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束优化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014.00 KB
- 文档页数:12
机械系统优化设计中的约束与优化问题在机械工程领域,优化设计是一项关键任务。
通过对机械系统进行优化,可以提高效率、减小能耗、延长使用寿命等。
然而,在进行机械系统的优化设计时,我们必须面对各种约束和优化问题。
首先,机械系统的约束可以分为两类:设计约束和工程约束。
设计约束包括机械系统的形状、尺寸、重量等方面的限制,以及与其他系统或部件的接口要求。
这些约束是设计者必须遵守的,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机械系统的可用性和实际应用。
另一方面,工程约束包括材料强度、制造成本、可维护性等因素。
这些约束是实际工程实施时需要考虑的,因为它们关系到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效益。
在优化设计中,我们通常会面临多个冲突的目标。
例如,在减小机械系统的重量的同时,要确保其强度不下降;在提高机械系统的效率的同时,要保持其成本可控。
这就引入了多目标优化问题。
多目标优化问题需要寻找一个最佳的折中方案,将各个目标在不同约束条件下进行优化,以求达到最大化总体效益的目标。
为了解决这些优化问题,我们通常使用数学建模和优化方法。
对于约束问题,我们可以使用约束优化方法,如拉格朗日乘子法和KKT条件等。
这些方法通过引入拉格朗日乘子来将约束条件融入优化问题中,从而将原问题转化为一个无约束问题。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一般的优化算法,如梯度下降、遗传算法等,来解决这个无约束问题。
此外,在实际的机械系统优化设计中,我们还会面临一些实际的限制。
例如,制造设备和制造工艺的限制,材料的可获得性等。
这些实际限制需要考虑在内,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实施性。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机械系统的不确定性。
在机械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我们通常会面临各种形式的不确定性,如设计参数的不确定性、负载的不确定性等。
这些不确定性会对设计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在优化设计中进行考虑。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鲁棒优化方法,通过考虑不确定性的范围和分布,寻找一个鲁棒的设计方案,以确保在不同的不确定条件下系统仍然能够正常工作。
第四章:多维有约束优化方法4.1概述一、多维有约束问题的数学模型机械优化设计问题绝大多数是属于多维有约束非线性规划,其数学模型可表示为式中a i、b i分别为x i的下界和上界。
在求解约束优化问题时,虽然可以利用第三章的无约束优化方法,再加上约束的逻辑判断,使搜索点保持在可行域内逐步逼近约束最优解,但这样处理太复杂,缺乏严格的科学性。
因此,出现了一些直接求解约束优化问题的方法,其基本思路也是数值迭代法。
目前,约束优化方法虽然不如无约束优化方法那样多而完善,但对求解工程优化问题已有很多较好的方法。
二、多维有约束优化方法的分类(1)直接法直接法包括:网格法、分层降维枚举法、复合形法、随机试验法、随机方向法、可变容差法和可行方向法。
(2)间接法间接法包括:罚函数法、内点罚函数法、外点罚函数法、混合罚函数法、精确罚函数法、广义乘子法、广义简约梯度法和约束变尺度法。
直接法不需要利用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的梯度,就可直接利用迭代点和目标函数值的信息来构造搜索方向。
间接法要利用目标、约束函数的梯度,其中也包括利用差分来近似梯度的应用。
很多约束优化方法是先转变成无约束优化方法来求解。
可见,无约束优化方法也是也是约束优化方法的基础。
4.2复合形法一、方法概述基本思路:在可行域中选取K个设计点(n+1≤K≤2n)作为初始复合形的顶点。
比较各顶点目标函数值的大小,去掉目标函数值最大的顶点(称最坏点),以坏点以外其余各点的中心为映射中心,用坏点的映射点替换该点,构成新的复合形顶点。
反复迭代计算,使复合形不断向最优点移动和收缩,直至收缩到复合形的顶点与形心非常接近,且满足迭代精度要求为止。
初始复合形产生的全部K个顶点必须都在可行域内。
二、初始复合形的产生复合形法是一种在可行域内收索最优点大直接解法。
(1)确定可行点作为初始复合形的第一个顶点:式中:通过调整随机数,使第一个初始点控制在可行域范围内。
(2)产生其余(K-1)个随机点。
复合材料结构稳定性约束优化设计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 以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 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空天结构的设计, 均利用复合材料结构特殊的屈曲特性, 以达到提高稳定性和降低结构重量的目的, 如机身、航天器的承力筒、直升机地板等。
