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Ⅴ活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50T 24S 可见分光光度法
- 格式:pdf
- 大小:173.80 KB
- 文档页数:4
纯化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定量检测试剂盒产品说明书(中文版)主要用途纯化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定量检测试剂是一种旨在通过极谱法检测系统(polarographic system)测定新鲜活体线粒体在ADP存在(III态呼吸)与否(IV态呼吸)的情况下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的消耗差异,即呼吸控制率(RCR),以评价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完整性以及氧化磷酸化效率的权威而经典的技术方法。
该技术由大师级科学家精心研制、成功实验证明的。
可以被用于线粒体生理功能和药物作用机制等的研究。
产品严格无菌,即到即用,操作简易,活体检测,性能稳定。
技术背景线粒体是细胞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的中心。
电子传递和ATP合成通过质子梯度偶联成一体。
线粒体结构完整,功能正常,底物充分,电子传递形成的质子梯度不断被消耗,电子得以顺畅传递,氧气快速消耗,其耗氧率大,为III态呼吸。
ADP耗竭,质子梯度不能消耗,阻碍电子传递,氧气消耗减少,为IV态呼吸。
呼吸控制率(respiratory control ratio或respiratory control index;RCR),又称呼吸调节比,是指III态(加入ADP)的呼吸速率与IV态(ADP耗竭)的呼吸速率之比。
正常线粒体的RCR为3至10:RCR降低意味着线粒体ATP 合成功能损伤,呼吸障碍;RCR增高意味着细胞活动旺盛,代谢加快。
产品内容介质液(Reagent A)毫升态底物液(Reagent B)微升态底物液(Reagent C)微升产品说明书 1份保存方式保存在-20℃冰箱里,有效保证6月用户自备CLARK氧电极仪:用于测定溶解氧浓度实验步骤实验开始前,制备好新鲜的线粒体置于冰槽里备用;同时将-20℃冰箱里的试剂融化,并预热氧电极仪到25℃。
然后进行下列操作。
1.加入xx毫升介质液(Reagent A)到反应玻璃槽2.使用微型磁力子搅拌,充分混匀3.密封反应槽4.开始记录氧浓度:起始饱和氧浓度值为0.240微摩尔分子氧/毫升(25℃)5.持续记录1分钟后,注射加入xx微升待测的线粒体(总量2毫克)(注意:氧浓度可能瞬时增加5%)6.持续记录1分钟后,注射加入xx微升态底物液(Reagent B)――开始IV态呼吸(注意:参见注意事项9)7.持续记录2分钟:出现氧浓度缓慢下降)(8.继续注射加入xx微升态底物液(Reagent C注意:氧浓度在10秒钟内开始下滑)――开始III态呼吸(注意:参见注意事项9)9.持续记录直至出现线性下行斜线出现拐点10.分别测算III态呼吸速率和IV态呼吸速率:氧浓度降低值÷实际时间(分钟)11.计算呼吸控制率:III态呼吸速率÷IV态呼吸速率注意事项1.本产品为20次操作2.操作时,须戴手套3.确保反应玻璃槽洁净,密闭,以免氧气流入4.线粒体样品须新鲜制备,建议不要冻存;制备的线粒体膜须完整,非常重要;建议使用GENMED线粒体分离试剂盒-GMS10006.15.注射加入反应槽时,避免气泡和空气注入6.避免乙醇污染;乙醇增加氧浓度;如果底物或抑制剂须使用乙醇溶解,则加注10微升7.保持反应槽温度恒定,温度降低,氧浓度升高8.反应液充分混匀,和环境氧保持平衡9.加注态底物液(Reagent B)和态底物液(Reagent C)前,须充分冻融和混匀10.严格按照规定加注试剂,切莫增加加注试剂容量11.本公司提供系列线粒体检测试剂产品质量标准1.本产品经鉴定性能稳定2.本产品经鉴定检测敏感。
BC0310 -- 第 1 页,共 4 页辅酶Ⅰ NAD(H)含量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可见分光光度法注意:本产品试剂有所变动,请注意并严格按照该说明书操作。
货号: BC0310规格: 50T/24S产品组成:使用前请认真核对试剂体积与瓶内体积是否一致,有疑问请及时联系索莱宝工作人员。
试剂名称规格保存条件酸性提取液液体15 mL×1瓶2-8℃保存碱性提取液液体15 mL×1瓶2-8℃保存试剂一液体20 mL×1瓶2-8℃保存试剂二液体6 mL×1瓶2-8℃保存试剂三液体16mL×1瓶2-8℃保存试剂四液体3 mL×1瓶-20℃保存试剂五液体40 mL×1瓶2-8℃保存试剂六液体75 mL×1瓶(自备)常温保存NAD 标准品粉剂×1支-20℃保存NADH 标准品粉剂×1支-20℃保存溶液的配制:1、试剂三:需要严格避光;2、试剂六:72 mL乙醇和3 mL 蒸馏水混合,备用;3、NAD 标准品:临用前加入1.5 mL 蒸馏水,即2 µmol/mL ,将其稀释为1.25 nmol/mL 的NAD 标准溶液备用;4、NADH 标准品:临用前加入1.4 mL 蒸馏水,即2 µmol/mL ,将其稀释为1.25 nmol/mL 的NADH 标准溶液备用。
产品说明:辅酶I 包括还原型和氧化型两种形式,在生物氧化中起传递氢的作用。
氧化型辅酶I 又称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是脱氢酶的辅酶,它在糖酵解、糖异生、三羧酸循环和呼吸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间产物会将脱下的氢递给NAD ,使之成为NADH (还原型辅酶I )。
