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部分 第五版 康华光 期末考试 重点
- 格式:pptx
- 大小:1017.89 KB
- 文档页数:55
第二章2.4.1电路如图题2.4.1所示。
(1)利用硅二极管恒压降模型求电路的ID和 Vo的值;(2)在室温(300K)的情况下,利用二极管的小信号模型求vo的变化范围。
解(1)求二极管的电流和电压(2)求vo的变化范围图题2.4.1的小信号模型等效电路如图解2.4.l所示,温度 T=300 K。
VDD-2vD(10-2⨯0.7)V==8.6⨯10-3A=8.6mA3R1⨯10ΩVO=2VD=2⨯0.7V=1.4V ID=当rd1=rd2=rd时,则rd=VT26mV=≈3.02ΩID8.6mA2rd2⨯3.02Ω=±1V⨯=±6mVR+2rd(1000+2⨯3.02Ω)vO的变化范围为(VO+∆vO)~(VO-∆vO),即1.406V~1.394V。
∆vO=∆VDD2.4.3二极管电路如图2.4.3所示,试判断图中的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求出AO两端电压VAO。
设二极管是理想的。
解图a:将D断开,以O点为电位参考点,D的阳极电位为-6 V,阴极电位为-12 V,故 D处于正向偏置而导通,VAO=–6 V。
图b:D的阳极电位为-15V,阴极电位为-12V,D对被反向偏置而截止,VAO=-12V。
图c:对D1有阳极电位为 0V,阴极电位为-12 V,故D1导通,此后使D2的阴极电位为0V,而其阳极为-15 V,故D2反偏截止,VAO=0 V。
图d:对D1有阳极电位为12 V,阴极电位为0 V,对D2有阳极电位为12 V,阴极电位为-6V.故D2更易导通,此后使VA=-6V;D1反偏而截止,故VAO =-6V。
2.4.4 试判断图题 2.4.4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为什么?解图a:将D断开,以“地”为电位参考点,这时有VA=10kΩ⨯15V=1V(140+10)kΩVB=D被反偏而截止。
图b:将D断开,以“地”为参考点,有2kΩ5kΩ⨯10V+⨯15V=3.5V(18+2)kΩ(25+5)kΩVA=10kΩ⨯15V=1V(140+10)kΩ2kΩ5kΩ⨯(-10V)+⨯15V=1.5V(18+2)kΩ(25+5)kΩ VB=D被反偏而截止。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5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选择题(15×2,共,30分)1.某放大电路在负载开路时的输出电压为4V ,接入12kΩ的负载电阻后,输出电压降为3V ,这说明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为()。
A .19kΩB .2kΩC .4kΩD .3kΩ【答案】C【解析】输出电压为原输出电压的34,所以分压电阻值为原电阻值的34,即1231244k k k Ω=Ω+Ω2.图1电路工作于放大状态,为了使静态工作点I CQ 增大,应该()。
A .减小电阻R 和电容CB .换成β大的管子C .增大电阻R E 的阻值D .减小R B1阻值图1【答案】D【解析】电路是一个典型的利用直流电流串联负反馈稳定静态工作点的三极管分压式偏置电路。
由于i C≈i E,则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在题目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D项能满足题目的要求。
3.和TTL电路相比CMOS电路最突出的优势在()。
A.可靠性高B.抗干扰能力强C.速度快D.功耗低【答案】D【解析】TTL电路以速度见长,CMOS以功耗低而著名。
4.单端输出的差分放大器,能够抑制零点漂移,原因是()。
A.电路参数的对称性B.采用了正负两个直流电源供电C.射级电阻R EE(或恒流源动态电阻)的差模负反馈作用D.射级电阻R EE(或恒流源动态电阻)的共模负反馈作用【答案】A【解析】在差分电路中,无论是温度变化,还是电源电压的波动都会引起两管集电极电流以及相应的集电极电压相同的变化,其效果相当于在两个输入端加入了共模信号,由于电路的对称性和恒流源偏置,在理想情况下,可以使输出电压不变,从而抑制零点漂移。
5.由理想运放构成如图2所示电路,试判断电阻R f反馈的类型属于()。
图2A.串联电压负反馈B.串联电流负反馈C.并联电压负反馈D.并联电流负反馈【答案】A【解析】利用瞬时极性法。
输入为正,输出也为正,反馈电压也为正,使运放的输入减小,所以为负反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信号、模拟信号、放大电路、三大指标。
(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第三章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本征半导体:纯净结构完整的半导体晶体。
在本征半导体内,电子和空穴总是成对出现的。
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在N型半导体内,电子是多数载流子;在P型半导体内,空穴是多数载流子。
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运动称为漂移;载流子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运动称为扩散。
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的接触区形成PN结,在该区域中,多数载流子扩散到对方区域,被对方的多数载流子复合,形成空间电荷区,也称耗尽区或高阻区。
空间电荷区内电场产生的漂移最终与扩散达到平衡。
PN结最重要的电特性是单向导电性,PN结加正向电压时,电阻值很小,PN结导通;PN结加反向电压时,电阻值很大,PN结截止。
PN 结反向击穿包括雪崩击穿和齐纳击穿;PN结的电容效应包括扩散电容和势垒电容,前者是正向偏置电容,后者是反向偏置电容。
)二极管的V-I 特性(理论表达式和特性曲线))二极管的三种模型表示方法。
(理想模型、恒压降模型、折线模型)。
