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用甘肃省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素养全练1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
- 格式:docx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6
专题01 先秦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目录考情分析命题趋势阶段特征网络构建时空线索梳理预测考点一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夯基·知识梳理】知识点1 远古人类知识点2 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河姆渡、半坡居民知识点3 远古的传说考向1 北京人遗存及发现意义考向2 河姆渡、半坡居民生产、生活状况考向3 人文始祖与禅让制考点二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夯基·知识梳理】知识点1 夏商周的更替知识点2 西周的分封制知识点3 甲骨文与甲骨文知识点4 动荡的春秋时期知识点5 战国七雄知识点6 商鞅变法知识点7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知识点8 老子与孔子知识点9 百家争鸣考向1 分封制考向2 商周文明的代表:甲骨文、青铜器考向3 铁农具、牛耕;考向4 王室衰微考向5 商鞅变法考向6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考向7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老子、孔子考向8 百家争鸣链接中考考点要求课标要求命题趋势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命题角度——文明起源/古代农业/民族认同/华夏族形成。
命题点:北京人、原始农耕生活、考古发现、炎黄的传说、尧舜禹的禅让、年代计算;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通过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和“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初中历史总复习人教部编版: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1.(2021·福建)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
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答案:A2.(2021·海南)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可以佐证半坡人掌握简单纺织、制衣技术的是( )A.石铲B.骨耜C.骨针、骨锥、纺轮D.渔叉、渔钩、渔网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遗址中出土了骨针、骨锥以及陶制和石制的纺轮,据此可知,半坡人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故选C项;石铲、骨耜均是农业生产工具,故排除A、B两项;渔叉、渔钩、渔网均是捕鱼工具,故排除D项。
答案:C3.(2021·湖南常德)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不仅兼并小国,而且大国之间也出现兼并现象。
这突出反映了( )A.变法使各国实力增强B.统一趋势增强C.各国君主争霸野心强烈D.分封制彻底崩溃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国兼并小国,大国相互兼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局部统一,即统一趋势增强,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变法、分封制的内容,排除A、D两项;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兼并,而不是争霸,排除C项。
答案:B4.(2021·福建)通过分封制度,“周人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强大国家”,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
据此可知,分封制( )A.强化了诸侯权力B.扩大了统治范围C.加速了西周灭亡D.确立了君主专制答案:B5.(2020·江苏淮安)“他们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有很多发明创造。
他们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材料中的“他们”是( )A.炎帝和黄帝B.夏启和商汤C.老子和孔子D.项羽和刘邦答案:A6.(2020·福建)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
三年(2022-2024)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学生版专题01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1.(2024·吉林·中考真题)考古学者通过对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研究,揭示人类的()A.进化过程B.农耕生活C.王朝更迭D.政权并立2.(2024·天津·中考真题)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最可信的依据是()A.文字记载B.考古发现C.专家推测D.民间传说3.(2024·青海·中考真题)2024年2月,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夏尔雅玛可布遗址入围“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终评。
该遗址发现有石(城)墙、房屋建筑基址、(铜)冶铸遗存等重要遗迹,是研究青海历史的()A.口述史料B.实物史料C.文献史料D.二手史料4.(2024·云南·中考真题)经过考古学家的长期发掘,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中发现了厚达6米的灰烬积层,灰烬中有很多石块、兽骨和朴树籽等。
这一考古发现,可用来说明北京人()A.学会了制作陶器的方法B.已经掌握农作物种植技术C.居住于半地穴式圆形房屋D.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5.(2024·新疆·中考真题)考古学家在北京人地层处发现了大量的朴树籽,还有榛子、胡桃、松、榆等植物孢粉;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发现了不同动物的化石。
由此可知北京人()A.以采集狩猎为生B.已经会人工取火C.开始种植农作物D.会使用磨制石器6.(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在该遗址可发现()A.用火遗迹B.骨针化石C.炭化稻粒D.陶器葬品7.(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在遗址中可以看到()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青铜器D.铁器8.(2024·甘肃金昌·中考真题)下表为我国不同地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器物,这些器物均有“龙”的元素。
专题01 先秦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目录【考点过关练】考点01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考点02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真题实战练】【重难创新练】考点01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1.这个早期人类遗址出土的猿人化石、石制品、哺乳动物化石种类数量之多,以及用火遗迹之丰富,都是同时代其他遗址所无法相比的。
出现这段参观导词的旅游景点是在()A.云南元谋县B.北京周口店C.浙江余杭D.陕西西安【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29年12月2日,中国考古学者裴文中在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发掘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即北京人。
此后,考古工作者在周口店又先后发现五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骨骼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物品,共十万件以上。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结合题干材料“猿人化石、石制品、哺乳动物化石种类数量之多,以及用火遗迹之丰富,都是同时代其他遗址所无法相比的”可以得出,这是周口店北京人的情况,B项正确;云南元谋县发现的是元谋人,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浙江余杭发现的是河姆渡居民,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陕西西安发现了半坡居民,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
故选B项。
2.下图是《河姆渡遗址》邮票,展示了我国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③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④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C【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
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结合题干三张邮票可知,河姆渡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①正确;河姆渡居民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③正确;河姆渡居民已学会了制作舟船,④正确;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使用磨制石器,②错误。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2.生活年代:;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是裴文中1929年发现的)2.生活年代:;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的某些特征。
