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全解
- 格式:ppt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127
1.医师职责: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
2.中专1年→助理5年→执医,大专1年→助理2年→执医,本科1年→执医。
3.医师执业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
30日内准予注册。
30日内变更注册。
刑法完毕或决定吊照起不满2年不予注册。
中止执业满2年注销注册。
重新注册:3~6个月的培训,并考核合格。
15日内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
申请个体行医须执业满五年。
4.对急危患者应当立即抢救,及时转诊。
5.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机构或组织对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状况定期考核,不合格者暂停执业3~6个月,再不合格注销注册。
6.违反规定一般暂停执业6个月以上1年以下,情节严重吊照,犯罪刑事。
7.非法行医:取缔,没收,罚款,吊照,造成损害赔偿,犯罪刑事。
8.阻碍医师执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犯罪刑事。
9.医疗机构须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诊疗时间、收费标准悬挂明显处。
必须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
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
加强医德教育。
佩戴载有姓名、职务或职称的胸牌。
10.无法取得患者或家属意见,须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被授权负责人员的批准。
11.医疗事故: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
非法行医不属于。
12.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伤程度分为四级:一级:死亡、重度残疾;二级:中度残疾、严重功能障碍;三级:轻度残疾、一般功能障碍;四级:明显人身损害。
13.抢救病历可在抢救结束后6h内补记。
14.病历复印:客观可复印,主观不复印。
15.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发现医疗事故向科室负责人报告,文都医考,医友互动:480572459。
医疗机构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重大在12h内)。
16.尸检:48h内,最多7日。
尸体火化后:让院方拿出充分证据证明自己的医疗行为无过错。
17.当事人对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不服:15日内再次申请鉴定。
18.鉴定的回避原则: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或近亲属;与医疗事故争议有利害关系;与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鉴定的。
【标题】医院法律法规培训内容【正文】一、引言作为医院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以确保医疗服务的合法、规范运行。
本文档旨在对医院法律法规培训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医疗法规、职业道德、诊疗规范等方面的知识,以期匡助医院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相关规定,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医疗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该法规是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医疗机构的管理、医务人员的职责、疾病预防与控制、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该法规规定了医疗机构的分类管理、医疗机构的建设、医疗机构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对医院的建设和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3. 《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该法规对医疗广告的发布和管理进行了规范,保证了医疗广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4. 《诊疗技术管理办法》该法规规定了医疗机构的诊疗技术管理,包括医疗机构的诊疗技术标准、质量控制、医疗技术人员的职责等方面的内容。
三、职业道德1. 医师行业道德规范该规范对医师的职业行为、医师与患者的关系、医疗机构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是医生职业行为的基本准则。
2. 护士职业道德准则该准则规定了护士的职业行为、与患者的关系、卫生环境的管理等方面内容,是护士职业行为的基本准则。
3. 医德医风建设规划纲要该规划内容包括医德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医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医德建设的组织和保障等方面的内容,是医院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四、诊疗规范1. 《诊疗技术操作规范》该规范对医疗工作中常见的诊断和治疗操作进行了规范,包括检查、手术、注射等方面的内容。
2. 《临床诊断标准与诊断流程规范》该规范对临床诊断的标准和流程进行了规范,保证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 《药品使用管理规范》该规范对医院药品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包括采购、存储、配送、使用等方面的内容。
五、总结本文档所涉及简要注释如下:1. 医疗机构:是指从事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康复等医疗活动的机构;2. 药品:是指用于防治疾病、保健护理和进行医学诊断的化学制剂;3. 护士:是从事基本护理、专业护理、临床技术、科研教育和管理的专业人员。
卫生法律法规培训1. 简介卫生法律法规是指由政府制定的用于管理和维护公众卫生的法律规定。
卫生法律法规的遵守和执行对于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卫生法律法规培训旨在向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必要的法律知识和培训,以确保他们能够合法合规地开展卫生工作。
2. 培训内容卫生法律法规培训涵盖了以下主要内容:2.1 卫生法律法规概述解释卫生法律法规的定义和目的介绍卫生法律法规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2.2 主要法律法规介绍相关的主要卫生法律法规,如卫生与健康委员会法、传染病预防控制法、食品卫生法等分析这些法律法规的具体条款和要求2.3 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强调从业人员在卫生行业中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解释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和法律风险2.4 法律知识和实践技巧提供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实践技巧,包括法律文书的书写、法律风险的防范等3. 培训目标卫生法律法规培训的目标是:增强从业人员对卫生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培养从业人员遵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和能力减少卫生事故和法律纠纷的发生4. 培训方式卫生法律法规培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包括但不限于:线下培训课程:由专业人士进行面对面的培训课程在线培训课程: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的培训课程和学习资源现场观摩:参观实际的卫生机构和相关法律机构,了解实际操作和案例5. 培训效果评估为了确保卫生法律法规培训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应进行相应的培训效果评估。
