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
- 格式:pptx
- 大小:102.57 KB
- 文档页数:21
电子政务的发展与政府管理创新之间的关系
电子政务的实施,能够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政府内外资源利用效率;能够推动政府管理现代化,扩大政府行政系统开放性,增强公众的参与程度。
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创新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由传统政府职能向现代政府的管理服务职能的转变。
基于电子政务发展与政府管理创新两者紧密关联的论述,提出发展电子政务以促进政府管创新的对策,借鉴国外电子政务对促进政府管理创新的经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电子政务的法工作,积极开发电子政务安全
一、电子政务的内涵
电子政务实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从而实现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立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
从操作层面来讲,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把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借助Internet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和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离的限制,从而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取政府信息和服务,告别传统层层书面审批的作业方式,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高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政府机关之间、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也可以通过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的沟通,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和快速地进行信息传递.。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电子政务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使政府机构的各项工作和服务能够在网络环
境下进行,与市民互动,达到公民参与、信息公开、公共服务便捷化等目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电子政务促进政府服务便捷化
在过去,由于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存在诸多缺陷,政府服务通常需要市民亲自
前往政府机构进行办理。
这不仅耗费了市民的时间和精力,而且经常存在诸多繁琐的手续,使办事效率低下。
随着电子政务的逐步普及,市民可以通过网上办事大厅、手机APP等多种渠道完成各项事务的办理,避免了耗费时间和精力的等待和排队,政府服务更加便捷了。
电子政务提升政府管理效率
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中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高效地管理大量的数据、信
息和工作流程,实现信息的共享、互通,为政府部门决策和监管提供了更全面的数据和信息支持。
同时,由于数据和信息的高度透明化,电子政务可以防止政府机构中存在的腐败和滥用权力现象,提高政府部门的廉政效应。
政府管理创新的助推力量
电子政务的应用不仅可以促进政府服务便捷化和提升政府管理效率,还可以成
为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
政府管理创新是指针对政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创新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革和优化,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电子政务的应用可以为政府管理创新提供更广阔的思路、更多元的思维模式和更高效的实现方式。
总之,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密不可分,电子政务的应用可以促进政府服务
便捷化和提升政府管理效率,成为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电子政务将在政府管理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电子政务带来行政管理变革摘要;电子政务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实现行政管理模式的转变,在服务传输层面实现了公众服务的便捷性和满意度,在各部门之间推动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在业务流程上实现优化和无缝对接,在人员管理上提高参与度和成就感。
关键词;电子政务行政变革组织效能电子政务的实质就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政务领域的应用,其主要功能为:网上信息发布、内部办公自动化、部门间资源共享和协同办公以及网上交互式办公。
作为一种崭新的管理工具,电子政务不仅引起技术手段层面的创新,也变革了行政管理。
1.重构政府理念1.1有助于政府树立服务理念。
传统的政府管理机制是严格的科层制,下级对上级负责,层级节制,客观上不利于建立政府的服务理念。
电子政务可以打破原有的层级组织结构,形成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直至建立直接与公众互动的信息交换渠道,这可促进政府树立服务理念,有利于建立服务型政府。
1.2有助于政府观念创新。
传统政府管理体制是对工作过程严格管理的体制,照章办事和形式正规是其基本特征。
在这样的工作方式和管理体制下,政府工作人员不允许有创新意识。
而电子政务本身就是政府创新的产物,电子政务的运用和发展客观上需要不断开发和更新政府的工作程序和方式,当然要求政府工作人员具有创新观念。
同时电子政务的运用也促进人们的观念创新。
2.再造业务流程2.1促进政府整体流程优化。
传统政府组织机构按照职能划分部门,组织结构一般都是等级的层级结构,便于控制和计划,但不利于沟通和协调。
电子政务的工作流程设计使得流程再造和优化,不再以一个专业职能部门为中心进行设计,而是注重整体流程化的系统性,即一个流程是一系列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完成的,目的是为公众创造有益的服务。
不产生服务价值的环节会减少,如部门分割与多余、流程重叠和迂回都会得到整合。
2.2简化中间管理层,扩大授权、追求成果。
重塑政务流程是在管理重心下移的基础上实现的。
电子政务为发挥每个人在政务流程中的作用提供技术条件,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工作潜能和责任心。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政务已成为各国政府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电子政务是政府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政务服务和政务管理的过程。
电子政务建设是政府信息管理和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政府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政府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重要的支撑条件。
政府管理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
政府管理的本质是权力运行的管理,其主要作用是为政府的权力运行提供保障。
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政府管理必须抓住信息化的机遇,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服务水平,推动政务服务创新。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的互动关系密不可分。
电子政务建设中,政府管理的现代化程度直接影响到电子政务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电子政务建设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减少了政府在管理过程中的纸质文化和人为错误,提高了管理效率,减轻了政府管理压力,推动了政府治理可持续发展。
政府管理也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各级政府建立统一的管理模式和统一的信息平台,使政府的管理职能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
电子政务建设通过信息化技术,建立了政府服务标准化、流程化、自动化管理,提升了政府管理水平,实现了政府管理对社会的服务承诺。
政府管理也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不断完善和创新。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快速发展,政府管理也在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政府在信息化条件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新政府管理模式,例如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政府信息安全保障、电子政务服务体系等,这些都有助于优化政府的管理结构和管理模式。
