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环境科学03级试卷A标准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15.50 KB
- 文档页数:5
《环境化学》(A)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评阅人复查人签名合分人签名一.填空(每空1分)得分1.环境问题是在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具体原因包括污染物排放和过度开发资源;2.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其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不能超过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3在大气对流层中污染物易随空气发生垂直对流运动,在平流层中污染物易随地球自转发生水平运动;4.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的传输。
5.当Γ<Γd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
6.大气中重要自由基产生于光离解。
7.由若干个苯环稠和在一起的化合物称为多环芳烃;8.在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于大气中时可能发生光化学烟雾,该反应机制为:自由基引发、自由基转化和增殖、自由基氧化NO、链终止;9.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从而保护生物,维持生态平衡;10.洛杉矶烟雾也称为光化学烟雾。
11.伦敦烟雾也称为硫酸型烟雾。
12.当降水的pH值 5.0时,称为酸雨。
13.可吸入粒子是指粒径﹤10um的颗粒物;14.PAN是指大气中的过氧乙酰硝酸酯污染物;15.水中异养生物利用自养生物产生的有机物为能源及材料构成生命体;16.导致痛痛病的污染物是Cd;17.导致水俁病的污染物是甲基汞。
18.腐殖质分子中含有多元环状结构,其上联接有-OH -COOH -CHO等官能团;19.非离子型有机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20.pH值在4.5至8.3之间时,水中碳酸的主要形态分别为CO2、H2CO3、HCO3-;21.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吸附、凝聚絮凝、溶解沉淀、配合、氧化还原;22.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分配、水解、光解、挥发、生物降解;23.pE值低表示环境为有机碳性环境。
24.标化分配系数是以有机碳为基础表示的分配系数。
25.次生矿物由物理分化和化学分化而成;26.氧垂曲线可依次划分为清洁区及分解区、腐败区、恢复区及清洁区27.在S-P模型中,溶解氧有一个最低值称为极限溶解氧28.天然水中的颗粒物聚集的动力学方程分别称为为异向絮凝、同向絮凝、差速沉降絮凝。
《环境化学》(A)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评阅人复查人署名合分人署名一.填空(每空 1 分)得分1.环境问题是在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详细原由包含污染物排放和过分开发资源;2.可连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其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不可以超出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3 在大气对流层中污染物易随空气发生垂直对流运动,在平流层中污染物易随处球自转发生水平运动;4.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的传输。
5.当Γ <Γd 时,大气处于稳固状态。
6. 大气中重要自由基产生于光离解。
7.由若干个苯环稠和在一同的化合物称为多环芳烃;8. 在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于大气中时可能发生光化学烟雾,该反响体制为:自由基引起、自由基转变和增殖、自由基氧化 NO、链停止;9. 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够汲取紫外线进而保护生物,保持生态均衡;10.洛杉矶烟雾也称为光化学烟雾。
11.伦敦烟雾也称为硫酸型烟雾。
12.当降水的 pH 值 5.0时,称为酸雨。
13.可吸入粒子是指粒径﹤10um的颗粒物;14.PAN是指大气中的过氧乙酰硝酸酯污染物;15.水中异养生物利用自养生物产生的有机物为能源及资料构成生命体;16.致使痛痛病的污染物是17.致使水俁病的污染物是Cd甲基汞;。
