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讲稿
- 格式:doc
- 大小:350.50 KB
- 文档页数:62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话题——系统解剖学。
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人体健康和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带领大家走进系统解剖的世界,揭开人体结构的神秘面纱。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系统解剖学。
系统解剖学是将人体按照功能相似性划分为若干个系统,如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分别研究各个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通过学习系统解剖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的正常生理过程,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一、运动系统运动系统是人体的支架,主要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骨骼系统提供了人体的形态和支撑,而肌肉系统则负责人体的运动。
骨骼由206块骨组成,包括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肌肉则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它们共同协作,使人体能够进行各种复杂的动作。
二、消化系统消化系统负责将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它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肝脏等器官。
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经过物理和化学的消化,最终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
三、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它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
通过呼吸,人体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四、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是人体的血液运输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是泵血的器官,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血液则是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载体。
循环系统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确保人体各个器官的正常运作。
五、泌尿系统泌尿系统负责排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
它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通过过滤血液,排出废物和多余水分。
六、生殖系统生殖系统是负责人类繁衍后代的器官。
男性生殖系统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前列腺等;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
生殖系统通过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激素,实现人类的生殖功能。
绪论,骨学总论,躯干骨,颅骨4学时绪论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其任务在于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和毗邻关系,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奠定基础。
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分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部分进行。
系统解剖学是按照人体各器官、系统来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局部解剖学则是按照身体局部来研究各器宫的形态结构和相互间的位置关系。
要运用进化发展的观点,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观点,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和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观点来观察和研究人体的形态与构造。
学习时要重视标本、模型的观察和活体触摸要学会用工具书,如图谱。
掌握人体的轴、面和方位术语: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
对人体结构描述,均以此姿势为标准。
人体的轴——根据标准姿势,人体可有互相垂直的三种类型的轴。
即:(1)矢状轴:由前→后,与身体长轴和冠状轴相垂直的轴。
(2)冠状轴:由左→右,与身体长轴和矢状轴相垂直的轴,又称额状轴。
(3)垂直轴:由上→下,与身体长轴平行的轴。
人体的切面——亦分三种:(1)矢状面:以前后方向将身体分成左右两部的纵切面。
若将身体分成相等的左右两半,称为正中矢状面。
(2)冠状面:以左右方向将身体分成前后两部的纵切面。
(3)水平面:与垂直轴相垂直,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的断面。
常用方位术语:腹侧——近腹面背侧——近背面上(颅侧)——近头下(尾侧)——近足内侧——近正中面外侧——距正中面较远内——近内腔外——距内腔较远浅——近体表深——距体表较远近侧——近肢根远侧——距肢根较远第一篇运动系统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运动系统构成了人体的支架和基本形态,起保护、支持和运动的作用。