政府管理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创新还包括政务公开、政务服务、监督管理等方面。
政务公开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政府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公开政府信息、政务服务,加强政策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提高政策的可信度和公信力,从而增强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和满意度。
政务公开也可以促进政府内部的沟通和协作,提高政府的决策效能。
政务服务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概述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利用信息技术,借助互联网和电子通信手段,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和监督的一种手段和模式。
它在提高政府效能、优化公共服务、推动政府管理创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的探讨,分析其意义、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电子政务的意义提高政府效能电子政务有助于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通过采用信息化手段,政府能够实现工作流程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减少行政程序繁琐和冗余,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效果。
优化公共服务电子政务能够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通过建设一体化的政务服务平台,政府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操作,实现一站式服务,提高公众满意度和便利性。
推动政府管理创新电子政务为政府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通过信息系统的支持,政府能够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政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电子政务的现状电子政务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各国政府纷纷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电子政务建设,推动政府管理的现代化。
政府网站和移动应用大多数政府都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和移动应用,通过这些渠道向公众提供政府信息和公共服务。
公众可以在线查询政府文件、申请行政许可、缴纳税费等,提高了政府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
政务服务平台一些国家还建设了一体化的政务服务平台,将各个部门的业务整合在一起,提供一站式的政务服务。
公众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办理各类政务事项,无需跑多个部门,提高了行政效益。
电子政务标准与安全为了保证电子政务的安全可靠,许多国家推出了电子政务标准和相关法规。
这些标准和法规对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保障了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
电子政务的未来发展方向大数据与的应用随着大数据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将更加注重数据的挖掘和利用。
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政府能够更好地了解公众需求、优化政策措施,提供个性化的公共服务。
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区块链技术将为电子政务的建设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影响随着信息革命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化已越来越显示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作用。
从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推行电子政务和重塑美国政府开始,电子政务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电子政务在世界各国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五大应用领域(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娱乐)中,电子政务被排在首位。
电子政务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造政府,以提高政府的效率和效能,使公众更加容易得到政府的服务.促使政府对公众更负责任。
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革命,对政府管理必将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同时,政府管理创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必然选择。
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电子政务对公务员的影响电子政务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进行行政。
公务员是政府管理的主体,电子政务的发展对公务员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表现在观念的更新。
公务员必须要适应电子政务中虚拟政府的要求,树立服务观念、效率观念、民主观念、竞争观念、创新观念等现代化观念。
因为只有具备自觉、充分认识和理解电子政务在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经济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才能促进电子政务健康、顺利向前发展。
其次,表现在体能的延伸与增强。
电子政务运用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将其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实现“集成化”、“无缝隙” 的工作流程,使公务员的智力和体能得到延伸与增强。
同时,对公务员的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电子政务理论和技术的培训已成为当前公务员培训工作的重点。
最后,表现在能力的提高。
电子政务改变了公务员的工作方式,提高了公务员的沟通能力,同时,决策和监督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在网络环境下,公务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行政成本降低。
二、电子政务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我国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07817电子政务第1章电子政务概要1.电子政务2.有关电子政务的几种定义3.认识电子政务的视角4.从更具实际价值的角度认识电子政务的概念5.政务活动信息化、政务方式变革、政府改革运动6.政务活动全面信息化的内容7.政务方式变革的实现8.电子政府9.电子商务10.数字政府11.办公自动化12.政府信息化13.政府再造14.社会信息化15.技术进步16.信息技术应用17.政府结构18.电子民主19.电子政务产生、发展的技术背景、政府发展背景和社会环境背景20.电子政务基本模式、分组模式、集成模式、知识应用模式21.电子政务模式的形成与发展22.电子政务基本模式对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的意义23.电子政务建设主要依据的政务结构24.美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成功经验25.加拿大电子政务战略计划26.瑞典电子政务发展理念和做法27.英国电子政务建设经验28.法国电子政务的成就29.澳大利亚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特点30.新加坡电子政务计划31.韩国电子政务发展独特的道路32.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趋势第2章中国电子政务及其发展历程33.中国电子政务历程、“政府上网工程”34.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经历的阶段35.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理论和认识上的启发36.功能、电子政务功能、政府职能转变、公共服务、社会信息化37.中国电子政务功能的具体表现38.电子政务在政府职能中“助推器”作用的发挥39.