18. 腐殖质分子中含有多元环状构造,其上联接有-OH-COOH-CHO等官能团;19. 非离子型有机物可经过溶解作用分派到土壤有机质中;20.pH 值在 4.5 至 8.3 之间时 , 水中碳酸的主要形态分别为CO2、H2CO3、HCO 3-;21. 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徙转变方式有吸附、凝集絮凝、溶解积淀、配合、氧化复原;22.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徙转变方式有分派光解、挥发、生物降解、水解、;23.pE 值低表示环境为复原性环境。
24. 标化分派系数是以有机碳为基础表示的分派系数。
25. 次生矿物由物理分化和化学分化而成;26. 氧垂曲线可挨次区分为洁净区及分解区、腐败区、恢复区及洁净区27. 在 S-P 模型中,溶解氧有一个最低值称为极限溶解氧28. 天然水中的颗粒物齐集的动力学方程分别称为为异向絮凝、同向絮凝、差速沉降絮凝。
环境化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环境化学是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
A. 存在和变化B. 存在和分布C. 变化和迁移D. 迁移和转化答案:D2. 环境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不包括()。
A. 大气B. 水体C. 土壤D. 人体答案:D3. 环境化学研究的污染物不包括()。
A. 重金属B. 农药C. 放射性物质D. 氧气答案:D4. 环境化学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过程主要受()影响。
A. 物理因素B. 化学因素C. 生物因素D. 以上都是答案:D5. 环境化学研究中,污染物的生物效应主要体现在()。
A.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B.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C.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A. 污染物的来源与排放B. 污染物的环境行为C. 污染物的环境效应D. 污染物的控制与治理答案:ABCD2. 环境化学研究的污染物类型包括()。
A. 有机污染物B. 无机污染物C. 放射性污染物D. 生物污染物答案:ABCD3. 环境化学中,污染物的迁移过程主要包括()。
A. 挥发B. 沉降C. 吸附D. 溶解答案:ABCD4. 环境化学中,污染物的转化过程主要包括()。
A. 氧化还原反应B. 水解反应C. 光解反应D. 生物降解答案:ABCD5. 环境化学研究的污染物环境效应主要包括()。
A. 对大气的影响B. 对水体的影响C. 对土壤的影响D. 对生物的影响答案:ABCD三、判断题1. 环境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化学、环境科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对)2. 环境化学只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不涉及污染物的来源与排放。
(错)3. 环境化学研究的污染物类型包括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对)4. 环境化学中,污染物的迁移过程不包括挥发和沉降。
(错)5. 环境化学研究的污染物环境效应不包括对生物的影响。
(错)四、简答题1. 简述环境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环境化学试题及答案整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化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研究化学反应的学科B. 研究环境与化学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C. 研究化学元素的学科D. 研究物理性质的学科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环境污染物?A. 重金属B. 放射性物质C. 氧气D. 有机溶剂答案:C3. 环境化学中,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A. 工业排放B. 自然界C. 农业活动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哪项?A. 工业废水B. 农药和化肥C. 生活垃圾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酸雨的形成主要与哪种气体有关?A. 二氧化碳B. 甲烷C. 二氧化硫D. 氮氧化物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环境化学研究的领域?A. 大气化学B. 水化学C. 土壤化学D. 食品化学答案:ABC2. 环境化学中,哪些物质可以作为重金属污染的指标?A. 铅B. 汞C. 镉D. 砷答案:ABCD3. 下列哪些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A. 工业废水B. 农业排水C. 生活污水D. 雨水冲刷答案:ABC4. 哪些因素会影响土壤的污染程度?A. 土壤类型B. 土地利用方式C. 气候条件D. 人为活动答案:ABCD5. 环境化学中,哪些方法可以用于污染物的分析?A. 色谱法B. 质谱法C. 光谱法D. 电化学分析答案:ABCD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化学中,______是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答案:二氧化硫2. 土壤污染可以通过______和______两种方式进入人体。