而NADH 则会作为氢的载体,在呼吸链中通过化学渗透偶联的方式,合成ATP 。
NAD(H)在机体内有重要的生理意义,与物质代谢、能量代谢、抗细胞衰老、抗氧化以及一些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植物根系活力检测试剂盒(TTC法)说明书可见分光光度法货号:BC5270规格:50T/24S溶液的配制:1、试剂一:临用前取一瓶试剂一B加入一瓶试剂一A中,加入30mL试剂二溶解。
现用现配。
配制好后置于2-8℃保存,一周内使用,若出现红色,则不能使用。
2、试剂四:乙酸乙酯,自备。
提供一60mL棕瓶3、标准品:临用前加入1mL试剂二,充分震荡混匀, 即10mg/mL TTC标准液。
2-8℃可以保存1周,若出现红色,则不能使用。
产品说明: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和矿质营养的主要器官,同时又是植物体中重要物质如氨基酸、激素等物质合成、同化、转化的器官,因此根的生长情况和活动能力直接影响植物个体的生长情况、营养水平和产量水平等,根系活力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TTC可被氢还原成不溶性的红色三苯基甲臜(TTF),TTF在485nm处有吸收峰。
当TTC溶液渗入到植物根部组织时,呼吸过程产生的还原物质可将其还原成TTF(红色),植物根部组织被染成红色。
根系活力强弱可用TTC 的还原量来表示。
此方法检测的根系活力即植物根系的脱氢酶活性。
reducing substancesTTC TTF(485nm)注意:实验之前建议选择2-3个预期差异大的样本做预实验。
如果样本吸光值不在测量范围内建议稀释或者增加样本量进行检测。
需自备的仪器和用品:可见分光光度计、水浴锅/恒温培养箱、台式离心机、可调式移液器、1mL玻璃比色皿、研钵/匀浆器、乙酸乙酯,冰和蒸馏水。
操作步骤:一、样本处理(可适当调整待测样本量,具体比例可以参考文献)样本的制备:将根部组织洗净,去除根上的泥土,轻轻擦干,不要过分挤压破坏根系细胞。
二、测定步骤1、可见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485nm,可见分光光度计用乙酸乙酯调零。
2、标准溶液的稀释:(1)临用前取10μL 10mg/mL TTC标准液,加入1990μL试剂二,充分混匀,配制成50μg/mL TTC标准溶液,现用现配。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活性比色法定量检测试剂盒产品说明书(中文版)主要用途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NADH-辅酶Q还原酶)活性比色法定量检测试剂是一种旨在使用合成辅酶Q同功类似物和特异性抑制剂,通过反应系统测定样品中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氧化后峰值的降低,即采用比色法测定样品中酶活性的权威而经典的技术方法。
该技术由大师级科学家精心研制、成功实验证明的。
其适合于各种纯化线粒体样品(动物、人体、酵母)以及细胞或组织裂解悬液样品的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辅酶Q还原酶的特异性活性检测。
其用于衰老、能量代谢、蛋白组学、病理生理学、神经病变等研究。
产品不含污染性蛋白酶,严格无菌,即到即用,操作简捷,性能稳定,反应优化,检测敏感。
技术背景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通常称为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Q还原酶(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coenzyme Q reductase;NADH-CoQ reductase),又称为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dehydrogenase;NADH dehydrogenase),是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中最大的结构成分:含有30至40多个多肽结构。
其特征性的酶活性是鱼藤酮敏感的NADH-辅酶Q还原酶(NADH:Q Reductase)。
复合物I催化线粒体内电子由供体NADH传递到内膜上辅酶Q受体(泛醌;ubiquinone)的能量转移反应,为整个呼吸链反应系统的第一步。
基于辅酶Q底物,在鱼藤酮存在与否的情况下,通过NADH-辅酶Q还原酶的催化,转化成还原型泛醌(CoQH2),同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H)转化为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在分光光度仪下产生吸收峰值的变化(340nm 波长),由此定量测定NADH -辅酶Q还原酶的特异活性。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活性比色法定量检测试剂盒产品说明书(中文版)主要用途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NADH-辅酶Q还原酶)活性比色法定量检测试剂是一种旨在使用合成辅酶Q同功类似物和特异性抑制剂,通过反应系统测定样品中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氧化后峰值的降低,即采用比色法测定样品中酶活性的权威而经典的技术方法。
该技术由大师级科学家精心研制、成功实验证明的。
