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赵县范庄龙牌
- 格式:ppt
- 大小:3.52 MB
- 文档页数:23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10.09•【字号】石政办发[2005]56号•【施行日期】2005.10.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石政办发[2005]5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结合我市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我市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舞蹈“井陉拉花”、“藁城战鼓”、“赞皇铁龙灯”、民间美术“辛集农民画”、民间戏曲“丝弦”等等,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聪明智慧、审美情趣和理想追求,是我市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的精神资源,是我市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我市文明史的生动写照和历史见证。
保护好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历史文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市,对于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民族团结,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当前,面临着来自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与冲击,我市与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一样,出现了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文化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的现象。
作者: 齐易
作者机构: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出版物刊名: 民间文化论坛
页码: 63-68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期
主题词: 龙牌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破坏
摘要:河北省范庄'龙牌会'本是由道士打醮发展而来的一种包含当地百姓求福祈祥良好意愿的多神崇拜性质的民间信仰,近年来在多种功利性因素的影响下,被解释为代表中华民族精神
的'龙文化',从而改变了它自然的文化生态。
这不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是破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初目的是为了维护文化生态的多样性,而对龙牌会的改造却与这种原初目的背道而驰。
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需要对传统文化的尊重,需要一份平静的心态。
乡村庙会的政治学对华北范庄龙牌会的研究及对“民俗”认知的反思岳永逸一方法论:民俗学主义与第三者河北省赵县范庄龙牌会如今已经是中国民俗学界一个共同话题。
以它为例,已经有学者在反思学界惯有的对祠祭、庙祭的区分,即血缘祭祀和地缘祭祀区分的局限性。
刘铁梁(1999:136)认为,要把龙牌会这一集体仪式明确归为庙会或祭祖是困难的,因为“在家族组织不甚发达的村落,其祭祖仪式便比较简化,也有将家族观念意识融入到具有虚拟祖先性质的村落保护神之上的情况,如河北赵县范庄村庙会…龙牌会‟,称所祭祀是…龙牌老人家‟,被当地人解释为社区居民的…老祖先‟。
”周虹(1996)对龙牌是祖先神还是社区神进行了探讨,她大致勾画出了农事神、祖先神、社区神的发展脉络,认为三种因素又交错共存,龙牌同时作为祖先神和社区神存在。
这些研究都说明范庄龙牌信仰的复杂性。
如果考虑到范庄本身就是一个传福音等多种信仰并存且充满张力的社会空间,龙牌会也主要是“行好的”参与的事实,现今并存的对龙牌会不同的解释文本与行为表现等,那么对龙牌会的龙牌所象征神灵属性的具化研究及归类就有着明显的不足。
因此,本文在对龙牌会仪式描述的基础上,分别说明关于龙牌会不同的解释文本及其播布,分析在当下语境中,龙牌这一象征符号如何被不同人群在不同层面上认同并利用,从而都参与并整合到龙牌会这一“文化传统和文化再生产”中(郭于华,1996)。
换言之,在一定意义上,本文进行的是当今国际民俗学界较盛行的“民俗学主义”(folklorism)的探讨。
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巨变与重组,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民俗学界,民俗学主义的提出与运用是该影响的表现之一。