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可设计性, 可通过优化铺层参数, 如层数和纤维铺设角, 提高结构的临界屈曲载荷, 在满足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减轻结构重量。
有关复合材料结构稳定性优化以及稳定性约束优化的研究不断发展, 如文献[ 1] 研究了层合板临界屈曲载荷的优化方法及灵敏度分析方法, 文献[ 2] 通过引入层合板刚度矩阵求解过程的中间变量,对屈曲载荷进行了优化; 近年来遗传算法也逐渐被应用于该问题, 扩大了研究对象的结构形式范围,提高了优化设计的效率。
但是, 多数复合材料稳定性方面的优化工作采用的是确定性的优化设计方法, 即不考虑材料及载荷的不确定性, 得到的优化结果濒临失效边界, 难以满足结构的可靠性要求。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材料性能离散度大, 工作环境复杂, 各向异性的特点使其对载荷相当敏感。
20世纪90年代, 设计者们逐渐意识到不确定性因素给复合材料结构带来的影响[ 3], 因此复合材料结构的可靠性优化设计越来越多地受到工程界的重视, 并开展了相关研究。
文献[ 4, 5] 基于层合板临界屈曲载荷的解析表达式, 构建极限状态方程, 计算结构的失效概率。
但是, 工程实际中的结构通常需要使用有限元等方法进行结构分析, 缺少显式的极限状态函数, 造成可靠度计算困难。
对此, 一些学者提出了结构可靠性分析的响应面法, 使可靠度计算得以简化, 并且一般能够满足工程精度。
本文中基于结构的可靠性, 考虑材料及载荷的不确定性, 对复合材料结构的稳定性约束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
通过结构可靠性分析的响应面法与有限元法的结合, 编写结构可靠性分析程序, 并用优化软件iSIGHT对其进行集成, 实现了以层数及铺层角度为设计变量的复合材料结构稳定性约束问题的可靠性优化, 并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可靠性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机械结构优化设计的多条件约束方法在工程设计中,机械结构的优化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优化设计的目标是在满足各种约束条件下,使得结构的性能达到最优。
然而,由于实际工程问题的复杂性,单一的优化目标往往无法满足所有的要求。
因此,需要采用多条件约束方法来进行设计。
多条件约束方法是指在优化设计过程中,同时考虑多个设计变量和多个性能指标,以及多个约束条件。
这些指标和约束条件往往是相互矛盾的,所以需要找到一种平衡的方法来满足各种要求。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多条件约束方法。
首先,多目标优化是一种常用的多条件约束方法。
多目标优化的目标是寻找一组非劣解,即不存在其他解能在所有目标函数上同时取得更好的值。
这样的解集称为帕累托前沿。
通过选择不同的非劣解,设计者可以根据优先级制定合适的设计方案。
其次,约束方法是一种常见的多条件约束方法。
约束方法的思想是将多个约束条件转化为一个综合的约束函数,并将其作为一个目标函数进行优化。
通过调整综合约束函数的权重,可以实现不同约束条件之间的平衡。
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一个问题,即如何确定综合约束函数的权重。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加权系数法,根据不同约束条件的重要性分配不同的权重。
另外,最优化方法也是一种常见的多条件约束方法。
最优化方法的思想是将多个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转化为一个综合的优化问题,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寻找使得综合目标函数取得最优值的设计变量。
最优化方法可以采用数学规划方法进行求解,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等。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多条件约束方法。
例如,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可以通过对设计变量和性能指标之间的关联度进行评价,从而确定最优设计方案。