其适合于各种纯化线粒体样品(动物、人体、酵母)以及细胞或组织裂解悬液样品的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辅酶Q还原酶的特异性活性检测。
其用于衰老、能量代谢、蛋白组学、病理生理学、神经病变等研究。
产品不含污染性蛋白酶,严格无菌,即到即用,操作简捷,性能稳定,反应优化,检测敏感。
技术背景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通常称为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Q还原酶(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coenzyme Q reductase;NADH-CoQ reductase),又称为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dehydrogenase;NADH dehydrogenase),是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中最大的结构成分:含有30至40多个多肽结构。
其特征性的酶活性是鱼藤酮敏感的NADH-辅酶Q还原酶(NADH:Q Reductase)。
复合物I催化线粒体内电子由供体NADH传递到内膜上辅酶Q受体(泛醌;ubiquinone)的能量转移反应,为整个呼吸链反应系统的第一步。
基于辅酶Q底物,在鱼藤酮存在与否的情况下,通过NADH-辅酶Q还原酶的催化,转化成还原型泛醌(CoQH2),同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H)转化为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在分光光度仪下产生吸收峰值的变化(340nm 波长),由此定量测定NADH -辅酶Q还原酶的特异活性。
线粒体复合体Ⅲ活性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微量法正式测定前务必取2-3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货号:BC3245规格:100管/96样产品内容:试剂一:液体100mL×1瓶,-20℃保存;试剂二:液体20mL×1瓶,-20℃保存;试剂三:液体1.5mL×1支,-20℃保存;试剂四:液体20mL×1瓶,4℃保存;试剂五:粉剂×1支,-20℃保存;试剂六:液体2.5mL×1瓶,-20℃保存;产品简介:线粒体复合体Ⅲ(EC1.10.2.2)又称CoQ-细胞色素C还原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培养细胞的线粒体中,是线粒体呼吸电子传递链主路和支路的共有成分,负责把还原型CoQ的氢传递给细胞色素C,生成还原型细胞色素C。
与氧化型细胞色素C不同,还原型细胞色素C在550nm有特征光吸收,因此550nm光吸收增加速率能够反映线粒体复合体Ⅲ酶活性。
试验中所需的仪器和试剂:可见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台式离心机、水浴锅、可调式移液器、微量石英比色皿/96孔板、研钵、冰和蒸馏水。
操作步骤:一、样本的前处理:组织、细菌或细胞中胞浆蛋白与线粒体蛋白的分离:(1)准确称取0.1g组织或收集500万细胞,加入1mL试剂一和10uL试剂三,用冰浴匀浆器或研钵匀浆。
(2)将匀浆600g,4℃离心5min。
(3)弃沉淀,将上清液转移至另一离心管中,11000g4℃离心10min。
(4)上清液即为除去线粒体的胞浆蛋白,可用于测定从线粒体泄露的复合体Ⅲ(此步可选做)。
(5)步骤(4)中的沉淀即为线粒体,加入200uL试剂二和2uL试剂三,超声波破碎(冰浴,功率20%或200W,超声3秒,间歇10秒,重复30次),用于复合体Ⅲ酶活性测定。
二、测定步骤:1.分光光度计或酶标仪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550nm,蒸馏水调零。
2.样本测定(1)工作液的配制:临用前把试剂五转移到试剂四中混合溶解,置于37℃(哺乳动物)或25℃(其它物种)孵育5min;用不完的试剂4℃可保存一周;(2)在微量石英比色皿或96孔板中加入10μL样本、25μL试剂六和200μL工作液,立即混匀,记录550nm处初始吸光值A1和2min后的吸光值A2,计算ΔA=A2-A1。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活性检测相关研究⼀、线粒体呼吸链简介:线粒体呼吸链,在⽣物细胞中,接受代谢物上脱下的氢(或电⼦)的载体有三种—— NAD+、NADP+和FAD。
其中NADPH不进⼊呼吸链合成ATP,⽽是作为⽣物合成的还原剂;只有NADH和FADH2进⼊呼吸链。
⼆、线粒体呼吸链传递体顺序呼吸链中的电⼦传递有着严格的⽅向和顺序,即电⼦从氧化还原电位较低的传递体依次通过氧化还原电位较⾼的传递体逐步流向氧分⼦递氢体与电化学梯度的建⽴。
三、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呼吸作⽤是⽣物体内zui基础的能量代谢活动之⼀,是由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四种呼吸链蛋⽩复合物分步完成的,这四种蛋⽩复合物分别为复合物 I(NADH 脱氢酶)、复合物 II(琥珀酸-辅酶 Q 还原酶)、复合物 III(细胞⾊素 c 还原酶)和复合物 IV(细胞⾊素 c 氧化酶)。
