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海南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
- 格式:docx
- 大小:17.87 KB
- 文档页数:5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复习题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 地下虫害:指活动期或为害虫态生活在土中的一类害虫,为害蔬菜、果树、树木苗圃和花卉草坪等多种植物。
2. 病原:指在植物病害发生过程中起直接作用的主导因素。
3. 致病性:指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和引起病害的能力。
4. 捕杀法:指根据害虫习性、发生特点和规律所采用的直接杀死害虫或破坏害虫栖息场所的方法。
5. 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能相互传播,有侵染过程,称为侵染性病害。
6. 变态:昆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幼虫与成虫无论是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生理构造上表现出的巨大的差别,称为变态。
7. 羽化:完全变态类型的昆虫由蛹变为成虫,或不完全变态类型昆虫由若虫变为成虫的过程,称为羽化。
8. 药害:在防治园艺植物害虫时,使用的化学药剂对园艺植物本身的毒害作用称为毒害。
9. 群集性: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密度聚集在一起的习性。
10. 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在同一性别上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个体类型的现象,称为多型现象。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昆虫在分类学上属于 节肢动物 门。
2、昆虫咀嚼式口器的基本构造是由 上唇、上颚、下颚下唇 ,以及 舌 这五部分组成。
3、园艺植物害虫的变态类型主要有 完全变态 和 不完全变态 。
二者最主要的差别是是否在发育过程中存在 蛹 这一发育时期。
4、环境温度对昆虫而言,适宜温区的下限叫做临界低温(发育起点)温度,上限称为 临界高温(发育终点)温度。
5、在害虫预测预报和防治上常用波长为 365纳米(或3650埃) 的黑光灯来诱集部分昆虫的成虫,这一习性又称为昆虫的 趋光性。
6、分类的主要阶元有 界 、 门 、 纲 、 目 、 科 、 属 和 种。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所有的昆虫成虫都有两队翅(√)2.昆虫一生都有四个发育阶时期,即卵期.幼虫期.蛹.成虫期(×)3.成虫期害虫大量取食和为害的时期,因此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4.植物枯萎病菌侵害根和茎的维管束(√)5.本年度首次出现的虫态即为当年的第一代(√)6.粉虱在各地一年发生一代(×)7.喷药时,喷雾水点的大小与提高病虫害的效果关系不大(×)8.病是刺盘饱属的2种真菌引起的(×)9.花木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使叶片提早枯死(√)10.菜粉蝶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四.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一年就这样过去了,内心思绪万千。
一年很短,备考的经历历历在目,一年很长,长到由此改变了一个人的轨迹,并且成就一个梦想。
回忆着一年的历程,总想把它记录下来,希望可以给还在考研道路上奋斗的小伙伴们一点帮助。
考研是一个非常需要坚持的过程,需要你不断坚持和努力才能获得成功,所以你必须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研,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确认好坚定的动机,才能让你在最后冲刺阶段时能够坚持下来。
如果你只是看到自己周围的人都在考研而决定的考研,自己只是随波逐流没有坚定的信心,那么非常容易在中途就放弃掉了,而且现在考研非常火热,这就意味着竞争也会非常激烈,而且调剂的机会都会非常难得,所以备考时的压力也会比较大,所以大家一定要调整好心态,既不能压力太大,也不能懈怠。
既然选择了,就勇敢的走下去吧。
考研整个过程确实很煎熬,像是小火慢炖,但是坚持下来,你就会发现,原来世界真的是美好的。