第一章骨学第一节总论正常成人共有206块骨,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附肢骨三部分。
由骨组织等构成的骨,坚硬而有弹性,并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活体骨是一种有生命的活的器官,具有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特点,并有修复和改建的能力。
人体解剖学讲稿绪论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生物科学中的形态学范畴,主要阐明人体各系统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其毗邻关系。
是医学中重要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
二、人体解剖学的分科广义的解剖学包括巨视解剖学和微观解剖学。
巨视解剖学主要用肉眼观察,描述人体的形态结构,包括系统解剖学与局部解剖学,按人体各功能系统描述人体各系统器官形态结构的科学,称系统解剖学;按照人体的某一局部,描述人体器官、结构的配布位置关系和结构层次等,称局部解剖学。
微观解剖学借助显微镜研究人体器官和组织、细胞微细结构的科学,包括组织学和胚胎学,借助显微镜观察研究人体器官和组织微细结构的科学,称组织学。
研究人体胚胎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称胚胎学。
三、人体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构成人体最基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
由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及细胞间质构成组织。
人体内有4种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并执行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称器官,如肝、肾、心、肺等。
多个器官共同完成某一生理功能而联结成为系统。
人体有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感官系统和神经系统。
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各系统彼此联络,相互协调,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
四、人体解剖学常用术语为了正确地描述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和形态结构,使用统一的标准姿势和描述术语,为此确定一些轴、面和方位名词。
(一)解剖学姿势解剖学姿势是指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下肢并拢,掌心和足尖向前。
(二)方位术语上和下,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
前和后,近腹侧面者为前;近背侧面者为后。
内和外,是对空腔器官而言,近腔者为内,离腔者为外。
内侧和外侧,是以躯干正中矢状面为准,即近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远正中矢状面者为外侧。
近侧和远侧,在四肢,距肢体根部近者为近侧,距肢体根部远者为远侧。
二、颅的连结各颅骨之间大多以缝或软骨结合,舌骨以韧带与颅底相连,仅下颌骨与颈骨构成颞下颌关节。
组成下颌头及颞骨的下颌窝和关节结节。
结构特点关节面覆盖纤维软骨,关节囊松驰,关节囊内有关节盘,将关节腔分成上下两部。
囊的外侧有韧带加强。
运动方式颞下颌关节属联合关节,可作张口、闭口、前伸、后退及侧方运动。
胸锁关节——由锁骨胸骨端与胸骨的锁骨切迹,第1肋软骨构成,为上肢与躯干间的唯一连结,有关节盘,可作三轴性运动。
肩锁关节——肩峰与锁骨肩峰端构成,活动度小。
喙肩韧带——连结于喙突与肩峰之间,它与肩峰、喙突共同构成喙肩弓,架于肩关节上方,有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的作用。
肩关节形态:球窝关节。
组成: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
结构特点:头大盂小,关节面差大,有盂唇加深关节窝,关节囊薄而松弛,下壁更为薄弱,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
运动方式:三轴性运动,围绕冠状轴作屈、伸;矢状轴作收、展;垂直轴作旋内和旋外,以及环转运动。
肘关节形态:蜗状关节。
组成:肘关节属复关节,由三部组成:肱尺关节——肱骨滑车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滑车关节)。
肱桡关节——肱骨小头与桡骨关节凹构成(球窝关节)。
桡尺近侧关节——桡骨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切迹构成(车轴关节)。
结构特点:六个关节面包在一个关节囊内;关节囊前后部松弛,两侧有韧带加强;在桡骨头周围有桡骨环状韧带,附着于尺骨桡切迹的前、后缘。
注意该韧带的功能。
运动方式:一轴性屈伸。
前臂骨间的连结:1、桡尺近侧关节:参与肘关节的组成。
2、前臂骨间膜:连结桡、尺骨骨干的坚韧纤维膜,当前臂处于旋前旋后的中间位时,骨间膜最紧张,其宽度最大。
3、桡尺远侧关节:由桡骨的尺切迹与尺骨头的环状关节面构成。
关节囊薄弱,与桡腕关节间有关节盘(三角形的纤维软骨板,附着于桡骨的尺切迹——尺骨茎突)隔开。
桡尺近侧关节和桡尺远侧关节是联合车轴关节,可作前臂的旋前(前臂的旋内,手背向前,桡、尺骨交叉)和旋后(前臂的旋外,手背向后,桡、尺骨并列)运动。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解剖学的演讲。
