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级中学生物学教学
- 格式:pdf
- 大小:88.92 KB
- 文档页数:1
农村初中生物红色乡土资源与大思政课融合教学发布时间:2023-03-20T18:23:56.377Z 来源:《中国教师》2023年2月下作者:万威[导读] 红色乡土资源在农村中学生物教学之中的应用,能帮助学生充分将生物知识学以致用,做出更丰富的解读,还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我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富饶,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
因此,生物教学可与大思政课做到更好地融合,充分发挥出红色乡土资源的优势,让学生在生物课堂感受到更多的魅力与新鲜感。
帮助学生传承红色精神,获得情感升华,提高生物素养与人文素养,也给更多生物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万威秭归县归州镇初级中学 443601摘要:红色乡土资源在农村中学生物教学之中的应用,能帮助学生充分将生物知识学以致用,做出更丰富的解读,还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我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富饶,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
因此,生物教学可与大思政课做到更好地融合,充分发挥出红色乡土资源的优势,让学生在生物课堂感受到更多的魅力与新鲜感。
帮助学生传承红色精神,获得情感升华,提高生物素养与人文素养,也给更多生物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红色乡土资源;农村初中生物;思政课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3)2-186-01一、红色乡土资源对学生生物课与思政课融合的教育意义红色乡土资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地将所学的生物知识和实际生活建立联系,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农村的孩子们大多有自家的田地,也能够通过红色文化感受到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之下,我国革命先辈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生会培养出民族自豪感,通过接触到乡村中的红色旧址、富饶的乡土资源,去感受资源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从而体会到生物的魅力,并且能够将生物的重要性和思政教育理念相融合。
将生物课堂结合民族文化、经济发展、历史情怀等多种因素,让生物课堂充满活力,也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产生了更加充沛的情感体验。
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危机与改进措施摘要:本文以事实为依据,揭示了农村初中生物教学和师资现状,指出了农村生物教学的危机以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生物教学危机改进措施生命科学的发展已经影响到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自然科学的舞台上,生物学也将成为引导自然科学向物质运动的最高层次突破的带头学科。
然后,就是这样重要的一门学科,在农村初级中学生物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却相当严重。
一、农村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1.农村初中生物学科被歧视,没有按大纲规定开足课时。
在农村初级中学,几乎所有初一年级生物周课时都只有二课时。
要让生物教师只用两课时完成三课时的教学任务,是相当困难的。
笔者从事初中生物教学近二十年,课改之后,几乎每年都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面对学生一双双求知的眼睛,作为生物教师的我,总想利用有限的课时,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掌握一些与个人生活有关的生物知识,总想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动手动脑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然而我良好的愿望总难以实现。
2.学校在制订教师绩效工资考核细则时,对包括生物学科在内的小学科有严重的歧视行为。
2009年1月1日,在义务教育阶段对教师实现绩效工资,这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义务教育的重视,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各个学校出于对升学的需要,在衡量工作量时,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大科,由于在升学时占有较多的分数,因此,凡是上这些学科的教师,每上一节算1.3节工作量,而像生物、政治、历史、地理这些小科,并且在升学考试中所占分值也较少,一节课仅算1.13节工作量。
如果按这种方式来计算教师的工作量,上相同的课,生物教师的绩效工资将比担任语文、数学、英语教学任务的教师低。
另外,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时,承担生物等小学科的教师永远滞后于担任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学科的教师,甚至一名上了二十年生物的优秀教师,在评定职称时不及只上了几年语文、数学、英语课的教师。
在一年一度的教师节表彰会的现场,担任生物学科教学的教师从来没有出现过。
初中生生物教学课程教案教学内容:细胞与遗传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理解遗传基因的传递和变异规律。
3. 掌握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遗传基因的传递和变异。
教学难点:1. 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原理。
2. 细胞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合成。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生物教科书》2. 教具:投影仪、生物模型3. 实验器材:显微镜、玉米种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细胞的结构图,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构成和功能。
二、学习细胞结构与功能(20分钟)1. 教师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
2. 学生通过观察生物模型,学习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三、学习细胞的能量转化(15分钟)1. 教师介绍细胞的能量转化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玉米种子的光合作用过程,加深对细胞能量转化的理解。
四、学习遗传基因的传递(20分钟)1. 教师讲解遗传基因的传递规律和变异原理。
2.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总结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基本原理。
五、小结与检测(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学生完成有关细胞与遗传的作业。
