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学(1)
- 格式:ppt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31
1、解释翻译、翻译学概念、描述翻译学体系;2、解释以下所讲各翻译学流派的观点,并作简单评价:语言学流派:采用语言学途径研究翻译,认为翻译是比较语言学的一个分支,重点是比较原文与译文的语言成分,强调意义的构成特征以及源语和译语在语言结构方面的差别,即在语音结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对比关系,如英语与汉语的明显不同之处,有复数、时态、词形变化等,英语是圆周句,形合,等等。
这样两种语言在语码转换中就必须按照两种语言的对应规则进行。
文艺学派:文艺途径,文艺学派翻译理论,是运用文艺理论研究翻译、解释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翻译的文艺学理论。
该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前较盛行,是再现内容与形式统一体中所反映的艺术真实,侧重从原文的文学特征着眼,特别是比较原文和译文的主题结构、风格特色和艺术效果,多照顾原文及原文作者方面的因素。
这种翻译的关键是如何准确传达原文的内容信息,其争论的焦点是:在不可调和的情况下,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哪个更重要? 是忠于原作的内容而不顾读者能否接受,还是变通原文而迁就读者?翻译的核心不是讲求字面意思的真实,而是要体现艺术真实,即精神上的真实,所以在翻译时抵制字对字的死译。
这种途径的具体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语言的使用域、作品的修辞手段和语言的创造力等方面的问题交际翻译:交际理论学派把翻译看作交流活动,看作是两种语言之间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一种方式,比较原文和译文在各自语言里的交际功能,并重点从研究信息源、信息和信息接受者、媒体等方面研究翻译问题,认为应该突出信息接受者的作用,强调信息交流而非语言对等,其代表人物包括德国莱比锡学派的卡德和纽伯特等。
在任何交际场合里,信息的内容都会包括三个因素:言语因素即言语表达形式、副语因素即非言语表现的语言相关因素、超语因素即非语言的文化和场合等因素。
交际性翻译的特点是必须使译文在译文读者身上产生出原文对原文读者所产生的那种反映,译者的服务对象是译文读者,因为必须把外来的东西译成地道的译文,搬进译语文化,而不使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翻译技巧英语有哪些方面1、增译法:指依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涵的意义。
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
例如:(1) To the east and the south a faint pink is spreading.东南方浮现一抹浅红,正在向远处扩大。
(2) The sun rose thinly from the sea.一轮红日从海边淡淡升起。
2、省译法:这是与增译法相对应的一种翻译方法,即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
增译法的例句反之即可。
例如:(1) You will be staying in this hotel during your visit in Beijing.你在北京访问期间就住在这家饭店里。
(省译物主代词)(2) I hope you will enjoy your stay here.希望您在这儿过得愉快。
(省译物主代词)3、转换法: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因此英译汉时经常有必要改变表达方式,使译文通顺流畅、地道可读。
这种变通技巧就是转换法(shift of perspective)。
4、合并法: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英译汉时有时直译原文就会使译入语读者感到费解,甚至误解。
这时,就有必要借用汉语中意义相同或相近、且具有自己鲜亮文化色彩的表达法对原文加以归化。
归化翻译法常用于处理某些英语成语、典故、形象词语等一类文化色彩较浓的表达方式。
恰倒好处地归化可以使译文地道简洁、生动活泼,便于译入语读者理解和接受。
例如:as timid as a hare 胆小如鼠at a stones throw一箭之遥翻译技巧的掌握帮助我们更好融入世界,翻译为我们搭起了各国之间的桥梁,翻译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为了培养更多的翻译人才,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始终保持专业、革新、开放的理念,精心打造全国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施行基地和全国跨语言跨文化培训服务综合平台,为中国走向世界架桥铺路,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奉献。
