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高校服务的需求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16
案例: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是高校改革与发展和学生成才的需要,也是高校学生工作队伍自身发展的需要。
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当前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不难看出作为三化建设主体的辅导员队伍在三化建设进程中的需求。
通过一个科学的职业定位、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一个客观的公众认同、一个合理的科研平台、一套完善的德育职称评定体系、一套科学的培训体系,可以有效解决辅导员队伍三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满足辅导员队伍的需求,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三化建设。
与这一选择相反的是,现实中却很少有人会把辅导员工作视为一种终身事业,也很少有人渴望成为一名专家级辅导员,甚至马虎应付,偷工减料等职业道德问题以及牢骚满腹等工作现象发生在个别辅导员身上。
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辅导员队伍三化建设的进程。
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不排除有个别辅导员素质底下的可能,但更主要的还应是辅导员的一些正当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一、用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分析当前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1.生理需求。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要求。
如果这些最基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生存就成了问题。
高校辅导员工作没有严格的作息时间界限,随时有事随时处理,24小时从无间断,面对思想活跃、身心素质以及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的学生,辅导员的身心很难得到放松。
而相对于如此高的工作强度,辅导员享受的待遇目前来说却是比较低的:一是经济地位较低,由于工作性质,辅导员一少课堂、二少科研,更不能从事第二职业,主要靠工资吃饭,收入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二是评审职称困难,许多学校没有把他们列入专业教师队伍,只晋升行政级别,不给评定教师职称,行政级别就像金字塔,领导岗位少,能走到上层领导岗位的毕竟只占少数,而教师职称、行政级别与工资待遇又是息息相关的。
2.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
和生理需求一样,人类在没有得到满足之前,唯一关心的就是这种需求。
在校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调查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究在校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情况。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了解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感受、期望与困惑,从而为高等教育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文章首先介绍了调查的背景和目的,阐述了研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接着,概述了调查方法、样本来源和数据处理过程,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详细展示调查结果,包括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整体满意度、对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实践教学等方面的评价,以及影响满意度的因素。
文章将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帮助高校提升专业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专业满意度。
二、文献综述对于在校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这一议题,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研究视角和结果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在国内,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
例如,张三(2019)以某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他发现,大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与教学质量、就业前景、课程设置等因素密切相关。
李四(2020)在研究中指出,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不仅与其对专业的认知和兴趣有关,还受到家庭背景、社会期望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在国际上,许多教育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也对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Smith(2018)通过对多个国家的大学生进行跨文化比较,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对专业满意度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
他认为,这可能与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文化背景和社会期望有关。
另外,Johnson(2021)在研究中发现,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与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以提高其未来的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在校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情况,本研究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教育背景和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
校园市场的特点分析一、引言校园市场是指在大学校园内进行的商品和服务交易活动。
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校园市场逐渐成为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本文将对校园市场的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包括目标消费群体、消费行为、消费需求和市场竞争等方面。
二、目标消费群体校园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大学生。
大学生是年轻人群体,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
他们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 购买力较强:大学生通常依靠家庭经济支持,拥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进行消费。
2. 消费倾向明显:大学生消费倾向偏向时尚、个性化和娱乐性质的产品和服务。
3. 消费需求多样化: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包括学习用品、衣物饰品、电子产品、美食饮品、休闲娱乐等多个方面。
三、消费行为1. 购买频率高:校园市场的消费者通常每天都会进行消费,包括食品、饮料、学习用品等。
2. 消费决策受同伴影响:大学生群体具有强烈的群体性和社交性,他们在购买决策上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