答案:食物链、皮肤接触3. 酸雨的pH值通常______7。
答案:小于4. 环境中的______污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答案:氮和磷5. 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神经系统损伤、肝脏损伤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 简述环境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环境化学》试卷A 答案一、名词解释(共21分、3分/个)1、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
2、富营养化:在高生产率的水中藻类生产旺盛,死藻的分解引起水中溶解氧水平降低,这种情况常被称为富营养化。
3、生物富集:是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水、土壤 、大气)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4、干沉降:是指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或与其他物体碰撞后发生的沉降。
5、决定电位:若某个单体系的含量比其他体系高得多,则此时该单体系电位几乎等于混合复杂体系的PE ,称之为决定电位。
6、被动扩散:脂溶性物质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即顺浓度梯度扩散通过有类脂层屏障的生物膜,进入生物体内,这种现象称为被动扩散。
7、反硝化:硝酸盐在通气不良条件下,通过微生物作用而还原的过程称为反硝化。
二、判断题(共10分、1分/个)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填空题(0.5分/空、共20分)1、 爱根核模 2um2、 NO 90% NO 23、水解作用 光解作用4、 PAH:多环芳烃 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AN: 过氧乙酰基硝酸酯 PCBs:多氯联苯 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5、 H HCO6、磷脂双分子层 蛋白质 75-100Å7、 有机质 10%8、吸收 分布 排泄9、酶蛋白 辅酶 氢原子 酰基(基团) 10、NO 2 700 11、土壤 海底沉积物 水底沉积物12、对流层 13、溶解氧 有机物 14、盐基离子 致酸离子 潜性酸度15、光化学烟雾 16、13.56 17、臭氧 甲醛四、简答题(共24分、6分/个)1、CO2、CO 32-、HCO 3-、H 2CO 3,常把CO 2和H 2CO 3 合并为H 2CO 3*;(3分) 当PH <8.3 则CO 32-可忽略,(1分) 当PH=8.3,HCO 3-存在,(1分) PH >8.3时, HCO 3- = H+ + CO 32- (1分) 2、据Einstein 能量公式:E=119.62×106/λ=119.62×106/290=412KJ/mol (3分)与题给N-O 键能数据比较后可知, 290nm 波长光能引起N-O 键断裂,不能引起S-O 键断裂。
《环境化学》AB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环境化学》A/B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一般通过湿沉降过程去除大气中颗粒物的量约占总量的 80%~90%,而干沉降只有 10%~20 。
2、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有表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和专属吸附。
3、众所周知,化学工业是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的“三废”大户,对化学工业来说,清洁生产是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4、无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主要通过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胶体形成、吸附-解吸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进行迁移转化。
5、一般天然水环境中,决定电位的的物质是溶解氧,而在有机物累积的厌氧环境中,决定电位的物质是有机物。
6、土壤是由气、液、固三相组成的,其中固相可分为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两者占土壤总量的 90%以上。
7、绿色产品标志,或称环境标志、生态标志、蓝色天使等。
