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复习资料
- 格式:pdf
- 大小:79.49 KB
- 文档页数:6
中学历史中考专题: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复习资料专题一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末,世界先后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引起了社会的革命。
人类从手工工场时代走进“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每一次科技创新都伴随着社会飞跃发展,从蒸汽机到电动机、内燃机,再到电子计算机,生产和生活实践一再表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和政治上两极格局的解体,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加强,地球日益变小,被成为“地球村一、经济全球化的历程1.萌芽阶段(16——18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商业资本主义殖民高潮,整体世界开始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地区间相对隔绝的状态,近代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使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英国在殖民扩张中,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形成了欧洲工业、亚非拉原料的国际分工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第一次高潮。
(可联系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理解)2.形成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加紧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联系《马关条约》理解),掀起一股瓜分世界的潮流(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列强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土地和人口,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第二次高潮。
3.制度化阶段(二战后一一9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欧洲走向联合,亚洲新兴国家兴起,第三次经济全球化高潮逐渐出现,把全球化推进到制度化阶段。
区域性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级起重要作用。
(1)出现的原因:由于高科技发展迅猛,信息化、知识化速度加快,使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市场经济席卷全球,跨国公司的推动等原因。
(2)具体表现:出现了世界贸易组织、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 突出表现:国际贸易大幅增长,国际巨额资本流动加速;跨国公司出现。
中考复习专题训练:第三次科技革命一、选择题1.(·成都)3月,围棋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狗”,大胜韩国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轰动一时。
与“阿尔法狗”直接相关的技术是()A. 生物技术B. 原子能技术C. 信息技术D. 航天技术【答案】C【解析】【分析】“阿尔法狗”是一款围棋人工智能程序,由位于英国伦敦的谷歌旗下的公司开发,这个程序利用“价值网络”去计算局面,用“策略网络”去选择下子。
是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新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下列生活场景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有关的是()A. 坐火车旅行B. 开汽车上班C. 用电灯照明D. 在太空授课【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太空授课”判断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代计算机技术与先进通信技术的结晶,是电子信息时代的产物。
计算机网络技术以电子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与不断升级为前提,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也是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之一。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
应重点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本题把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要注意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3.我们在上网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病毒,请问计算机病毒是指一种()A. 破坏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程序B. 人为制造的破坏计算机系统的程序C. 由操作者传递给计算机的病毒D. 由计算机本身产生的破坏程序【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
计算机病毒是人为制造的破坏计算机系统的程序。
【点评】掌握计算机病毒。
4.世界上第一台能够实际运用的数字是电子计算机,它占地面积170平方米,重约30余吨,是个庞然大物,它诞生于()A. 1935年B. 1945年C. 1955年D. 1965年【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1945年。
专题一三次科技革命和整体世界(一)一、整体世界的形成过程(3步)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15---16世纪②、工业革命后------世界最终成为一个整体 20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后)地球变“小”了③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地球村”形成 20世纪末(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整体世界形成的原因或动力:科技革命的推动整体世界最终形成的必要条件: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出现“地球村”形成的必要条件:信息技术的发展二、20世纪初,整体世界最终形成的表现:世界一体化 P581、经济上,19世纪末,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2、交通上,铁轨与港口城市普遍出现;3、人口上,洲际移民大规模流动,欧洲移民半数来到美国;4、文化上,工业文明的科技、思想与生活方式全球传播;5、体育上,奥运会开始成为世界性的体育盛会三、20世纪初,整体世界最终形成的影响:P60工业文明的传播与野蛮的殖民掠夺相交织1、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快殖民侵略步伐,19世纪末,整个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头号殖民帝国:英国殖民地是本土面积100倍2、对亚非拉:传播工业文明的同时,大多数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更加落后。
如英属印度 p61(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P181、时间:15---16世纪2、在海上探险走在最前面:葡萄牙和西班牙3、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或资本主义的萌芽4、探险家: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从西班牙出发,向西横渡大西洋②麦哲伦船队: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地圆学说5、新航路的开辟意义:P21A 、正面影响:①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②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③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成新的民族产生,如美利坚民族④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⑤促进物种流动和国际贸易的发展⑥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为工业文明的来临提供广阔的市场B、负面影响:欧洲国家开始走上殖民扩张道路,导致亚非拉长期落后。
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的科技发展一、选择题1.科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以下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B.电子计算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C.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D.三次科技革命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2.有人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沉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挣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开始奋起。
”其中的“中国开始奋起”指的是()A.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寻求救国之路B.《马关条约》的签订使维新人士变法图强C.陈独秀等激进的民主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D.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二、非选择题1.科技发展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崛起后的大国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记录。
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二“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而不是更多。
”英国是最先发生这个5分钟事件的地方,工业革命可能是最初的关键几秒钟。
正是这个革命使现代文明降临人间,人类开始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三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庚申之变”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和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了30多年的“自强运动”。
——郑家馨《中华文明同西欧工业文明的融会和碰撞》(1)材料一所说的三项发明分别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三项发明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的“5分钟事件”指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5分钟事件”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自强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2.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八)专题八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一、知识线索线索一三次科技革命线索二经济全球化二、专题演练1.科技进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下列现象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机器轰鸣,火车飞驰②在线购物,网络订票③车马劳顿,家书万金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③①④②2.归纳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