1960年代,前西德民俗学者Hans Moser在民俗学界开始正式使用Folklorismus。
[2]由于注意到了民俗学者们通常把民俗事象放在自己理想的传统空间中进行解释的局限性,和传承人在把民俗事象移植到自己的生活空间后总会赋予其新的意味并使之发生变异的事实,Moser 将民俗学主义定义为“对民俗文化的二手(second- hand)继承与表演。
目录特别关注关于公示河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推荐项目名单的公告……近期要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的通知(国办发〔2006〕33号)……陈至立:保护文化遗产重点抓五方面工作……工作动态2006河北省“中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丰富多彩……《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普查工作手册》近日出炉……河北民间艺术“国博”成亮点……河北科技大学大力倡导民间文化教育……沙河积极抢救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藤牌阵……魏力群先生捐赠《中国唐山传统皮影戏百部精品剧目》VCD光盘……安次区后屯村民自发保护民间音乐……沧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实招……燕赵长廊承德清音会……河间皮影……肃宁武术戏……东填池赛戏……直隶官府菜系烹饪技艺……彩布拧台……涞水踢球……简讯……他山之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第一网“江西非物质文化网”开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大事记……特别关注关于公示河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推荐项目名单的公告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冀政办[2005]26号)精神,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了第一批省级代表作申报和评审工作。
根据《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按照申报条件和相关标准,组织有关专家对全省11个市及相关单位申报的167个项目进行了审议。
评审委员会经过认真评审和科学认定,提出第一批省级代表作推荐项目共计129项,现予以公示(河北文化艺术网和河北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网 同期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公示期为10天。
受理单位:河北省民族民间文化研究保护中心通讯地址:石家庄市新华西路虹光街10号邮政编码:050081联系电话:(0311)85233890 85233915 85233920电子邮箱:hebeibhzx@whtswc@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6年5月3日注:《河北日报》2006年5月10日4版公示河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推荐项目名单(共129项)一、民间文学(5项)耿村民间故事石家庄藁城市河间歌诗沧州河间市孟姜女故事传说秦皇岛山海关区邯郸成语典故文化邯郸市内邱牛郎织女传说邢台内邱县二、民间美术(11项)武强木版年画衡水武强县衡水内画衡水市蔚县剪纸张家口蔚县丰宁满族剪纸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曲阳石雕保定曲阳县内邱神码邢台内邱县蔚县古民居建筑艺术张家口蔚县玉田泥塑唐山玉田县辛集农民画石家庄辛集市馆陶黑陶制作技艺邯郸馆陶县无极剪纸石家庄无极县三、民间音乐(20项)冀中笙管乐(高洛音乐会)保定涞水县霸州笙管乐(高桥音乐会、胜芳音乐廊坊霸州市会、张庄音乐会)河北鼓吹乐(永年)邯郸永年县河北鼓吹乐(抚宁)秦皇岛抚宁县固安笙管乐(屈家营音乐会、小冯村音廊坊固安县乐会)承德清音会承德市广宗太平道乐邢台广宗县常山战鼓石家庄正定县藁城战鼓石家庄藁城市子位吹歌保定定州市安次区笙管乐(军卢村音乐会、廊坊安次区南响口梵呗音乐会、后屯音乐会)雄县古乐保定雄县竹林寺寺庙音乐张家口阳原县辛安庄民间音乐会沧州任丘市涉县寺庙音乐邯郸涉县里东庄音乐老会廊坊文安县任丘大鼓沧州任丘市河间大鼓沧州河间市磁县迓鼓邯郸磁县唐山花吹唐山唐海县四、民间舞蹈(20项)昌黎地秧歌秦皇岛昌黎县井陉拉花石家庄井陉县徐水狮舞保定徐水县沧州落子沧州南皮县易县摆字龙灯保定易县隆尧招子鼓邢台隆尧县抬花杠石家庄栾城县篓子灯唐山丰南区青龙猴打棒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县葛渔城重阁会廊坊安次区晋州官伞石家庄晋州市赞皇铁龙灯石家庄赞皇县黄骅麒麟舞沧州黄骅市丰宁蝴蝶舞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