有用!色彩构成基础n of Colour目录第1章色彩原理与色彩构成6第1.1节色彩构成的定义及物理属性6 1.1.1色彩构成的定义61.1.2色彩的物理性质61.1.2.1光与色61.1.2.2物体色、环境色、光源色与固有色第1.2节色的特性与分类71.2.1色的分类81.2.1.1无彩色系:81.2.1.2有彩色系:81.2.2色彩的基本特征81.2.2.1色相(Hue)81.2.2.2纯度(彩度、饱和度)(Chroma)1.2.2.3明度(Value)8第1.3节色的混合91.3.1原色理论91.3.2混色理论101.3.2.1加色法混合101.3.2.2减色法混合101.3.2.3色彩中性混合的规律:11第2章色立体与视觉的生理理论12第2.1节色立体12第2.2节色彩的生理理论122.2.1色彩的视觉适应122.2.1.1距离适应122.2.1.2明暗适应122.2.1.3颜色适应122.2.1.4色的恒常性132.2.2错觉与幻觉132.2.2.1形的错觉与幻觉132.2.2.2色的错觉与幻觉13第3章以色相变化(对比)为主的色构知识第3.1节三原色对比15第3.2节邻近色相对比15第3.3节类似色相对比15第3.4节中差色相对比15第3.5节对比色相对比16第3.6节互补色相对比16第3.7节作业:167815第4章以明度对比为主的色构知识18第4.1节明度184.1.1高长调——积极、明快、强烈、醒目194.1.2高短调——淡雅、温和、淡雅之美,意味女性19 4.1.3中长调——明快、有利、阳刚之美象征男性19 4.1.4中高短调——丰富、含蓄具有层次感194.1.5中低短调——模糊、厚重具有神秘感194.1.6中短调——沉着、含糊、暧昧194.1.7低长调——激烈、明快、威严和沉重感194.1.8低短调——沉闷、忧郁缺乏生气19第4.2节作业:19第5章以纯度对比为主的色构知识20第5.1节同一纯度构成20第5.2节邻近纯度构成20第5.3节类似纯度构成20第5.4节对比纯度构成20第5.5节综合构成21第5.6节作业:21第6章色彩构成的形式美法则23第6.1节色彩的均衡23第6.2节色彩的呼应236.2.1局部呼应236.2.2色彩的全面呼应24第6.3节色彩的主从24第6.4节色彩的层次24第6.5节点缀色25第6.6节色彩的陪衬256.6.1明暗陪衬256.6.2冷暖衬托256.6.3灰艳陪衬256.6.4繁简陪衬26第7章以冷暖干系为主的色构知识及其它色彩的对比干系第7.1节冷暖感觉277.1.1色彩的冷暖感277.1.2在同一色相中,明度的变化也会引发冷暖倾向的变化7.1.3我们能够从冷暖区域彩色示意图小总结出以下几点:第7.2节亮调与暗调28第7.3节纯调与浊调的调性表达28第7.4节其他对比287.4.1面积与色彩对比297.4.2形状与色彩对比29第7.5节距离与色彩对比31第7.6节数量与色彩对比31第7.7节虚实对比31272727第7.8节作业:32第8章色彩的意味性与联想性及色彩情感的生理构成锻炼33第8.1节中国的色彩观分类:33第8.2节悠久的色彩文化33第8.3节中国古代的五色体系和美学头脑33 8.3.1儒家色彩观348.3.2道家色彩观34第8.4节西方近现代画派的思想观368.4.1印象派画家的色彩观368.4.2新印象主义368.4.3星散派画家的色彩观378.4.4现代派画家的色彩观378.4.4.1蒙德里安388.4.4.2康定斯基388.4.4.3XXX388.4.4.4毕加索39第8.5节共同的色彩心理反应398.5.1色彩的冷暖感398.5.2色彩的轻重感398.5.3色彩的强弱感408.5.4色彩的软硬感408.5.5色彩的明快与郁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