文章整体字数较多,大家可视自己情况阅读,在文章末尾我也分享了自己备考过程中的资料和真题,大家可自行下载。
海南大学生态学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33)普通生物学或(636)自然地理学(805)生态学参考书目:《生态学》,李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普通生物学》周云龙编,高教出版社,2011《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第四版关于英语复习。
我提一个建议,考研单词主要是用于阅读,所以知道意思即可,建议背单词书的同学不要死啃单词书,以“过单词”的方式背单词,每个单词记忆时间不要太长,不然很容易走神,效率也会很低,背诵单词应利用好零碎的时间,如吃饭之前半个小时,饭后半个小时,也可以穿插在复习专业课期间学累了的时候。
我大概早上会有半个小时的时间来背单词,考研单词大多数是不要求掌握拼写的,在阅读中见到能认出即可,所以速度可以快一点,多重复几遍。
早上大概背一到两个单元,晚上睡觉之前再听一遍录音,第二天再迅速的复习一下,效果还不错。
备考的时候唯一心愿就是上岸之后也可以写一篇经验贴,来和学弟学妹们分享这一年多的复习经验和教训。
我在去年这个时候也跟大家要一样在网上找着各种各样的复习经验贴,给我的帮助也很多,所以希望我的经验也可以给你们带来一定帮助,但是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不相同,所以大家还是要多借鉴别人的经验,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坚持到底!时间确实很快,痛也快乐着吧。
我准备考研的时间也许不是很长,希望大家不要学我,毕竟考研的竞争压力是越来越大,提前准备还是有优势的,另外就是时间线只针对本人,大家可以结合实际制定自己的考研规划。
在开始的时候我还是要说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就是你要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考研,想明白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你是靠自我驱动,是有坚定的信心发自内心的想要考上研究生,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内心煎熬,在复习的过程中知道自己不断的靠近自己的梦想。
好了说了一些鸡汤,下面咱们说一下正经东西吧,本文三大部分:英语+政治+专业课,字数比较多,文末分享了真题和资料,大家可自行下载。
海南大学生物与医药专硕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和(808)食品工艺学或(809)食品化学参考书目为:1.《食品化学》阚建全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先说英语吧。
词汇量曾经是我的一块心病,跟我英语水平差不多的同学,词汇量往往比我高出一大截。
从初中学英语开始就不爱背单词。
在考研阶段,词汇量的重要性胜过四六级,尤其是一些熟词僻义,往往一个单词决定你一道阅读能否做对。
所以,一旦你准备学习考研英语,词汇一定是陪伴你从头至尾的一项工作。
考研到底背多少个单词足够?按照大纲的要求,大概是5500多个。
实际上,核心单词及其熟词僻义才是考研的重点。
单词如何背?在英语复习的前期一定不要着急开始做真题,因为在单词和句子的基础非常薄弱的情况下,做真题的效果是非常差的。
刚开始复习英语的第一个月,背单词的策略是大量接触。
前半月每天两个list,大概150个单词左右,平均速度大概1分钟看1个,2个半小时可以完成一天的内容。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的家人希望我能考研,因为我的本科学校很普通。
当时,我并没有想过。
直到这几年的学习,出于自身对专业课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想要继续深入系统的学习,而我们本科对专业课的学习知识一点皮毛,是远远不够的!怀着专业的热爱,我毅然决定考研,在大三上册就开始准备复习。
充满信心地去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情是做好它的前提,最开始自己像一只无头苍蝇一般,没有方向。
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查资料、看考研经验分享、问学长学姐,虽然这个过程很繁琐,但是我已经下定决心考研,所以无所畏惧!对于考研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坚持。
一年的考研时间,我想,对于这个词,我是有很多话要说的。