4.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木棒。
5.生活方式:、。
6.火的使用:会使用,会保存火种。
7.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8.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遗址位于。
距今约。
具有的特征。
已懂得。
已掌握和,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二、原始农业的发展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至公元前。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标志着原始农业的发展;4.意义: 。
5.看图: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河姆渡居民复原图:(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炎黄联盟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部落。
3.影响:逐渐形成,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
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1.炎帝的贡献: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铜,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3.黄帝时期: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发明算盘,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时空览史】【阶段特征】中国广袤的大地孕育了北京人等早期人类。
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逐渐兴起和发展。
五六千年前,部落联盟出现,炎帝和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
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考点1】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关键点】①北京人的发现地点和距今年代②北京人的特征及其发现的意义③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1.元谋人:发现于云南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北京人(1)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2)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3)特征: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能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处于“旧石器时代”;采集狩猎;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4)地位: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5)意义: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3.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
有爱美意识。
【易错易混】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能反映历史真实的材料。
第二手史料: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做的研究及诠释,一般带有作者的主观意见,不能客观、完整反映历史真实。
化石属于第一手史料。
【考点2】原始农耕生活【关键点】①原始农业兴起发展的标志及影响②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生活状况③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1.原始农业的发展(1)时间:距今10 000年左右。
(2)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3)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练难点·练热点·练重点】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精练卷(1.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一、选择题1.《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 。
材料体现的观念是()A.民族认同B.华夷有别C.民族差异D.国家统一2.今年的9月23日,我们迎来了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主题是“庆丰收迎盛会”,也是全国人民国泰民安的节日。
中国的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那么我国原始农业兴起于()A.旧石器时代B.传说时代C.采猎时代D.新石器时代3.文物静默无声,却蕴含千言万语。
一万多年前金华浦江上山的一粒稻米,连同和它一起出土的彩陶共同印证了该地()A.正处于旧石器时代B.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C.已经进入青铜时代D.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4.“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
”这反映了当时实行()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郡县制5.若给右图选定一个主题,合适的是()A.山顶洞人采集场景想象图B.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C.河姆渡人生活场景想象图D.半坡人农耕场景想象图6.《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
材料体现的观念是()A.华夷有别B.民族差异C.民族认同D.国家统一7.下表为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生活状况对照表。
据此可知()A.早期的中华文明已经具有区域性特征B.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C.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已进入文明社会D.南方文明水平比北方高8.传说中的炎帝,其部落主要活动于陕西渭河流域,他曾教民制作陶器。
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半坡、河南仰韶等遗址发现了大量彩陶。
这说明()A.陶器最早出现在中国陕西地区B.考古是认识历史的唯一途径C.历史传说是虚构,因而不可信D.传说与考古成果可相互印证9.《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发现舜很贤能,精于农耕,善于制作陶器,有领导才能,可以托付重任,临终前就把权力正式移交给了禹,而没传给无德无才的儿子。
2021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素养练习中国古代史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1.《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2.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
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3.他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 第一霸主逞威风”。
该歌谣中的他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越王勾践4.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
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 )A.牧野之战B.涿鹿之战C.城濮之战D.巨鹿之战5.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
20世纪50年代在黄河流域陕西某遗迹发掘出距今约六千年的粟粒、菜籽等遗物,据此判断生活在该遗址的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6.以身作则、公而忘私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
中国历史上禹曾经为治理黄河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来他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这个王朝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7.1982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D.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8.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图属于哪一时期的形势图( )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朝时期9.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A.国家产生B.文明起源C.政权分立D.社会转型10.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北京人复原头像”(如图)的主要依据( )A.周口店的自然环境B.遗址中的打制石器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D.北京人生活想象图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素养全练1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选择题1.(2018·北京,改编)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北京人复原头像”(如图)的主要依据( )A.周口店的自然环境B.遗址中的打制石器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D.北京人生活想象图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研究。