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界遗传过程的优化方法,通过进化的过程搜索全局最优解。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以将模糊数学理论引入到多条件约束问题中,通过对设计变量和性能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得到最优解。
综上所述,机械结构优化设计的多条件约束方法有多种选择。
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和问题特点,可以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设计。
优化设计的概念和原理概念1 前言对任何一位设计者来说,其目的是做出最优设计方案,使所设计的产品或工程设施,具有最好的使用性能和最低的材料消耗与制造成本,以便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在实际设计中,科技人员往往首先拿出几种不同的方案,通过对比分析以选取其中的最优方案。
但在现实中,往往由于经费限制,使所选择的候选方案数目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急需一种科学有效的数学方法,于是诞生了“最优化设计”理论。
最优化设计是在计算机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是根据最优化原理和方法综合各方面因素,以人机配合方式或“自动探索”方式,在计算机上进行的半自动或自动设计,以选出在现有工程条件下的最佳设计方案的一种现代设计方法。
其设计原则是最优设计:设计手段是电子计算机及计算程序;设计方法是采用最优化数学方法.本文将就最优化设计常用的概念如:设计变量、目标函数、约束条件等做简要介绍。
2设计变量设计变量是在设计过程中进行选择最终必须确定的各项独立参数。
在选择过程中它们是变量,但当变量一旦确定以后,设计对象也就完全确定。
最优化设计就是研究如何合理地优选这些设计变量值的一种现代设计方法。
在机械设计中常用的独立参数有结构的总体配置尺寸,元件的几何尺寸及材料的力学和物理特性等。
在这些参数中,凡是可以根据设计要求事先给定的,则不是设计变量,而称之为设计常量。
最简单的设计变量是元件尺寸,如杆元件的长度,横截面积,抗弯元件的惯性矩:板元件的厚度等。
3目标函数目标函数即设计中要达到的目标。
在最优化设计中,可将所追求的设计目标(最优指标)用设计变量的函数形式表示出来,这一过程称为建立目标函数,一般目标函数表达为f(x)=f(xl,xZ,…,x。
)此函数式代表设计的某项最重要的特征,例如所设计元件的性能、质量或体积以及成本等。
最常见的情况是以质量作为函数,因为质量的大小是对价值最易于定量的一种量度。
虽然,费用有更大的实际重要性,但通常需有足够的资料方能构成以费用做为目标函数。
随机结构可靠性分析和优化设计研究随机结构可靠性分析和优化设计研究随机结构可靠性分析和优化设计是结构工程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它与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密切相关。
在现代工程设计中,为了确保结构的可靠性和承载能力,必须进行充分的可靠性分析和优化设计。
本文将探讨随机结构可靠性分析和优化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一、随机结构可靠性分析在随机结构可靠性分析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随机变量、概率分布和可靠度等基本概念。
1. 随机变量随机变量是描述结构参数的一种数学抽象,如荷载、材料强度等。
它的值是随机的,服从某种概率分布。
2. 概率分布概率分布描述了随机变量的取值情况。
常见的概率分布有正态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等。
通过选取适当的概率分布,我们可以对随机变量进行精确的描述。
3. 可靠度可靠度是描述结构在给定的工作时间内不发生失效的概率。
可靠度分析的目标就是通过对结构参数的概率分布进行分析,确定结构的可靠度。
对于随机结构,我们通过构建数学模型,考虑各个随机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得到结构的可靠度评估方法。
1. 单变量可靠性分析单变量可靠性分析是指在考虑一个随机变量的情况下,计算结构的可靠度。
常见的方法有基于分位数和基于极限状态函数的方法。
2. 多变量可靠性分析多变量可靠性分析是指在考虑多个随机变量的情况下,计算结构的可靠度。
常见的方法有蒙特卡洛模拟、极值理论方法和相关向量法等。
二、随机结构优化设计随机结构优化设计是在已知结构函数和可靠度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结构参数,使结构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具有最佳性能和经济性。
1. 可靠性约束优化设计可靠性约束优化设计是指在满足结构可靠度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寻找最优的设计方案。