四、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的⽣物学意义据统计,约有30-40%线粒体病是由于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缺陷所致,通常采⽤线粒体基因组分析与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检测相结合的⽅式予以确诊。
帕⾦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亨廷顿舞蹈病(Huntington's disease,HD)等神经退⾏性疾病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和能量代谢异常已成为当今共识的早期病理现象, Cardellach研究表明PD患者线粒体复合体I、IV酶活性功能受损; Lambert MP研究证明线粒体机能障碍在HD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其线粒体复合体II酶活性丢失,铁硫中⼼和FAD两个亚基表达降低。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II/III/IV/V的结构和功能已被⼴泛研究。
⽬前临床上以营养⽀持对症治疗复合体缺陷或酶活性异常,从⽽改善患者症状及延缓病情发展,然⽽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和特异性治疗⽅法仍亟待解决。
五、电⼦传递链相关研究⼯具CheKine™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Ⅴ活性检测试剂盒(⽐⾊法)提供了⼀种更细致准确的复合体Ⅰ-Ⅴ活性检测⽅法,可以兼容检测多种类型的样本。
线粒体呼吸功能测试是评估线粒体在细胞内进行氧化磷酸化过程中的功能的方法。
下面介绍一种常用的线粒体呼吸功能测试方法,称为"线粒体氧化磷酸化(mitochondrial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实验。
步骤如下:
1. 提取线粒体:首先,从感兴趣的组织或细胞中提取线粒体。
这可以通过破碎细胞的方法来实现,通常使用特定的细胞裂解缓冲液。
2. 线粒体定位:通过测量线粒体的蛋白质含量来确定提取线粒体的纯度。
这可以通过比色法(如BCA法)或使用线粒体特异性标记蛋白的免疫印迹来完成。
3. 准备线粒体呼吸底物:为线粒体提供呼吸底物。
常见的呼吸底物包括琥珀酸、丙酮酸、乳酸和葡萄糖。
4. 准备呼吸底物混合物:将适当浓度的呼吸底物与其他必要的试剂(如线粒体缓冲液、辅因子等)混合在一起。
这个混合物将被添加到线粒体悬液中。
5. 开始实验:将线粒体悬液与呼吸底物混合物混合,并在适当的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反应。
这可以通过使用光度计、荧光光度计或电极来监测线粒体呼吸速率的变化。
6. 分析结果:根据实验的设计,可以测量线粒体呼吸速率的各个方面,如基础呼吸速率、最大呼吸速率、耦联呼吸速率等。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评估线粒体的功能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线粒体呼吸功能测试方法可能会因实验目的和研究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具体实施之前,最好参考相关文献或专家的建议,以确保使用适合的方法。
兔子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I(琥珀酸-辅酶Q还原酶)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兔子血清,血浆,细胞上清及相关液体样本中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I(琥珀酸-辅酶Q还原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兔子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I(琥珀酸-辅酶Q还原酶)水平。
用纯化的兔子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I(琥珀酸-辅酶Q还原酶)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I(琥珀酸-辅酶Q还原酶),再与HRP标记的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I(琥珀酸-辅酶Q还原酶)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
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
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I(琥珀酸-辅酶Q还原酶)呈正相关。
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兔子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I(琥珀酸-辅酶Q还原酶)浓度。
样本处理及要求:1. 血清:室温血液自然凝固10-20分钟,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出现沉淀,应再次离心。
2. 血浆:应根据标本的要求选择EDTA或柠檬酸钠作为抗凝剂,混合10-20分钟后,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该再次离心。