曲周龙灯邯郸曲周县抚宁太平鼓秦皇岛抚宁县二贵摔跤承德隆化县东储双龙会廊坊安次区沧县狮舞沧州沧县撵花邯郸临漳县五、戏曲(25项)河北梆子河北省艺术研究所评剧唐山滦南县唐山皮影戏唐山市石家庄丝弦石家庄市哈哈腔(清苑)保定市哈哈腔(青县)沧州青县武安平调落子邯郸武安市定州秧歌戏保定定州市冀南皮影戏邯郸市武安傩戏邯郸武安市隆尧秧歌戏邢台隆尧县二人台张家口康保县保定老调保定市威县乱弹邢台威县邯郸东填池赛戏邯郸市四股弦邢台巨鹿县蔚县秧歌张家口蔚县软秧歌张家口怀安县官庄诗赋弦廊坊固安县横岐调保定涿州市永年西调邯郸永年县磁县怀调邯郸磁县贤寓调保定定兴县肃宁武术戏沧州肃宁县河间皮影戏沧州河间市六、曲艺(8项)木板大鼓沧州沧县乐亭大鼓唐山乐亭县西河大鼓沧州河间市京东大鼓廊坊市香河县戳故洞张家口张北县黄骅渔鼓沧州黄骅市盐山竹板书沧州盐山县涿州十不闲保定涿州市七、民间杂技(1项)吴桥杂技沧州吴桥县八、民间手工技艺(16项)磁州窑烧制技艺邯郸峰峰矿区魏县土纺土织技艺邯郸魏县邢窑烧制技艺邢台市定瓷传统烧制技艺保定曲阳县高阳民间染织技艺保定高阳县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廊坊大厂县秸秆扎刻廊坊永清县衡水法帖拓印技艺衡水市桃城区泊头传统铸造技艺沧州泊头市大名草编传统手工技艺邯郸大名县易县绞胎陶瓷制作技艺保定易县沙河豆面印花技艺邢台沙河市高桥尚家笙制作技艺廊坊霸州市龙凤贡面手工制作技艺衡水故城县白沟泥塑保定高碑店市易水砚制作技艺保定易县九、生产商贸习俗(2项)安国药市保定安国市直隶官府菜系烹饪技艺保定市十、岁时节令(1项)盐山千童信子节沧州盐山县十一、民间信仰(4项)女娲祭典邯郸市涉县三祖文化张家口涿鹿县赵县范庄龙牌会石家庄赵县内邱扁鹊祭祀邢台内邱县十二、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9项)沙河藤牌阵邢台沙河市邢台梅花拳邢台平乡县、广宗县杨氏太极拳邯郸永年县沧州武术沧州市深州形意拳衡水深州市涞水踢球保定涞水县泊头六合拳沧州泊头市武氏太极拳邯郸永年县文安八卦掌廊坊文安县十三、文化空间(7项)青县盘古文化沧州青县胜芳花灯及元宵灯会廊坊霸州市蔚县拜灯山张家口蔚县滏阳河灯(马头镇、张庄桥村)邯郸邯山区苇子灯阵邯郸峰峰矿区彩布拧台邯郸邯山区黄粱梦文化邯郸市近期要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的通知(国办发〔2006〕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河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30项)一、民间文学(5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1—1耿村民间故事石家庄藁城市21—2河间歌诗沧州河间市31—3孟姜女故事传说秦皇岛山海关区41—4邯郸成语典故文化邯郸市51—5牛郎织女传说邢台内邱县二、民间美术(10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62—1武强木版年画衡水武强县72—2衡水内画衡水市82—3蔚县剪纸张家口蔚县92—4丰宁满族剪纸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102—5曲阳石雕保定曲阳县112—6内邱神码邢台内邱县122—7玉田泥塑唐山玉田县132—8辛集农民画石家庄辛集市142—9无极剪纸石家庄无极县152—10白沟泥塑保定高碑店市三、民间音乐(20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63—1冀中笙管乐保定涞水县(高洛音乐会)173—2霸州笙管乐廊坊霸州市(高桥音乐会、胜芳音乐会、张庄音乐会)183—3河北鼓吹乐(永年)邯郸永年县193—4河北鼓吹乐(抚宁)秦皇岛抚宁县203—5固安笙管乐廊坊固安县(屈家营音乐会、小冯村音乐会)2l3—6承德清音会承德市223—7广宗太平道乐邢台广宗县233—8常山战鼓石家庄正定县243—9藁城战鼓石家庄藁城市253—10子位吹歌保定定州市263—11安次区笙管乐廊坊安次区(军卢村音乐会、甫响口梵呗音乐会、后屯音乐会)273—12雄县古乐保定雄县283—13竹林寺寺庙音乐张家口阳原县293—14辛安庄民间音乐会沧州任丘市303—15涉县寺庙音乐邯郸涉县313—16里东庄音乐老会廊坊文安县323—17任丘大鼓沧州任丘市333—18河间大鼓沧州河间市343—19磁县迓鼓邯郸磁县353—20唐山花吹唐山唐海县四、民间舞蹈(20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64—1昌黎地秧歌秦皇岛昌黎县374—2井径拉花石家庄井径县384—3徐水狮舞保定徐水县394—4沧州落子沧州南皮县404—5易县摆字龙灯保定易县414—6隆尧招子鼓邢台隆尧县424—7抬花杠石家庄栾城县434—8篓子灯唐山丰南区444—9青龙猴打棒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县454—10葛渔城重阁会廊坊安次区464—11晋州官伞石家庄晋州市474—12赞皇铁龙灯石家庄赞皇县484—13黄骅麒鳞舞沧州黄骅市494—14丰宁蝴蝶舞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504—15曲周龙灯邯郸曲周