术语翻译~I-—1—卜—贝献者Absolute Tran slati on 绝对翻译古阿德克(Gouadec)Abstract Tran slati on 摘要翻译古阿德克(Gouadec)Abusive tra nslati on 滥译路易斯(Lewis)Acceptability 可接受性托利(Toury)Accuracy 准确Adaptati on 改编Adequacy 充分性Adjustme nt 调整An alogical Form 类同形式霍尔姆斯(Holmes)An alysis 分析奈达(Nida)和泰伯(Taber)Applied Tran slati on Studies 应用翻译研究霍尔姆斯(Holmes)Architra nseme (ATR) 元译素范•路文兹瓦特( van Leuve n-Zwart ) Autonomy Spectrum 自立幅度罗斯(Rose)Autotra nslatio n 自译波波维奇(Popovic )Back Tran slati on 回译Bilateral in terpret ing 双边传译凯斯(Keith )Class Shift 词类转换韩礼德(Halliday )Close Tran slati on 贴近翻译纽马克(Newmark)Commu ni cative Tran slati on传意翻译;交际翻译纽马克(Newmark)Commu nity in terpret ing 社群传译Compe nsati on 补偿赫维(Hervey )Compete nee 能力托利(Toury )Comp onen tial An alysis 语义成分分析奈达(Nida )Comprehe nsive theory 综合理论(Darbelnet ) Expressive text 表情型文本赖斯(Reiss)Extra neous form 外来形式霍尔姆斯(Holmes)Faithfu In ess 忠实Foreig nizing tran slati on 异化翻译韦努狄(Ven uti)Formal corresp onding 形式对应卡特福德(Catford )Formal equivale nee 形式对等奈达(Nida)Free tra nslati on 自由译Full tra nslati on 全文翻译Gen eral theories of tran slati on普通翻译理论霍尔姆斯(Holmes)Gist tra nslati on 要旨翻译赫维(Hervey )和希金斯(Higgins )Gloss tran slati on 释词翻译奈达(Nida)Grammatical tran spositi on 语法置换赫维(Hervey )和希金斯(Higgins )Herme neutic moti on 诠释步骤斯坦纳(Steiner )Hierarchy of Corresp onden ces 对应层级霍尔姆斯(Holmes)Horiz on tal tran slati on 横向翻译福勒纳(Folena)Hyper in formatio n 超额信息赖斯(Reiss )和弗米尔(Vermeer)Idiomatic tra nslati on 地道翻译比克曼(Beekman)和卡洛(Callow)德莱顿(Dryden)、利弗威尔Imitatio n 拟译(Lefevere )In determ inacy 不确定性In formatio n offer 信息提供弗米尔(Vermeer)In formative texts 信息文本赖斯(Reiss)In itial no rms 初始规范托利(Toury)Instrumental translation 工具翻译诺德(Nord)(Darbelnet ) Operati onal model 操作模式巴斯盖特(Bathgate )Operati onal norms 操作规范托利(Toury)Opti onal equivale nts 可换对等语奈达(Nida)Overlapp ing tra nslati on 重合翻译赫维(Hervey )和希金斯(Higgins )Overt tra nslati on 显型翻译豪斯(House)维纳(Vinay )和达尔贝勒纳Overtra nslatio n 超额翻译(Darbelnet )Paradigmatic equivale nee 范式对等波波维奇(Popovic)Paraphrase 释译德莱顿(Dryden )Partial theories of局部翻译理论霍尔姆斯(Holmes)tran slati onParticipative receiver 参与型接受者皮姆(Pym)Particularizing translation 具体化翻译赫维(Hervey )和希金斯(Higgins )Performa nee 运用托利(Toury )Pho nemic tra nslati on 音素翻译利弗威尔(Lefevere )Phono logical tran slati on 音位翻译卡特福德(Catford )Pivot lan guage 中枢语言Polysystem theory 多元文化理论埃文•佐哈尔(Even-Zohar )Pragmatic Approach 语用途径Pragmatic tran slati on 语用翻译Prelim inary no rms 预先规范托利(Toury )Prescriptive tran slati on规定翻译研究托利(Toury )studies迪勒(Diller )和康纳留斯Primary tra nslati on 首级翻译(Kornelius )Problem-restricted theories of 关于问题的翻译理霍尔姆斯(Holmes)tran slati on 论Process-oriented translation过程取向翻译研究霍尔姆斯(Holmes)theoriesProduct-oriented translation成品取向翻译研究霍尔姆斯(Holmes)studiesProfessi onal norms 翻译规范切斯特曼(Chesterman)Prospective tran slati on 前瞻式翻译波斯特盖特(Postgate)Prototext 原型文本波波维奇(Popovic)Pseudotra