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七绝平仄格式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4
七绝平仄的基本格式平仄,这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
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
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
即:仄仄平平仄,差强人意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形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
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就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存有变化罢了。
⑴仄起式(平)差强人意仄仄,(仄)仄仄差强人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字另加括号则表示可仄可仄。
)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①另一式,首句改成(仄)仄仄差强人意,其余维持不变。
⑵平起式(平)差强人意仄仄,(仄)仄仄差强人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山居秋螟[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青泉石就是上涌。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吴萸,王孙自所余。
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七律就是五律的拓展,拓展的办法就是在五字句的上面提一个两字的头。
仄上潮洋厝并,平上加仄。
G540下面的对照表:五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仄七言平起仄收差强人意仄仄平平仄五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平七言仄起平收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平⑶仄仄脚五言平起仄收○○差强人意平仄仄七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⑷差强人意脚五言仄起平收○○仄仄仄平平七言平起平交平平仄仄仄差强人意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差强人意仄仄平平仄,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形成七律的四种平仄格式。
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存有变化罢了。
⑴仄起式(仄)仄(平)差强人意仄仄,(平)平(仄)仄仄差强人意。
书愤[宋]陆游昌岁那言世事旬日?中原北望气如山②。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七绝的格律和56种写法除前言,本文来自网络。
个人偶尔喜欢打打油,因为少了格律的条条框框。
但是大致还是在尽量遵守一些规矩的。
古诗词的格律和韵味,是很值得学习的一门学问,可惜这水太深,要投入进去,不知道得花多少心血。
借常阅此文,尽量沾些古风的习气吧。
(建议写格律诗用平水韵)1,七绝仄起(首句不入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韵)2,七绝仄起(首句入韵)⊙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韵)3,七绝平起(首句不入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4,七绝平起(首句入韵)⊙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第1法: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
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
惟此类,则第四句必与第一、二句呼应极紧,盖四句一气转下者也。
如唐贾岛《渡桑乾》“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
这句话可以视作冯先生所归纳提炼的七言绝句具体作法的总纲。
以下诸种作法,绝大多数都关涉到第三句,幸读者识焉。
第2法:或四句,或三句,与第一、二句俱有相复之字,而与前一法稍异。
如宋王安石《游钟山》“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闲。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明僧德祥《爱闲》:“一生心事只求闲,求得闲来鬓已斑。