电子政务对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意义40.电子政务对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时代意义41.中国国情下电子政务基本功能的认识和实现42.电子政务效益、电子政务“金”字工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43.电子政务促进经济发展44.电子政务降低行政成本45.电子政务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质量46.电子政务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47.电子政务带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48.中国电子政务效益的现实体现49.提高中国电子政务效益的具体措施50.中国电子政务目标51.政府公共服务52.社会管理53.综合监管54.宏观调控55.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战略任务56.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的产生条件和背景57.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策略、服务与应用系统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58.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59.服务与应用系统建设的内容60.电子政务建设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的原因61.中国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62.《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基本特点63.“以服务为导向”的思想第3章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64.政府管理模式、政府管理模式变革、政府权力体系构建65.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模式变革结合的主要体现66.政府管理模式变革的原因和主要内容67.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组织结构更新的方式68.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方式改变的原因和趋势69.电子政务促发的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70.政府决策、有限理性、行政组织71.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模式影响的主要表现及原因72.电子政务对于行政方法创新性变革的影响途径73.电子政务给科层制带来的变化74.知识化、虚拟化、信息化、数字化、全球化、集成化、敏捷化、科学化、规范化、人本化75.电子政务条件下政府管理特征的具体内容第4章电子政务的运营理念76.电子政务运营理念77.民主理念78.法治理念79.公平理念80.科学理念81.责任理念82.服务理念83.效能理念84.系统理念85.创新理念86.安全理念87.法治理念在电子政务中的体现88.公平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公平理念的重要性89.服务理念的现实依据及其与电子政务的关系90.行政效能的基本内涵和实现途径91.系统理念在电子政务实践中的意义92.电子政务运营理念的时代特征、重要意义及核心价值93.行政环境94.行政职能95.政务公开96.行政组织结构97.电子政务运营理念对传统行政环境的挑战98.电子政务运营理念对传统行政职能的挑战99.政务公开的必要性100.电子政务运营理念对传统行政组织的挑战101.科层制的特点和缺陷102.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目标和现状103.电子政务运营理念对传统行政人员的挑战104.电子政务运营理念与传统政府管理理念的区别105.数字鸿沟106.数字鸿沟产生的背景107.数字鸿沟的社会危害108.电子政务运营理念对于解决数字鸿沟的意义109.国外减少数字鸿沟的具体做法110.行政环境111.行政环境的特点和分类112.电子政务运营理念对于传统行政环境的挑战第5章政府内部的电子化公务处理113.政府内部的电子化公务处理114.政府通用事务处理的电子化115.办公自动化系统116.事务型办公自动化系统117.管理型办公自动化系统118.决策型办公自动化系统119.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模式120.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的目标121.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特点和功能122.传统办公系统与现代化办公系统的区别123.我国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24.我国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历程125.政府决策支持系统126.数据仓库127.原始数据源128.数据仓库层129.数据集市层130.决策支持系统的特点131.政府决策支持系统的组件132.常用政府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133.政府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特色134.政府决策支持系统的运行机制135.决策支持系统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136.政府信息资源137.信息资源管理138.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建设139.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结构140.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141.政府知识管理142.结构化知识143.非结构化知识144.外化知识145.内化知识146.政府知识管理的基本管理职能147.政府知识管理的目的148.政府知识管理的客观必要性149.政府知识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150.政府知识管理系统的组织151.政府知识管理平台建设152.专家系统153.传统专家系统的组成结构154.政府专家系统的特殊需求155.电子化专用公务处理系统156.专门机关系统157.专门部门系统158.专项业务系统159.专向功能系统160.电子化专用公务处理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161.专门机关系统的应用162.专门部门系统的应用163.专项业务系统的应用164.专项功能系统的应用165.公务处理系统集成166.政府公务处理系统的集成应用的特点167.政府公务处理系统的集成应用的集成方式及发展趋势第6章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168.公共服务169.电子化公共服务170.非营利性服务171.“无背景知识”化172.无差别化173.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内涵174.电子化公共服务的特点175.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功能176.电子化公共服务与传统公共服务的比较177.电子化公共服务与电子政务的关系178.行政职能179.行政行为180.行政许可181.行政征收182.行政确认183.行政给付服务184.行政合同185.电子采购186.单向发布187.简单交互188.在线应用189.变革发展190.政府网站191.政府门户网站192.电话呼叫中心193.微博服务194.短信服务195.电子化公共服务按服务对象划分196.电子化公共服务按具体行政职能划分197.电子化公共服务按社会活动领域划分198.电子化公共服务按行政行为的性质划分199.电子化公共服务按电子子政务发展阶段划分200.服务方式划分的各种电子化公共服务的类型划分201.电子化教育服务202.电子化203.就业服务204.电子化交通管理服务205.电子化旅游服务206.电子化医疗服务207.电子化社会保障服务208.电子化税收服务209.电子税务210.电子资料库211.电子化公文212.电子认证213.公共服务管理系统214.政府数据开放服务215.我国面向公民个人的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内容216.我国面向企业等社会组织的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内容217.服务特性218.数字鸿沟219.电子化公共服务发展趋向220.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发展趋向221.促进我国电子化公共服务发展的有效途径第7章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222.信息资源223.政府信息资源224.政府信息资源的特点225.信息资源开发226.信息资源利用227.信息采集228.信息组织229.信息检索230.政府信息公开231.政府信息资源社会化增值开发服务232.信息资源共享233.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234.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基本内容235.信息资源管理236.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体制237.政府信息资源管理职能238.