解剖学作为一门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础学科,对于我们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从解剖学的重要性、学习方法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解剖学的重要性1. 基础学科地位:解剖学是医学领域的基石,它为临床医学、手术学、诊断学等学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掌握人体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理、病理过程,为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2. 临床实践指导:解剖学知识是医生进行临床诊断、治疗和手术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人体结构的深入了解,医生可以更好地把握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3. 教育培训:解剖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动手能力,为今后从事医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解剖学学习方法1. 课堂学习: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掌握基本的人体结构知识。
在课堂上,老师会详细讲解各个器官、系统的解剖学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实验室学习:解剖实验是学习解剖学的重要环节。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认真观察、记录,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要注重团队合作,与同学互相学习、交流。
3. 课外学习:阅读解剖学相关书籍、资料,拓宽知识面。
此外,可以参加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了解解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4. 互动学习:与同学、老师进行讨论,解答彼此在解剖学学习中的疑问。
通过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三、解剖学实际应用1. 临床诊断:医生通过解剖学知识,可以准确判断病变部位,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 手术治疗:解剖学知识对于手术操作至关重要。
了解人体结构,有助于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避免损伤重要器官,提高手术成功率。
3. 康复治疗:在康复治疗过程中,了解人体解剖结构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方案,促进患者康复。
4. 教育教学:解剖学知识在医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师通过讲解解剖学知识,培养学生对人体结构的认识,提高教学质量。
人体解剖学讲课稿范文高中人体解剖学讲课稿一、导论尊敬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体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内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
通过学习人体解剖学,我们可以了解人体各个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对于临床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深入探索人体解剖学的奥秘。
二、人体解剖学的历史人体解剖学作为科学学科,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和发展过程。
早在古埃及时期,人们就开始进行尸体解剖,尽管当时的目的是为了实施防腐措施,但这个过程也为后来的解剖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古希腊时期的希波克拉底将解剖学视为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解剖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14世纪,安德烈亚斯·维萨利(Andreas Vesalius)以其著作《人体构造》对人体解剖学进行了长足的发展,被誉为现代解剖学之父。
此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体解剖学的研究逐渐深入,并对医学和外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人体解剖学概述人体解剖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系统解剖学、顶点解剖学和器官解剖学。
1. 系统解剖学系统解剖学是通过对人体各个系统进行研究,了解其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
常见的系统包括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
通过系统解剖学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人体各个系统的主要器官、器官的位置和功能,进而掌握人体的整体结构及其功能。
2. 顶点解剖学顶点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个部位的顶点或标志物,通过分析顶点的位置、形态和特征,可以推测出人体其他部位的具体位置。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头顶的顶点来判断头的方向,通过肩部的顶点来判断躯干的方向,通过脚尖的顶点来判断下肢的方向等等。
顶点解剖学为后续的解剖学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3. 器官解剖学器官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个器官的结构、位置和功能的学科。
常见的器官包括心脏、肺、胃、肝脏、胰腺、肾脏、脑等。
人体解剖学讲稿绪论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生物科学中的形态学范畴,主要阐明人体各系统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其毗邻关系。
是医学中重要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
二、人体解剖学的分科广义的解剖学包括巨视解剖学和微观解剖学。