我以为自己是个能坚持的人,但是考研这一年来,真正让我体会到了坚持的不易!正如很多研友的分享所说,考研谁不是一边想放弃一边又咬牙坚持着,那些坚持到最后的人,都会迎来他们的曙光。
文章可能有点长,末尾我也加了一些真题和资料的下载方式,大家放心阅读即可。
海南大学兽医专业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43)兽医基础(882)动物生物化学参考书目为:1.海南大学882动物生物化学考研初试参考书王镜岩《生物化学》先说英语吧。
词汇量曾经是我的一块心病,跟我英语水平差不多的同学,词汇量往往比我高出一大截。
从初中学英语开始就不爱背单词。
在考研阶段,词汇量的重要性胜过四六级,尤其是一些熟词僻义,往往一个单词决定你一道阅读能否做对。
所以,一旦你准备学习考研英语,词汇一定是陪伴你从头至尾的一项工作。
考研到底背多少个单词足够?按照大纲的要求,大概是5500多个。
实际上,核心单词及其熟词僻义才是考研的重点。
单词如何背?在英语复习的前期一定不要着急开始做真题,因为在单词和句子的基础非常薄弱的情况下,做真题的效果是非常差的。
刚开始复习英语的第一个月,背单词的策略是大量接触。
前半月每天两个list,大概150个单词左右,平均速度大概1分钟看1个,2个半小时可以完成一天的内容。
考研已落下帷幕考研虽然已经结束好长时间,而它对于我来说,就像是昨天刚发生一样,清晰且深刻。
回首考研的这段经历,我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许多。
开始基础复习的时候,是在网上找了一下教程视频,然后跟着教材进行学习,先是对基础知识进行了了解,在5月-7月的时候在基础上加深了理解,对于第二轮的复习,自己还根据课本讲义画了知识构架图,是自己更能一目了然的掌握知识点。
8月以后一直到临近考试的状态,开始认真的刷真题,并且对那些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反复的加深印象,这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
考研一路走来,真的很辛苦,考研帮里学长学姐们分享的宝贵经验不仅能让我打起精神背水一战,还使我的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
初试成绩出来的这两天,酝酿了一下,我也想为将要参加下一届考研的的学弟学妹们写一篇文章,希望你们从复习的开始就运筹帷幄,明年的这个时候旗开得胜。
文章字数很多,大家有时间可以阅读,文末有真题和资料下载分享,谢谢大家。
海南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
(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或(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参考书目:
《昆虫学通论》(第二版),北京农业大学,农业出版社;
《普通昆虫学》,彩万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普通昆虫学》,雷朝亮,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农业昆虫学》(第二版),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出版社;
《农业昆虫学》(南方本),李云瑞,中国农业出版社;
《农业昆虫学》,李云瑞,高等教育出版社;
《普通昆虫学》,许再福,科学出版社。
(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专业课复习
我是从三月份,也就是大三下学期开始,开始看视频网课,主要是根据视频内容理解教材,教材一定是要看的,考题都是出自教材的,你只背老师给的框架不看教材,甚至不理解框架的来龙去脉,到时候背诵也很困难。
基础班视频就是看一遍,把框架记在本子上,最重要的就是理解教材内容,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弄明白,比如我自己就把植物那块单独整理了一下,会考植物学的解剖知识,以及植物生理学的知识,都是比较简单的知识点,但一定要把书看细,往往你认为不会考的知识点就真的是考点,比如比较初生生长与次生生长。
书本的细胞那块的知识点也是重点;遗传分子那块也会考到,毕竟现在研究的都是基因分子相关的内容。
普生一定要注意社会热点,今年就考了单独二胎政策,让你用生物学知识去解释这个。
还有就是诺贝尔奖等等,13年考过。
由于大三下学期有课,也有很多乱七八糟写的事情,所以每天都是抽空学习,时间也不多,花了一个学期看基础班。
强化班是从暑假开始的,也就是七月份。
我感觉强化班跟基础班内容差不多,就是把教材又过一遍,这一遍比基础班深入的地方就是分了专题,把知识进行了
整合。