常见的方法有静态法、动态法和基于遗传算法等。
2. 可靠性敏感性分析与优化可靠性敏感性分析是指在已知结构可靠度要求的情况下,通过对设计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找到最敏感的参数,从而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设计。
随机结构可靠性分析和优化设计在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机械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多目标与多约束研究引言机械结构优化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任务,通过对机械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可以提高其性能和功能。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机械结构设计往往需要考虑多个目标和多个约束条件。
本文将围绕机械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多目标与多约束研究展开论述。
一、多目标优化设计多目标优化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多个目标函数,并且这些目标函数之间往往是相互冲突的。
在机械结构优化设计中,常见的目标函数包括结构的强度、刚度、轻量化程度等。
如何将这些目标函数进行有效地权衡和优化成为了一个挑战。
一种常用的解决方法是多目标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
这些算法通过引入一定的随机性和迭代搜索来寻找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最优解。
通过将多个目标函数构建成为一个多维向量,可以生成一个由不同目标函数构成的 Pareto 前沿,从而为设计提供多种可行的解。
二、多约束优化设计在机械结构优化设计中,还常常需要考虑多个约束条件,以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这些约束条件可以包括材料的强度限制、尺寸的限制、加工工艺的限制等。
如何合理地处理这些约束条件,进而找到满足这些条件的最优设计成为了另一个关键问题。
对于多约束优化问题,也可以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来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将每个约束条件视为一个目标函数,并使其满足这些约束条件。
通过引入约束罚函数或约束优化方法,可以在不违反约束条件的前提下进行优化。
另外,还可以采用多阶段优化的方法来处理多约束优化问题。
将约束条件分为主次约束,先优化满足主约束条件的设计方案,然后再优化次约束条件。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约束之间的冲突和处理问题。
三、多目标与多约束的综合优化在实际工程中,机械结构优化设计往往需要同时考虑多个目标和多个约束条件。
这种多目标与多约束的综合优化问题更具挑战性,需要综合考虑各个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于多目标与多约束综合优化问题,常见的方法是基于准则法和权衡法。
准则法通过将多个目标函数规范化到一个统一的目标函数,从而将多目标问题转化为单目标问题。
机械系统优化设计中的约束条件分析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机械系统的性能和效率,优化设计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在机械系统的优化设计中,约束条件的分析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
本文将探讨机械系统优化设计中的约束条件分析,并讨论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意义。
一、约束条件的定义在机械系统的优化设计中,约束条件指的是对系统设计的限制条件。
这些约束条件可以是技术性的,也可以是经济性的。
技术性约束条件包括物理限制、材料特性等;经济性约束条件则包括成本限制、生产效率等。
在优化设计过程中,约束条件的分析是为了确保设计方案能满足系统性能和要求。
二、约束条件的分类根据约束条件的性质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束。
等式约束是指系统设计必须满足的固定条件,如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不等式约束则是对系统设计的限制条件,例如最大速度、最小尺寸等。
