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08.00 KB
- 文档页数:4
课题: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班组名姓名日期:3月5日编号08一、学习目标:1、印度的地理位置||。
2、印度的地理地形||。
3、分析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
自研自探环节(20分钟)合作交流环节(10分钟)展示提升环节(20分钟)【主题1】印度的地理位置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30||,结合图7.32||,图7.34||,翻到课本P4图6.5||,明白印度的位置及其邻国||。
知识生成:1、纬度位置:线穿过印度中部||,印度领土位于带和带||,印度是面积最大的国家||。
(在图中描出回归线)2、海陆位置:①印度南部是洋||,东部临湾||,西部邻海||。
(在图中填注)②陆上邻国:在图中填出(中国、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缅甸、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③在图中填出克什米尔地区||,它由哪两个国家实际控制?3、比一比||,查一查:以上知识点谁记得快!【主题2】印度的地形、河流、城市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31||,结合图7.34||,了解印度的地形、河流、城市1、读图7.34||,发现印度地形区的分布特点是从南到北||,由三大地形区组成:北面有山脉||,中部平原||,南面有高原||。
由此得出印度的地势特点是:||。
2、印度的重要河流塑造了平原||。
3、☆易错题:结合P7页的图6.8||,印度河主要流经(国家)||。
4、①是________(城市)②是________(城市)③是印度首都________(城市)【主题3】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劣势学法指导:研读课本P31——32内容||,结合图7.36和阅读材料||,思考印度的人口特点及印度未来人口增长趋势||。
知识生成:1、图7.35说明印度是一个的国家||。
互助组就自研时不会的问题进行交流||。
一对一的帮扶对子进行帮扶||。
共同体四人或五人一小组||,对随堂笔记的答案进行统一||。
进一步讨论答案不相同的小题及互助时未解决的问题||。
对子组确定主题||,研究展示方案||,参照展示要求||,分派好任务||,同时进行组内预展||,准备精彩展示||。
第三节印度
人口的数量变化及增长趋势(出示P32图7.36 1993—2011年印度人口数量变化)
课堂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结合P33活动1、2小题内容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
二、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1.认识印度的气候特点,探究印度水旱灾
害频繁的原因
(1)读图认识印度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2)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2.探究印度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课堂活动:P35活动1、2、3。
师生一起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答疑解惑。
新学案课堂达标选择题1--6小题
六、练习及检测题。
内蒙古乌海市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内蒙古乌海市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内蒙古乌海市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三节印度教学目标: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首都、人口2、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3、了解“绿色革命”给印度的粮食生产带来的新契机4、看图说出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的地区重点和难点:重点:印度的人口情况和工农业发展的最新特点难点: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教学准备:1. 学生收集有关印度资料,准备课堂发言。
2. 有关印度音乐,舞蹈的录像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第一课时:一、文明古国(概况)[导入]展示有关印度音乐,舞蹈及宏伟建筑.让同学思考:这是那个国家?再请同学说说有关印度的古文明.[学生活动]读南亚地形图回答:哪个国家占有印度河平原?(巴基斯坦)。
哪个国家占有德干高原的大部份?(印度).哪个国家位于恒河三角洲?(孟加拉国)。
请同学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二、印度人口问题学生:读印度人口的增长图。
每隔10年印度人口增长数。
(发现1981年至1990年人中增长2。
6亿1991年至2000年人口增长1.6亿)教师:出示印度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表。
引导学生讨论丰富的资源和产品为什么还是不能满足人们所需?(结论: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给农业造成很大压力)讨论:压力: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第二课时:三、地形、气候和农业教师:播放课件印度的洪灾印度的旱灾[学生活动]读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观察出雨季月月.盛行从洋吹来的季风.再观察旱季月至次年月.盛行来自的季风。
七年级地理下册7.3《印度》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印度,是七年级地理下册7.3节的内容。
教材从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人口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旨在让学生了解印度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有利于学生直观地了解印度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亚洲的其他国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印度这个国家,学生们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印度有更全面的了解。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尤其是对印度的美食、文化和节日等感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人口等特点。