更欲破除闲耳目,要听流水要看山”;清江湜《舟中二绝》(其一):“浮生已是一孤舟,更被孤舟载出游。
却羡舟人挾妻子,家于舟上去无愁”。
第3法:第三、四两句,轱辘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与第三句相复,而又用“还”、“又”等字以紧系之,而第三句或先用“已”字以启其意。
七言绝句的四种平仄格式谢谢古道热肠先生费心提供定格并指明要点。
由于评论栏地方太小,借地方“自告奋勇”回答一下粉丝和道理先生的问题。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不当之处,敬请海涵指正。
关于粉丝先生的问题:一起问候古道老师周末好!提问一:所谓绝句的“绝”,就是要严格按这四种平仄格式来走韵,否则,就不能称之为绝句,是吗?答:对。
不按韵律,称不得律诗绝句。
特意不受定格约束,建议前面可以加“创新”二字,比如创新七绝、创新五律等。
个人愚见,叫做顺口溜也是不错的选择。
只要有押韵,别人很难从格律上挑错。
所以在下通常把自己写的这类东西叫做顺口溜,不是谦辞,而是为了顺手,也比较符合自己那些拙作的实际情况。
古道先生提供过。
律绝的五言、七言句,分别只有四种基本句式;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则分别只有四种基本定格。
它们都分别有平起、仄起各两种,每种又分为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
以七律为例,分别是1.平起首句入韵;2.平起首句不入韵;3.仄起首句入韵;4.仄起首句不入韵。
每样一种,一共只有四种。
尽管律诗的创作要比很多常用词牌难,但大多数爱好者都认为学诗比学词容易,就是因为诗的常用定格实在太少了。
再缩小范围,五言常用平起首句不入韵,七言常用仄起首句入韵为常格的话,五言或七言诗的定格就只剩下一种了。
不好记么?可惜的是,我们看到很多诗的“爱好者”,连仅有的一种定格都没有耐烦去记,包括我自己。
这一段不是吹给粉丝先生听的,您当然知道这些基本知识。
这一段主要是为了配合道理先生和在下更好地学习古道先生这份帖子。
至于道理和那几位联友会不会再来学习,就不是在下的事了。
心意到了就行。
在下只是希望他们通过学习古道先生的这些帖子,在热闹欢乐中能够得到水平的提高,把参与联栏的热情保持下去。
我教唆新手的,都是些高山跳崖的办法,并不适合粉丝先生您这样的高手。
不知您是否看过百度介绍的藏头诗高手大作。
正因为在下是从山顶上刚跳下来,对什么是诗略有印象,不由得从心里赞叹:这也算诗么?竟能挣这么多钱?果然好货卖于识家!提问二:七言,七绝,七律,三者之意思,之关系?粉丝私下遐想:(答:五言、五绝、五律关系亦然。
掌握七绝格式的简单方法绝句格式一般认为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其实不止如此。
我们先看格式及为什么第二四六字也有必须是平声或仄声的规定。
七绝格式一:首句平起平收○平○仄仄平平(避尾三平)○仄平平仄仄平(避孤平)○仄○平平仄仄(避孤平)○平○仄仄平平(避尾三平)七绝格式二:首句平起仄收○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避孤平)○仄○平平仄仄(避孤平)○平○仄仄平平(避尾三平)七绝格式三:首句仄起平收○仄平平仄仄平(避孤平)○平○仄仄平平(避尾三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避孤平)七绝格式四:首句仄起仄收○仄○平平仄仄(避孤平)○平○仄仄平平(避尾三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避孤平)(○为可平可仄)为什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有些第一、三、五字又规定必须平或者仄呢?因为是为了避开孤平与尾三平。
孤平:就是第二四六字为“仄平仄”时,全句不能只有一个平声。
如果二四六字都是可平可仄时,就是:仄仄仄平仄仄仄,或者仄仄仄平仄仄平。
尾三平指:一个句子的第五六七字不能都是平声。
尾三平是古风的做派。
如:使我不得开心颜。
有孤平与尾三平的诗句,读起来就没有汉语的声韵美了因此,写好格律诗的方法一般总结为:1.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2.不得犯孤平和尾三平。
但实际上还不止此。
如上面的:七绝格式二:首句平起仄收第一句:○平○仄平平仄七绝格式三:首句仄起平收第三句:平平○仄平平仄七绝格式四:首句仄起仄收第三句:○平○仄平平仄我发现:还有更简单的方法,来掌握其规律。
以七绝而言,所谓平仄,以第二四六字论,只有两种:平仄平;仄平仄。
规则一:凡是“平仄平”,要注意避免尾三平,所以句尾字是平声时,第五字必是仄声;句尾字是仄声时,第五字必是平声。
写七绝诗的技巧
七绝是一种古典诗体,它由两句对仗的四言诗构成。
以下是写七绝诗的几个技巧:
1. 注意平仄:七绝的平仄格律要求每句四个字中有两个平声和两个仄声。
要注意在写作过程中保持平仄的平衡,使诗句音调和谐。
2. 选择对仗词:每句四个字的对仗是七绝的特点之一。
要选择意义相近、音调相配的对仗词,增强诗句的韵律感和美感。