评估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方面:培训前的知识测试培训后的满意度调查对培训效果的实际应用和成效评估6.卫生法律法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还可以减少卫生事故和法律纠纷的发生。
通过合理的培训内容和方式,以及有效的培训效果评估,可以确保培训达到预期的效果,为卫生行业的发展和公众健康安全作出贡献。
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主题讲座详解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的正确理解和遵守对于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医务工作者需要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以确保他们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提供安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为了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本文将详细解析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的要点。
一、《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是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基础法规,明确了医疗机构的分类管理、执业许可、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医务人员的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医务人员需要了解并遵守该条例的规定,以确保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
除了医务人员的行为规范,该条例还规定了医疗机构的资质审查、质量评估、安全管理和卫生标准等要求。
二、《医师法》《医师法》是我国医务人员的专业行为规范,明确了医务人员的职业责任、权利和义务。
医务人员需要严格遵守该法的规定,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该法还规定了医务人员的执业注册和继续教育的要求,医务人员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
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是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法律,规定了医疗事故的认定和处理程序。
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正确的处理医疗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该条例规定,医务人员在发生医疗事故时需要正确、及时地向患者或者其家属解释事故的原因,并协商解决赔偿问题,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四、《医疗纠纷处理办法》《医疗纠纷处理办法》规定了医疗纠纷处理的程序和要求,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面对医疗纠纷时,医务人员需要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尊重患者的权益,通过合法的途径解决纠纷。
该办法还规定了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患者的投诉和纠纷,保护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形象。
五、《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是我国控制传染病的基本法律,规定了传染病的报告、隔离、治疗和预防措施。
医务人员需要熟悉并正确执行该法的规定,及时上报疑似传染病病例,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疫情的蔓延。
卫生法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卫生法,只有以公共卫生与医政管理为主的单个法律法规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卫生法体系。
医疗方面主要是由《中华人民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与其实施细则、《护士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国母婴保健法》与其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务献血法》等法律法规构成。
[容提要]:卫生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有关食品安全、医疗卫生、医疗事故的处理、卫生防疫、药品药械管理、从业资格、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等方面的法律规的总称。
属于特殊行政法。
卫生法是国法,是调控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调整卫生行政机关与相对人相互关系的法律规;卫生法调整的是一种纵向的,以命令与服从为基本、以隶属性为基本特征的卫生行政关系;立法目的在于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地位,与时有效地控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维护卫生事业的健康有序地发展。
卫生法从形式到容,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有其独有的功能和基本原则。
一、卫生法的概念所谓卫生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有关食品安全、医疗卫生、医疗事故的处理、卫生防疫、药品药械管理、从业资格、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等方面的法律规的总称。
卫生法,是行政法法律部门的组成部分,属于特殊行政法。
卫生法这一行政法法律部门的特殊行政法,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国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以与与上述法律法规相应的一系列配套规定。
通过上述卫生法的定义和容,可以看出卫生法包括以下基层含义:(一)卫生法是国法基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上的差异,决定了各国的卫生事业与管理也有着极大的、甚至是本质的差异。
因此,卫生法不是一般国际社会所工人的国际法,而是由主权国家的立法机关以宪法为依据所制定的适用于本国的法律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