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体制的特点239.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240.政府信息资源管理职能实现方式的特点241.信息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242.信息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的政府管理资源243.信息资源建设244.信息资源规划245.元数据246.信息资源分类247.信息资源目录248.信息资源库249.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250.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251.政府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和电子政务的关系第8章电子政务安全管理252.电子政务安全目标253.保密性指标254.完整性指标255.真实性指标256.可用性指标257.可追溯性指标258.电子政务安全目标的内容259.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的策略260.我国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的基本策略261.电子政务安全的行政管理262.电子政务安全的技术管理263.电子政务安全的风险管理264.电子政务的安全需求265.基础设施的安全需求266.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安全267.电子政务的安全环境与安全威胁268.电子政务安全需求与要求269.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的内容270.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271.电子政务安全保障技术272.电子政务安全保护技术的内容273.电子政务安全防范技术的内容第9章电子政务法制建设274.分散式立法275.政府信息公开276.个人信息保护277.隐私权278.电子政务法律体系279.我国电子政务现有法律法规280.我国电子政务法制建设的宗旨和原则281.政府信息公开法律法规建设282.我国电子政务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283.如何构建我国电子政务法律体系284.电子政务立法的重要性285.我国电子政务法制建设的发展路径286.国际电子政务法制建设的经验与启示287.我国电子政务法制建设的发展路径288.电子政务立法的重要性289.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法律法规建设290.国际电子政务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的基本概念291.美国、欧盟、亚洲等国家和地区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情况292.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建设第10章政府流程的设计与优化293.政府流程与电子政务的关系294.流程295.政府流程296.强制性流程297.选择性流程298.内部流程299.外部流程300.立法性流程301.执法性流程302.司法性流程303.流程管理模式304.政府流程的内涵305.政府流程的特殊属性306.政府流程的功能307.政府流程的种类308.政府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309.政府流程设计的主要任务310.政府流程设计的程序311.流程管理模式的特征312.流程管理模式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313电子政务对政府流程的依赖314.一般流程315.作业流程316.动作流程317.串联型流程318.并联型流程319.复合型流程320.政府职能管理模式的特征、优势和弊端321.政府流程优化的方法技巧322.代码图323.程序流程图324.规划流程图325.系统流程图326.工作活动流程图327.事务分析流程图328.文件流程图329.流程图符号330.政府管理常用流程图331.政府流程图的绘制第11章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332.电子政务发展的国家战略333.电子政务战略334.信息化335.国家信息化336.DNI模式337.PITT模式338.ASPA模式339.并进模式340.电子行政为核心的战略模式341.以电子服务为核心的战略模式342.以电子社会为核心的战略模式343.电子政务在国家信息化战略中的重要地位344.电子政务战略实施阶段策略的原则345.并进模式的主要内容346.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体系347.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实施的制度安排348.资源化349.平台化350.数字化351.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指导思想、战略方针和主要措施352.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的出发点353.香港模式的主要内容第12章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基础354.间接控制方式355.直接控制方式356.结果控制管理方式357.过程控制管理方式358.管理程序359.管理的程序化360.法律政策基础薄弱对电子政务的制约361.电子政务管理基础的特征362.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基础建设的措施363.电子政务管理标准化滞后对电子政务发展的阻碍364.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方式带来的根本变革365.电子政务对管理要求的规范化366.规模适当367.结构合理368.确保速度369.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基础的特征370.电子政务信息基础设施的特点371.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策略372.电子政务的技术基础。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已走到一个很关键的发展阶段,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不再适用,政府管理创新面临着许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府上网;政府管理;创新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改变。
当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方面政府管理面临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创新已成为唯一的出路;另一方面也为政府管理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为了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利用当今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来改造政府、重塑政府、构建电子化政府、实施电子政务,已成为世界各国所普遍追求的战略目标。
所以,电子政务是政府再造的理性选择和信息技术进步相结合的必然产物。
1、电子政务的内涵当前,世界各发达国家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与信息技术争相进行的电子政务建设,已经成为公共行政改革的一个方向。
电子政务发展的程度,已成为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和衡量国家竞争力的显著标志之一。
对于电子政务的定义,美国IBM/Lotus公司技术白皮书中的描述是:电子政务(e-Government,即电子政府),是电子商务(e-Commerce/e-Business)应用体系中,基于网络的符合Internet技术标准的面向政府机关内部、其它政府机关、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处理系统”。
电子政务这一词我们耳熟能详,但究竟什么是电子政务,在目前的国内学界仍然没有一致的看法,也没有得到一种普遍认可的定义,甚至电子政务的名称,在不同的场合提法也不一样。
如电子政府,政府信息化、数字政府、网络政府等等。
但是大多数的观点是将电子政务的核心界定为政府上网。
从电子政务的字面上来理解,这也是电子政务实施的首要也是最基本的条件。
也就是说,政府是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并且在网上设有自己的网站和主页,可以向公众提供非保密政府信息的检索服务,使“政府公开”。
政府还建立网上服务系统,使政务在网上与公众互动处理;政府机关之间、政府和社会之间由各种电子化渠道互相沟通。
电子政务对政府行政管理的影响【摘要】电子政务是一场运用新的现代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传统政务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不仅意味着政府行政管理要进一步地公开和透明,政府要通过网络去处理属于其管辖范围内的一部分公共管理事务,更意味着传统的职能式、集权化的政务流程必须再造,才能适应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对现代行政的要求。
它的实施,对于行政人员的行政理念、行政方式、行政手段等诸多方面都会带来冲击和革新。