巨视解剖学主要用肉眼观察,描述人体的形态结构,包括系统解剖学与局部解剖学,按人体各功能系统描述人体各系统器官形态结构的科学,称系统解剖学;按照人体的某一局部,描述人体器官、结构的配布位置关系和结构层次等,称局部解剖学。
微观解剖学借助显微镜研究人体器官和组织、细胞微细结构的科学,包括组织学和胚胎学,借助显微镜观察研究人体器官和组织微细结构的科学,称组织学。
研究人体胚胎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称胚胎学。
三、人体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构成人体最基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
由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及细胞间质构成组织。
人体内有4种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并执行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称器官,如肝、肾、心、肺等。
多个器官共同完成某一生理功能而联结成为系统。
人体有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感官系统和神经系统。
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各系统彼此联络,相互协调,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
四、人体解剖学常用术语为了正确地描述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和形态结构,使用统一的标准姿势和描述术语,为此确定一些轴、面和方位名词。
(一)解剖学姿势解剖学姿势是指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下肢并拢,掌心和足尖向前。
(二)方位术语上和下,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
前和后,近腹侧面者为前;近背侧面者为后。
内和外,是对空腔器官而言,近腔者为内,离腔者为外。
内侧和外侧,是以躯干正中矢状面为准,即近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远正中矢状面者为外侧。
近侧和远侧,在四肢,距肢体根部近者为近侧,距肢体根部远者为远侧。
浅和深,以体表为准,近体表者为浅,远体表者为深。
(三)轴与面按解剖学姿势设置了相互垂直的3个轴,即垂直轴、矢状轴和冠状轴。
根据上述的3个轴,设置了相互垂直的3个面,即冠状面、矢状面和水平面。
1.轴(1)垂直轴:为上下方向垂直于地面的轴。
(2)矢状轴:呈前后方向与垂直轴成直角相交。
(3)冠状轴:或称额状轴,为左右方向,并与上述两轴垂直相交。
2.面(1)矢状面:是从前后方向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
若将人体分为左、右两半相等的矢状面,即正中矢状面。
(2)冠状面:是从左右方向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
(3)水平面:又称横切面,是指与地面平行,与上述两面垂直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的切面。
在描述器官的切面时,则以器官自身的长轴为准,与其长轴平行的切面称纵切面,与其长轴垂直的切面称横切面。
第一、二、三章运动系统一、骨学(一)总论1.数目:成人全身骨共有206块。
2.形态分类(1)长骨:呈圆柱形或三棱形,有一体两端,如肱骨、股骨。
(2)短骨:似立方体形,如腕骨、跗骨。
(3)扁骨:呈板状,如颅盖诸骨、胸骨。
(4)不规则骨:形态不规则,如椎骨,颅骨诸骨等。
3.基本构造(1)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
骨密质致密坚硬,耐压性强, 布于骨的表面;骨松质由骨小梁构成,结构疏松,位于骨的内部。
(2)骨膜: 被覆于除关节面以外的骨表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对骨的生长、营养及其损伤后的修复非常重要。
(3)骨髓:填充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包括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机能。
联系临床:穿刺取样检查骨髓象常在髂结节、髂后上棘和胸骨等处穿刺取样检查骨髓象,协助诊断疾病。
骨髓移植,当今治疗白血病的一种相对有效的方法。
4.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1)化学成分:分有机质和无机质两类,有机质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无机质主要由钙盐构成。
(2)物理特性:弹性和韧性由有机质决定;坚硬性和脆性由无机质决定。
(二)躯干骨躯干骨由椎骨、肋和胸骨组成。
1.椎骨成人椎骨共26块,包括7颈椎、12块胸椎、5腰椎、1块骶骨和1块尾骨。
(1)一般形态:分为椎体和椎弓两部分,二者之间围成椎孔。
全部椎孔相连构成椎管,容纳脊髓。
1)椎体:位于椎骨的前部,呈圆柱状。
2)椎弓:位于椎骨的后部,呈半环形,主要结构有椎弓根、椎弓板、棘突、横突、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
椎间孔:由上位椎骨的椎下切迹和下位椎骨的椎上切迹围成,有脊神经通过。
(2)各部椎骨的形态特征1)颈椎:横突根部有横突孔,棘突末端有分叉(除1、7之外);第一颈椎称寰椎,呈环形,无椎体和棘突;第二颈椎称枢椎,在椎体上面有齿突;第七颈椎称隆椎,棘突长,是计数椎骨重要标志。
2)胸椎:有横突肋凹和上、下肋凹。
3)腰椎:椎体大,棘突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4)骶骨:三角形,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主要结构骶骨岬、骶前孔、骶后孔、骶正中嵴、骶管裂孔和骶角。
5)尾骨: 倒置的三角形,由4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
联系临床:腰椎穿刺部位,第三、四腰椎或四、五腰椎间隙进针。
骶正中嵴是长期卧床的病人褥疮好发部位。
骶骨岬是产科测量女性骨盆入口大小的标志。
2.胸骨(1)位置:位于胸前壁正中。
(2)分部: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
