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 格式:ppt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37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3第3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内容。
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内容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这一模块的教学需要以必修1《分子与细胞》为基础,同时也是为选修模块《生物科学与社会》和《现在生物科技专题》打基础。
而本章《植物的激素调节》在整个模块中比较独立,故与其他内容的交叉比较少。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是本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有两个,第一个是生长素的发现:以生长素的发现为线索,选取关键史实进行组织,以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的过程和科学知识形成的过程,领悟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做出判断的,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第二个是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是理解与生长素有关的许多植物生理现象的基础,因此,本教材改变以前教材中把这部分内容做为选学材料的做法,但力求简练。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说明植物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探究的精神。
3、情感目标(1)通过对植物生长素的学习,使学生感受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体验科学成果的来之不易,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难点:生长素发现过程体现的科学探索的思维方式和严谨方法。
二、说学生本地区来自农村的学生比较多,而农村学生普遍存在以下缺点:1、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思维能力,但对抽象的讲解容易厌倦。
2、缺乏创新意识,对实验相关知识一知半解。
3、缺乏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针对以上缺点,讲课的时候用精美的课件与探究性实验方式有效结合,较直观的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简单化,能有效的解决学生理解能力较弱的问题,增强生物课学习的有效性;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适时地通过一些问题、提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考点55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实验组别 实验过程现象实验结论①向光弯曲生长Ⅰ.证明单侧光照射能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并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造成背光面生长快;Ⅱ.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②不生长,不弯曲 ③直立生长④向光弯曲生长(2①实验过程与现象切去胚芽鞘尖端不生长,不弯曲。
胚芽鞘尖端下部放琼脂片弯曲生长。
②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实验①实验过程与现象切去胚芽鞘尖端,移至一侧,置于黑暗中培养,胚芽鞘向放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
②实验结论: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温特实验①实验过程与现象②实验结论: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产生部位: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运输方向: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3)分布部位: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考向一 植物生长方向的判断1.如图甲、乙、丙、丁、戊中,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的是 A .甲、乙B .甲、丙C .甲、丁D .甲、戊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甲的胚芽鞘尖端罩有锡纸,尖端不能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均匀向下运输,因此直立生长;乙的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用锡纸套住,尖端能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导致背光侧生长素的含量高于向光侧,所以向光弯曲生长;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片,由于云母片的纵向插入阻断了丙的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使得生长素均匀分布,导致丙直立生长;云母片将丁的胚芽鞘尖端与尖端下部之间完全隔开,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不能通过云母片向下运输,导致丁的胚芽鞘尖端下部缺乏生长素,所以不生长;戊的胚芽鞘尖端与尖端下部的右侧之间插入云母片,导致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不能从右侧透过云母片向下运输,只能由左侧向下运输,因此戊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
课题必修三第3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课型新授课[来源:学科网]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了解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能力目标〔1〕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2〕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结论的评价。
3.情感目标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向光生长的植物问题:图片中植物生长特点?[来源]提示:植物会向着光源生长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叫做向光性说出向光性对植物生长的意义?过渡:向光性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许多科学家就是通过对植物生长向光性的研究发现了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激素——生长素,它也是第一种被人们发现的植物激素,下面我们就重温科学家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的所做的一些实验。
(二)新课讲授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的实验:材料:金丝雀虉草〔背景介绍〕胚芽鞘图片胚芽鞘: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装物叫做胚芽鞘,它能保护生长中的胚芽。
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钻出地面,出土后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图片:实验示意图〔四组,见教材P46〕解释锡箔纸,不透光问题:描述各步操作的实验处理和实验现象提示:①胚芽鞘在黑暗中向上生长②完整的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尖端下方朝向光源弯曲③去掉尖端后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不生长④锡箔〔不透光〕罩住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⑤锡箔罩住尖端下方,尖端下方朝向光源弯曲问题:〔1〕比拟图①和②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比拟②和③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3〕比拟④和⑤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4〕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提示:〔1〕单侧光引起胚芽鞘向光生长;〔2〕胚芽鞘的向光性弯曲与尖端有关;〔3〕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4〕该实验的结论是: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长得快,因而出现向光性。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编制:徐燕 审核:宫君 2011.3.22【学习目标】:1.体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方法。
2.解释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学习重点】: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一.导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向光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实验①~④):实验材料:单侧光;胚芽鞘(课本47页“相关信息”);锡箔(遮光)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条件:单侧光下 条件:去掉顶尖 条件:锡箔罩上 条件:锡箔罩上现象:胚芽鞘 现象:胚芽鞘 现象:胚芽鞘 现象:胚芽鞘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_______光照射使胚芽鞘的_______产生某种______,并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_______ 面比______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弯曲。
(2)1910年詹森的实验实验结论:胚芽鞘_______产生的刺激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思考: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胚芽鞘生长情况应是________。
(3)1914年拜尔的实验注意思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_____________造成的。
初步证明:顶尖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4)1928年温特的实验首先根据课本分析实验过程思考分析:A、B两个胚芽鞘的生长情况: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实验结论:进一步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
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_____________,1942年,人们确认它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