【关键词】电子政务;行政管理;电子政府一、电子政务含义电子政务就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将其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整合、重组、优化后到网络上完成,并打破时间、空间以及部门分隔的制约,为社会公众以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高效、优质、廉洁的管理和服务。
二、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推动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始,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探索试验阶段(1973年—1993年)计算机在我国政府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的电子计算机应用。
197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下达了“国家计委电子计算中心设计任务书”,提出建设一个全国性的为计划、统计工作服务的计算机网。
(二)从“三金工程”到“政府上网”发展阶段(1993年—2000年)我国信息化工作正式起步于1993年,其标志是我国三金系列工程的启动。
1993年12月,在全球信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国务院成立了国民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确立了推进信息化工程、实施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同时决定启动金卡、金桥、金关等信息化重大工程,由此拉开了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序幕。
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突破了部门和地域限制,向交互性和互联网方向发展。
(三)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2000年10月,我国的“十五”规划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并将信息化确立为我国产业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确立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方针。
!!""#年第$$期!!!!!!!!!!!!!!!!!!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第(卷第$$期#!!!!!!!!!!!!!!!)&*+,-.&/01-&,1,23451,167+-71&,8&..929":&.’(’%&’$$ """"""""""""""""""""""""""""""""""""""""""""""""""#公共管理电子政务对中国政府管理改革的影响张永艳!张丽丽"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的迅猛发展!电子政务日益成为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加强政务公开!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对于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政府监管#开展反腐倡廉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阐明我国发展电子政务的必要性!从而讨论了电子政务对中国政府管理改革的影响"!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府管理改革!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3!!!文章编号"$""(#;"@<$!""#%"$$#"""@#"!!!一&我国发展电子政务的必要性电子政务是政府部门利用信息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网络化的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整个过程%我国发展电子政务的必要性!表现如下&%一&电子政务建设是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必然要求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进入了小康阶段%在新时期下!对政府的服务和管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执政的重点应该放在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上%因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本身要求政府行政与时俱进%%二&电子政务建设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 B C&的必然要求世界贸易组织要求提高行政的透明度!要求依法行政!高效行政%中国承诺接受A B C的国际规则!按国际惯例办事!第一要建立公正$公平$透明的法制体系!法律法规应该透明!上网公布’第二要改变政府的灰色管理和黑箱操作’第三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普遍共享公共信息’第四要提高政府的谈判能力!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第五精兵简政!降低政府的服务成本’第六充分利用电子网络!发展电子政务%这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外部给政府创造的机遇以及对政府的压力%%三&电子政务建设是中国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的必然要求目前中国的国家信息化水平还很低!而且存在诸多问题%以政府信息化为例!国内的网络建设取得了不少进步!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和安全隐患%从$>(>年<月到!""$年<月!政府网站从几百个发展到了近@"""多个!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但真正通过网络实现网上办公的网站还占不到"’!D!开展在线咨询和受理投诉的网站只占@’=D%总之!政府网络建设存在(重网络建设$轻内容服务)的现象%另外!由于网站建设规范标准不一!信息资源无法共享!结果造成了较大的投资浪费%因此!引导电子政务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也要求我们加快推动国家统一的电子政务建设!通过电子政务建设带动其他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四&电子政务建设是发展信息产业#拉动内需的必然要求近几年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相当快!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在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也不断上升%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新的支柱产业%另外!政府通过外包工程!建立比较规范的服务模式!可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虽然电子政务有很大的风险!但电子政务又是解决目前政府工作中的一些困难!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机会%所以国家领导对于电子政务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电子政务提供的机会是&第一!目前我们在监管方面漏洞很多!利用电子政务这一工具来提高政府在税务$海关等领域中的监管已取得了相当成效’第二!推进政府工作勤政$廉政%电子政务能有效地推进政务工作的公开与透明!有利于(公开$公平$公正)!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抑制腐败!增加社会对政府的信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第三!推行电子政务将有利于改善政府对社会的服务!建立服务型政府!提高中国政府在国际上的开放形象!更好地适应加入A B C之后的新形势%通过改善政府对社会的信息开放与增强服务!来提高服务办事效率!创造社会的满意!进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社会协调的程度!提高社会的E?F’第四!通过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将会带动G B产业的发展!带动电子商务!进而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二&电子政务对中国政府管理改革的影响电子政务的实施为政府的管理改革提供了基础%这些管理变革导致政府的组织及操作方面的变化范围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而这种变革的核心是通过电子政务的实施!允许信息在政府内部$各机构间顺畅传递!最终传给社会公众及各种经济实体!是政府部门改善为公众$企业和社会服务的方式$效率$效能及监控水平!促进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提高%它对于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改善决策质量!增加办公透明度!乃至最终转换政府职能!调整政府角色!以及政府开支的节俭等方面都有深刻的推动作用!也为政府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当然!这里所指出的电子政务的作用并不全面!