3. 尿液:用无菌管收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再次离心。
胸腹水、脑脊液参照实行。
4. 细胞培养上清:检测分泌性的成份时,用无菌管收集。
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
检测细胞内的成份时,用PBS(PH7.2-7.4)稀释细胞悬液,细胞浓度达到100万/ml左右。
通过反复冻融,以使细胞破坏并放出细胞内成份。
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12052胰蛋白酶乙二胺四乙酸混合液(12024活体细胞线粒体损伤/氧化荧光测定试剂盒产品说明书(中文版)主要用途活体细胞线粒体损伤/氧化荧光测定试剂是一种旨在通过特异性染色剂分析线粒体膜心磷脂的变化来定性或定量测定线粒体内含质量以及自由基、氧化物等对细胞线粒体的毒性与损伤作用的权威而经典的技术方法。
该技术由大师级科学家精心研制、成功实验证明的。
可以被用于细胞凋亡、信号传递、衰老、代谢和营养学等的研究。
产品严格无菌,即到即用,操作简易,活体检测,性能稳定。
技术背景心磷脂(Cardiolipin )是线粒体膜上的主要成分之一。
它对细胞氧化特别敏感。
线粒体脂类分解,致使心磷脂显著减少,最终造成线粒体的严重损害。
Nonyl-Acrydine Orange (NAO )是一种可自由通过细胞膜的染色剂,特异性地染色线粒体上的心磷脂,并发出荧光。
一旦线粒体膜质量减少或受到损害以及被氧化,其荧光显著减弱。
产品内容清理液(Reagent A ) 毫升 染色液(Reagent B ) 微升 稀释液(Reagent C ) 毫升保存液(Reagent D ) 毫升 产品说明书1份保存方式保存染色液(Reagent B )在-20℃冰箱里,避免光照,其余的保存在4℃冰箱里,有效保证6月用户自备):用于细胞脱离 完全细胞培养液():用于细胞操作所需的培养基 15毫升锥形离心管:用于细胞操作的容器 1.5毫升离心管:用于细胞染色的容器 血细胞计数仪:用于细胞计数 台式离心机:用于沉淀细胞 细胞流式仪:用于细胞荧光分析 比色皿:用于细胞荧光分析的容器 荧光显微镜:用于观察荧光细胞荧光分光光度仪或荧光酶标仪:用于细胞荧光定量分析HLHL实验步骤一、 脱离或悬浮细胞分析实验开始前,将-20℃冰箱里的试剂盒中的染色液(Reagent B)置入冰槽里融化,稀释液(Reagent C)放进37℃恒温水槽里预热。
然后移出xx微升染色液(Reagent B)到新的1.5毫升离心管,加入xx微升稀释液(Reagent C),混匀后,将染色工作液置入暗室里。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可见分光光度法货号:BC4770规格:50T/24S产品内容:使用前请认真核对试剂体积与瓶内体积是否一致,有疑问请及时联系索莱宝工作人员。
试剂名称规格保存条件提取液液体60 mL×1瓶4℃保存试剂一液体80 mL×1瓶4℃保存试剂二粉剂×1瓶4℃保存试剂三液体20 μL×1支4℃保存试剂四液体1.5 mL×1支-20℃保存试剂五粉剂×1支4℃保存溶液的配制:1、试剂二:临用前加入3 mL蒸馏水,充分溶解;用不完的试剂可分装-20℃保存,-20℃可保存两周;2、试剂三工作液的配制:液体置于棕色试剂瓶中EP管内,临用前根据样本量按试剂三(μL):蒸馏水(mL)=1μL:12 mL的比例配成试剂三工作液,现用现配,用不完的试剂放于4℃保存;3、试剂四工作液的配制:可先将试剂四-20℃分装保存。
临用前根据样本量按试剂四:试剂一(V:V)=1:9的比例配成试剂四工作液,现配现用。
4、试剂五:粉剂置于试剂瓶内EP管中,含有5 mg维生素C。
临用前加入2.8 mL提取液,充分振荡溶解;配成10 mmol/L维生素C溶液,用于阳性对照。
4℃可保存一周。
5、ABTS工作液的配制:临用前根据样本量按试剂一:试剂二:试剂三工作液(V:V:V)=76:5:4的比例配成ABTS工作液,现用现配,室温避光保存,务必在30分钟内使用。
产品说明:ABTS法可用于亲水性和亲脂性物质抗氧化能力测定,是使用最广泛的间接检测方法。
ABTS经氧化后生成稳定的蓝绿色阳离子ABTS自由基,在405 nm或734 nm处有最大吸收峰。
被测物质加入ABTS自由基溶液后,所含抗氧化成分能与ABTS自由基发生反应而使反应体系褪色,405 nm的吸光度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其吸光度的变化与自由基被清除的程度成正比。
本试剂盒中,通过测定吸光度下降的程度来反映样本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可见分光光度法货号:BC0190规格:50T/24S产品组成:使用前请认真核对试剂体积与瓶内体积是否一致,有疑问请及时联系索莱宝工作人员。
试剂名称规格保存条件提取液液体60 mL×1瓶4℃保存粉剂一粉剂×1瓶4℃保存试剂一液体40 mL×1瓶4℃保存试剂二液体10 mL×1瓶4℃保存溶液的配制:1、提取液:临用前将粉剂一倒入提取液中,溶液为悬浊液,使用前需摇匀。
产品简介:PPO主要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培养细胞中,是一种含铜的氧化酶,能使一元酚和二元酚氧化产生醌,从而引起褐化,与果蔬加工、茶叶品质和组培等密切相关。
PPO能够催化邻苯二酚产生醌,后者在410nm有特征光吸收。
注意:实验之前建议选择2-3个预期差异大的样本做预实验。
如果样本吸光值不在测量范围内建议稀释或者增加样本量进行检测。
需自备的仪器和用品:可见分光光度计、台式离心机、水浴锅、可调式移液器、1mL玻璃比色皿、研钵/匀浆器、冰和蒸馏水。