(3)胸骨角:为胸骨柄和胸骨体连结处,微向前凸,两侧平对第二肋,常作为计数肋序的标志。
3.肋(1)组成:分为肋软骨和肋骨两部分。
(2)分布真肋:第1—7肋借肋软骨直接连于胸骨,称真肋。
假肋:第8—12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肋。
浮肋:第11—12肋的前端游离在腹壁肌肉之中,称浮肋。
(3)肋弓:第8—10肋软骨前端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其下端形成的结构称肋弓。
躯干骨的骨性标志:主要有第七颈椎棘突,胸骨角,骶岬, 骶正中嵴,肋弓。
(三)颅骨颅骨共23块(未包括3对听小骨)。
1.分部(1)脑颅:位于颅后上部,由8块颅骨构成,围成颅腔。
(2)面颅:位于颅前下部,由15块颅骨构成。
2. 颅的组成脑颅:顶骨、颞骨、额骨、枕骨、筛骨、蝶骨颅面颅鼻骨、泪骨、颧骨、腭骨、下鼻甲、上颌骨下颌骨、犁骨、舌骨请几名同学手拿模型指出各颅骨的位置。
3.下颌骨(1)分部:分为下颌体和下颌支。
(2)主要结构:有牙槽弓、下颌角、髁突、下颌头。
3.颅的整体观(1)外面观:冠状缝、矢状缝和人字缝。
颅囟:新生儿的颅盖骨骨化尚未全部完成,骨与骨之间有结缔组织膜,称颅囟,如前囟、后囟等,前囟闭合时间为1-2岁。
(2)内面观:由前向后依次分为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
1)颅前窝:筛板和筛孔。
2)颅中窝:垂体窝、破裂孔、视神经管、眶上裂、圆孔、卵圆孔和棘孔。
3)颅后窝:枕骨大孔、舌下神经管、颈静脉孔和内耳门。
4)侧面观:外耳门、颧弓、翼点。
翼点:为额、顶、颞、蝶四骨邻接处,此处骨质弱,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分支通过,易受外力损伤而致颅内出血。
5)颅的前面观①眶:呈四棱锥形,主要结构有眶上缘、眶上孔、眶下缘、眶下孔、眶上裂、眶下裂、泪囊窝和泪腺窝。
②骨性鼻腔:位于颅的中央,主要结构有骨性鼻中隔、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上鼻道、中鼻道、下鼻道。
鼻旁窦:是鼻腔周围同名骨内的含气空腔,共有四对,即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
③骨性口腔:主要由上颌骨、腭骨和下颌骨构成。
颅骨的骨性标志:枕外隆乳突、下颌骨、颧弓、髁突、眶上切迹。
(四)四肢骨1.上肢骨上肢骨共64块。
每侧32块,包括肩胛骨、锁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
(1)肩胛骨1)位置:位于胸廓后外上方。
2)形态:为三角形的扁骨,有两面、三角和三缘。
3)主要结构:有肩胛下窝、肩胛冈、肩峰、关节盂、上角、下角、喙突。
临床应用:肩胛骨上角平对第2肋,下角平第7肋,是计数肋骨序数的标志。
(2)锁骨1)位置:位于颈、胸交界处,全长都可摸到。
2)形态:呈“S”形,分一体、胸骨端和肩峰端。
3)主要结构:锁骨肩峰端、锁骨胸骨端。
(3)肱骨1)位置:位于臂部。
2)形态:为典型的长骨,分一体两端。
3)主要结构:肱骨头、解剖颈、外科颈、大结节、小结节、肱骨滑车、肱骨小头、冠突窝和鹰嘴窝。
联系临床:肱骨颈骨折损伤腋神经,三角肌不能完成外展动作;肱骨体骨折,损伤桡神经,上肢伸肌瘫痪形成垂腕征;肱骨内侧髁骨折,尺神经损伤,形成爪形手。
(4)尺骨1)位置:位于前臂内侧。
2)形态:属于长骨,上端粗大,下端细小。
3)主要结构:有鹰嘴、冠突、滑车切迹、尺骨头、桡切迹、尺骨茎突。
(5)桡骨1)位置:位于前臂外侧。
2)形态:属于长骨,上端细小,下端粗大。
3)主要结构:有桡骨头、尺切迹和桡骨茎突等。
(6)腕骨:属于短骨。
排成二列,近侧列:由外侧向内侧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远侧列:由外侧向内侧: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
(7)掌骨:属于长骨。
从外向内依次为第1、2、3、4、5掌骨。
(8)指骨:属于长骨。
拇指为2块,其余各指均为3块。
上肢骨的骨性标志:主要有肩蜂、肩胛下角、肱骨内上髁、肱骨外上髁、尺骨鹰嘴、尺骨茎突和桡骨茎突。
2.下肢骨(1)髋骨1)位置:位于盆部。
2)形态:属于不规则骨。
3)组成:由髂骨、耻骨和坐骨融合而成,三块骨会合于髋臼。
4)主要结构:有闭孔、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结节、弓状线、耳状面、耻骨梳、耻骨结节、坐骨结节、坐骨棘、坐骨大切迹、坐骨小切迹。
联系临床:耻骨上支、耻骨下支为骨折的易发部位;两髂嵴最高点连线平第四腰椎棘突,常作为腰椎穿刺的定位标志。
(2)股骨1)位置:位于股部。
2)形态:是人体最粗大的长骨。
3)主要结构;有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小转子、内侧髁和外侧髁。
(3)髌骨1)位置:位于股骨下端的前方。
2)形态:呈三角形,是人体最大的籽骨。
(4)胫骨1)位置:位于小腿内侧。
2)形态:属于长骨,较粗大。
3)主要结构:有腓骨头和外踝等。
(6)足骨: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
1)跗骨:距骨、跟骨、舟骨、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和骰骨。
2)跖骨:由内向外依次为第1、2、3、4、5跖骨。
3)趾骨:拇趾2块,其余趾各3块。
下肢骨的骨性标志:主要有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耻骨结节、坐骨结节、大转子、内踝、胫骨粗隆、外踝、腓骨头。
请同学们在自身或相互之间找到骨性标志。
二、关节(骨连结)(一)总论骨与骨之间借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相连结,称骨连结。
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
1.直接连结(1)连结形式: 骨与骨之间借致密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直接相连。
(2)特点: 骨与骨之间没有腔隙,活动性少或完全不能活动。
如颅缝、韧带、椎间盘和耻骨联合等。
2.间接连结(1)关节的基本结构1)关节面: 是构成关节各骨之间的邻接面,表面覆有关节软骨。
2)关节囊: 为附于关节面周缘的结缔组织囊,分为外层的纤维层和内层的滑膜层。
让每位同学活动自己的手部关节,会发现每个人关节的活动度不一样,这是因为关节囊的松弛与紧张程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