县514—16抚宁太平鼓秦皇岛抚宁县524—17二贵摔跤承德隆化县534—18东储双龙会廊坊安次区544—19沧县狮舞沧州沧县554—20撵花邯郸临漳县五、戏曲(2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565—1河北梆子河北省文化厅575—2评剧唐山滦南县585—3唐山皮影戏唐山市595—4石家庄丝弦石家庄市605—5哈哈腔(清苑)保定市615—6哈哈腔(青县)沧州青县625—7武安平调落子邯郸武安市635—8定州秧歌戏保定定州市645—9冀南皮影戏邯郸市655—10武安傩戏邯郸武安市665—11隆尧秧歌戏邢台隆尧县675—12二人台张家口康保县685—13保定老调保定市695—14威县乱弹邢台威县705—15邯郸东填池赛戏邯郸市715—16四股弦邢台巨鹿县725—17蔚县秧歌张家口蔚县735—18软秧歌张家口怀安县745—19官庄诗赋弦廊坊固安县755—20横歧调保定涿州市765—21永年西调邯郸永年县775—22磁县怀调邯郸磁县785—23贤寓调保定定兴县795—24肃宁武术戏沧州肃宁县805—25河间皮影戏沧州河间市815—26口梆子张家口市六、曲艺(8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826—1木板大鼓沧州沧县836—2乐亭大鼓唐山乐亭县846—3西河大鼓沧州河间市856—4京东大鼓廊坊市866—5戳古董张家口张北县876—6黄骅渔鼓沧州黄骅市886—7盐山竹板书沧州盐山县896—8涿州十不闲保定琢州市七、民间杂技(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907—1吴桥杂技沧州吴桥县八、民间手工技艺(1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918—1磁州窑烧制技艺邯郸峰峰矿区928—2魏县土纺土织技艺邯郸魏县938—3邢窑烧制技艺邢台市948—4定瓷传统烧制技艺保定曲阳县958—5高阳民间染织技艺保定高阳县968—6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廊坊大厂回族自治县978—7秸秆扎刻技艺廊坊永清县988—8衡水法帖拓印技艺衡水桃城区998—9泊头传统铸造技艺沧州泊头市1008—10大名草编传统手工技艺邯郸大名县l018—11易县绞胎陶瓷制作技艺保定易县1028—12沙河豆面印花技艺邢台沙河市1038—13高桥尚家笙制作技艺廊坊霸州市1048一14龙凤贡面手工制作技艺衡水故城县1058—15易水砚制作技艺保定易县1068—16蔚县古民居建筑技艺张家口蔚县1078—17馆陶黑陶制作技艺邯郸馆陶县九、生产商贸习俗(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089—1安国药市保定市l099—2直隶官府菜系烹饪技艺保定市十、岁时节令(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1010—1盐山千童信子节沧州盐山县十一、民间信仰(4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1111—1女娲祭典邯郸涉县11211—2三祖文化张家口涿鹿县l1311—3赵县范庄龙牌会石家庄赵县11411—4内邱扁鹊祭祀邢台内邱县十二、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9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1512—1沙河藤牌阵邢台沙河市11612—2邢台梅花拳邢台平乡县、广宗县11712—3杨氏太极拳邯郸永年县11812—4沧州武术沧州市11912—5深州形意拳衡水深州市12012—6涞水踢球保定涞水县12112—7泊头六合拳沧州泊头市12212—8武氏太极拳邯郸永年县12312—9文安八卦掌廊坊文安县十三、文化空间(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2413—1青县盘古文化沧州青县12513—2胜芳花灯及元宵灯会廊坊霸州市12613—3蔚县拜灯山张家口蔚县12713—4滏阳河灯邯郸邯山区(马头镇、张庄桥村)12813—5苇子灯阵邯郸峰峰矿区12913—6彩布拧台邯郸邯山区13013—7黄粱梦文化邯郸市。
石家庄赵县民俗2005年,赵县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命名为全国首批“千年古县”之一,被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
“名桥、古寺、梨园风光”是赵县的旅游资源。
赵县的民俗资源有“赵州扇鼓”、“背灯挎鼓”、“范庄龙牌会”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
龙牌会范庄二月二龙抬头庙会,活动日期从农历二月初一到初六。
仪式分迎龙牌、祭龙牌和送龙牌。
二月初二是祭祀活动的高潮,这一天,范庄镇的各家各户都有人到“龙牌”前祭祀,周围村上万计的老百姓都到“龙牌”前上香,几十个村的200多个民间花会进行沿街表演,为“龙牌会”助兴。
参加表演的农民达六七千人。
节目有战鼓、挎鼓、扇鼓、高跷、旱船、舞狮、跑驴、太平车、大秧歌、武术杂耍等。
龙牌会的传说--勾龙是范庄人的祖先。