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和深入!对电子政务作用的认识必将得到不断的深化和升华% $一%电子政务可以加速政府职能转变$’电子政务的主要作用是政务事务的电子化!实现网上行政办公%可以通过建立数据$文件和资料电子化数据处理中心!实现面向社会的业务$审批$管理和服务等政府行政的自动化$网络化处理!并可通过多部门网上联合在线办公建立网上虚拟政府!打破物理时空的限制!实现!;H=式的网络在线政府!简化政府办事程序!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更加贴近和方便社会公众%!’电子政务首先实现的是政府资源的电子化!通过政府提供的信息门户!社会公众可以迅速了解政府机构的组成$职能和办事章程!相应的政策法规和内部管理制度!增加了政府行政的透明度!同时!政府所提供的各种资料$档案或数据使政府的服务更加完善!更好的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通过电子政务!政府可在价格调节$财政税收等方面实现网上调控%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大型的专业数据库!从网上虚拟市场获得真实$全面$准确的市场经济信息!并对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加工及分析计算$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并通过网络进行政务公告!发布政务指令!实现其调控作用%;’电子政务系统能为政府与公众之间架起相互交流和了解的桥梁!便于增强民众参政议政的意识和积极性!发挥民众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政府对民众的贴近度和为民众排忧解难的及时性%总之!电子政务的实施可以推动政府从被动式管理型向主动式$多元化$服务型职能的转变!实现政府行政职能的现代化$民主化$公开化$效率化等!以适应信息时代和网络经济发展的需要%%二&电子政务极大的提高了政府管理和决策水平$’电子政务为政府工作人员提供了现代化的办公手段和应用工具!将政府工作人员从常规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降低了信息传输时间和人力成本%网上办%下转第=页&!收稿日期"!""#I"#I"=!第一作者"张永艳"$>($I#!女!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年$$月第(卷第$$期温!靖!"和谐社会#视野下政府职能的梳理与重构分析%&K’!""#"""""""""""""""""""""""""""""""""""""""""""""""""":&.’(’%&’$$全国财政总收入的!"D左右$而县乡两级财政供养的人员却约占全国财政供养人员总数的="D%中央财政收入和省级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从$>>;年分税制以来翻了一番还多%据测算$全国乡级财政要支付的乡公务人员工资&村干部补贴&公共品维护和建设&办公费&困难户补助&债务利息等约!@""亿元$而乡镇能够合法获得的财政收入还不到$"""亿元$所以只能依靠所谓"创收#和巧立名目向下面收费来维持政权运转$结果造成基层干群关系的紧张%因此$控制中央和省级的财政支出&缓解基层财政的紧张局面$是目前调节基层干群关系的必要措施%!三"社会职能$’要建立健全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加大社会保障政策执行的力度%政府的社会服务和保障功能$一般是通过建立各种有关机构$创办和管理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环境保护&治理污染等项事业实现的%这是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必要措施$是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尤其是弱势群体生活困难的问题$政府就有责任以立法&制度和政策的形式予以保障%"当饥饿现象发生时$社会保障系统尤为重要%#!’要发展社会自治组织%社会服务不能完全靠政府来提供$政府要通过社会自治组织来完成一些公共职能%社会自治组织的发育不仅仅有利于延伸政府的服务$还有利于保护公民的权利$制约各种不法行为%<’向社会管理倾斜$现代社会应是三分建设$七分管理%不论政府职能如何变化$社会管理都是不可缺少的%要加大对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社会事业的硬件上不去$社会问题少不了%同时管理也要有指标体系% ;’繁荣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长效机制%目标一致是和谐的首要条件$目标就是价值取向$而价值取向植根于文化之中%"一花独放不是春#$文化永远是多彩的$多彩是最大的财富$"高和谐#高就高在能够做到多元一体%可以说$政府职能的全面性是解决好转型期社会诸种矛盾的行政"推手#%只有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才能取得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才能有以人为本&服务为本的现代政府工作新风尚%因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毕竟跳不出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伴随着的诸种物质约束$也不能回避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政策"死角#%这些影响到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困难$必须依靠政府工作重心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改革归位于"服务型政府#的体制变革$依靠政府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依靠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还必须依靠各级政府对公共资源和领导精力的切实投入%#注释’$(我国的阶级阶层结构是什么"形#最为合适?有人说是洋葱头形$有人说是哑铃形%总而言之$是少数人太富%历史上$我们曾批判中层阶级$结果是越批判$中等收入的人越少%阶级阶层结构要形如橄榄$必须大幅度扩大中等收入人群%参考文献$!高尚全J构建和谐社会!三大挑战与四大问题’)(J 人民论坛$!""@)@*!!徐和平$张小燕J温馨词语暖人心+委员热议和谐社会’%(J湖北日报$!""@I"<I"=<!张井J和谐的真谛’%(J南方日报$!""@I"<I$";!丁元竹J和谐社会需要机会&责任和社会组织’%(J 中国经济时报$!""@I"<I!>@!邓伟志J和谐社会十二条’%(J北京日报$!""@I"< I!(#!中国社会科学院J!""@年经济蓝皮书’L(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金太军$赵晖等J政府职能梳理与重构’L(J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I$#(!钱再见J现阶段中国就业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扶助对策研究’)(J江海学刊$!""!)<*$"$I$"!>!’印(森,阿马蒂亚J贫困与饥饿’L(J北京!商务印书馆$!""$$"!王春娣J社会自治组织研究’)(J江海学刊$!"";)#*!责任编辑"正元$$$$$$$$$$$$$$$$$$$$$$$$$$$$$$$$$$$$$$$$$$$$$$$$$#!上接第@页"公&远程会议等加强了政府部门之间及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互动$使以前无法想象&无法实现的政府服务成为现实$使政府管理和服务更加精干高效% !’传统多层次的金字塔结构不仅减缓了传递$还容易造成信息的过渡&堵塞&失真或扭曲%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能够实现行政流程的集约化&综合化&高效化$从而缩减政府的组织规模$使政府组织机构向扁平化方向发展%同时$电子政务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政府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等级森严的格局$使得整个政府拥有统一的服务平台$社会公众将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一体化政府$这不仅利于政府内部的管理和交流$而且大大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社会公众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传统政务中%管理决策的基础是有限理性学说$信息的有限性是影响人们进行理性决策的直接原因之一%电子政务通过大量信息资源的积累建立起决策支持系统$为政府决策者提供必要的预测信息$改善决策者的有限理性$使决策者在全面了解决策所需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决策$避免了依靠经验决策和由于决策信息不完备导致的盲目决策$从而提高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水平%;’电子政务有利于各级政府及其各层次用户能及时地对行政事件&行为和过程等进行监控并快速反应和反馈%一方面$可以更加全面的实施政务工作全面质量管理$为内部的管理机制&绩效评估等创造基础条件!另一方面$政府机关可以通过网络及时获得社会公众对政府的管理方案&业务改革等实施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并了解和掌握发展变化的最新信息$并据此追踪实施过程或完善管理手段$推进管理决策民主化进程%!