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30.21 KB
- 文档页数:15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仿真模拟信息卷&押题卷语文(一)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在这个书法艺术大繁荣、书法教育渐火热的时代,书法教育的层次提升当是题中之义,专业教师的扩容也当是时势所趋,都是值得欣喜的好事,本应无所非议如果“导师”确实是在有责任地“导”,切实传导了中国艺术精神,承担了立德育人大任,的确值得欢欣鼓舞问题是,有些所谓“导师”似乎未能让书法教育取得高质量提升,书法“专业化”对推促书法创新的贡献堪忧。
目前,书法领域“尚技”之风依然盛行,这是书法发展中的非正常现象,其产生与伪导师顺应“展厅时代”之势指导学生密切相关。
在书法教育领域,一些院校的书法专业把培养书法家当成主要任务,想成名成家就要“入展”“入会”,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学子如果不具备足够的文化修养,极易从专业修炼之路误入一味追求技术和效果的歧途社会上一些业余书法培训机构,为提升知名度和吸引力,更是把“入展”“入会”作为唯一目标,对“尚技”之风推波助澜,成为培养“书法技术工人”的“流水线”作坊还有一些针对青少年开展的书法教育,唯“高端”是瞻,贻害更甚这种以尚技、炫技为荣、为本的现象,背离了书法的艺术之道、审美之道、人文之道,与中国书法优秀文化传统相悖。
当下,书法界存在的另一个问题也与伪导师相关,即盲目追逐市场和价值市场经济时代,书法家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无可厚非,体现了时代进步。
但是,当某些书法家的书法行为渐成逐利行为,将书坛视为名利场,便需要警惕了。
这种现象的形成,与伪导师不无关联有些伪导师以炫耀润格为尊,以靠书法获利为荣弟子们则上行下效,一些年轻书家、初有成绩的学子,迫不及待地构想、铺设谋取利益的捷径,早早制定、公布自己的作品价位,并借助网络等平台兜售作品。
,币伪导师们通过“导师班”“高研班”等培训课程谋利之手法,也为年轻人所追捧这种逐利氛围对书法艺术健康的肌体从上至下的侵蚀作用,不能不令人忧虑!韩愈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写自己归隐后,春天到来的时候,还要享受春耕之乐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 ,______ ”两句概括了历代君王能创业但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杜甫诗云:“浩浩终不息,乃知东极临。
众流归海意,万国奉君心。
”以江水东流喻正义所向也。
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与此意相近的两句是:“______ ,______ 。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答题。
湖口①送友人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②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①湖:指洞庭湖。
诗人在湘江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
②云梦:是有名的大泽,在洞庭湖以北的湖南、湖北境内。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首联写“湖口”所见,先放眼湘江水岸,接着远眺云梦,最后注目孤舟离人,描绘出一幅莽苍阔大的湘江暮色图。
B.颈联实写洞庭湖的景象,诗人对洞庭湖水的描绘,流露出对友人一路艰辛的关切;有关星河高悬的描写,则是对孤舟夜渡的遥念。
C.尾联由腊月而想到梅花,由“残”而冠以“零落”,取景设喻妙在自然含蓄,表现了诗人自伤之意,念友之情。
D.从全诗看,作者采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将几种景物纳入同一画面之中,使它们发生内在的联系。
这首诗的“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这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试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说到蚊子,你知道它是怎么吸血的吗?我们看到的蚊子嘴只是一个保护罩,在这个保护罩里面总共藏着6根针。
①______:其中有两根针的頂端有小小的锯齿,蚊子先用这两根针戳进我们的皮肤,②______。
绝密★启用前【新课标II】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模拟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绾.结浣.纱莞.尔而笑顺蔓.摸瓜B.对峙.伺.候舐.犊情深有恃.无恐C.山岫.星宿.秀.外慧中乳臭.未干D.觊觎.舆.论尔虞.我诈长吁.短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浏览跻身和盘托出情礼难容B.收讫彩排顾名思义真知灼见C.思辨筹划伶牙利齿蓬头垢面D.安详白皙留芳百世黄粱一梦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台湾当局的下,所罗门群岛等极少数国家致函联大主席,要求将所谓“台湾加入联合国”问题列入联大议程,联大对此无理要求予以拒绝。
②他不仅是个做生意的好手,还是个出色的厨师,自己出了一些创新的菜式,使得这家菜馆的生意更加红火。
③著名律师朱妙春在谈到自己的创作体会时说,他写书的目的是“将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写出来,让律师同仁借鉴,让年轻学生学习,让社会百家”。
A.唆使捉摸教正B.支使琢磨校正C.支使捉摸校正D.唆使琢磨教正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由于竞争激烈,一些公司出现了优秀员工跳槽的现象,这对那些人力资源本不丰厚的公司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必将影响到公司的发展。
B.一个人如果总是在约束下生活,就会少一分天真,少一分自由。
我愿我的生活是挥.洒自如...的,如行云般随意舒卷。
C.社会上有一些人禁不住毒品暴利的诱惑,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制造、贩卖毒品的道路,他们最终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D.这种作文形式给学生以极大地展示个性的空间,但是有些学生没有仔细研究题目和写作要求,信马由缰....,任意为文,结果导致失误。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上个世纪末期,着眼于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在短时间内的确实现了繁荣经济、活跃经济、拉动经济的目标。
B.最近一段时间,中科院以及北大、清华等学府为廓清弥漫在学术及科研领域的道德准则,纷纷出台了自己的学术戒律。
C.百姓自身渴望生存的意志无疑是“闯关东”的重要原因;但政府的政策导向,又往往将移民潮一次又一次推向高峰。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卷(附参考答案)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整体思维,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