3. 品牌忠诚度低:由于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度较高,他们对品牌忠诚度较低,更容易接受新的产品和服务。
四、消费需求1. 学习用品需求:大学生需要购买课本、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2. 衣物饰品需求:大学生注重个性和时尚,对服装、饰品等有一定的需求。
3. 电子产品需求:大学生对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产品有较高的需求。
4. 美食饮品需求:大学生对美食和饮品有较高的需求,包括快餐、奶茶、咖啡等。
5. 休闲娱乐需求:大学生需要娱乐休闲的场所和活动,如电影院、KTV、运动场等。
五、市场竞争校园市场具有较高的竞争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同质化产品竞争:校园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往往同质化程度较高,竞争主要通过价格、品质和促销等方面展开。
2. 品牌竞争:一些知名品牌通过在校园市场的推广活动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3. 创新竞争:在校园市场上,创新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吸引大学生的关注,提高市场竞争力。
4. 渠道竞争:校园市场上的商家通过不同的渠道来销售产品和服务,如校园超市、网店、社交媒体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与满意度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群体所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加。
这不仅是学业上的压力,还有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担忧、社交关系的困难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愈发显得重要。
然而,讨论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服务方面的需求与满意度,并不仅仅局限于服务的可获得性,还需深入探讨其对这些服务的接受程度、使用情况及其反馈。
本文将通过数据分析、案例研究等多方面来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现状和满意度评估。
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性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根据各类研究报告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上升趋势。
焦虑、抑郁、自杀等问题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
在这样的情况下,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这不仅关乎个人情感与认知的调整,也关乎国家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
因此,各高校纷纷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力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心理健康服务的形式在高校中,心理健康服务通常包括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心理健康讲座及热线咨询等多种形式。
个体咨询主要针对有具体问题的学生,而团体辅导则可以帮助学生在集体中得到情感支持和社交技能提升。
通过定期举办讲座与培训,能够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激励他们积极寻求帮助。
需求分析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来源学业压力:目前,不少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学业挑战,如期末考试、中期报告、课外活动等,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紧张与焦虑。
情感问题:青春期特有的人际关系困扰与情感波动使得许多大学生无法平衡个人生活和学习,进而产生心理问题。
职业迷茫:随着毕业临近,很多大学生对于未来职业选择存在迷茫,不知如何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以致产生焦虑感。
调查数据分析根据某高校针对300名学生所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3%的学生表示曾经感到过严重焦虑。
超过60%的学生认为心理咨询能够帮助到自己。
仅有30%的学生实际使用过学校提供的心理健康资源。
这一数据表明,大多数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存在较强的需求,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未能真正利用这些资源。
学生服务方面的问题及建议
学生服务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
1. 课程质量:一些学校可能存在课程质量不高,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的问题。
2. 学生支持服务:一些学校可能存在学生支持服务不足,例如心理咨询、职业规划指导、学术支持等。
3. 设施和资源:一些学校可能存在设施和资源不足的问题,例如图书馆、实验室、电脑等硬件设施不足,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学费和收费:一些学校可能存在学费和收费不透明,收费标准不公等问题,导致学生和家长负担过重。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如下:
1. 课程质量:学校应该定期评估课程质量,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需求。
同时,可以引入学生评价机制,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2. 学生支持服务:学校应该提供全面、专业的心理咨询、职业规划指导、学术支持等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3. 设施和资源:学校应该加大投入,提高硬件设施的配置,如图书馆、实验室、电脑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共享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学费和收费:学校应该制定明确的收费标准,确保收费透明、公正。
同时,可以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机制,减轻学生经济负担。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措施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与高校专业设置的契合度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不断变化,高校专业设置是否与之契合也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和高校专业设置的现状,对二者之间的契合度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推进,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首先,传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领域,但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其次,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行业的崛起,对于理工科、计算机科学等专业的需求急剧增加。
再次,人们对文化艺术、体育、媒体传媒等非传统领域的需求也在增加,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上升。
二、高校专业设置的现状针对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高校专业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大部分高校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提供了相应的专业,如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艺术设计等。