2.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印度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印度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印度的农业和工业分布。
3.印度的人口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印度的特点。
2.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印度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印度的相关地图,包括印度地理位置图、气候图、农业和工业分布图等。
2.收集印度的美食、文化和节日等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3.准备一些关于印度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印度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印度的地理位置。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对印度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分享自己已知的信息。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印度的气候、农业、工业、人口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印度的基本国情。
同时,教师对这些资料进行简要讲解,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3.操练(10分钟)分发印度地图,让学生结合教材,找出印度的主要河流、山脉、城市等地理特征。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印度的农业和工业分布,并简要说明原因。
《印度》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
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就去印度。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1、印度的地形7.34①经纬度位置(找出北回归线和东经80度)②海陆位置(填出印度东、南、西所濒临的大洋和海湾,周围所接壤的国家,尤其是我们中国的所在位置)2、印度的地形区图7.34①地形(找出几个重要的地形和河流)②地形分区(回想北美洲的地形区,让学生看看印度分为几个地形区)师:你们通过看图,可以看出印度的地形的分布情况。
3、印度的人口情况。
出示图7.36①人口问题(回想什么是人口问题,这些特点和水旱灾害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师:水旱灾害给印度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果你是印度发生这样灾害地区的公民,你又应该怎么做呢?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兴趣很高。
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地图上指出印度在世界上的位置、领土范围、及首都。
学生利用“世界政区图”和“美国政区图”,找出美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学生利用印度地形图找出重要的地形。
学生开始通过地图寻找,并回答问题。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说印度的人口的优劣势和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此环节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人口问题。
教师要做好分析方法的引导和总结提升工作。
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明确分析问题的方法,并运用手中的资料进行解读探究;小组合作的过程是个人经验交流、树立正确认知的过程。
通过与中国联系,激发学习。
广东省东莞市七年级地理下册7.3 印度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东莞市七年级地理下册7.3 印度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东莞市七年级地理下册7.3 印度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首都、地形特点。
2、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3、学会分析降水图,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水旱灾害频频的原因。
【学习重点】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一、目标认定,自主学习1、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或最小)的国家,目前人口已经超过亿,仅次于,居世界第位。
2、认真观察图7.32、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7.34印度地形图①纬度位置:印度大部分在纬线和纬线之间,所以主要位于带。
②海陆位置:印度位于大陆南部, 洋以北,东濒湾,西滨海.3、读图7.34,“印度的地形”,北部与、、国家相邻,西邻国,东邻国。
二、合作探究、共同提高(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由老师解答)1、读32页图7。
35、7。
36印度人口的增长从图7。
35上分析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是2、阅读32页活动阅读材料,请你针对印度的人口问题提出一个合理化建议3、阅读32页活动1材料内容,印度人口优势有:1、,优势2:。
4、33页活动2,众多的人口给印度带来 、 、 压力。
5、(1)找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所在的位置,然后填写到右面的空白图上。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导学案(无答案)课题: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班组名姓名日期:3月5日编号08一、学习目标:1、印度的地理位置。
2、印度的地理地形。
3、分析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