我就是又把强化班看了一遍,耽误了很多背诵时间,这是我后悔的一件事,大家只要在基础班把内容理解到位,强化班可以加速看,理解退居第二位(前提是你已经理解了教材内容,没有疑惑的地方了),最主要的就是把整合的框架记下来,开始背诵,背诵尽量早!!!!!!!基础班看完,强化班开始的时候同步背诵(最开始是背诵框架,不背每个框架的具体内容,等框架背好了,再根据机构发的背诵的书把具体内容填进去)。
后期就是自己做知识点整合,我的经验就是这真的最重要,它是框架的具体版,就是专业课考试范围的骨架:比如细胞分裂分化(细胞周期调控,衰老,凋亡,全能性等),酶活性,内环境稳态(神经,体液,免疫),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物进化,种群,动物行为等。
有些章节可能就一两个考点。
比如第一章,就是生命的特征和生物分界。
有些章基本是不考的,比如呼吸,感觉,运动,人类基因组计划等。
所以背框架两遍以后,对一本教材的来龙去脉已经掌握了,就依据知识点背细节。
背着背着很多知识就理解的更深刻了。
到了暑假就要全身心备战了,千万不要浪费这里的时间。
专业课到这一阶段已经要有初步的框架和自己的笔记,然后要结合你自己买到的真题和重点,进行第二遍。
这里既要记忆,同时也要结合真题看重点在哪里,重点、考过的要重点背,同时也要根据真题有自己的判断来记忆其他的。
对于没考过的小点也不能掉以轻心。
十月份要开始做题了(背诵不可中断,继续充实自己的背诵框架,在背诵之余加上做题),通过做题查漏补缺,哪里不会着重背哪里。
我自己总结了一些我个人可能比较薄弱的地方,比如:光合作用的一些题目,Rubisco的大小亚基数目,层积处理、巴斯德效应、与广口瓶有关的实验、果实成熟的一些特征变化(大
题)、推测植物矮小的原因。
通过做题,你会发现你之前准备的那些简直太弱了,你可以慢慢用这些答案的答题方式去一点一点晚完善自己。
到了后期,之前的知识点框架已经深深印在你脑子里了,这时就可以把框架丢掉了,开始背你自己整理的知识点。
十月份开始做题,就不要中断,不断通过做题完善自己的框架。
其实做题才是真正提升自己的方法,一定要有充足的时间做题,目的就是参考后面的答案完善自己的不足。
有了一个整体架构,一份笔记,和整个知识体系,怎样把这些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呢?背书就是必由之路了。
不仅是专业课,公共课也有共同的规律,我在看英语真题的时候也走过弯路,《木糖英语英语手译》厚厚的一本,做题时找不准方法就会显得没有效率,所以在做题时一定要掌握规律,把一些选项中的“坑”总结出来,并且总结各种题型,政治也是如此,《政治新时器》中的真题和练习题,都有不少的大题,大题刷起来只靠数量取胜是完全不行的,还是要沉住气耐心的把大题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总结出来,不在乎数量,而是做完一道题,掌握一道题中涉及到的规律并加以总计,然后再去做题,检验自己的知识掌握度。
说了这么多,有些跑题,我们继续聊专业课。
有人说,光会背书当然不行,但是连书都不愿意背,你凭什么上研究生?
这句话很对,但是重点在于,很多人根本就不懂怎样去高效地背书!我们的教材扬扬洒洒百万字,我们做笔记再怎么精炼也必须下笔万言。
我认为,逐字逐句背下这么多内容,先不说有没有必要,你根本就背不了!那么,我就把我的方法介绍给各位,就是定义+层次方法。
每个概念,教材中都会先下定义,再分层次阐述,于是形成满满几大段内容。
这些内容,不是所有句子都要背,只要背定
义与层次。
上了考场先写定义,然后把各个层次有条理地铺开,每个层次下面的内容根据题目的要求现编,自己要学会扩展。
到了最后半个月,题也全都做完了,可以回顾一下,这时的重点又回归背诵了,把之前的所有进行一个整合,这时框架已经太小儿科了,你可以参考框架的知识点,把每一个知识点的答案完美的背出来就可以了。
在后期可以做一做研教新版的模拟题,这是检验自己学习效果很好的途径,你通过考试,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进而查漏补缺,在上考场前的每一次锻炼都是宝贵的经验,做不好没关系,只要你能根据自己的表现做出积极调整,上考场的时候会有惊喜哦!可是出题角度的不同就决定了题目的多样化,也决定了答案的灵活性。
一味地押某一个重点忽视命题切入点会得不偿失。
这本书从各重点知识可能的出题角度出发总结必备语句,我太喜欢了。
看完这几年的真题总体感觉出题人开始重视专业英语和实验了,以前复习的时候感觉实验可以不用看,但现在发现实验部分越来越重要了,当然不知道这种出题风格会不会继续延续下去了,目测应该会,毕竟出题人刚更换。
最后就是大时间段安排好后,每天一定要做计划,比如早上六点半学习,一天学多长时间,上午七点到九点干什么,是背专业课还是背单词...这些一定要细化。
先确定好小目标再逐步实现大目标。
考研什么的,坚持就好,最好是能找同考研的人一起复习,一起监督。
化学这一块,如果觉得自己基础差,大可以现在开始看教科书,不用看很快,但是一定要看懂,最好不要似懂非懂,似懂非懂后面看辅导书的时候也是似懂非懂的,再然后考试也是似懂非懂的。
然后分数。
总之,加油吧,考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