“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信息时代,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从中可以得出,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线索密切相关的是BA.世界格局的演变B.科技革命C.资产阶级革命D.殖民扩张3.近现代以来,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下列科技成果,属于美国人最早发明的有①火车②有线电话③汽车④电子计算机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4.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伴随着科技的发明创造,能源逐渐被人类开发利用。
下列能源利用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煤炭——电力——原子能——石油B.煤炭——原子能——电力——石油C.煤炭——电力——石油——原子能D.煤炭——石油——原子能——电力5.在人类科技发展的历程中,出现过下列科技词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①电子计算机②力学三定律③相对论④电气时代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①③④ D.②③④①6.下列诞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且属于美国人的发明有①②③④⑤⑥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①②④ D.②⑤⑥7.近现代史上,科技革命不仅大提高社会生产力,而且造就了许多新职业。
下列职业人员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轮船船长—网络管理员—汽车司机—空姐B.汽车司机—轮船船长—空姐—网络管理员C. 轮船船长—汽车司机—空姐—网络管理员D. 汽车司机—空姐—轮船船长—网络管理员8.2015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在桂林开幕,此后该展会将永久落户桂林,这位桂林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专题一:三次科技革命…………………………………………………………专题二:两次世界大战…………………………………………………………专题三: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四: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专题五:资本主义发展史………………………………………………………专题六:民族解放运动史…………………………………………………专题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题八:中外历史上的思想家及思想解放运动……………………………专题九: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专题十中外重大改革………………………………………………………专题十一: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专题十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十三:国共两党的关系…………………………………………………专题十四:近现代史上中国的外交……………………………………………专题十五:“三农”问题……………………………………………………专题十六:中国的外交………………………………………………………专题十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一: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中考历史复习专题四: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一、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①确立原因:a、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b、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②丧失原因:a、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b、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超过英国。
2、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
原因:a、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b、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c、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在战争中被削弱。
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中考历史三次科技革命(一)专题知识:三次科技革命的分布: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 88-91页;第20课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124-127页;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102-105页(二)知识网络(三)专题链接:—、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革命(工业革命)1、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政治前提);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经济原因)。
2工业革命的实质: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二、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好几个国家同时发生的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三、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特点:1、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四、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科技是把双刃剑)1、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a、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c、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d、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2、科技发明的消极影响:a、战争问题:一战中的飞艇、飞机、毒气弹、坦克、远程大炮;二战中的原子弹。
b、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废气、汽车尾气、太空废料、核废料等。
c、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冰毒等。
d、其他问题:克隆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五、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洲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掀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3、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美国、西欧和日本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专题二三次科技革命检测一、选择题“工业革命”,这里的“革命性变化”首先开始于的发明()2.(2018·湛江学业考)据《湛江日报》报道,预计2016年湛江到广州将建成高速铁路,届时两地只需要两个多小时就能到达。
沿海高铁的建成将极大地促进粤西地区的发展。
追溯高铁的发展源头,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的发明者是()3.(2018·乐山中考)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基本上被机器生产所取代。
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4.(2018·乐山中考)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表反映了英、法、德、美四国实力的对比变化。
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860—1910年英、法、、美实力变化表国别英法德美项目1870年工业产量位次 1 2 3 41913年工业产量位次 3 4 2 15.(2018·菏泽学业考)下列表述最能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特征的是()A.钢铁时代电气时代B.蒸汽时代火车时代C.蒸汽时代棉花时代D.电气时代网络时代6.美国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民,他种植遗传基因作物,驾驶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拖拉机。
这则材料反映出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7.(2012·孝感中考)如今网上购物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它方便、省事、快捷,得到很多消费者的青睐。
这应该感谢()8.从火车和汽车最早出现来看,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9.(2018·盐城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
”以上史实说明()10.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好奇心是人天生就有的求知欲望。
因为好奇心而改进了蒸汽机的人是()11.(2018·扬州模拟)汽车工业的发展是科技不断进步的重要表现,每一个车标背后都有一段非同寻常的故事。
中考冲刺历史专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工业革命成果的搭配,错误的一组是A.瓦特——改良蒸汽机B.斯蒂芬森——汽车C.凯伊——飞梭D.哈格里夫斯——珍妮机【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中,凯伊发明了飞梭;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A、C、D均搭配正确。
斯蒂芬森设计了蒸汽机车并试车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B错误。
故此题选B。
2.阅读下面《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蒸汽机的作用是①用机械力取代了自然力,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②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③为火车的发明提供了动力,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④推动机器化大生产出现,提高了生产效率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C【解析】根据《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蒸汽机用机械力(蒸汽力)取代了自然力(人力、水力、风力),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蒸汽机的使用为汽船、火车的发明提供了动力,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明制造;蒸汽机的应用推动了机器化大生产(生产部门机器改革),提高了生产效率。
①③④正确。
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排除②。
故选C。
3.“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为了工人无产者,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转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的这段话评价的是A.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B.工业革命的影响C.交通工具变革的作用D.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是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
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题干材料说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答案选B。
4.19世纪70年代进入生产生活领域的新能源是A.煤炭B.蒸汽机C.电力D.内燃机【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极大地改变了整个工业领域的生产面貌,C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