3. 行云流水:七绝的节奏应该流畅自然,行云流水。
通过选用简洁明了的词语和简练的句式,使诗句含义通达清晰,避免冗长拖沓。
4. 寓意深刻:七绝诗篇短小精悍,要利用有限的字词表达深刻的意境或情感。
可以通过巧妙运用象征、典故等修辞手法,使诗句富有内涵。
5. 押韵纽带:七绝诗是一个押韵的体裁,每句四个字都要押韵。
要选择韵脚和谐的字词,并注意韵脚的位置,使诗句的韵律感更强。
6. 勿强求工:七绝诗意在短小精炼中突显,写作时不要强求造诣过高,要注重自然流畅和情感真实。
寻找心灵共鸣,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通过运用这些技巧,写七绝诗可以更好地表达情感、抒发思想,以及展现对美的追求,让读者在短小的篇幅内感受到诗歌的力量与魅力。
七言绝句的格律要求
七言绝句是一种古典的汉语诗歌形式,其格律要求如下:
1.七言:每一句有七个字。
这是七言绝句的“七言”之意。
2.四句:一首七言绝句由四句组成,形成完整的篇章。
3.平仄对仗:七言绝句的格律要求平仄对仗,即平声与仄声的交替搭配。
在每句七言绝句中,一般要求平平仄仄平仄仄的顺序。
4.押韵:七言绝句的押韵方式为仄韵。
即奇数句的末字和偶数句的末字押韵,例如AABB的押韵方式。
5.意境自然,情感真挚:七言绝句在表达情感时,追求意境的自然流畅,要求真挚感人,贴近生活,抒发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典型的七言绝句形式为:
A平B仄B仄A平C仄C仄D平D仄
其中A、B、C、D为四个不同的韵脚。
这种格律要求使得七言绝句在表达情感、描绘景物时更加流畅优美,具有独特的韵律美感。
在古典文学中,七言绝句被广泛应用,并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形式之一。
七绝的格式七绝,是一种古典的汉语诗歌体裁,属于绝句的一种。
它以四句为一首,每句七个字,是一种旋律优美、结构紧凑的古体诗形。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七绝被广泛应用,成为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一种重要形式。
本文将深入探讨七绝的格式要素和韵律特点,带领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优美的文学形式。
一、七绝的基本格式:四句为一首:七绝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四句,这四句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境或思想。
每一首七绝都是一个独立的小诗篇,通过四句的排列,展现出独特的韵味。
每句七言:每一句七绝中,每句都包含七个字。
这种限制字数的方式既要求诗人在有限的空间内表达自己的思想,又使得整体的结构更加紧凑。
韵律优美:七绝的格式要求每句都保持七个字,这种限制为创作者提供了一种严格的音律约束。
由于其韵律优美、简洁明快的特点,七绝成为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
二、七绝的韵律特点:平仄对仗:七绝在表达韵律时注重平仄对仗。
平仄是指字的声调,对仗是指句子中相邻句子的音调关系。
在七绝中,平仄对仗的运用使得整体的音律更加和谐,增强了诗歌的韵味。
字数疏密有致:七绝中每句有七个字,这种固定的字数使得诗歌的疏密有致。
一方面,字数不过多,要求诗人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思想;另一方面,字数不过少,使得诗歌不至于显得过于简单。
情感充沛:七绝常常用于表达作者的情感。
由于其短小精悍的特点,七绝使得情感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迸发出来,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三、七绝的创作技巧:注意平仄:在创作七绝时,诗人需要注意平仄的运用。
通过巧妙地使用平仄,可以使得诗歌的音律更加和谐,增强整体的韵味。
注重意境:七绝要求每句七个字,诗人需要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
因此,创作时需要注重挖掘深刻的意境,使得每一句都能够富有内涵。
合理运用修辞:修辞手法在七绝的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能够使诗歌更富有表现力和生动感。
四、七绝的经典案例: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严格说来,近体诗是没有仄韵的,仄韵七律七绝应该归在古风诗歌里,不过近代多有人喜欢按照格律诗平仄粘对,也就成为一种规则。
仅供把玩之。
仄韵七绝
注:⊙为可平可仄
1、七绝平起首句押仄韵:
⊙平⊙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
(韵)
⊙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
(韵)
2、七绝仄起首句押仄韵:
⊙仄⊙平平仄仄,(韵)
⊙平⊙仄平平仄。
(韵)