(V BE=)第四章双极结型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BJT的结构、电路符号、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由三端的直流电压值判断各端的名称。
由三端的流入电流判断三端名称电流放大倍数))什么是直流负载线什么是直流工作点)共射极电路中直流工作点的分析与计算。
有关公式。
(工作点过高,输出信号顶部失真,饱和失真,工作点过低,输出信号底部被截,截止失真)。
)小信号模型中h ie和h fe含义。
)用h参数分析共射极放大电路。
(画小信号等效电路,求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
)常用的BJT放大电路有哪些组态(共射极、共基极、共集电极)。
各种组态的特点及用途。
P147。
(共射极:兼有电压和电流放大,输入输出电阻适中,多做信号中间放大;共集电极(也称射极输出器),电压增益略小于1,输入电阻大,输出电阻小,有较大的电流放大倍数,多做输入级,中间缓冲级和输出级;共基极:只有电压放大,没有电流放大,有电流跟随作用,高频特性较好。
第一章数字逻辑习题1.1 数字电路与数字信号1。
1.2 图形代表的二进制数0101101001.1.4 一周期性数字波形如图题所示,试计算:(1)周期;(2)频率;(3)占空比例MSB LSB0 1 2 11 12 (ms)解:因为图题所示为周期性数字波,所以两个相邻的上升沿之间持续的时间为周期,T=10ms 频率为周期的倒数,f=1/T=1/0。
01s=100HZ占空比为高电平脉冲宽度与周期的百分比,q=1ms/10ms*100%=10%1.2 数制1.2.2 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要求转换误差不大于2−4(2)127 (4)2。
718 解:(2)(127)D= 27 —1=(10000000)B—1=(1111111)B=(177)O=(7F)H(4)(2。
718)D=(10.1011)B=(2.54)O=(2。
B)H1。
4 二进制代码1。
4。
1 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为 8421BCD 码:(1)43 (3)254。
25 解:(43)D=(01000011)BCD1.4.3 试用十六进制写书下列字符繁荣ASCⅡ码的表示:P28(1)+ (2)@(3)you (4)43解:首先查出每个字符所对应的二进制表示的ASCⅡ码,然后将二进制码转换为十六进制数表示.(1)“+”的ASCⅡ码为 0101011,则(00101011)B=(2B)H(2)@的ASCⅡ码为 1000000,(01000000)B=(40)H(3)you 的ASCⅡ码为本 1111001,1101111,1110101,对应的十六进制数分别为 79,6F,75(4)43 的ASCⅡ码为 0110100,0110011,对应的十六紧张数分别为 34,331.6 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1。
6。
1 在图题 1. 6.1 中,已知输入信号 A,B`的波形,画出各门电路输出 L 的波形。
解: (a)为与非, (b)为同或非,即异或第二章逻辑代数习题解答2.1.1 用真值表证明下列恒等式(3)A⊕ =B AB AB+(A⊕B)=AB+AB解:真值表如下由最右边2栏可知,A⊕B与AB+AB的真值表完全相同。
1.2.1解:正弦波电压表达式为)sin()(θω+=t V t v m ,由于0=θ,于是得 (1)))(102sin(5)(4V t t v π⨯= (2)))(100sin(2220)(V t t v π= (3)))(2000sin(05.0)(V t t v π= (4)))(1000sin(125.0)(V t t v = 1.2.2解:(1)方波信号在电阻上的耗散功率RV dt TRV dt R t v T P S TS T S 2)(1220202===⎰⎰(2)可知直流分量、基波分量、三次谐波分量分别为2S V 、πS V 2、π32S V,所以他们在电阻上的耗散功率为直流分量:R V R V P S S O 4/222=⎪⎭⎫⎝⎛=基波分量:R V R V P S S22212/212ππ=⎪⎭⎫ ⎝⎛•=三次谐波分量:R V R V P S S222392/2132ππ=⎪⎭⎫ ⎝⎛•= (3)三个分量占电阻上总耗散功率的百分比: 前三者之和为:RV R V R V R V P P P P S S S S 2222223103~0475.09224≈++==++=ππ所占百分比:%95%1002//475.0%100)/(223~0=⨯≈⨯R V RV P P S S S 1.4.1解:由图可知,i vo LO Lo i s i i s v A R R R v R R R v v •+=+=),(,所以(1)O L S i R R R R 10,10==时,i i s i i s v R R R v v 1011)(=+=, i i vo L O L o v v A R R R v 101110⨯=•+=,则源电压增益为26.810/1111/100≈==i i s o vs v v v v A 。
同理可得 (2)5.225===iis o vs v v v v A (3)0826.01111/10≈==i i s o vs v v v v A (4)826.010/1111/10≈==i i s o vs v v v v A 1.5.1解:电压增益 200005.01===VV v v A i o v dB A v 46200lg 20lg 20≈=电流增益 1001052000/16=⨯Ω==-AV i i A i o i dB A i 40100lg 20lg 20≈=功率增益 ()200001051052000/1632=⨯⨯⨯Ω==--AV V P P A i o p dB A p 4320000lg 10lg 10≈= 1.5.2解:设负载开路时输出电压为'o v ,负载电阻Ω=k R L 1时输出电压为o v ,根据题意 ()''8.0%201o o o v v v =-= 而 ()L O L oo R R R v v +=//'则 ()()Ω=Ω⨯⨯-=-=25010118.0/11/3'L oo O R v v R1.5.3解:设'o v 为负载电阻断开时的输出电压,即V v o 1.1'=;负载电阻Ω=k R L 1时,输出电压V v o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