在机械系统优化设计中,需要充分理解和分析各类约束条件的影响,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三、约束条件的分析方法1. 数学模型的建立在进行机械系统的约束条件分析时,首先需要建立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系统的物理特性和行为规律,并通过简化和逼近来分析约束条件的影响。
建立数学模型是约束条件分析中的基础,可以使用常见的数学方法如微分方程、优化算法等。
2. 实验测试与数据分析除了数学模型的建立,实验测试也是约束条件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实际测试和数据分析,可以验证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并获取更多的实验数据用于约束条件的分析。
实验测试可以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进行,以获取更全面的约束条件信息。
3. 仿真模拟与优化算法在实际的机械系统设计过程中,为了节约成本和时间,我们可以使用计算机仿真模拟和优化算法进行约束条件分析。
通过对设计方案进行虚拟的仿真模拟和优化算法调整,我们可以快速评估不同约束条件的影响,并找到最佳的设计方案。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设计效率,还可以避免实际试验中的风险和成本。
优化设计的约束条件
首先,技术约束条件是指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技术限制,包括材料的性能、工艺的可行性、产品的功能要求等。
例如,在设计一个机械零件时,需要考虑材料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等技术指标,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满足要求。
其次,经济约束条件是指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经济限制,包括成本、生产效率、市场需求等。
设计优化需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另外,环境约束条件是指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环境限制,包括资源利用、能源消耗、废物排放等。
现代社会对环保意识的提高,要求设计优化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此外,法律法规约束条件是指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限制,包括安全标准、知识产权保护、产品质量认证等。
设计优化需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以确保产品的合法合规。
综上所述,优化设计的约束条件涵盖了技术、经济、环境、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的限制和要求。
在进行设计优化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约束条件,以实现设计的最佳效果。
机械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多目标多约束优化方法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机械结构优化设计在工程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方法实现结构的多目标多约束优化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就机械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多目标多约束优化方法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多目标多约束优化的概念。
传统的优化设计通常只关注单一的目标和约束条件,而在实际工程中,结构的优化往往涉及到多个目标和约束条件。
多目标优化设计需要在不同目标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使得各个目标尽可能得到满足。
多约束优化设计则要求结构要满足多个约束条件,如强度、刚度、重量等。
因此,多目标多约束优化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达到最优设计方案。
在机械结构优化设计中,常用的多目标多约束优化方法包括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不同的策略和搜索算法,寻找最优解。