远古时期,勾龙带领部落来到范庄,这里遍地都是洪水,无法打猎,勾龙用排山倒海的本领,带领部落治水造田,培栽谷物,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颛顼闻讯,害怕勾龙的势力强大起来于己不利,追杀勾龙,勾龙不敌颛顼,又怕连累百姓,于是变成一只白蛾飘然而去……“龙牌会”上,除了供奉龙牌,还供奉着152幅画像,其中有很多历史人物,包括孔子、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
鸣鼓节赵州扇鼓、背灯挎鼓、赵州战鼓、何庄武狮。
背灯挎鼓阵容宏大,节奏明快,鼓点韵律清晰激昂,豪放细腻;“背灯挎鼓”作为赵县独有的民间古体乐舞表演形式,已有300年历史。
赵州扇鼓艺术风格明快、活泼诙谐、风趣;赵州战鼓激情热烈,气势恢弘,再现古战场上擂鼓助阵、冲杀拼搏的战斗场面;此外,还有何庄舞狮等也成为人们竞相观看的重头戏。
梨花节赵州梨花节,一般会在4月5号至4月20号。
赵县25万亩梨园每到春季梨花绽放时节似雪如玉,十公里花海飘香醉人,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旅游景观。
乡土树种杨、柳、榆、槐、杏、构、栾、五角枫、流苏、杜梨、杜仲、臭椿、柽柳、暴马丁香。
DOI:10.13370/ki.fs.2008.01.023民俗研究2008.1民俗学前沿问题研究:首届中国民俗学高层论坛会议综述盖新亮周庆伟2007年12月20日至21日,“首届中国民俗学高层论坛”在温州大学隆重召开。
会议由中国民俗学会和温州大学联合举办,来自国内各重点院校和研究机构的民俗学者济济一堂,出席会议的有刘魁立、乌丙安、万建中、刘铁梁、叶涛、高丙中、周大鸣、冯钢、黄涛、邱国珍、姚周辉。
会议开始后,温州大学蔡袁强校长、马大康教授及温州市社科联副主席洪振宁先生都纷纷致词,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先生代表与会学者致词,称赞温大的民俗学建设“有超越、有作为也有成就”,希望温大的民俗力量能利用当下的有利环境有更大的作为。
本届中国民俗学高层论坛的主题的是“中国民俗学前沿问题研究”。
学者们以各自的知识背景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当前遭遇现代化、全球化面临的现实困境作了精彩的发言。
会议的议题思路宽广、重点突出;会议的氛围轻松和谐、开心愉快;学术信息得以很好的沟通和交流。
现将各位学者的发言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一、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点思考乌丙安教授向我们阐述了“非遗”工作背后所遇到的若干难题,而认清这些问题是我们以后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必要保证。
首先,在几年的“非遗”工作的经验中,乌先生认为由于政治观念和文化观念的不同,导致很多珍贵的民俗文化遗产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
例如,在申遗过程中对“庙会”项目的否定就是最突出的表现,而这些民俗事象恰恰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典范,是中国民间草根智慧和力量的最完美展现。
民俗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民族的魂,丢掉了根基和灵魂的民族是多么的可悲和可怕。
所以,不能仅仅注重政治和经济的利益而忽视文化的民俗学前沿问题研究:首届中国民俗学高层论坛会议综述真正价值。
它的价值是千秋万代的。
其次,对我们民族文化价值的深入挖掘与传承还有利于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袭。
作者: 王学文[1];岳永逸[2]
作者机构: [1]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助理研究员,北京100009;[2]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北京100875
出版物刊名: 民俗研究
页码: 190-208页
主题词: 民间信仰;乡村庙会;醮会;对子村;行好
摘要:河北省赵县豆腐庄长期有着皇醮会,这一群体性的祭典在改革开放后得以公开恢复。
在当地,豆腐庄与学界持续关注的龙牌会所在地范庄是“对子村”。
在历史上,皇醮会与龙牌会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目前两个会仍然友好往来。
根据村民的口述和参与观察,本文追述了皇醮会的历史,详细描述了2003年皇醮会的盛况,希望借此能深化学界对龙牌会、醮会以及乡村庙会、民间信仰的研究。
石家庄市赵县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政府工作回顾2007年是本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
