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一章
- 格式:pptx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60
第一章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如何定义的?答: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两大现代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
为了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交往、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分散、各自具备自主功能的一组计算机有机地联系恰里,并且由功能完善的网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进行管理的计算机复合系统就是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网络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各有社么功能?答: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资源子网: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并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和网络服务通信子网:提供通信功能,完成全网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交换,控制转换等通信任务,他负责全网的数据传输,转发及通信处理等工作。
3,按照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几种?他们的基本特征各是什么?答: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广域网:采用的协议和网络结构多样化,速率较低,延迟较大,地理范围可以从几十千米到上千千米甚至上万千米城域网:传输速率大,成本高局域网:范围小数据传输快,成本低,应用广,组网灵活,使用方便4,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答:总线型拓扑:使用单根总线作为传输介质,所有网络借点都通过接口串接在总线上,由于只能由一个借点使用公用总线传送信息,一个网络段所有节点共享总线带宽和信道。
环状拓扑:各个节点通过点—点的通信线路首尾详解,形成闭合的环状,数据沿一个方向传递,结构简单,传输延迟固定,任何一个节点发生障碍都会导致全网团换,网络拓展和维护不方便。
星状拓扑:中心节点负荷较重,一旦中心节点发生故障,导致全网瘫痪,星状拓扑属于集中控制式网络树状拓扑:采用层次化的结构,具有一个根节点和多层分直接点。
除了叶子节点和层分支点都是转发节点,各个节点按层次进行连接,信息的交换主要在上下节点间进行,相邻的节点之间一般不进行数据交换活数据交换量很小.网状拓扑:系统可靠性高,结构复杂5,现代网络结构包括哪3个层次?答:国际或国家主干网,地区主干网,校园网或企业网6,“三网合一“包括哪3种网络答: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第二章1,什么是数据?什么是信号?在数据通信系统中有几种信号形成?答:数据是网络中传输的二进制代码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磁波表示形式。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一章测试答案一、选择题1、Internet最早起源于( C )A. NSFnetB.以太网C. ARPAnetD. 环状网NSFnet(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0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以太网是一种计算机局域网技术。
IEEE组织的IEEE 802.3标准制定了以太网的技术标准,它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子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
"阿帕"(ARPA),是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的简称。
他的核心机构之一是信息处理(IPTO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s Office),一直在关注电脑图形、网络通讯、超级计算机等研究课题。
环状网指的是使用一个连续的环将每台设备连接在一起。
它能够保证一台设备上发送的信号可以被环上其他所有的设备都看到。
在简单的环状网中,网络中任何部件的损坏都将导致系统出现故障,这样将阻碍整个系统进行正常工作。
2、在因特网中,IP 数据报从源结点到目的结点可能需要经过多个网络和路由器。
在整个传输过程中, IP 数据报报头中的( D )。
A. 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有可能发生变化B. 源地址有可能发生变化而目的地址;会发生变化C. 源地址不会发生变化而目的地址有可能发生变化D.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不会发生变化3、关于OSI参考模型的组成,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A.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B.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控制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C.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交流层、表示层和应用层D.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现层和应用层4、网络协议的三个组成要素是什么( D )A.同步、语句、同序B.语法、语句、规则C.语义、语句、同序D.语法、语义、同步5、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是( B )。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第一讲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第一讲第一章网络基础概念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局域网(LAN)- 城域网(MAN)- 广域网(WAN)- 互联网(Internet)1.2 网络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的定义与作用网络体系结构的分类- OSI参考模型- TCP/IP参考模型1.3 网络拓扑结构星型拓扑环形拓扑总线拓扑树型拓扑网状拓扑第二章物理层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的基本要素电信号与数据信号2.2 信息的编码数字信号的编码模拟信号的采样和量化2.3 传输介质与传输方式常用的传输介质常用的传输方式- 单工传输- 半双工传输- 全双工传输2.4 调制与解调调制的概念与分类解调的概念与分类第三章数据链路层3.1 帧的概念与结构帧的定义帧的结构- 帧起始标志- 地质字段- 控制字段- 数据字段- 帧检验序列3.2 数据链路的控制流程数据链路的建立与终止数据链路的数据传输控制3.3 差错检测与纠正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CRC)3.4 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流量控制的定义与分类可靠传输机制的原理与实现第四章网络层4.1 IP协议与路由IP协议的功能与特点路由的定义与分类4.2 网际协议IPv4IPv4的地质分配与分类IPv4的分组格式与传输4.3 网际协议IPv6IPv6的地质分配与分类IPv6的分组格式与传输4.4 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子网划分的概念与目的子网掩码的定义与使用法律名词及注释:1、OSI参考模型: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将计算机网络通信过程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特定的功能。
2、TCP/IP参考模型:基于TCP/IP协议族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将计算机网络通信过程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3、CRC:循环冗余校验是一种常用的差错检测方法,通过将数据与一个多项式做模运算来计算校验值,通过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数据与校验值进行再次计算,判断是否存在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