⊙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
(韵)
3、七绝仄起首句押仄韵:
⊙仄⊙平平仄仄,(韵)
⊙平⊙仄平平仄。
(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
(韵)
仄韵七律
(1)仄韵平起式:(句式排列1321 4321)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韵仄起式:(句式排列3143 2143)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七言绝句对仗规则
七言绝句是一种汉语古典诗歌形式,其对仗规则要求平仄对仗,即平声与仄声的交替搭配。
下面是七言绝句的对仗规则:
1.平仄对仗:在每一句的七言绝句中,字的音节分为平仄两种声调。
平声是声调平坦的字,仄声是声调变化的字。
平仄对仗的规则通常是平仄平仄平仄,也就是说,每句中的字应该按照平仄交替的规律排列。
2.韵脚对仗:七言绝句的韵脚要求仄韵,即奇数句(第一句和第三句)的末字和偶数句(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末字押韵。
这种押韵方式常被表示为AABB,其中A代表奇数句的韵脚,B代表偶数句的韵脚。
3.避免纯平或纯仄句:为了增加文学表达的变化和节奏感,诗人通常避免编写纯平或纯仄的句子,而是尽量使平仄平衡且交替出现。
举个例子,下面是一首典型的七言绝句,其中用平仄标记了音节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A平B仄)
平仄平仄平平仄(A平B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C平D仄)
平仄平仄平平仄(C平D仄)
这个例子中,每一句都遵循了平仄对仗的规则,同时奇数句和偶数句的末字押韵(AABB的押韵方式)。
七言绝句的格律要求使诗歌具有音韵和韵律之美,增强了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的艺术效果。
七言绝句句式
四联四句。
(区别于律诗:四联八句。
)
七绝格律分两大类,合四种句式:
正格平起式两种:1、平起平收,首句押韵,2、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偏格仄起式两种:1、仄起平收,首句押韵,2、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四种基本句式
一般而言,第一二四句平声同韵;第三句仄声不同韵。
第二四句倒数第三字通常为仄音;整首诗的意境高,文辞雅,寓意深。
七言绝句句式
【首句平起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
【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
【首句仄起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
【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
(说明: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为韵脚,必须用平声)(以上文字根据《唐诗鉴赏辞典》编辑)。
浅谈七绝平仄格式
七绝有四种平仄格式,下面逐一列举,看看它们是由哪些结构材料组成的。
①式为: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
(a、b、c、d,用了全部四种)
②式为:b仄仄平平仄仄平,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
(b、d、a、b,用了其中三种)
③式为: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
(c、d、a、b,用了全部四种)
④式为:d平平仄仄仄平平,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
(d、b、c、d,用了其中三种)
可见,七绝这四种平仄格式,使用了a、b、c、d四种结构材料,亦即使用了: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
与五绝的结构材料比较一下,七绝的只多了一个停顿,即在五绝四种结构材料之前增加一个停顿,是“仄仄”开头的增加“平平”、是“平平”开头的增加“仄仄”,就成了组成七绝的句式。
七绝平仄格式在结构上有些什么特点呢?把七绝的所有平仄格式,列表分解一下,便可一眼看出。
七绝①式:句间句尾
a平平/仄仄/平平/仄1已知首句
对立<↓↓↓↓
b仄仄/平平/仄仄/平2句间对立句尾平声
粘连<↓↓↓↓
c仄仄/平平/平仄/仄3句间粘连句尾仄声
对立<↓↓↓↓
d平平/仄仄/仄平/平4句间对立句尾平声七绝②式:句间句尾
b仄仄/平平/仄仄/平1已知首句
对立<↓↓↓
d平平/仄仄/仄平/平2句间对立句尾平声粘连<↓↓↓↓
a平平/仄仄/平平/仄3句间粘连句尾仄声对立<↓↓↓↓
b仄仄/平平/仄仄/平4句间对立句尾平声七绝③式:句间句尾
c仄仄/平平/平仄/仄1已知首句
对立<↓↓↓↓