二、学习策略:自研自探环节(20分钟)合作交流环节(10分钟)展示提升环节(20分钟)【主题1】印度的地理位置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30,结合图7.32,图7.34,翻到课本P4图6.5,明白印度的位置及其邻国。
知识生成:1、纬度位置:线穿过印度中部,印度领土位于带和带,印度是面积最大的国家。
(在图中描出回归线)2、海陆位置:①印度南部是洋,东部临湾,西部邻海。
(在图中填注)②陆上邻国:在图中填出(中国、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缅甸、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③在图中填出克什米尔地区,它由哪两个国家实际控制?3、比一比,查一查:以上知识点谁记得快!【主题2】印度的地形、河流、城市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31,结合图4,了解印度的地形、河流、城市1、读图4,发现印度地形区的分布特点是从南到北,由三大地形区组成:北面有山脉,中部平原,南面有高原。
由此得出印度的地势特点是:。
2、印度的重要河流塑造了平原。
3、☆易错题:结合P7页的图6.8,印度河主要流经(国家)。
4、①是________(城市)②是________(城市)③是印度首都________(城市)【主题3】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劣势互助组就自研时不会的问题进行交流。
一对一的帮扶对子进行帮扶。
共同体四人或五人一小组,对随堂笔记的答案进行统一。
进一步讨论答案不相同的小题及互助时未解决的问题。
对子组确定主题,研究展示方案,参照展示要求,分派好任务,同时进行组内预展,准备精彩展示。
展示单元一展示内容:主题一①画出地图,结合地图展示印度的地理位置:a/在图中描出回归线位置;b/标注字母,说出濒临的海洋;c/在图中标注数字,说出邻国。
d/在图中找出克什米尔地区,说明它由哪两个国家实际控制,并找出相应的范围。
印度学校:年级:七年级学科:地理教师章节:第三节印度计划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学会指出某个国家的位置和领土组成。
过程与方法:运用资料分析印度人口的问题,结合降水量图和地形图分析印度的粮食作物以及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环境。
教学重难点:重点:印度的位置和气候特点。
难点:印度气候的形成。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印度的文化习俗:1、印度的国旗,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含义。
2、印度的国花。
3、印度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
4、印度的信仰。
通过此内容的播放,让学生对印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产生学习的兴趣。
进而的引出本节课。
二、新课讲授:一、地理概况1、根据幻灯片出示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
2、结合教材印度的地形图,来分析印度的地形。
3、根据文字了解印度的特点,并分析这种特点形成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影响。
4、印度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困扰印度,就是灾害,让学生阅读教材,分析灾害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
二、印度的经济1、自然灾害给印度的经济带来什么影响,又是如何解决的?2、印度的经济都体现在哪些方面?三、巩固练习:幻灯片展示四、课堂总结:印度作为我们临近的国家,在经济方面有许多与我国相似的地方,所以,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和了解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
五、板书设计:一、地理概况1、位置、邻国2、地形和河流3、气候特点及形成二、经济1、农业的类型及分布2、服务外包产业。
第三节印度(第二课时)【课标解读】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3.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内容分析】一个国家的地理特征是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表现出来的。
国家内部自然和人文特征的联系与差异、发展与演变需要探讨、分析才能获得结论。
印度这节课突出了国情与特色,侧重于宗教与文化、人口与环境、经济与发展等方面的探讨,涉及到的大量图表、资料、实例等地理素材需要处理,难度相对会大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和印度的粮食生产状况。
2、能利用地图说明印度主要粮食作物分布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
3、运用地图说明印度主要工业部门及其地区分布,分析工业中心及原料产地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地图和资料,了解印度粮食生产有大量进口到自给自足的变化原因。
2.通过对印度工业的发展与工业部门今昔的变化,初步树立一分为二的评价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印度实行“绿色革命”后初步扭转粮食不能自给状况的实例和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懂得“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2、了解印度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技术在工业中的比重和在世界上的地位,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振兴祖国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1、印度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
2、印度的工业部门及分布、工业中心及原料产地的关系。
【教学难点】1、印度主要粮食作物分布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
2、印度的工业部门及分布、工业中心及原料产地的关系。
【教学方法】利用挂图、板图、收集到的材料 (或课件) 辅助教学,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教师引导启发,因势利导,使学生达到学会方法、掌握知识、开阔视野、情感提升的目的。
【教学准备】印度矿产资源、棉花、黄麻和工业的分布挂图、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收集的相关资料(或课件)、课前用彩笔板出印度工业分布空白图。