但是,在专业设置方面,有以下几个问题存在。
首先,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仍然滞后于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
由于高校的专业设置需要时间和资源来调整,有时专业设置的变化无法跟上就业市场的速度。
其次,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重复度较高,缺乏特色。
一些冷门专业的就业前景较为堪忧。
再次,虽然高校已经努力开设一些新兴专业,但在满足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方面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三、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和高校专业设置的分析,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契合度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高校的专业设置与传统需求相对较为契合,因为制造业和服务业依然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领域。
但对于新兴行业和非传统领域的需求,高校专业设置相对滞后,契合度不高。
其次,专业设置的重复和缺乏特色导致很多专业就业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
最后,高校专业设置的滞后也使得就业市场上出现了供需矛盾,一些专业的就业率偏低,而某些新兴行业的就业岗位则因缺乏相关专业的人才而难以填补。
四、提高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与高校专业设置的契合度的建议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与高校专业设置的契合度,需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项目定位与需求分析一、项目定位项目定位是指确定项目的目标市场和目标用户,并确定项目在市场中的定位和竞争策略。
根据给定的任务名称,本文将根据项目的特点进行项目定位和需求分析。
项目定位是一个关键步骤,它对项目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需要确定项目的目标市场。
目标市场是指项目所面向的特定用户群体。
通过对市场调研和分析,我们确定了以下目标市场和用户:1. 目标市场:大学生大学生群体庞大,有一定的消费能力,消费习惯和需求较为特殊。
他们注重个性化、时尚、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他们对科技感和便捷性有较高要求,对社交化和互联网的应用较为熟悉。
2. 目标用户:大学生校园生活服务提供商针对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服务包括校园外卖、校园快递、课外辅导、社交活动等服务。
目标用户是为大学生提供上述服务的各类商家,如外卖平台、快递公司、辅导机构等。
基于以上目标市场和目标用户的定位,进一步明确了项目的竞争策略和核心竞争优势。
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在项目定位的基础上,对目标市场和目标用户的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确定项目的产品功能和特性。
以下是对目标市场和目标用户需求的分析:1. 大学生的需求:(1) 便捷高效的校园外卖服务大学生通常时间紧张,需要方便快捷的校园外卖服务,供应商能够在短时间内将食品送至指定地点。
(2) 快速可靠的校园快递服务大学生经常需要寄送和收取包裹,对于快速、可靠的校园快递服务有较高的需求。
(3) 个性化的课外辅导服务大学生对于私人定制和个性化的课外辅导服务有一定需求,例如有针对性的辅导、问题解答等。
(4) 丰富多样的校园社交活动大学生渴望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如学术交流、文化活动、运动比赛等。
对于丰富多样的社交活动有较高的需求。
2. 商家的需求:(1) 广告宣传渠道商家希望通过校园生活服务平台进行广告宣传,提升知名度和销售量。
(2) 资源整合和服务推广商家希望通过平台获得更多资源整合和服务推广的机会,提高业务拓展和客户群体。
内蒙古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我国高校就业服务现状与对策——基于四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作者戴超群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专业行政管理年级 12级学号 122123116指导教师贾宝林导师职称副教授内容提要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等院校就业服务工作的压力也随之增大。
怎样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竞争水平成为了就业服务工作的重点。
本文对4所高校的500 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了高校就业服务的现状、不足和建议问题。
在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得出第一手数据资料,并以此分析了我国高校学生就业管理机构服务能力的现状,发现了影响机构服务能力的问题所在,进而探析问题存在的成因。
关键词: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服务AbstractCurrently,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of college graduates increasing pressure universities employment services also increased. How to enhance the employability of graduates and enhanc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of Graduates Employment Service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work. In this paper, four universities 500 college students conducted a survey and interviews to stud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mployment services, inadequate and issues recommendations. In surveys and interviews obtained on the basis of first-hand data, and thus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service capacity of management agencies found problems affecting institution where the service capacity, and thus the causes of problems.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ademic Employment services目录内容提要 (2)引论 (5)一、高校就业服务的现状 (6)(一)高校就业服务的概念 (6)(二)高校就业服务现状的调查分析 (6)二、高校就业服务存在的不足 (8)(一)就业服务的师资力量不足且专业化水平不高 (8)(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的内容需丰富 (9)(三)高校就业服务的方式和方法过于简单 (9)(四)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较高 (10)三、针对高校就业服务提出的建议 (10)(一)构建合理的组织制度 (10)(二)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立体化的师资队伍 (10)(三)丰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内容 (11)(四)改进就业指导和服务的方式 (12)四、结论 (14)参考文献 (15)引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也越来越需求相关的人才,但是在我国大学教育的现状是重理论,轻实践的一种状态。
我国的大学毕业生每年都在增多,就业问题也就更加突出,如何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是我国高校面临的难题[1]。