d平平/仄仄/仄平/平2句间对立句尾平声粘连<↓↓↓↓
a平平/仄仄/平平/仄3句间粘连句尾仄声对立<↓↓↓↓
b仄仄/平平/仄仄/平4句间对立句尾平声七绝④式:句间句尾
d平平/仄仄/仄平/平1已知首句
对立<↓↓↓
b仄仄/平平/仄仄/平2句间对立句尾平声粘连<↓↓↓↓
c仄仄/平平/平仄/仄3句间粘连句尾仄声对立<↓↓↓↓
d平平/仄仄/仄平/平4句间对立句尾平声根据以上分解,便可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七绝四种平仄格式是由四种特殊句式构成的,即由“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四种句式构成的。
四种句式分别充当首句,从而组成格式四种。
四种句式的主次关系与五绝的类似,“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是基本的,而“平平仄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则是派生的。
必须基本、派生四种句式齐备,才能构造出七绝的所有平仄格式。
第二,七绝四种平仄格式共同具有这样的结构特点:从第二句开始,后续句子句间的平仄必定先对立后粘连、句尾的平仄必定先平声后仄声,交替进行。
关于“对立”、“粘连”的解释跟五绝的一样。
第三,在已知七绝平仄格式第一句的情况下,按照从第二句开始,后续句子句间的平仄先对立后粘连、句尾的平仄先平声后仄声的原则,运用七绝平仄格式的四种结构材料去造句,应该能够把七绝的平仄格式正确重组出来。
随意重组七绝平仄格式,也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一是熟知七绝平仄格式的结构材料,牢记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四种句式。
二是熟知七绝平仄格式的结构特点,牢记当首句已知,从第二句开始,后续句子必然存在句间先对后粘、句尾先平后仄的关系。
首先重组七绝平仄格式第①式。
已知首句为“平平仄仄平平仄”,根据从第二句开始,后续句子句间先对后粘、句尾先平后仄的结构特点,第二句要挑选与上句句间“对立”、句尾为平声的句式,只能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句要挑选与上句句间“粘连”、句尾仄声的句式,只能是“仄仄平平平仄仄”;第四句要挑选与上句句间“对立”、句尾平声的句式,只能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可知,七绝平仄格式第①式应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其次重组七绝平仄格式第②式。
已知首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根据从第二句开始,后续句子句间先对后粘、句尾先平后仄的结构特点,第二句要挑选与上句句间“对立”、句尾为平声的句式,只能是“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三句要挑选与上句句间“粘连”、句尾仄声的句式,只能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四句要挑选与上句句间“对立”、句尾平声的句式,只能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可知,七绝平仄格式第②式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再次重组七绝平仄格式第③式。
已知首句为“仄仄平平平仄仄”,根据从第二句开始,后续句子句间先对后粘、句尾先平后仄的结构特点,第二句要挑选与上句句间“对立”、句尾为平声的句式,只能是“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三句要挑选与上句句间“粘连”、句尾仄声的句式,只能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四句要挑选与上句句间“对立”、句尾平声的句式,只能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可知,七绝平仄格式第③式应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最后重组七绝平仄格式第④式。
已知首句为“平平仄仄仄平平”,根据从第二句开始,后续句子句间先对后粘、句尾先平后仄的结构特点,第二句要挑选与上句句间“对立”、句尾为平声的句式,只能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句要挑选与上句句间“粘连”、句尾仄声的句式,只能是“仄仄平平平仄仄”;第四句要挑选与上句句间“对立”、句尾平声的句式,只能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可知,七绝平仄格式第④式应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有重组的七绝平仄格式,都与实际的七绝平仄格式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