第三节印度学习目标1.通过读图分析,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印度的人口特点以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3.运用地图资料,结合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以农业、工业为例,举例说明印度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4.通过阅读资料,运用实例、数字说明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迅速发展。
学习过程一、图说位置印度在世界上的位置印度主要邻国及临海位置2.海陆位置观察印度濒临哪些大洋和海域。
3.相对位置二、漫话人口人口数量※分组讨论:粮食生产的自然优势地形组:读课本31页图7.34“印度的地形”,从地形角度分析哪些地形区适合种粮食?为什么?气候组:读课本33页图7.38“孟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印度以什么气候类型为主?气候特点是什么?水热条件如何?三、地图推理推理一资料印度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印度的地形印度年降水量的分布推理:、两种图例分别代表哪种粮食作物?推测依据是什么? 推理二资料:孟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南亚每年1月、7月盛行风向1.仔细观察图中箭头分别代表1月、7月哪个月份的风向?分别是什么季风?2.判断季风异常时1~4会出现什么灾害,依据是什么?参考答案一、1.热2.孟加拉湾阿拉伯印度洋亚洲3.众多二、1.第二2.优势:劳动力丰富,价格低廉;国内消费市场巨大劣势:资源紧X,就业困难,交通拥挤等三、推理一:小麦和水稻。
水稻分布于降水丰沛、地势平坦的地区;小麦喜温凉,比较耐旱。
推理二:1.略。
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
2.异常1会出现水灾,西南季风停留时间长;异常2会出现旱灾,西南季风停留时间短;异常3会出现水灾,因为西南季风势力强;异常4会出现旱灾,因为西南季风势力弱。
印度
课题:7.3印度课型:新授时间:
主备人:审核人:编号:001
班级:姓名:家长签字:
第三节印度
一、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
1. 印度是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仅次于,居世界第二位,有
著名的建筑:
2. 印度的地形:北部山地,中部平原,
南部高原
3.读印度图填写图中的地理事物:
邻国:A B
地形区:①山脉(北)
②平原(中)
③高原(南)
海、洋:C 湾
D 海
E 洋
河流: F 河,主要流经(国家名)
G 河,主要流经(国家)
是印度的母亲河(“圣河”)
二、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1.印度的气候以气候为主,该气候特征:全年,一年分
两季,旱季盛行风,雨季盛行风,印度灾害频繁与季风有关。
2.20世纪60年代的“绿色革命”提高了粮食产量,但是污染环境。
第二次“绿色革命”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而且。
三、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1、印度承接的外包业务约占全球市场的2/3,被形象的称为“”,是其发源地。
2、印度承接外包业务的优势?
①
②
③
④
3、服务外包产业的特点:①
②
③
拓展探究
1. 结合P34 P35 完成下表
农作物分布地区地形降水量
水稻
小麦
当堂检测
1.印度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2.印度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A、寒潮
B、旱涝
C、火山
D、海啸
3.印度产生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
A.西南季风不稳定
B.东北季风势力强
C.东北季风势力弱
D.气候炎热降水少
4.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注入孟加拉湾的大河是( )
A.印度河
B.恒河
C.雅鲁藏布江
D.布拉马普特拉河
5.印度最主要的地形区是( )
A.德干高原
B.恒河三角洲
C.印度河三角洲
D.喜马拉雅山地
6.下列国家中,不是印度邻国的是( )
A.巴基斯坦
B.中国
C.尼泊尔
D.巴勒斯坦
7.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巴基斯坦 B、孟加拉国 C、印度 D、尼泊尔
8.对印度的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的是()
A、西北季风
B、东北季风
C、东南季风
D、西南季风
9.下列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印度每年分为旱季和雨季,1-6月为旱季,7-12月为雨季
B、印度西北部是全国降水最多的地区
C、目前印度已出口一些粮食
D、目前印度人口增长速度已大大减缓
10.印度著名的古代建筑是()
A.吴哥窟
B.金字塔
C.大雁塔
D.泰姬陵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恒河注入太平洋
B.印度河主要流经印度
C.恒河主要流经印度
D.印度河注入孟加拉湾
12.印度国民生产总值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却是世界上贫穷的国家之一,原因是 ( )
A.人口增长过快,抵消了经济的增长
B.贫富不均,贫困人口多
C.交通不便,出口产品少
D.农产品以出口为主
13.印度迅速发展的产业()
A.汽车制造
B.服务外包产业
C.渔业
D.造船
14.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是()
A.孟买
B.加尔各答
C.新德里
D.班加罗尔
15.下列属于南亚文明古国的南亚国家是()
A.斯里兰卡 B.印度 C .中国 D .埃及
16.印度最重要的河流是()
A.印度河
B.恒河
C.布拉马普特拉河
D.湄公河
17.印度的水稻主要分布在()
A.恒河中上游地区
B.恒河中下游地区
C.德干高原西北部
D.德干高原东北部
18.下列关于印度自然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
B.全国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C.恒河水量丰富,全年水流平稳,有利于航运
D.西濒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
19.加尔各答是()
A.印度的棉纺织工业中心
B.印度的麻纺织工业中心
C.印度最大的城市
D.印度最大海港
20.孟买是()
A.印度的棉纺织工业中心
B.印度的麻纺织工业中心
C.印度最大的城市
D.印度最大海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