操作步骤:一、样本处理(可适当调整待测样本量,具体比例可以参考文献)1.收集细菌或细胞到离心管内,离心后弃上清;按照每500万细菌或细胞加入1mL提取液,超声波破碎细菌或细胞(功率200W,超声3秒,间隔10秒,重复30次);8000g 4℃离心10分钟,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2.称取约0.1g组织,加入1mL提取液进行冰浴匀浆。
8000g 4℃离心10分钟,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3.血清(浆):直接检测。
二、测定步骤1、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410nm,蒸馏水调零。
2、样本测定(在EP管中依次加入下列试剂)试剂名称(μL)测定管对照管试剂一600600试剂二150150样本150煮沸的样本15037℃(哺乳动物)或25℃(其它物种)中准确水浴10min后,迅速放入沸水中加热10min。
冷却后,5000g,常温离心10min,收集上清,410nm处检测测定管和对照管吸光度,计算ΔA=A测定-A对照。
货号:MS3300 规格:100管/96样线粒体复合体Ⅰ试剂盒说明书微量法正式测定前务必取2-3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测定意义:复合体Ⅰ(EC1.6.5. 3)又称NADH-CoQ 还原酶或NADH脱氢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培养细胞的线粒体中,是线粒体内膜中最大的蛋白复合物。
该酶催化一对电子从NADH还原生成O2.-,是呼吸电子传递链上产生O2.-的主要部位。
测定该酶活传递给CoQ,同时可使O2性,不仅可以反映呼吸电子传递链(ETC)状态,而且可以反映活性氧(ROS)生成状态。
测定原理:复合体Ⅰ能够催化NADH脱氢生成NAD+,在340nm下测定NADH的氧化速率计算出该酶活性的大小。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台式离心机、水浴锅、可调式移液器、微量石英比色皿/96孔板、研钵、冰和蒸馏水。
试剂的组成和配制:试剂一:液体100mL×1瓶,-20℃保存;试剂二:液体20mL×1瓶,-20℃保存;试剂三:液体1.5mL×1瓶,-20℃保存;试剂四:液体25mL×1瓶,-20℃保存;试剂五:液体1mL×1支,-20℃保存;试剂六:粉剂×1支,-20℃保存,用时加入2mL蒸馏水;用不完的试剂分装后-20℃保存,禁止反复冻融。
工作液的配制:临用前将试剂五转移到试剂四中混合溶解;用不完的试剂分装后-20℃保存,禁止反复冻融。
样本的前处理:组织、细菌或细胞中胞浆蛋白与线粒体蛋白的分离:①准确称取0.1g组织或收集500万细胞,加入1mL试剂一和10uL 试剂三,用冰浴匀浆器或研钵匀浆。
②将匀浆600g,4℃离心5min。
③弃沉淀,将上清液移至另一离心管中,11000g,4℃离心10min。
④上清液即为除去线粒体的胞浆蛋白,可用于测定从线粒体泄漏的复合体Ⅰ(此步可选做)。
⑤步骤④中的沉淀即为线粒体,加入200uL试剂二和2uL 试剂三,超声波破碎(冰浴,功率20%或200W,超声3s,间隔10秒,重复30次),用于复合体Ⅰ酶活性测定。
线粒体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测定线粒体酶活性的方法主要分为三类:光度法、荧光法和电化学法。
1.光度法:
光度法是常见的酶活性测定方法之一。
通常使用4-氨基乙酚(AEBSF)或巴比妥酸等常用酶抑制剂,以阻止线粒体外膜和膜内酶的干扰。
其测定步骤如下:(1)将待测标本加入反应体系中,加入合适的底物,混匀后在恒温下孵育一定时间;
(2)加入显色剂,混匀后再孵育一定时间;
(3)停止反应,并测定反应体系中显色剂的吸光度值;
(4)通过与标准曲线对比,计算出待测样品的酶活性。
2.荧光法:
荧光法是利用荧光物质在线粒体内产生的荧光信号测定酶活性的一种方法。
在测定过程中,荧光物质可以通过与底物或反应产物结合,或与环境中某些分子发生作用而发出荧光信号,进而通过荧光强度的变化来反映酶活性的变化。
常用的荧光物质有琥珀酸钠(NADH)、亚麻酸和ATP等。
3.电化学法:
电化学法利用电极对电化学反应进行监测,测定酶活性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电极有氧化还原电极(ORP)、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等。
该方法对于测定酶活性具有高
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重复性等优点。
通常先将待测标本加入反应体系中,然后通过电极测定反应体系中电压或电流的变化,反映出酶反应的速率和活性水平。
线粒体功能学研究常用实验方法刘江涛;王霖霖【摘要】线粒体作为细胞病变或损伤时最敏感的指标之一,对其功能的研究是分子细胞病理学检查的重要内容.目前研究线粒体功能的方法主要有线粒体耗氧量、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活性、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内ATP水平、线粒体膜离子通道的开放状态、活性氧类的变化、免疫蛋白印迹以及线粒体DNA拷贝数检测等.该文就线粒体功能学研究常用实验方法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5(021)001【总页数】3页(P6-8)【关键词】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氧类【作者】刘江涛;王霖霖【作者单位】宁波市第二医院骨科中心,浙江宁波315010;宁波市第一医院妇产科,浙江宁波315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4线粒体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中的双层膜细胞器。