三"电子政务为政务公开提供了新的载体政务公开是政府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向公众提供非保密政府信息的检索%政府既掌握大量的公共信息$又是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的制定者$相对于社会公众$它处于信息的强势地位%电子政务为政务公开奠定了基础$国家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各项规划案&重大工程的酝酿决策&审判机构的判决等公众所关注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发布$政府运作成为阳光作业$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政府管理的公开性$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公众的合法权益%电子政务可以增加政府办公的透明度$可以防止信息被少数人所垄断或有选择性的公开$可以防止信息被更改和掩盖!可以建立相对完整的管理制度$将信息处理交给机器$最大限度降低人为干预%同时$电子政务的实施使得所有的政务流程都成为可视$一方面$利于将政务流程标准化和规范化$大大降低人为因素$降低不确定因素-另一方面$利于政府内部的监控和监督$以及政府工作人员的绩效评估等$既增加了政府办事的透明度$在政府廉政方面也可以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三#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改革的意义电子政务的建设必须与我国政府管理改革联系起来$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实现中国政府由"管理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的转变%在知识经济社会$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评价政府服务水平$特别是政府工作效率的重要标准$而电子政务是政府创新的重要形式和途径%电子政府相对于传统政府的优势在于$组织结构偏于扁平化$中间层次大大减少$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流动更有效率-网上采购$降低了政府采购费用并杜绝了腐败现象-而且由于网络经济聚合效应$电子政府的边际成本递减%因此$电子政务的建设将使政府资源重新配置$使政府的运作效率达到最优$成本降到最低%电子政务是政府治理变革的"助推器#&传递政令的"千里马#&反腐倡廉的"润滑剂#&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节约行政开支的"红管家#$建设电子政务能够打造政府新形象%#参考文献$!张锐听’政府上网与行政管理’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苏新宁等’电子政务理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孙正新$戚鲁’电子政务原理与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电子政务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于清文’信息经济时代’北京!京华0M版社$$>>(#!陈波$王烷尘’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治理变革’国家行政学院学报$!""!!责任编辑"一然#。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互联网和其他数字化渠道,提供公共服务和信息的一种管理模式。
电子政务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还能够加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推动政府管理的创新。
首先,电子政务的发展可以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
通过建设电子政务平台,政府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部门间的信息互通和资源整合。
这样一来,政府的各项工作就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避免了信息孤岛和重复劳动的问题。
同时,电子政务也能够加快政务办理的速度,提高了政府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其次,电子政务的发展也能够加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通过建设政府门户网站、实现网上办事、开展在线政务服务等举措,政府可以更加方便地向民众提供公共服务和信息。
这样一来,民众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所需的政府信息和服务,提高了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收集民众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听取民意、解决民生问题,增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信和互动。
最后,电子政务的发展也能够推动政府管理的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政府可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实现政府数据的智能化处理和利用。
这样一来,政府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向,更准确地制定政策和规划。
同时,电子政务的发展也为政府提供了更多的创新空间,可以推动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和更新,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总的来说,电子政务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还能够加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推动政府管理的创新。
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将会在政府管理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政府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电子政务信息化时代的行政管理新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电子政务的概念逐渐成为了现代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电子政务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行政管理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本文将探讨电子政务信息化时代下的行政管理新模式。
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政务作为一种新的行政管理模式逐渐兴起。
电子政务信息化的核心在于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电子化的管理方式,以提高行政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电子政务信息化时代的行政管理新模式成为了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对推动政府效能、提高群众满意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子政务信息化的特点1. 实时性和高效性: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行政管理实现了信息的即时传输和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响应速度。
2. 便捷化和可操作性:通过电子化的方式,政府机构可以提供线上服务和在线办公,为公众提供更加便利和高效的服务。
3. 透明化和公开性:电子政务的实施使政府的决策和工作过程更加透明化,公众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并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
三、1. 信息共享与整合在电子政务信息化时代,行政管理需要加强不同政府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整合。
各个部门之间通过共享信息资源,避免了信息孤岛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信息整合也使得政府在决策制定和资源配置方面更加准确和科学。
2. 服务智能化与个性化电子政务信息化使得政府服务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
通过建立智能化的服务平台和系统,政府可以根据群众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实现一对一的沟通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办理公共服务时,可以根据个人信息和需求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3. 创新管理与审批流程优化电子政务信息化时代,政府管理需要转变为以结果为导向的工作模式。
通过创新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实现行政审批流程的优化和简化,降低企业和群众的办事成本。
例如,采用电子化的方式进行审批流程,可以减少纸质材料的使用和运输成本,提高审批效率。
4. 数据管理与风险防控电子政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进行大数据管理和风险防控。