nslati on 伪翻译Pure lan guage 纯语言沃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Radical tra nslati on 原始翻译奎因(Quine )Ran k-bou nd tra nslati on 级阶受限翻译卡特福德(Catford )弗拉科夫(Vlakhov )和弗罗林Realia 独有特征(Flor in )Receptor lan guage 接受语奈达(Nida)和泰伯(Taber)Tran slati on with rec on structi on重构式翻译古阿德克(Gouadec)Redundancy 冗余奈达(Nida )Refractio n 折射利弗威尔(Lefevere )Regulative tran slati onal规约性翻译常规诺德(Nord)conven ti onsRelay in terpret ing 转接传译Repertoreme 知识库要素托利(Toury )Resista ncy 阻抗韦努狄(Ven uti )Restricted tran slati on 受限翻译卡特福德(Catford )Restructuri ng 重组奈达(Nida)和泰伯(Taber)Retrospective tran slati on 后瞻式翻译波斯特盖特(Postgate )。
翻译学导论1. 霍姆斯的翻译学结构图霍姆斯的翻译学可以分为“纯理论翻译学”和“应用翻译学”:(1)按照霍姆斯的解释,“纯理论翻译学”的目标是描述翻译现象(描述性翻译理论),建立一些普遍的原则,用以解释和预测翻译现象(翻译理论)。
“纯理论翻译学”下面的“翻译理论”分支又可再分为普遍理论和专门理论。
霍姆斯这里的“普遍理论”是指那些致力于描述和解释各种类型的翻译,并加以概括,适合所有翻译的研究。
“专门理论”研究包括:翻译媒介研究、翻译语对研究、翻译层次研究、文本类型翻译研究、翻译时期研究、具体翻译问题研究。
尽管霍姆斯做出了上述区分,他同时也指出,上述“专门”翻译理论的各个方面可以同时适用。
霍姆斯的“纯理论翻译学”的另一个分支是“描述性翻译研究”。
描述性翻译研究重点探讨的是翻译产品、翻译功能和翻译过程。
描述性翻译研究的成果可以融入“翻译理论”这个分支,建立一种翻译的普遍理论,或者更为可能的是,按图所划分的“专门翻译”理论。
(2)霍姆斯的“应用翻译学”包括三个方面:译员培训、翻译辅助工具、翻译批评。
2. 产品导向的描述性翻译研究探讨已经存在的翻译作品。
它可以对单个的原语文本--目的语文本配对进行描述或分析,也可以对同一个原语文本的一个或多个目的语文本展开比较分析。
这些小规模的研究可以累积成为更大规模的翻译研究,探讨某一特定时期、某种语言或是某种文本类型的翻译。
大规模的研究可以是历时性的(顺着时间的发展),也可以是共时性的(某一特定的时间点或时间段)。
功能导向的描述性翻译研究指的是“在接受语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描述[翻译的]功能:这是对背景而不是对文本的一个研究”。
可以探讨的问题包括哪些书籍在何时何地被翻译,产生何种影响。
这一领域,霍姆斯称之为“社会翻译研究”,今天更多地称之为“文化导向的翻译研究”。
过程导向的描述性翻译研究和翻译的心理学有关,它主要致力于挖掘译者大脑中所发生的事情。
虽然后来有些研究者在朗声思维(译者在翻译时将他们的翻译过程叙述出来,研究者对译者的叙述进行录音)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但这一领域至今仍然缺乏系统的分析。
1. 霍姆斯的翻译学结构图霍姆斯的翻译学可以分为“纯理论翻译学”和“应用翻译学”:(1)按照霍姆斯的解释,“纯理论翻译学”的目标是描述翻译现象(描述性翻译理论),建立一些普遍的原则,用以解释和预测翻译现象(翻译理论)。
“纯理论翻译学”下面的“翻译理论”分支又可再分为普遍理论和专门理论。
霍姆斯这里的“普遍理论”是指那些致力于描述和解释各种类型的翻译,并加以概括,适合所有翻译的研究。
“专门理论”研究包括:翻译媒介研究、翻译语对研究、翻译层次研究、文本类型翻译研究、翻译时期研究、具体翻译问题研究。
尽管霍姆斯做出了上述区分,他同时也指出,上述“专门”翻译理论的各个方面可以同时适用。
霍姆斯的“纯理论翻译学”的另一个分支是“描述性翻译研究”。
描述性翻译研究重点探讨的是翻译产品、翻译功能和翻译过程。
描述性翻译研究的成果可以融入“翻译理论”这个分支,建立一种翻译的普遍理论,或者更为可能的是,按图所划分的“专门翻译”理论。
(2)霍姆斯的“应用翻译学”包括三个方面:译员培训、翻译辅助工具、翻译批评。
2. 产品导向的描述性翻译研究探讨已经存在的翻译作品。
它可以对单个的原语文本--目的语文本配对进行描述或分析,也可以对同一个原语文本的一个或多个目的语文本展开比较分析。
这些小规模的研究可以累积成为更大规模的翻译研究,探讨某一特定时期、某种语言或是某种文本类型的翻译。
大规模的研究可以是历时性的(顺着时间的发展),也可以是共时性的(某一特定的时间点或时间段)。
功能导向的描述性翻译研究指的是“在接受语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描述[翻译的]功能:这是对背景而不是对文本的一个研究”。
可以探讨的问题包括哪些书籍在何时何地被翻译,产生何种影响。
这一领域,霍姆斯称之为“社会翻译研究”,今天更多地称之为“文化导向的翻译研究”。
过程导向的描述性翻译研究和翻译的心理学有关,它主要致力于挖掘译者大脑中所发生的事情。
虽然后来有些研究者在朗声思维(译者在翻译时将他们的翻译过程叙述出来,研究者对译者的叙述进行录音)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但这一领域至今仍然缺乏系统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