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臧超
- 格式:pptx
- 大小:17.65 MB
- 文档页数:40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节知识点:中国的水资源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节知识点:中国的水资源
1.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我国水资源总量位于世界第六位,人均为世界水平的1/4。
属于严重缺水国家之一。
3.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为每年的3月22日到28日。
4.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1)时间上——夏秋季多,冬春季少;解决季节分布不均的办法:兴建水库(长江上的三峡工程、黄河上的'小浪底)
2)空间上——南丰北缺,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我国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
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的严重缺水的南水北调工程等。
5.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不少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水资源不足和用水紧张。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精品教学设计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精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了解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主要途径。
3.培养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4.培养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重难点]1.重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和措施。
2.难点:树立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由一个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水资源现状探究活动一:将全班学生每四人分成一个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水资源现状的,以竞赛必答题的方式,各小组轮流派代表上讲台来展示自己组搜集到的资料并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分析合理的组加10分,分析不合理的'组不扣分。
这一活动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分组竞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分析完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分析的情况进行总结,概括出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注意:1.在学生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比较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这两幅图,总结出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状况及造成这种分布状况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2.在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资料时,引导学生尽量搜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资料,这样更贴近生活,通俗易懂。
(二)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主要途径课堂活动二:针对上一活动所讲的水资源令人担忧的现状,各小组都争当医生,对症下药,找出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方案。
(各小组先进行讨论,然后进行抢答竞赛,答案合理的组加10分,答案不合理的组则扣10分)抢答完后,教师根据学生抢答的情况进行总结,归纳概括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方案,并对成绩突出的小组进行肯定。
注意:1.在讲跨流域调水工程时,重点介绍南水北调工程,教师制作,将南水北调工程的三线方案(包括调水水源、调水路线、调水的终点、解决缺水问题的地区及所形成的调水格局)用FLASH动画演示出来,这样设计显得直观、生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材地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地理教案 / 初中地理 / 八年级地理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广阔的见识,可以让学生了理解到做人的道理还有生存的意义,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地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了解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主要途径。
3.培养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4.培养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重难点]1.重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和措施。
2.难点:树立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由一个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水资源现状探究活动一:将全班学生每四人分成一个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水资源现状的资料,以竞赛必答题的方式,各小组轮流派代表上讲台来展示自己组搜集到的资料并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分析合理的组加10分,分析不合理的组不扣分。
这一活动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分组竞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分析完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分析的情况进行总结,概括出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注意:1.在学生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比较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这两幅图,总结出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状况及造成这种分布状况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2.在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资料时,引导学生尽量搜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资料,这样更贴近生活,通俗易懂。
(二)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主要途径课堂活动二:针对上一活动所讲的水资源令人担忧的现状,各小组都争当医生,对症下药,找出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方案。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教案一、教材分析《中国的水资源》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中国的水资源》是对《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细化,它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是人类最基本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本节内容它是学习中国自然资源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认清我国国情,增强保护与节约资源的意识,激发爱国情操。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加上八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学习热情较高的实际,引导他们多动口、动手、动脑,多给他们表现才智的机会,遵循“全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的原则。
由于本节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所以在教学中对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老师不再插手,对于学生不熟悉或不了解的内容,教师应当提供资料、合理置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学习,最后达到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为目的,要使每一位学生不论成绩好坏,通过积极动脑,或多或少都能说出些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初步学会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
3.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组织学生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2.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河流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使学生能够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有限的水资源。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
难点: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
《中国的水资源》讲义一、中国水资源的基本情况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相对较少。
水资源总量方面,中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 28000 亿立方米,居世界前列。
然而,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均水资源量仅约为 2200 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衡。
从时间上看,降水和径流的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大部分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容易形成洪涝灾害;而在枯水季节,水资源又相对短缺,可能导致干旱。
从空间上看,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相对贫乏,特别是黄淮海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二、中国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农业用水是中国水资源消耗的主要领域。
灌溉方式较为粗放,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水资源,还可能导致土地盐碱化等问题。
工业用水方面,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用水量不断增加。
一些高耗水、高污染的行业对水资源造成了较大压力。
同时,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生活用水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也在逐渐上升。
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率较高,居民的节水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中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1、水资源短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需求不断增长,而水资源的供给却相对有限,导致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和一些缺水城市,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重要因素。
2、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使得大量水资源受到污染。
水污染不仅减少了可利用的水资源量,还危害了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
3、水资源浪费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浪费现象。
农业灌溉的粗放方式、工业用水的不合理配置以及生活中的用水习惯等,都造成了水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4、水生态破坏过度开采地下水、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以及河流的不合理拦蓄等,导致了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影响了水资源的涵养和可持续利用。
四、中国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措施1、节水优先推广节水技术和器具,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中国的水资源》一等奖说课稿《《中国的水资源》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中国的水资源》一等奖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的水资源》。
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部分向大家说说我对本课的设想。
第一部分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本课属于地理课程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中的第三节。
第三章是介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的一节独特内容,它是我们学习研究人地关系理论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章节,在教材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节系统讲述了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还有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采取的措施两个问题,突出体现了人地矛盾的产生及其解决方法。
既联系到已学过的气候、河流等知识,又为培养学生树立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奠定基础。
教材结构侧重于资源本身,重点突出了水资源分布及解决措施,更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
二、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也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地理问题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看法,并且有着表达个人观点的强烈欲望。
三、教学目标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确定如下:知识与技能: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
2、能结合实例,提出我国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所采取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读图分析、归纳概括让学生了解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分析我国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中国水资源问题的途径。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树立珍惜、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观念,形成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树立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重点: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2、树立正确的水资源保护、利用意识。
难点:树立正确的水资源保护、利用意识。
《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臧超教学主题中国的水资源一、教材分析本节选取了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一节,本节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中国的土地资源的基础之上的一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的章节已经介绍了中国的气候、河流的有关知识对本节的学习起到了知识铺垫。
本节教材包括“时空分布不均”、“兴建水利工程”、“节约用水”3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时空分布不均”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部分要求结合“中国径流带分布”、“中国主要河流年径流量”两幅图,阐述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兴建水利工程”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本部分要求提出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采取的措施。
其中,修建水库是为了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为了调节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的措施。
“节约用水”可以看作是前两个课标要求的延伸。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是一个人均水资源较少的国家,并且许多地区用水比较紧张,因此需要合理利用并节约水资源,培养学生树立节约资源意识并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
本节内容可以看做是前一节“中国的土地资源”的姊妹篇,两者在编写思路上是一致的,按照“资源分布特点→利用中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措施”的思路进行编排,侧重将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以训练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
二、学生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观察力和想象力也比较丰富,因而对于以往生活中水浪费和水污染的现象,观察得比较仔细,敢于大胆设想,并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诸多解决问题的方案。
有的时候虽然不尽合理,但在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身边的地理、在愉悦的探究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联系已学的气候与河流知识,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