以遗传算法为例,它模拟了生物进化的过程,通过选择、交叉和变异等操作,从初始的随机种群中寻找最优解。
而粒子群算法则是模拟鸟群或鱼群的行为,在搜索空间中通过个体的位置和速度来寻找最优解。
模拟退火算法则是模拟金属退火的过程,通过温度降低的方式逐渐接近最优解。
这些方法在寻找多目标多约束优化问题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除了这些传统的多目标多约束优化方法外,还有一些新兴的方法被应用在机械结构优化设计中。
例如,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优化方法、基于模糊逻辑的优化方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模拟人类的思维和决策过程,将模糊不确定性纳入到优化模型中,能够更好地处理多目标多约束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机械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多目标多约束问题常常具有非线性、离散和高维的特点,给优化过程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因此,如何选择适当的优化方法,并合理定义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成为了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计算资源和时间的限制,以及不同的设计阶段对优化设计方法的要求。
因此,机械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多目标多约束优化方法研究仍然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
无约束优化方法1.坐标轮换法2.鲍威尔法3.梯度法4.牛顿法5.变尺度法1.坐标轮换法坐标轮换发是一种不计算函数梯度,而是通过函数值本身,即可求出寻优方向,因而也称为直接寻优法.在以后提到的鲍威尔法(Powell)法也属于直接寻优法。
对于坐标轮换法,我们做个比喻:如果我们在北京的老城区找一个地方,我们可以沿着经纬线去找。
这个比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既可以取坐标的方向为寻优的方向,这就是坐标轮换法。
它在每次搜索中,只允许一个变量的变化,其余量保持不变,即沿着坐标方向轮流进行搜索的方法。
该方法把多变量的优化问题轮流转化成一系列单变量的优化问题。
对应于n 个变量的寻优函数,若在第轮沿第k 个坐标第i 个坐标方向ki i S e =进行搜索,则迭代公式为1(0,1,...,1,2,...,)k k k k i i i i X X S k i n α-=+==其中搜索方向取坐标方向,即k i i S e =(1,2,...,i n =)。
若0k k n X X -‖‖<ε,则*kn X X ←,否则10k kn X X +←,进行下一轮的搜索,一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
其搜索路径如图所示这种方法的收敛效果与目标函数等值线形有很大关系。
如果目标函数为二元二次函数,其等值线为圆或长轴平行于坐标轴的椭圆时,此方法很有效,经过两次搜索即可以达到最优点,如图所示。
如果等值线为长轴不平行于坐标轴的椭圆,则需多次迭代才能达到最优点,但因坐标轮换法是坐标方向搜索而不是沿脊线搜索,所以就终止到脊线上而不能找到最优解。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采用坐标轮换法只能轮流沿着坐标的方向搜索,尽管也能使函数值步步下降,但经过曲折迂回的路径才能达到极值点;尤其极值点附近步长很小,收敛很慢,所以坐标轮换法不是一种很好的搜索方法。
但是可以构造很好的搜索策略,下面讨论的鲍威尔法就是这种情况。
例题:已知22121212()10460f X x x x x x x =+---+,设初始点:(0)[0,0]T X=,精度0.1=ε,用最优步长法的坐标轮换法求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第四章 约束优化设计● 概述● 约束坐标轮换法 ● 随机方向法 ● 罚函数法概述结构优化设计的问题,大多属于约束优化设计问题,其数学模型为:根据求解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解法和间接解法两类。
直接解法是在仅满足不等式约束的可行设计区域内直接求出问题的约束最优解。
属于这类方法的有:随机实验法、随机方向搜索法、复合形法、可行方向法等。
其基本思路:在由m 个不等式约束条件g u (x )≤0所确定的可行域φ内,选择一个初始点0X 然后确定一个可行搜索方向S ,且以适当的步长沿S 方向进行搜索,取得一个目标函数有所改善的可行的新点1X 即完成了一次迭代。
以新点为起始点重复上述搜索过程,每次均按如下的基本迭代格式进行计算:k+1k k k =+S (k=0,1,2,..)X X α逐步趋向最优解,直到满足终止准则才停止迭代。
