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33
- 格式:ppt
- 大小:619.50 KB
- 文档页数:2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标分析●课标要求:留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从课标要求来看,主要把握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如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
体会中国近代爱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材分析本节选取了”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等典型事例说明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是列强未能灭亡中国的主要原因。
本节课的内容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西方国家的侵略激起了中国军民的反抗。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都以失败而告终,又导致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本节课的主题是抗争,为了民族尊严的抗争,为了民族生存的抗争。
●学情分析1.学生通过初中学习对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有了初步了解。
由于初中历史的开卷考试所带来的弊端,高一学生历史知识几乎等于空白。
加上新教材是专题体系,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想要清晰展现历史发展脉络,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2.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需要在历史的学习中进行思考,体味思考的乐趣,更喜欢挑战,对于口号的创作这样的新鲜事物有特别的兴趣,而且真正创作可能还是首次,所以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3.学生对于口号有一定的感性的了解和基础,因为他们的周围到处有口号。
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积累了一些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1.教法:情景导学法,即通过图片或文字等材料来创设新情景,设置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和探究,得出结论的方法。
2.学法:自主学习、讨论探究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典型事迹。
2.发现中国近代历史中关于抗敌御侮的相关事例,总结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过程与方法1.学生学习此课,要将中国军民的斗争上升到维护中国国家主权斗争的高度,才能理解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以天下为己任的强大动力。
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目标】一、内容标准: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知识与能力:1、通过教材所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典型事迹: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
2、概括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分为政府官兵英勇抵抗和人民大众自发抵抗两类,善于发现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抗敌御侮的相关事例,总结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是列强没能将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三、过程与方法:1、学生学习此课,必须对西方列强在近代史上(十九世纪)发动的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有明确的认识,要将中国军民的斗争上升到维护中国国家主权斗争的高度,才能理解近代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的强大动力。
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将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归纳为两类:政府官兵的斗争和人民大众的斗争,并以此作为主动发现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抗敌御侮相关事例的工具。
3、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讨,采用多种方法收集相关信息,进而推动学生进入时空隧道,去感悟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精神。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深刻理解维护国家主权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学生为国家富强而发奋学习、积极进取的心态。
【新旧教材比较】以往分布于两章四节内容,目前设置为一课,过去总共有课文按时间顺序排列了四个子目:1.“三元里抗英”是第一次自发反侵略斗争;2.“左宗棠收复新疆”介绍清朝的政府官兵为收复国家失土而作的积极努力;3.“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表现了政府官兵、人民群众为维护国家主权,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4.“义和团反帝运动”则谱写了广大农民群众高举“反帝”大旗,与列强进行不屈不扰斗争的壮丽诗篇。
所罗列的“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三元里抗英”、“反割台斗争”、“义和团反帝运动”只是中国近代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中的典型。
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清朝林福祥《平海心筹》记载:“初十日辰刻(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十),逆夷……抢劫,予闻锣声不绝,即带水勇应之……来会者众数万,刀斧犁锄……将夷兵困在垓心矣。
”此记载反映了()A.三元里抗英斗争B.义和团运动C.反割台斗争D.旅顺大屠杀解析:道光二十一年即1841年。
1841年三元里抗英群众曾围困英军。
B、C、D三项发生在光绪年间。
答案:A2.从维护国家统一角度来讲,左宗棠在历史上最杰出的贡献是()A.主X向西方学习B.编练新式军队C.率兵收复某某D.兴办洋务企业解析:四个选项都符合左宗棠的个人作为,关键是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从维护国家统一角度来讲”,根据教材知识很容易得出答案为C项。
答案:C3.“它……徒有其冲动的反抗热情,而没有看到历史的进化趋势,不了解科学的革命方法,所以失败。
”“它”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解析:义和团运动虽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但其又带有盲目排外的落后色彩。
答案:C4.1900年6月初,在英国的汉学家道格思爵士认为“每一则来自的电报都使这样一种事实更加明显,中国邪恶的渊源是慈禧太后”。
“的电报”所谈及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京、津民众排外事件”B.“东方雄狮的觉醒”C.“联军战事行动迟缓” D.“4.5亿两,中国的慷慨”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00年6月初”和电报内容“中国邪恶的渊源是慈禧太后”说明这一时期由于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得到清政府的支持,给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故A项正确。
答案:A5.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致远”号撞向敌舰X永福与某某军民誓师抗日义和团战士A.反抗外来侵略 B.寻求救国之路C.掀起某某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解析:第一、二幅图片反映中国的军民抗日,第三幅反映了义和团战士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答案:A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