在历史研究中,最重要的是实物,即地下史料,化石是伴随地层形成的留有原生物印迹的石头,化石形成以后,无论地球上发生怎样的变化,它几乎都不会改变。
所以,化石成了记录地球历史的特殊文字。
依据这些特殊的文字,人们能够了解地层的年龄及当时的一些情况。
因此,完成“北京人复原头像”主要的依据是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它具有稳定性和不可复制性,选C 项。
2.(2018·山东烟台)1982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D.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北京人。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河姆渡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半坡人和河姆渡人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
故本题选B项。
〚导学号08484000〛3.(2018·云南,改编)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
20世纪50年代在黄河流域陕西某遗迹发掘出距今约六千年的粟粒、菜籽等遗物,据此判断生活在该遗址的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答案:C4.(2018·江苏无锡)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
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
故本题选C项。
5.(2018·山东德州)“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
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 )A.牧野之战B.涿鹿之战C.城濮之战D.巨鹿之战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黄帝。
题干问的是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展开激战,最终炎黄部落打败了蚩尤部落。
牧野之战是商周之间的战争;城濮之战是晋楚之间的战争;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
故本题选B项。
6.(2018·湖南郴州)以身作则、公而忘私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
中国历史上禹曾经为治理黄河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来他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这个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答案:A7.(2018·湖南怀化)他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 第一霸主逞威风”。
该歌谣中的他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越王勾践答案:A8.(2018·四川眉山)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图属于哪一时期的形势图( )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朝时期答案:C〚导学号08484001〛9.(2018·山东滨州)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A.国家产生B.文明起源C.政权分立D.社会转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春秋战国的大变革体现在社会转型上,逐渐进入封建社会。
文明起源是史前时期的时代特征;国家产生是夏商周时期总的时代特征;政权分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故本题选D项。
10.(2018·四川泸州)《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答案:A二、非选择题11.(2018·甘肃陇南月测,改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早期人类化石和文化发现的重要地区之一。
……我国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遗址有二十余处,北起辽宁,南及云南,西至陕西,东到安徽。
沿黄河、长江两大河流分布较为密集。
——《中国原始社会史》(1)指出材料一中“云南”所在的重要原始人类遗址是什么。
材料二如图中国原始人类遗址分布图(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原始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什么区域?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说明,黄河、长江为什么被称作是我们的母亲河?材料三穿越时空,追溯历史,展现在你面前的是发生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一幕。
清晨,他们伴着第一缕阳光从山洞出发了。
他们中青壮年手拿火把开始追逐山林中的肿骨鹿,有用木棒击打的,有用打制的尖锐石头丢的,肿骨鹿逐渐失去了抵抗能力,成为他们第一个猎物。
留在洞内的妇女、老人和孩子也没有闲着,他们成群结队地在洞周围摘果实,并用保留下来的火种烤熟了吃。
落日的余晖斜斜地射入洞内,打猎归来的人们与洞内的人们围坐在火堆旁,分享着捕获来的猎物。
(3)材料三中的“他们”是我国境内的哪一原始居民?他们生活的主要地域在哪里?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参考答案:(1)元谋人遗址。
(2)黄河、长江流域。
我国早期人类化石和文物发现的重要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他们的历史活动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
(言之有理即可)(3)北京人。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北京人居住在山洞里;已经会制造石制工具;通过狩猎和采集果实获得食物;已学会使用火;已学会吃熟食。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
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兵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新中国考古五十年》材料三《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
”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
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中国古代史》(1)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2)据材料二,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春秋时期耕作方式有何变化?据材料三,这一变化有何历史作用?(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
参考答案:(1)表现: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
例:制作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
(2)青铜器品种多,数量大;青铜工艺高超;已有文字等。
(3)由集体耕作到租佃制出现。
提高了生产积极性(生产力得到发展)。
(4)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走向封建社会。
13.(2018·山东莱芜,改编)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 《周初形势图》图2 《春秋争霸形势图》(1)图1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图2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材料二图3 铁制农具图4 穿有鼻环的牛尊(2)依据材料二中图3和图4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导致了社会上什么新兴阶级的出现?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3)材料三中的百家争鸣和材料一、材料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结合秦汉两朝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对后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参考答案:(1)分封制。
诸侯争霸。
影响:一方面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
另一方面诸侯国数量减少,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2)新现象: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阶级:地主和农民。
(3)关系:政治、经济的变革,促成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影响:秦始皇依据法家思想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或把儒家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正统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