直接解法的原理简单,方法实用,其特点是:1) 由于整个过程在可行域内进行,因此,迭代计算不论何时终止,都可以获得比初始点好的设计点。
2) 若目标函数为凸函数,可行域为凸集,则可获得全域最优解,否则,可能存在多个局部最优解,当选择的初始点不同,而搜索到不同的局部最优解。
3) 要求可行域有界的非空集1,2,...,1,2,...,u m v p n ==<min ()f x n x R ∈..s t ()0()0u v g x h x ≤=间接解法间接解法是将约束优化问题转化为一系列无约束优化问题来解的一种方法。
由于间接解法可以选用已研究比较成熟的无约束优化方法,并且容易处理同时具有不等式约束和等式约束的问题。
因而在机械优化设计得到广泛的应用。
间接解法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惩罚函数法。
将约束函数进行特殊的加权处理后,和目标函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目标函数,即将原约束优化问题转化为一个或一系列的无约束优化问题。
然后对新目标函数进行无约束极小化计算。
间接法是结构优化设计中广泛使用的有效方法,其特点:1) 由于无约束优化方法的研究日趋成熟,为间接法提供可靠基础。
这类算法的计算效率和数值计算的稳定性大有提高;2) 可以有效处理具有等式约束的约束优化问题;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选取加权因子较为困难,选取不当,不仅影响收敛速度和计算精度,甚至导致计算失败。
a) 可行域是凸集;b)可行域是非凸集()()()()121211,,m l j k j k X F X G g X H h X φμμμμ==⎡⎤=++⎡⎤⎣⎦⎣⎦∑∑新目标函数 加权因子● 约束坐标轮换法约束坐标轮换法是在无约束坐标轮换法的基础上,再加上由约束条件构成的可行性逻辑判断而构成的方法,这样可以使搜索点保持在可行域内,求得最优解。
迭代步长不是采用最优步长,而是加速步长。
其基本思路: 在可行域任取一点0X ,取一个初始步长0α,按1011X X e α=+,取得沿1x 坐标轴第一个迭代点,检查该点是否满足可行性和适用性:11X D ∈(可行性条件)101()()F X F X <(适用性条件)若两者均满足,步长加倍,迭代计算10212X X e α=+,只要迭代点满足条件,加倍增大步长,继续迭代获得新点;当迭代点不满足条件,取前一个迭代点,转而沿2x 坐标轴方法搜索,不满足条件时,取负步长进行,如图所示,直到逼近最优点X *。
约束坐标轮换法虽然方法简单、算法明确,便于设计,但当维数较高时收敛速度慢,还会出现“死点”,导致出现伪最优点。
● 约束随机方法随机方向法的基本思路:在可行域内选择一个初始点,利用随机数的概率特性,产生若干个随机方向,并从中选择一个能使目标函数值下降最快的随机方向作为搜索方向S 。
从初始点0X 出发,沿S 方向以一定步长进行搜索,得到新点X ,新点X 应满足约束条件且0()()f X f X <,至此完成一次迭代。
随机方向法程序设计简单,搜索速度快,是解决小型机械优化问题的十分有效的算法。
如图所示。
1. 随机数的产生下面介绍一种常用的产生随机数的数学模型首先令3536371232,2,2r r r ===取r=2657863,按一下步骤计算:令 若 则 若 则 若 则 则 (0,1)之间的随机数 在任意(a,b)区间内的随机数2. 初始点的选择随机方向法的初始点0X 必须是一个可行点,既满足全部不等式约束条件。
初始点可以通过随机选择的方法产生。
1)输入设计变量的下限值和上限值,即 2)在区间(0,1)内产生n 个伪随机数i q3)计算随机点x 的各分量 4)判别随机点x 是否可行,若随机点可行,用x 代替x0为初始点;若非可行点,转到步骤2)重新产生随机点,只到可行为止。
3. 可行搜索方向的产生产生可行随机方向的方法:从k 个随机方向中, 选取一个较好的方向。
其计算步骤为: 1)在(-1,1)区间内产生伪随机数ji r , 得随机单位向量je()121211...j j j n j j i n i r r e r r =⎡⎤⎢⎥⎢⎥=⎢⎥⎡⎤⎢⎥⎢⎥⎢⎥⎣⎦⎣⎦∑ 2) 取一试验步长0α,按下式计算k 个随机点00j jX X a e =+3)检验k 个随机点是否为可行点,除去非可行点,计算余下的可行点的目标函数值,比较其大小,选出目标函数最小的点LX 。
4)比较L X 和0X 两点的目标函数值,若0()()LF X F X <,则取L X 和0X 连线方向为可行搜索方向;若0()()L F X F X >,则步长0α缩小,转步骤1)重新计算,直至0()()L F X F X <5r r ←3r r ≥3r r r ←-2r r ≥2r r r ←-1r r ≥1r r r ←-1/q r r =()x a q b a =+-i i i a x b ≤≤()i i i i i x a q b a =+-为止。
如果α0 缩小到很小,仍然找不到一个L X ,使0()()L F X F X <则说明L X 是一个局部极小点,此时可更换初始点,转步骤1)。