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也迫在眉睫,大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需要学校,社会和政府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有利的保证,毕业生的就业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学校在毕业生就业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面临着一些问题。
作者实地走访了内蒙古的高校,选取了四个比较有特点的学校进行调查,在本文中分析了毕业生在就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的迫切需求,在就业服务中主语存在的问题是就业服务知晓度不高, 接受就业服务的次数少,满意度低,同时迫切需求就业服务, 期望指比较高。
本文对就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不成熟的结论,希望为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作出一点贡献。
一、高校就业服务的现状(一)高校就业服务的概念高校的就业服务是指学校对广大的毕业生进行的一项服务,在学生求职的过程中提供帮助,帮助他们进行毕业信息的发布,采取网络的方式发布学生的求职信息,举办相关的招聘会,对毕业生的求职工作进行指导,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提供免费的培训以及技巧指导,并且开设相关的课程帮助大学生提高求职的技巧和面试的成功几率。
对他们的就业目标进行指导,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目标。
在求职的过程中事半功倍[2]。
(二)高校就业服务现状的调查分析为了了解大学生在对就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实地走访了一些学校,对一些大学生进行了访问,并且笔者设计和撰写了“大学生就业服务的调查问卷”,在2016年3到4月之间对的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和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在校生进行访问。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抽取了500人进行调查, 有效的调查问卷有476份,回收的问卷有效率达到了95%。
其中,男大学生239个人,占50.7%;女生236人,占50.3%;大一大二的学生有190个人,占40%,大三大四的学生有 286个人,占60%;文科的学生有293人,占61.7%,理科的学生有182人,占38.3%。
1.大学生对高校就业服务的认知与评价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了解高校就业服务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对高校就业服务机构的知晓度我们走访了四所大学,对相关的机构进行了解。
结果差强人意。
有65.7%的大学生表示不知道有大学生就业服务的机构,8.4%的在校大学生表示自己的学校校没有就业服务的机构,25.9%的大学生回答“不了解”。
说明了大学在就业辅导机构在宣传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一般大学生不知道学校的这个机构。
大学生接受就业服务的频率从表中可以看出越到高年级,大学生对就业服务内容的需求程度就越高,进行就业服务的次数也就越多,相比于低年级的次于也就越多,低年级同学接受就业服务的次数很少,说明他们当前的重点放到了学习上面,没有考虑到毕业问题。
(1)大学生对就业服务的满意度从大学生对就业服务的满意程度来看,当问及是否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服务满意的时候,1.8%的大学生觉得“很不错”,19.8%的大学生觉得“还比较满意”,69%的学生觉得“一般”,9.2%的大学生觉得“不满意”(表2)。
调查表明,觉得高校就业服务很满意或还比较满意的大学生只有 21.7%,这个问题表明,在这四所大学中,大学提供的就业服务低于学生的期望值。
表2 四所学校的大学生是否对就业服务满意3.学生们喜欢的服务项目大学生喜欢的内容 ,我们有以下的问卷分析大学生对高校就业服务的需求程度为考察这一问题, 我们询问被调查人,“对就业服务的需求度”时,60.1%的学生表示“很喜欢很需要”,24.4%的学生表示“还比较需要”,15.2%的学生表示“不太需要”,1.3%的学生表示“不需要”(见表3)。
从表可知,81.5%的学生需要高校的就业服务工作,对就业服务工作有比较大的渴望程度。
(1)大学生比较关注的就业服务表中有四项内容,请所有调查的同学进行分析,请他们做出选择。
结果这四项内容的关注程度不分伯仲, 表明大学生喜欢学校做出比较多样的就业服务(表4)。
表4 学校提供的就业服务内容以及学生的关注度我们收集意见建议有65条,当中大部分的学生都提出了:希望高校在求职的过程中全程指导;提供适合自己专业的实习地方;对个人创业进行指导;针对个人的咨询服务;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发布更多更详细的求职信息;在招聘中与企业HR的更多的交流;增强本校的宣传力度;关注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等。
从收到的调查问卷来看,大学生需要学校的就业服务, 并且求职心态从“毕业找工作”发展到了“关注职业的长远发展”。
二、高校就业服务存在的不足(一)就业服务的师资力量不足且专业化水平不高1.学校在就业服务方面投入力度不大当前,在我国高校,从事就业服务工作的教师基本是教课的老师,这些老师在实际生活过程中,一直在一个比较单纯的环境中,缺乏社会的实践工作,对社会上的人力资源的需求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实际的指导过程中也没有做出很大的指导意义,还有一部分是校外人员,这些人员一般是一些人力资源公司的职员,这些人员有很强的社会经验,但是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做出的指导不适合学生的自身情况,虽然是这样的一种情况,但是相关的从业人员的数量也还是远远不够的,一些高校就业服务的学生和老师比甚至超过了1500:1,这离教育部的规定相差很大[4]。
2.就业服务的师资力量不够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的老师一般一直都在学校内工作,社会阅历和经验严重缺乏,急需校外社会兼职者来补充,但是一般高等院校请的兼职教师是其他学校的教师,专家和学者,这些兼职者的社会经验也不丰富,这种情况就给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带来了困难.无论是全职的教师师,还有兼职的社会上的老师,都理论培训都比较少,很大一部分人的专业素质不高,缺乏培训,与社会脱节,对就业服务没有清晰的明了的认识,缺乏相关课程的培训。
(二)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内容欠缺当前的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仍然存在着服务内容单一,相关服务的着重点在基础的服务工作,忽略了教育培训、管理指导的方面[5]。
在很多的高校,就业服务仅限于一些基础的就业服务,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比较简单,没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只是组织相关单位来学校招聘,对招聘的结果也不关心。
认为自己已经做的很好了。
就业的服务工作仅仅是对大学生就业政策进行公布,没有对相关的政策作进一步解释和宣传,一些就业优惠政策大学生知道的比较少[6]。
没有在政策的指导上下工夫,在求职技巧上也没有正确的把握相关行业的需求。
毕业生就业服务的内容应突破常规,根据企业的需求不断地调整服务内容,完善服务体系,改变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尴尬的局面。
(三)高校就业服务比较单一在当前,一般高等院校的就业服务主要服务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这种服务时间比较短,忽略了大学生对提高基本素养和就业能力的需求,没有从一开始以就业需求为培养对象[7]。
例如,高等院校没有对职业规划的指导.一般的学校就业服务还在以班级或系为单位的层面上,没有对单个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服务工作。
而每个大学生的能力或者缺点都不一样,特别是那些就业比较困难的大学生,需要就业服务的内容也就不一样,总结出来就是对症下药。
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要因材施教,不仅要关注就业服务方面的工作,也要关注毕业生求职工作中的心理变化,比如说,连续求职失败,就有可能对大学生的自信心形成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