线粒体具有自身的遗传系统,但其基因组大小有限,且受核基因组的调控,所以是一种半自主的细胞器[1]。
线粒体产生ATP为细胞供能,并在细胞中间代谢产物的氧化、细胞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等细胞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
线粒体是细胞内氧自由基产生的场所,同时本身也是氧自由基攻击的靶目标[3]。
线粒体功能障碍可引起细胞内多种信号级联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并启动程序性细胞死亡,其在几乎所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4]。
线粒体作为细胞病变或损伤时最敏感的指标之一,对其功能的研究是分子细胞病理学检查的重要内容[5]。
现就线粒体功能学研究常用实验方法综述如下。
1 线粒体的提取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是提取线粒体的经典方法[6],其根据细胞各组分密度的不同,将细胞或组织匀浆液悬浮于均匀的悬浮介质中,采用差速离心的方法进行分离。
缓冲的蔗糖溶液(0.25 mol/L蔗糖)比较接近细胞质的分散相,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以及酶的活性,成为最常应用的悬浮介质。
此外,在pH值=7.2的条件下,各亚细胞组分不容易重新聚集,有利于分离。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013.12.04C N 103424384 A (21)申请号 201210161881.6(22)申请日 2012.05.23G01N 21/64(2006.01)(71)申请人北京和信非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地址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超前路37号兴业创业园6号楼4层(72)发明人安祺 孙宏博(54)发明名称一种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 酶活性检测方法和试剂(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NADH-Q 还原酶,EC1.6.5.3)酶活力分析和检测的方法,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测定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 酶活性的试剂,上述方法和试剂可用于分析和测定待测样本中的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的酶活力,从而可以用于临床疾病的分析、检验和诊断。
基于该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测定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 酶活性的试剂具有方便、快捷和高灵敏度的特点,便于推广应用。
(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1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1页 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 103424384 A*CN103424384A*1.一种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NADH-Q还原酶)活性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原理如下:NADH-Q还原酶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将NADH中的电子转移给氧化型电子受体R生成还原型的R;还原型的R在特定的激发波长下可以发射出特异波长的荧光,因此在特定的条件下可检测到还原型R的荧光值,由于NADH-Q还原酶催化底物反应的速率与还原型R的生产量成正比,因此检测还原型R的荧光值的变化,就可以计算出NADH-Q还原酶的酶活力。
2. 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电子受体R,其特征在于:它是一种在物理和化学领域普遍被接受的任何能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被还原的分子或试剂,氧化型R被NADH-Q还原酶还原后产生还原型R,还原型R可以在特定激发光条件下发射出特异的荧光。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Ⅴ活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50T/24S 可见分光光度法
注意:正式测定前务必取2-3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货号:BC1440规格:50T/24S 产品内容:
提取液:液体30mL×1瓶,4℃保存;试剂一:液体30mL×1瓶,4℃保存;