产生可行搜索方向的条件为:()()(){}()()min 1,2,...,L j L jLg X f X f Xj k f X f X ≤==<则可行搜索方向为:LS X X =-4. 搜索步长的确定步长由加速步长法确定。
复合形法复合形法是求解约束优化问题的一种重要的直接解法。
它的基本思路是在可行域内构造一个具有k 个顶点的初始复合形。
对该复合形各顶点的目标函数值进行比较,找到目标函数最大的顶点(最坏点),然后按一定的法则求出目标函数值有所下降的可行的新点,并用此点代替最坏点,构成新的复合形,复合形的形状没改变一次,就向最优点移动一步,直至逼近最优点。
由于复合形的形状不必保持规则的图形,对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无特殊要求,因此这种方法适应性强,在机械优化设计中应用广泛。
1. 初始复合形生成的方法:1)由设计者决定k 个可行点,构成初始复合形。
设计变量少时适用。
2)由设计者选定一个可行点,其余的k-1个可形点用随机法产生。
11Lc j j x x L ==∑()110.5L c L c x x x x ++=+-3)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初始复合形的所有顶点。
2. 复合形法的搜索方法 1)反射(1)计算复合形各顶点的目标函数值,并比较其大小,求出最好点X L 、最坏点X H 及()i i x a r b a =+-次坏点X G ,即(2)计算除去最坏点X H 外的(k-1)个顶点的中心X C(3)从统计的观点来看,一般情况下,最坏点X H 和中心点X C 的连线方向为目标函数的下降方向。
如图所示。
(4)判别反射点X R 的位置若X R 为可行点,则比较X R 和X H 两点的目标函数值,如果f(X R ) <f(X H ),则用X R 取代X H ,构成新的复合形,完成一次迭代;如果f(X R ) >=f(X H ),则将α缩小0.7倍,重新计算新的反射点,若仍不行,继续缩小α,直至f(X R ) <f(X H )为止。
若为非可行点,则将α缩小0.7倍,直至可行为止。
然后再重复可行点的步骤。
2)扩张若X R 的目标函数比X L 还好,可以沿此方向进一步扩张,γ为扩张系数。
若扩张失败,仍采用X R ,如图所示。
3) 收缩若X R以外找不到好的映射点,也可以向内寻找,如图所示,β为收缩系数。
4) 压缩()(){}()(){}()(){}:min 1,2,...,:max 1,2,...,:max 1,2,...,,j L L j H H jG Gx f x f x j kx f x f x j k x f x f x j k j H ======≠111Lc jj x x k ==-∑()R C C H x x a x x =+-若上述方法均无效,可以采用向X L 靠拢,采用压缩方法改变复合形状惩罚函数法惩罚函数法是一种很广泛、很有效的间接解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将约束优化问题中的不等式和不等式约束函数经加权后,和原目标函数结合为新的目标函数——惩罚函数。
其中:G 、H 为加权转化项。
后两项也称为惩罚项,在迭代过程中始终是正值,故: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12,,x r r f x φ数值相差越来越小,最后趋近相等。
()12,,x r r φ的最优解就是()f x 的最优解,即惩罚项趋近0,()()12lim ,,0kk k X r rf X φ→∞-=将约束优化问题转换为无约束优化问题。
求解无约束优化问题的极小值,从而得到原约束优化问题的最优解。
罚函数法是按一定的法则改变加权因子的值,构成一系列的无约束优化问题,求一系列无约束最优解,并不断地逼近原约束优化问题的最优解。
因此又称序列无约束极小化方法。
常称SUMT 方法。
根据它们在惩罚函数中的作用,分别称障碍项和惩罚项。
障碍项的作用是当迭代点在可行域内时,在迭代过程中将阻止迭代点越出可形域。
惩罚项的作用是当迭代点在非可行域或不满足等式约束条件时,在迭代过程中将迫使迭代点逼近约束边界或等式约束曲面。
按照惩罚函数在优化过程中迭代点是否可行,分为:内点法、外点法及混合法。
一、内点惩罚函数法内点法将新目标函数定义于可行域内,这样它的初始点及后面的迭代点序列必定在可行域内。
采用内点法只能求解具有不等式约束的优化问题。
转化后的惩罚函数形式为:障碍项的作用是阻止迭代点越出可行域。
下面介绍内点法中的初始点、惩罚因子初值及其缩减系数的选取和收敛条件的确定。
1.初始点的选取初始点应选离约束边界较远的可行点。
程序设计时,一般,考虑具有人工输入、和计()()()()121211,,m lj k j k x r r f x r G g x r H h x φ==⎡⎤=++⎡⎤⎣⎦⎣⎦∑∑()min f x ()..0j s t g x ≤1,2,...,j m =()()()11,mj j x r f x r g x φ==-∑()()()1,ln m j j x r f x r g x φ=⎡⎤=--⎣⎦∑()()12,,x r r f x φ≥算机自动生成可行初始点的两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