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物构图(第3课)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1
素描静物课程教案之基本构图素描静物课程教案第一章节研究画面构图教学目的:对构图进行研究是学习绘画的基本要求之一~传统的素描写生构图形式大都采用四平八稳的格局~部分作业千篇一律~毫无生气~所以通过对不同构图的研究及探索~改变学生在写生中所存在的固有的构图模式。
用一种新的眼界去观察~寻找到一种能够真正表达自己感受的形式。
教学要求:完成一幅带实验性构图的写生作业。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作业主要研究画面构成组织~古代画论《谢赫六法》中~重点提到“经营位置”~所以一幅优秀的作品的成功与否~构图在其中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课堂练习中~通过对画面构成的研究与理解~在观念上有新的提高和认识。
因为固有的观念和习惯~许多学生也许不太习惯新的构图思维~通过启发和观摩大师的作品~使其尽快进入状态。
主要讲授内容:结合图片讲解和分析画面构成中各种元素的经营位置。
第一部分:举例说明的图片资料1. 中国古代传统绘画中构图范例:范宽山水永乐宫壁画石涛册页敦煌壁画2.中国传统建筑中典型的构成范例:五台山寺庙故宫博物院北京四合院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皖南建筑3. 自然景观中的构成形式范例:敦煌桂林阳朔上海的老房子天津的老房子4. 西方古典及现代绘画中的构图范例: 门采尔素描西方古典宗教绘画毕加索作品马提斯作品塞尚作品凡高作品劳生柏作品威尼斯双年展的部分优秀作品通过以上作品中构图的相互比较与分析~使学生对构图有新的理解与认识。
第二部分:在写生过程中针对每个学生的个别情况单独进行辅导教学方式:对大师的作品及自然景观的图片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得到启发进行自己绘画作品的构图练习~然后发表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同教师讨论。
用看画册及幻灯的形式。
在写生实践环节针对每个学生的个别情况单独进行辅导。
作业:“有四个陶罐的静物”~,16课时,思考并完成一张富有构图创意的写生作品~要求有自己的理解~画面构图完整~富有新意~有情感。
思考题:本章同你以往的写生作品~有何差异~从中有何启发~对画面构成形式美有什么新的理解和认识。
素描静物的构图》教案.doc一、教学目的本课旨在向高中美术学生介绍素描静物的构图形式,使学生了解影响构图的因素,掌握构图的原则。
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创造的思维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三角形构图,教学难点是构图的原则及影响构图的因素。
三、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包括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方法本课采用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和集体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屏幕上五个圆形物体组成的画面,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为今天的课程引入主题。
讲授新课:一、构图的定义教师向学生介绍构图的定义,即在一定的空间中,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
补充:今天我们主要研究静物的构图,配置静物时要注意物与物之间的联系。
在绘画中构图的形式多样,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构图形式。
二、构图形式教师向学生介绍五种构图形式,即水平式、垂直式、S形、圆形和三角形。
特别是对于三角形构图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正三角、斜三角和倒三角等,强调其安定、均衡且灵活的特点。
三、影响构图的因素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影响构图的因素,并引导学生回答。
同时,教师强调构图是画面的二维平面布局和分割,包括物体的位置、形状、大小、颜色等都属于构图的范畴。
特别是对于大小、形状和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进行详细介绍,强调大小对比、疏密有致、主次分明、形状丰富等原则。
六、教学总结本课通过介绍素描静物的构图形式,让学生了解影响构图的因素,掌握构图的原则。
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创造的思维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学生应该注重构图的实践操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构图能力。
《静物摄影中的构图》教案_教师资格面试高中美术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静物摄影中的构图方式,初步掌握摄影技巧,能够充分利用对比、重复、协调、色调等方式表现出生动诙谐的画面效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和实践练习,学会拍摄静物的构图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发散思维,养成发现美、感受美、传递美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摄影静物构图的方法。
2.难点:利用不同种类的构图方式进行拍摄。
三、教学思路活动一:激趣导入出示静物摄影作品,引导学生带着以下问题思考:1.作品内容是以什么形式呈现的?又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观察的呢?(摄影;从俯视的角度观察)2.在摄影中这样的构图有什么作用?(中心更明确、主体更突出)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摄影家在作品中,通过调整构图的角度就能够改变画面效果,如今的摄影已经成为大家最常用的艺术形式,在摄影中还有哪些构图方式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静物摄影中的构图》。
活动二:描述分析1.摄影中构图方式教师出示摄影作品《水果静物》《辣椒》《瓶子》《橄榄油罐》等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提出问题:(1)这些作品描绘了哪些内容?都有什么特点?(水果、辣椒、各种瓶子、罐子;都是摄影作品)(2)摄影作品和绘画作品相比有什么不同?(摄影作品中物体没有主观处理、更加真实、光影变幻更加自然)(3)这些作品采用了哪些构图方法呢?(对比、重复、三角形构图、色调等)(4)这些构图手法在摄影中起到什么作用呢?(对比能够增强影像质感,重复能使影像富有秩序感,三角形构图能够稳定画面使画面更协调,不同的光源也能使画面有层次)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摄影作品采用了绘画中的对比、重复、三角形等构图方法,不仅能够增强影像质感,使影像富有秩序感,还能使画面更加协调。
2.摄影中构图原则教师出示多幅摄影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在拍摄时还需要注意些什么?(构图饱满,物体不能太多,不能太随意)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在进行拍摄时,注意不要将画面中的物体安排得太满,一般选择有特征的物体两三件即可。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中 )静物素描写生教案【教学内容】《静物素描写生》【授课年级】高二年级【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静物素描组合训练这一阶段,主要向学生讲解明暗造型的写生方法与步骤,教师理论讲解与示范为主,课后让学生进行长期训练,本课没有摆设过多的静物,旨在让学生能深入理解物体的明暗规律及作画步骤,让学生能全面把握画面关系。
【学情分析及教学思路】学生对静物明暗素描有一定了解,之前进行过临摹及写生训练,但对于作画步骤及深入刻画还了解不够,画面整体关系不能把握,需要教师进行系统讲解及引导示范、课间辅导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静物写生的步骤和方法,分清楚每一步骤的关键点和方法的运用,了解从形体特征到明暗色调,从体积塑造到色感、质感、量感的表现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讲解、示范为主,让学生掌握知识点,通过递进互动式的探究学习与实践,来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与创造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精神及严谨的绘画风格。
【教学重点】重点在于各环节的讲解示范、结合方法、习惯的指导。
【教学难点】难点在于怎样结合学生的实际,将各知识点让学生充分运用。
【教法学法】讲解示范训练评讲【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绘画作品。
3.画具等。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提问:石膏几何体写生和静物写生的区别?同:几何体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静物的归纳,将复杂丰富的静物简单化,如:苹果和球体,罐子和几何体组合,都能在静物中归纳出几何体的形状。
异:静物有着几何体不可比拟的色感、质感、量感等。
教师归纳:静物写生是素描训练的深化,能进一步提高同学的素描基础,静物素描是素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讲授新课:静物素描写生的方法与步骤:1、打轮廓观察:整体观察,多角度观察,唤起“新鲜感”。
构图:确定角度作小构图,调整对象的大小,不宜过大和过小,突出主体,主次有序,注意变化和统一。
落幅:在作好前两步骤后开始落笔,将小构图放大到大画面中,开始作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