8、氧垂曲线可依次划分为清洁区及分解区、腐败区、恢复区及清洁区9、在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于大气中时可能发生光化学烟雾,该反应机制为:自由基引发、自由基转化和增殖、自由基氧化NO 、链终止;10、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既是环境综合治理的最终目的之一,也是从治理中获得综合效益的集中表现。
11、pH值在 4.5至8.3之间时,水中碳酸的主要形态分别为 CO2、H2CO3、 HCO3-;12、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吸附、凝聚絮凝、溶解沉淀、配合、氧化还原;13、降水中主要的阴离子有 SO42-、 NO3-、 Cl-、 HCO3-。
23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转化、燃烷及污染控制等新技术,包括洁净生产技术、洁净加工技术、高效洁净转化技术、高效洁净燃烧与发电技术和燃煤污染排放治理技术等。
参见教材p209页4、次生矿物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却有所改变5、分配系数颗粒物从水中吸着有机物的量,与颗粒物中有机质的含量密切相关,而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Kp)。
环境化学课程试卷(A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CBADA BAACA CACB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爱根核模、积聚摸、粗粒子摸2、被富集3、100-700nm4、O 25、[HCO 3-][CO 32-]6、K OC =0.63K OW7、腐黑物、腐殖酸、富里酸8、形态、浓度9、扩散、质题流动10、CH 3· X ·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大气中重要自由基HO·、HO 2·的来源。
(1)HO 来源对于清洁大气而言,O 3的光离解是大气中HO 的重要来源:23O O hv O +→+HO O H O 22→+对于污染大气,如有HNO 2和H 2O 2存在,它们的光离解也可产生HO : NO HO hv HNO +→+2HO hv O H 222→+其中HNO 2的光离解是大气中HO 的重要来源。
(2)HO 2的来源大气中HO 2主要来源于醛的光解,尤其是甲醛的光解:HCO H hv CO H +→+2M HO M O H +→++22CO HO O HCO +→+22任何光解过程只要有H 或HCO 自由基生成,它们都可与空气中的O 2 结合而导致生成HO 2。
亚硝酸酯和H 2O 2 的光解也可导致生成HO 2:NO O CH hv ONO CH +→+33CO H HO O O CH 2223+→+HO hv O H 222→+O H HO O H HO 2222+→+如体系中有CO 存在:H CO CO HO +→+222HO O H →+2、有机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存在哪些重要过程?(1)负载过程:污水排放速率、大气沉降以及地表径流引入有机毒物至天然水体均将直接影响污染物在水中的浓度。
(2)形态过程:①酸碱平衡:天然水中pH 决定着有机酸或碱以中性态存在的分数,因而影响挥发及其他作用。
②吸着作用:疏水有机化合物吸着至悬浮物上,由于悬浮物质的迁移而影响它们以后的归趋。
环境化学试题及答案整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环境化学主要研究的是()A. 化学在环境中的应用B. 环境对化学的影响C. 环境问题中的化学过程D. 化学污染物的治理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环境化学研究的范畴?()A. 大气污染B. 水体污染C. 土壤污染D. 食品化学答案:D3. 环境化学中,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A. 工业废水排放B. 农业化肥使用C. 城市生活垃圾D. 自然界地质作用答案:A4. 酸雨的形成与哪种气体的排放有关?()A. 二氧化碳B. 甲烷C. 二氧化硫D. 氮氧化物答案:C5. 环境化学中,生物降解是指()A.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B. 化学分解有机物质C. 物理分解有机物质D. 光解有机物质答案:A6.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A. 多氯联苯B. 六六六C. 滴滴涕D. 二氧化碳答案:D7. 环境化学中,生物富集是指()A.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积累B.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扩散C. 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固定D.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稀释答案:A8. 以下哪种物质是温室气体?()A. 二氧化碳B. 氧气C. 氮气D. 氩气答案:A9. 