试剂二:粉剂×2支,-20℃保存;临用前每支加入1.11mL 双蒸水,充分溶解备用,分装后-20℃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试剂三:液体12mL×1瓶,4℃保存;
试剂四:粉剂×1瓶,4℃保存;临用前加入6mL 双蒸水,充分混匀;试剂五:粉剂×1瓶,4℃保存;临用前加入20mL 双蒸水,充分混匀;试剂六:粉剂×1瓶,4℃保存;临用前加入20mL 双蒸水,充分混匀;试剂七:液体20mL×1瓶,室温保存。
标准品:液体1mL×1支,4℃保存。
10μmol/mL 磷标准液。
临用前用蒸馏水稀释40倍即0.25μmol/mL 磷标准液。
定磷试剂的配制:按H 2O:试剂五:试剂六:试剂七=2:1:1:1的比例配制,配好的定磷试剂应为浅黄色。
若无色则试剂失效,若是蓝色则为磷污染(请根据需要,用多少配多少)。
注意:配试剂最好用新的烧杯、玻璃棒和玻璃移液器,或者一次性塑料器皿,以避免磷污染。
产品说明:
线粒体复合体Ⅴ又称F 1F 0-ATP 合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培养细胞的线粒体中,由F1和F0两个亚单位组成。
该酶利用呼吸链产生的质子电化学梯度催化ATP 合成,也可逆过程水解ATP。
此外,复合体Ⅴ还存在于叶绿体、异养菌和光合细菌中。
复合体Ⅴ是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和叶绿体光合磷酸化合成ATP 的关键酶。
复合体Ⅴ水解ATP产生ADP和Pi,通过测定Pi增加速率来测定复合体Ⅴ活性。
试验中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台式离心机、可见分光光度计、水浴锅、1mL玻璃比色皿、可调式移液枪、研钵/匀浆器、冰和蒸馏水。
操作步骤:
一、复合体Ⅴ的提取:
1称取约0.1g组织或收集500万细胞,加入1.0mL提取液,用冰浴匀浆器或研钵匀浆。
24℃600g离心10min。
3将上清液移至另一离心管中,4℃11000g离心15min。
4上清液即胞浆提取物,可用于测定从线粒体泄漏的复合体Ⅴ(此步可选做,可以判断线粒体提取效果)。
5在沉淀中加入600uL试剂一,超声波破碎(功率20%,超声5秒,间隔10秒,重复12次),用于复合体Ⅴ酶活性测定,并且用于蛋白含量测定。
二、测定步骤:
1、可见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660nm,蒸馏水调零。
2、操作表:
(1)酶促反应
试剂名称(μL)对照管测定管标准管试剂二4040-
试剂三160160-
样品-200-
混匀,37℃(哺乳动物)或25℃(其它物种)准确水浴30min
试剂四8080-
样品200-
混匀,8000rpm,室温离心10min,取上清液
(2)定磷
上清液200200200
定磷试剂100010001000
混匀,40℃水浴10min,尽快在660nm测定吸光值,分别记为A测定管、A对照管、A标准管,计算Δ
A=A测定管-A对照管。
三、复合体Ⅴ活性计算:
单位的定义:每mg组织蛋白在反应体系中每分钟产生1nmol无机磷定义为一个酶活性单位。
复合体Ⅴ活性(U/mg prot)=ΔA÷(A标准÷C标准)×V上清×1000÷(Cpr×V样品÷V酶促×V上清)÷T=20×ΔA÷A标准÷Cpr。
C标准液:标准溶液浓度,0.25μmol/mL;V上清:定磷实验中上清液体积,0.2mL;1000:1μmol=1000nmol;Cpr:样品蛋白浓度,mg/mL,需自行测定,推荐我公司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V样品:样品体积,0.2mL;V酶促,酶促反应总体积,0.48mL;T:反应时间,30min。
注意事项:
1.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需先取1-2个样做预实验,如果测定的吸光值过高(高于1),可用蒸馏水
稀释上清液后再测定。
计算结果时注意乘以稀释倍数。
2.由于提取液中含有蛋白,所以在测定样品蛋白浓度时需要减去提取液本身的蛋白含量(单独测定)。
3.测定胞浆时,定磷后反应液可能会有絮凝产生,测定前混合均匀即可,并不影响测定结果。
4.推荐使用样本蛋白浓度计算酶活,若用样本鲜重计算,则需加测胞浆提取物酶活,上清和沉淀酶活之和
方为总酶活。
5.本试剂盒试剂足够完成50管反应。
6.附:使用样本重量计算公式:(样本检测数为50T/12S)
A、上清中复合体Ⅴ活力的计算:
按样本鲜重计算:
单位的定义:每g组织在反应体系中每分钟产生1nmol无机磷定义为一个酶活性单位。
复合体Ⅴ活性(U/g鲜重)=ΔA1÷A标准×C标准×V酶促×1000÷(W÷V提取×V样本))÷T
=20×ΔA1÷A标准÷W。
ΔA1:上清测定值;C标准液:标准溶液浓度,0.25μmol/mL;1000:1μmol=1000nmol;V提取:加入提取液体积,1.0mL;V样品:样品体积,0.2mL;V酶促,酶促反应总体积,0.48mL;T:反应时间,30min。
B、沉淀中复合体Ⅴ活力的计算:
按样本鲜重计算:
单位的定义:每g组织在反应体系中每分钟产生1nmol无机磷定义为一个酶活性单位。
复合体Ⅴ活性(U/g鲜重)=ΔA2÷A标准×C标准×V酶促×1000÷(W÷V提取×V样本))÷T
=12×ΔA2÷A标准÷W。
ΔA2:沉淀测定值;C标准液:标准溶液浓度,0.25μmol/mL;1000:1μmol=1000nmol;V提取:沉淀重悬体积,0.6mL;V样品:样品体积,0.2mL;V酶促,酶促反应总体积,0.48mL;T:反应时间,30min。
C、样本复合体Ⅴ总活力的计算:
样本复合体Ⅴ总活力即为上清中复合体Ⅴ活力与沉淀中复合体Ⅴ活力之和。
按样本鲜重计算:
复合体Ⅴ(U/g鲜重)=20×ΔA1÷A标准÷W+12×ΔA2÷A标准÷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