一年来,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秉承“为民、务实、清廉”的执政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打造富裕、文明、生态、和谐新赵州的目标,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创新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完成86亿元,增长13.9%;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0036万元,增长25%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亿元,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9.4亿元,增长2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6亿元,增长1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364元,增长2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5元,增长10.6%。
工业支柱作用进一步增强。
举行了重点项目集中签约、集中开工仪式,全年实施规模以上工业项目162个,完成投资6.7亿元。
金怡化纤、兴柏集团阿维菌素扩能等103个项目竣工投产,金鱼油漆、中铁龙金属加工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还谋划跑办了联合制药、珍极合资扩能、常山集团部分能力搬迁等一批重大项目。
坚持工业项目集中建设,集约发展,重点规划建设了城西工业区、赵州玉米生物产业园和新寨店工业园区,巩固发展了北王里、王西章、韩村、前大章等工业聚集群,全年新入区企业26家,总数达到157家。
鼓励支持工业20+10企业加快发展,20+10企业全年实现税收1.1亿元,增长21%。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
加强规划控制和土地征用管理,集中开展了违法占地、违法建筑的清理活动,完成了第三期县城总体规划及供热、绿地、景观水系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县城建设完成了历史文化名城牌楼建设,启动了古城墙遗址园、永通桥公园等景观建设,积极推进李春大道开发工作。
作者: 刘其印
作者机构: 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出版物刊名: 民俗研究
页码: 87-91页
主题词: 龙崇拜;活化石;文化现象;共工氏;图腾崇拜;龙抬头;民间信仰;龙文化;龙的传人;节日民俗
摘要: <正>我们炎黄子孙都爱宣称自己是“龙的传人”,把“龙”当作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对龙充满了无限崇敬之情.“龙崇拜”虽然流传已久,但对龙的奉敬、祭祀的重大仪式却不多见.1991年农历二月二,我们考察了河北赵县范庄镇一年一度的“龙牌会”之后发现:“龙牌会”正是在”龙抬头”节举行的仪式隆重、规模宏大的祭龙崇龙活动.认定“龙牌会”是“祖龙崇拜”、“图腾崇。
龙源期刊网 住在小城,感受赵州作者:来源:《当代人》2010年第09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
我是一位土生土长的赵县人,看到贵刊2010年第8期份刊登了有关赵县龙牌会的专题,感觉既亲切又激动。
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在华夏民族的神话传说和民间信仰中,龙是掌管着兴云布雨的天神,但把龙当作主宰天地十方万物的大神来供奉的仪式,除了在我们赵县范庄村之外,恐怕并不多见。
每年农历二月二“龙抬头”之日,范庄人都要举办隆重的“龙牌盛会”,悠久的历史、宏大的规模、丰富的内容以及完整的祭拜仪式,无不传承着中华民族的龙文化,也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
范庄的“龙牌盛会”已经被河北省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他们正在向着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努力。
“龙牌会”,不仅仅是一项传统民俗,也是传统道德和文化的传承。
过会时,大街小巷中张贴的条幅除了“三春放彩,五福生根”这些祈福禳灾的内容外,更多的都是讲求伦理道德、修身养性、教化人心的内容,比如“孝敬父母循天理”“孝敬公婆为人世常情”等等。
赵县历史上数度辖县而为州治,所以古称赵州。
地处太行山山前冲积平原,地势开阔平坦。
这里有悠久的历史,也有优良的文化。
这里是“禅茶一味”的故乡。
赵州桥、永通桥、陀罗尼经幢、大观碑、柏林寺塔等堪成历史瑰宝;赵州雪花梨驰名中外,每当梨花盛开和梨果成熟,又形成一道美丽的自然风光、旅游景观。
古桥、名寺、梨园风光现已形成三大旅游区。
每每在赵县街头穿行,一座座古民居,一条条古街道,都诉说着这座古城的过去。
人们时兴的装扮,宽阔的广场,配套设施完善的住宅区又在展示着它的现在,预示着它的未来。
身住小城,享受着这份古韵悠长,妙哉。
赵县读者潇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