环境化学中,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与哪种气体的光化学反应有关?()A. 二氧化碳B. 甲烷C. 氮氧化物D. 硫化氢答案:C10. 环境化学中,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是指()A. 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染物B. 物理方法去除污染物C. 化学方法转化污染物D. 植物吸收污染物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环境化学研究的污染物类型包括()A. 重金属B. 农药C. 放射性物质D. 温室气体答案:ABCD2. 环境化学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A. 温度B. pH值C. 光照D. 微生物活动答案:ABCD3. 环境化学中,以下哪些措施可以减少大气污染?()A. 工厂废气处理B. 植树造林C. 减少化石燃料使用D. 推广清洁能源答案:ABCD4. 环境化学中,以下哪些物质对水体污染有贡献?()A. 工业废水B. 农业化肥C. 生活污水D. 塑料垃圾答案:ABC5. 环境化学中,以下哪些方法可用于土壤污染的修复?()A. 物理修复B. 化学修复C. 生物修复D. 土壤置换答案:ABC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试题2 环境化学试题一名词解释(每词4 分, 共32分)K) 4 放射性活度1 PTS2 环境效应3 标化分配系数(oc5 有害废物 6土壤盐基饱和度 7阈剂量(浓度) 8 Bioaccumulation二简答题(每题6分, 共36分)1 什么是环境问题?请简述当今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2 Describe the major soil components and their significances in environmental chemistry3 什么是毒物的联合作用及其主要分为哪几类?4 大气中有哪些重要的吸光物质,其吸光特征是什么?5叙述大气中含氮化合物、含卤素化合物的源和汇。
6为什么水体pH较低时,鱼体内积累的甲基汞含量较高?三应用环境化学原理分析下列问题(10分+11分+11分, 共32分)1 下图是C3H6、NO、空气(O2、N2)混合物经紫外线照射后的时间成分关系图。
从图中可知,随NO和C3H6等初始反应物的氧化消耗,NO2和醛量增加;当NO耗尽时,NO2出现最大值。
此后,随着NO2的消耗(浓度下降),O3和其他氧化剂如过氧乙酰硝酸酯(PAN)产生了。
试利用大气环境化学原理分析可能发生的环境现象,并阐述其机制。
2 假设你的朋友在深圳某燃煤火力发电厂附近投资了一个果园种植项目,但是产量一直不好,初步检测发现土壤呈明显酸性,收获的产品重金属含量过高,请你用所学的环境化学相关知识为你的朋友解释出现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
3 2005年11月13日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爆炸后造成松花江水体污染。
为了确保哈尔滨市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哈尔滨市政府决定于2005年11月23日零时起,关闭松花江哈尔滨段取水口,停止向市区供水,(该取水口位于爆炸现场下游)。
11月24日国家环保总局宣布该水体污染物主要为苯、苯胺和硝基苯,并确定为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试应用环境化学原理分析该现象。
环境化学试题2答案一 名词解释(每词3 分, 共24分)1 PTS :(Persistent Toxic Substances ,PTS ):是指一类具有很强的毒性,在环境中难降解,可远距离传输,并随食物链在动物和人体中累积、放大,具有内分泌干扰特性的污染物,包括POPs 和某些重金属污染物。
环境化学试题及答案环境化学是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分布、迁移、转化及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影响的科学。
以下是一套环境化学试题及答案,供参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化学物质B. 环境因素C. 生态系统D. 人类健康答案:A2. 以下哪个不是环境污染物?A. 重金属B. 农药残留C. 放射性物质D. 氧气答案:D3. 环境化学中,哪个过程描述了物质从大气进入水体?A. 蒸发B. 凝结C. 沉降D. 渗透答案:C4. 环境中的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化学物质的迁移和转化?A. 温度和pHB. 光照和风速C. 土壤湿度和植被D. 所有上述因素答案:D5.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A. DDTB. 多氯联苯(PCBs)C. 二氧化碳D. 六氯苯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环境化学中的生物放大现象指的是_______在食物链中逐级累积的现象。