六、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索与细胞与遗传相关的科学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边界。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细胞与遗传为教学内容,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实验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生物学教案模板初中版
教案主题:植物生长的过程
教学内容: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和结果实现等过程。
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重要性
2. 掌握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过程
3. 理解植物的开花结果和结果实现的过程
4. 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关注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 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过程
2. 植物的开花结果和结果实现的过程
教学难点:
1. 了解植物的种子萌发的条件及过程
2. 理解植物的开花结果和结果实现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实验器材:种子、花盆、土壤、水壶等
3. 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引起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
2. 学习:介绍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过程,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种子发芽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种子生长的过程。
4. 巩固:通过设计问题和讨论,巩固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
5. 拓展: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开花结果和结果实现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的生命过程。
6. 总结:通过课堂讨论和思考,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和爱护。
教学反馈:布置作业,让学生形成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深刻的理解,检查学生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情况。
教学延伸: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周围植物的生长情况,探究更多植物的生长奥秘。
教学资源:陆羽《茶经》、《唐实录》、《万物解谜》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实验结果、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浅析农村中学生物实验课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许多探究活动也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的。
课程标准和教材中都安排了相当数量的实验。
可见实验教学是当代课程改革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的听讲到主动的动手、动脑的主动参与的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收集、分析和解读数据,合作、交流的能力,特别是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科学态度的养成有重要的作用。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学课本中,学生实验和实践活动共有58项,演示实验有14项,实验课时约占总课时数的20%。
实验内容和数量的增加、实验类型趋于多种多样的趋势。
因此实验教学的地位极为重要。
但是农村中学特别是初中生物实验课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农村初中生物学师资薄弱原因主要是由于很多地区中考不考生物学,加上农村初级中学的专业教师本来就少,加上学校不重视生物教学,于是,有些初中生物学教师转教其他学科,导致生物学专业教师流失。
其次,由于近年恢复了生物学在高考中的地位,各地区都在大力招考高中生物学教师,于是导致了大量优秀的农村生物学教师流向高中,由此造成农村初中生物学师资更加缺乏。
二、实验条件不够。
经调查好多农村学校实验条件不足,如实验用房要有三室,既实验室、储存室、准备室,但是有好多学校有,但都没有达到普九的要求。
实验仪器、实验桌柜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实验仪器简陋,没有专门的桌柜,只能与别的实验室合用的现象很多。
实验经费有限,每年拨款的生物实验经费有限,只能够买些简单的仪器设备就没了。
三、教师观念不到位。
由于生物实验课的准备工作量大,课时量不足,大多数地方每周排了两节课,开两年。
加上一些教师思想上重视不够,教学中怕麻烦怕失败,往往以教学进度紧张为借口,将本来有条件做的试验省略不做,能够补充的试验也不补充,或随意将分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或用放录像代替基本实验等。
还有现在虽然教材有了大的变化,但作为检查教学效果的评价制度还未跟上,考查中还很难评价学生真正的实验技能,使得一些实际操作技能确实强的考生与平时基本上不做实验的考生应试时并无多大的差别,这样客观上助长了一些教师教学中在黑板上讲实验,一些学生一到考试前就背实验的错误倾向。
初中生物生物学教案及反思
主题: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时间:2课时
目标:
1. 了解和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3. 能够描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导入:通过展示细胞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这
一概念。
2. 学习: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并简单介绍各部分的功能。
3. 实践:让学生观察鸡蛋的结构,找出其中的细胞,并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二课时:
1. 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讨论:与学生讨论细胞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细胞是如何实现生
命的基本功能的。
3.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并进行反思和讨论。
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更多的实例和案例来
帮助他们理解细胞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下次我会更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
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我还会准备更多的教学资源和示范,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
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希望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
物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