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受力分析 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397.50 KB
- 文档页数:31
高一物理受力分析教案5篇高一物理受力分析教案篇1知识目标1、知道涡流是如何产生的;2、知道涡流对我们的不利和有利的两个方面,以及如何防止和利用;情感目标通过分析事例,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教学建议本节是选学的内容,它又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等等.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讲,或者知道学生阅读.什么是涡流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涡流和自感一样,也有利和弊两个方面.教学中应该充分应用这些实例,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教学设计方案一、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可用事物或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它们的铁芯都不是整块金属,而是由许多相互绝缘的薄硅钢片叠合而成引导学生看书回答,从而引出涡流的概念:什么是涡流把块状金属放在变化的磁场中,或者让它在磁场中运动时,金属块内将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在金属块内自成闭合回路,很象水的旋涡,因此叫做涡流. 整块金属的电阻很小,所以涡流常常很大.(使学生明确:涡流是整块导体发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同样遵守电磁感应定律.)二、涡流在实际中的意义是什么⑴为什么电机和变压器通常用相互绝缘的薄硅钢片叠合而成,就可以减少涡流在造成的损失⑵利用涡流原理制成的冶炼金属的高频感应炉有什么优点电学测量仪表如何利用涡流原理,方便观察提出上述问题后,让学生看书、讨论回答三、作业:让学生业余时间到物理实验室观察电度表如何利用涡流,写出小文章进行阐述.高一物理受力分析教案篇2知识目标1、掌握波长、频率、波速的物理意义;2、能在机械波的图象中识别波长;3、掌握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一关系进行计算和分析问题;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材料、识别图象、钻研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本节的重点是理解波长的含义及公式的含义;要求对公式能灵活应用,学习中要理解波的传播速度的`特点,掌握波速、频率、波长各由什么因素决定,减少理解概念出错的机会。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受力的概念,并且能够正确地描述和解释受力的特征。
2. 掌握力的叠加原理,并且能够应用叠加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运用牛顿第一、第二定律解决受力分析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受力的概念和特征。
2. 力的叠加原理。
3. 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力的叠加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与激发学生兴趣(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关于受力的现象,如摆球、汽车行驶等,并提出问题:“为什么物体能够运动?是什么原因使物体停止运动?”激发学生对受力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步:引入受力概念并讨论(10分钟)向学生解释受力的概念,并且给出一些例子解释力的特征,如大小、方向等。
然后让学生讨论受力的分类和表示方法,并进行总结。
第三步:力的叠加原理的介绍(15分钟)向学生介绍力的叠加原理,即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可以按照力的大小和方向进行叠加。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力的叠加原理,并提醒学生叠加时要注意力的正负方向。
第四步:练习应用力的叠加原理(20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数据,然后让他们通过叠加原理计算物体受力的结果。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逐步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
第五步:牛顿第一定律的介绍(10分钟)向学生介绍牛顿第一定律,即一个物体如果受力为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解释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让学生理解。
第六步:牛顿第二定律的介绍(15分钟)向学生介绍牛顿第二定律,即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通过示意图和公式解释牛顿第二定律的含义,让学生理解。
第七步:练习应用牛顿定律(20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应用牛顿第一、第二定律进行受力分析。
可以通过实例演示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第八步:拓展练习与归纳整理(10分钟)给学生一些拓展练习题,让他们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帮助学生理清所学内容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