答案:有毒物质7. 环境化学中,_______是指物质在环境中的浓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答案:积累8. 环境化学研究中,_______是指物质在不同环境介质之间的转移。
答案:迁移9. 环境化学中,_______是指物质在环境中的化学性质和形态发生变化的过程。
答案:转化10. 环境化学中,_______是指物质在环境中的浓度低于某一阈值,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不产生显著影响的状态。
答案:无害化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环境化学中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环境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分布、迁移、转化规律,环境污染物的来源、行为和影响,以及环境污染物的控制和治理技术。
12. 描述环境化学中污染物的生物放大现象及其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答案:生物放大现象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尤其是重金属和某些有机污染物,在食物链中逐级累积,导致高营养级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远高于低营养级生物。
环境化学环境科学03级试卷A标准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0.6分,共30分)
1.光子能量公式是E=hc/λ,通常波长大于700nm的光就不能引起光化学离解,此时对应的化学键能是167.4KJ/mol。
2.光化学烟雾从产生到结束,其中主要污染物出现的顺序依次是NO,NO2,烃,醛,O3,自由基,RC(O)O2,二次污染物有O3,醛,PAN,过氧化氢等。
3.土壤碱化度为钠离子饱和度,其产生过程为交换性离子的吸附作用。
4.受氢体包括分子氧,有机底物,无机含氧化合物。
5.硝化细菌为化能自养性细菌,严格要求高水平的氧,反硝化的重要条件是厌氧。
6.腐殖质可分为腐殖酸,富里酸,腐黑物。
7.水环境中污染物的光解过程可分为直接光解,敏化光解,氧化反应三类。
8.我国酸雨的关键性离子组分为SO42-,Ca2+,NH4+
9.大气颗粒物中粒径小于2um的称为细粒子,其主要的化学组分为硫酸根,氨离子,硝酸根离子,炭黑,痕量金属;粒径大于2um的称为粗粒子,其主要的化学组分为铁,钙,硅,钠,铝,镁,钛等元素组成。
10。
毒作用的生物化学机制包括酶活性的抑制,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
11.化学物质的联合作用包括协同作用,独立作用,相加作用,拮抗作用。
12.向某一含炭酸的水中加入重碳酸盐,总酸度增大,无机酸度减小,CO2酸度不变,总碱度不变,酚酞碱度不变,苛性碱度减小。
13.含炭化合物的厌氧分解过程中,在产酸细菌的作用下,生成有机酸,醇等中间产物,然后在产氢菌、产乙酸菌及产甲烷细菌的作用下,生成乙酸、甲酸、氢气和二氧化碳及甲烷。
14.盐基饱和度为100%的土壤,其潜性酸度为0。
15.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通过辅酶A辅酶,转化为乙酰辅酶A,然后与草酰乙酸反应生成柠檬酸,进入三羧酸循环。
16.导致臭氧层耗损的典型物质有水蒸气、氮氧化物、氟氯烃、HOx等。
17.大气中的自由基有HO、HO2、R、RO、RO2。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8分)
pc—pH图:物质浓度与pH值相关时,根据相应数据绘制的以pH值为自变量,pc值为因变量的集合图形。
标化分配系数:有机毒物在沉积物与水之间的分配比率用分配系数表示,分配系数与沉积物中有机碳的质量分数的比值称为标化分配系数。
β氧化途径:饱和脂肪酸与辅酶A结合,形成脂酰辅酶A,羧基的β位上的碳原子经历脱氢-加羟-羰基化等氧化过程,然后与辅酶A结合,形成乙酰辅酶A和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辅酶A的过程。
湿沉降:通过降雨降雪等使大气中的颗粒物从大气中去除的过程。
土壤胶体的双电层:土壤胶体微粒具有双电层,微粒的内部称为微粒核,一般带负电荷,形成一个负离子层,其外部由于电性吸引,而形成一个正离子层。
即合称为双电层。
生物积累: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电中性原理:在所有溶液或其他体系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量相等,代数和为0,体系对外呈电中性。
质体流动:由水或土壤颗粒或两者共同作用引起的物质流动现象。
光量子产率:发生光化学反应的光子数目与吸收光子数目的比率。
三公式推导(每题6分,共6分)
推导天然水体的电子活度pE与氧化还原电位的关系。
解:如果有一个氧化还原半反应:Ox + ne = Red
根据能斯特方程式,则上述反应可以写成:
E=E0-2.303RT*lg([Red]/[Ox])/nF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E0=2.303RT*lgK/nF
E= 2.303RT*lgK/nF-2.303RT*lg([Red]/[Ox])/nF = (2.303 RT/nF)(lgK- lg([Red]/[Ox])) 从理论上考虑下式成立:
K=[Red]/[Ox][e]n
即[e]={ [Red]/[Ox]K}1/n
根据pE的定义:pE=-lg[e]= 1/n{lg K –lg([Red]/[Ox])}
将E=(2.303 RT/nF)(lgK- lg([Red]/[Ox]))变形后代入上式,即:
pE= EF/2.303RT
pE0= E0F/2.303RT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大气中丙烯与HO.、O3的反应特征过程。
1
2.简述汞的微生物转化过程中辅酶的作用。
微生物参与汞形态转化的主要途径是汞的甲基化作用。
辅酶为甲基钴氨素,此辅酶把负甲基离子传递给汞离子形成甲基汞,本身变为水合钴氨素,后者由于其中的钴被辅酶FADH2还原,并失去水而转变为五个氮配位的一价钴氨素,最后,辅酶甲基四叶氢酸将正甲基离子转于五配位钴氨素,并从其一价钴上取得二个电子,以负甲基离子与之络合,完成甲基钴氨素的再生,使汞的甲基化能够顺利进行。
3.举例说明专属吸附的概念和解释的现象。
专属吸附现象是用来解释吸附过程中表面电荷改变符号,甚至使离子化合物吸附在同号电荷表面的现象,它是指在吸附过程中,除了化学键的作用,尚有加强的憎水键和范德华力或氢键在起作用。
如简单的铝铁高价离子,并不能使胶体电荷因吸附而变号,但其水解产物却可以达到这点。
当水锰矿吸附体系pH在等电点(ZPC处或小于ZPC时,对钴、铜、镍等离子都能进行吸附作用,这表明水锰矿不带电荷或者带正电荷时均能吸附过渡金属元素。
五计算题(每题8分,共16分)
1.计算含镉废水通入H2S达到饱和并分别调整pH 值为4.0,9.0时水中剩余镉离子的浓度比值。
解:
2 2
2
H S H S
+-
+
K1,2=[H+]2[S2-]/[H2S]=K1*K2=1.16*10-23 [S2-]= K1,2*[H2S]/[H+]2
K SP= [Cd2+]*[S2-]
[Cd2+]= K SP/[S2-]= K SP/ K1,2*[H2S]/[H+]2 pH 值为4.0时,
[Cd 2+]1= K SP /[S 2-]= K SP / K 1,2*[H 2S]/10-8
pH 值为9.0时,
[Cd 2+]2= K SP /[S 2-]= K SP / K 1,2*[H 2S]/10-18
[Cd 2+]1/[Cd 2+]2= K SP / K 1,2*[H 2S]/10-8/ K SP / K 1,2*[H 2S]/10-18=10
2.若有水A ,pH 为7.5,其碱度为5.38m mol/L,水B 的pH 为9.0,碱度为0.70m mol/L ,若这两种水以2:3的体积比混合,问混合后pH 的表达式方程。
解:
[总碱度] = C T (α1 +α2) + K w /[H +] –[H +]
C T = [1/(α1 +2α2)]{[总碱度] + [H +] –[OH -]}
令 α = 1/(α1 +2α2)
当pH 值在5-9范围内,[总碱度]≧1.0mmol/L 时,[H +] 、[OH -]项可以忽略不计,C T 值与总碱度之间存在简化关系:
C T =α [总碱度]
依据题意,这两种水以2:3的体积比混合时,总碱度和碳酸盐总量不变
[总碱度]混合 = (2[总碱度] pH=7.5 + 3[总碱度] pH=9.0)/5
C T 混合= (2C T pH=7.5 + 3C T pH=7.5 )/5
计算出[总碱度]混合 和C T 混合
[总碱度]混合 = C T 混合(α1混合+α2混合) + K w /[H +]混合–[H +]混合
将α1混合和α2混合用H +的方程表示,即最终的表达式也就可以表示出来。
六 综合题(第一题8分,第二题7分,共15分)
1.推导米氏方程式,并解释米氏方程中Km,Monad 方程中Ks 和Langmuir 吸附等温线中A 的意义。
污染物在环境中生物转化机理表示为:
1
32K K K E S ES E P +−−→+
式中,E 表示酶,S 表示底物,ES 表示复合物,P 代表产物
K 1,K 2,K 3 分别代表相应单元反应速率常数。
[E]0—酶的总浓度
[S]—底物浓度
[ES]—底物—酶复合物浓度
则其速率微分方程依次为d[ES]/dt= K 1{[E]0-[ES]}*[S]
-d[ES]/dt=( K 2+ K 3) [ES]
设其处于动态平衡,则K 1{[E]0-[ES]}*[S] =( K 2+ K 3) [ES]
令Km=( K 2+ K 3)/ K 1
则[ES]= [E]0[S]/(Km+[S])
由v= K 3 [ES]
当[ES]= [E]0 时,速率最大,Vmax= K 3 [E]0
V= Vmax/(Km+[S])
Km 为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Ks为最大比生长速率一半时的基质浓度。
A表示吸附量达到G0/2时溶液的平衡浓度。
2.讨论土壤颗粒的分配,吸附作用的特征与区别。
分配作用:水溶液中,土壤有机质对有机化合物的溶解作用,而且在溶质的整个溶解范围内,吸附等温线都是线性的,与表面吸附位无关,只与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相关,因而放出的吸附热量小。
吸附作用: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土壤矿物质对有机化合物的表面吸附作用活干土壤矿物质对有机化合物的表面吸附作用,其吸附等温线是非线性的,并且存在着竞争吸附,同时,在吸附过程中往往要放出大量的热来补偿反应中熵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