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我国政府管理变革的影响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程度迅速加快,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并且得到广泛应用, 电子政务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我国政府正是在这一背景条件下,顺应时代潮流,大力深化改革。
电子政务的兴起,为政府改革提供了理想的平台,而政府改革必将会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
通过分析电子政务与政府改革之间的互动关系,得出电子政务对我国政府管理在各方面发生变革,以此建设一个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关键词:电子政务互动关系管理变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因特网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时也给传统政府行政管理带来一场革命。
电子政务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电子政务做为一种管理方式的创新, 为政府管理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但也对传统政府管理提出了全面挑战。
一、电子政务与政府改革的互动关系我国政府改革与电子政务的推进具有紧密的互动关系。
电子政务可以理解为政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政务活动。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同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都为当今政府管理方式提出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这种压力与挑战不仅表现在政府传统行政方式上,而且表现在政府的体制、职能上。
面对压力与挑战,政府必须努力推进和深化自身的改革,不断转变自身职能,加强公共管理职能,构建起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政府。
不仅如此,电子政务为政府管理改革提供了技术平台,同时亦提供了新的手段,创造了新的机遇。
因而,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改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起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为政府改革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电子政务促进政府管理变革电子政务的出现,推进了政府改革的进程,使政府改革更为紧迫。
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使电子政务成为当代政府管理创新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从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政府开始,电子政务已经迅速地登上了所有工业化国家的政治日程。
这场由信息技术引发的政府管理改革与创新,客观上适应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始自英国和美国的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需要,同时推动了当代全球政府管理改革,正逐步从工业社会的传统行政模式向后工业社会和信息时代新的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
各国的实践充分显示,这场由信息技术引发的政府管理方式的革命,首先表现为具有生产力性质的政府管理工具的创新,政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可以提高办公室工作效率和生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降低管理成本。
其次,这种新的生产力工具的使用将不断改变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
而这种从管理工具的创新到管理结构和管理方式的变革,将极大地改变现有政府的管理观念,最终将不可避免地建构出适合信息时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政府组织形态。
下面我们来探讨电子政务对政府的影响。
一、电子政务实现了政府的政务公开化、民主化。
现在人们运用网络工具,可以十分便捷地掌握政府部门的工作进展状况,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公众意见的反馈和与监督的渠道,如通过BBS或E-mail等发表政务论谈;通过参加“网络听证会”去监督政府的施政方针等等,这些把被动参政变为主动的参政方式,形成集中而广泛的舆论,使在实现与行政系统的互动与沟通,缩短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距离,扩大了公众的知情权等方面成为了可能,同时也使政府管理在走向公开、民主方面跨进了一大步。
二、提升政府的工作质量。
电子政务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方式来说是一场彻底的革命,政府管理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领导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口号将不再仅仅是口号与文字的表述,政府与公众的信息共享将成为现实。
它主要体现在(1)增强了可选择性。
它改变了传统行政服务的人们只能被动接受,别无选择的整齐划一的单项供给服务类型,而现在你可以通过电子政务选择自己所需要,偏好的服务类型,如在网上,你可以阅览政府各种电子公文和电子资料,选择最合适服务;遇到困难时可以向政府或网民求助等等(2)政府服务变得普遍性。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政务成为了政府管理的新模式。
电子政务的兴起不仅改变了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的互动方式,也为政府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深入探讨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创新影响,并分析其带来的潜在影响。
一、电子政务的定义与特点电子政务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政府运行机制,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
它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核心,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技术手段实现政府与公民、企业、其他政府之间的信息共享、互动和决策支持。
电子政务具有以下特点:1.信息便捷化: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公民、企业能够轻松查询政府信息、办理行政手续,提高了信息获取效率。
2.服务个性化:通过电子政务平台,政府能够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升了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满意度。
3.决策科学化:电子政务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模型预测等手段,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支持,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4.监督透明化:电子政务平台实现了政务信息的公开透明,提高了政府的透明度和问责制度,减少了腐败和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二、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创新影响1.提高政府运行效率传统政府管理存在信息壁垒、行政流程繁琐等问题,限制了政府的运行效率。
而电子政务的推行能够打破信息壁垒,加速政务流程,提高政府的运行效率。
公民、企业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在线查询政府政策、办理行政手续,不再需要排队等候,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2.优化公共服务电子政务平台能够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公民、企业可以在家中或办公室通过互联网进行各种电子服务,如在线申请证件、缴纳税款等,避免了传统纸质办公的繁琐流程。
同时,政府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反馈信息,优化公共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提升公众满意度。
3.加强政府与公民互动传统的政府管理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沟通不畅的问题,公民对政府的了解和参与度有限。
而电子政务的推行能够实现政府与公民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促进公民参与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