整体思维方式将整个世界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构成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并且每一个事物又是一个小的整体,除了它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之外,其内部也呈现出多种因素、多种部件的普遍联系。
西人所说的“关联思维”、“关联宇宙论”、“有机宇宙哲学”或“有机主义宇宙观”,今人所说的“系统思维”,实际上就是“整体思维”。
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整体思维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探讨天与人、自然与人为、主体与客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以求得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一,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
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在道家、儒家以及中华传统医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早在西周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就已经萌生。
《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天人合一”思想是《周易》整体思维观念立论的基本依据之一,其目的在于揭示人与天地、自然的相互关系,从而合理指导人之所作所为。
在《周易》看来,人与天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因此,人应当随顺天地之道而为。
如此,方可“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东周以降,道家的列子、庄子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等不但合理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
道家认为,天、人同类而合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董仲舒对天、人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证和明确的表述,明确指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即天人本来合一,故“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至宋代之时,张载正式将“天人合一”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明确提了出来,“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语文参考答案1.C (A项“无暇对具体情节和人物情感做细致描绘”理解有误,材料二已点出“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上”“细致不足”的原因在于文体特性的限制,即“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界的结构,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境,因此他们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而非“无暇”。
B项“所以在文体形式的探索上较为随意”错误,材料二的表述为“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不用力”与“随意”是两码事。
D项“这里‘文学思维’的含义不同于材料二论及的科幻小说的‘文学性’”理解错误,材料三“科幻小说当然姓‘文’,是将科学想象寄予文学思维的一种文学文类”一句明确了科幻小说的文学属性,“文学思维”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叙事结构、情节模式上;材料二提到“文学性本身也要改造”,“文学性形成的机制”要求我们要有变革意识,反对“将文学性纯粹化永恒化”。
)2.C (“也是比传统的文学的细腻表达更有力的一种体验”有误,曲解文意。
文中只是指出了科幻小说带给读者的特殊阅读体验,并未将其与传统小说进行比较,更无优劣之说。
)3.A(材料二的观点是科幻小说作为“新的文学样式”在对“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上“自有其文学魅力”,其文学性超出了传统的文学性的范畴。
B项说的是科技进步提供了丰富的故事资源,C项强调的是作者的天才意测,D项对古典科学的依赖。
)4.①从论证方式而言,立论驳论相结合,先批驳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的理由,后再提出观点加以论述。
②从论证方法而言,使用了比喻(类比)论证和对比论证。
以“杂草”的判定依据来类比文学性形成的机制,说明文学性的标准不可固化,应与时俱进;比较科幻小说与一般传统小说在情节描绘和文学性上的不同,科幻突出科幻小说的特性。
③从论证结构而言,采用了层进式结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进。
5.不合理。
①科幻小说自身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这主要体现在对新世界的探索和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
2020高考全国1卷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总3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
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
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由“乐”而生“畏”。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
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
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
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
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
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
”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
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第Ⅰ卷本卷共 10 小题,每小 题 3 分,共 30 分。
在每小 题给 出 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
功力,更感佩他的高 尚 人 品。
他不但是文化界的泰山北斗,更是一位谦.谦.君.子. 。
B .去广西 红水河 两岸的 瑶族人家做客,首先要喝.“..进.门 酒”,如果客人无酒量, 可 浅.尝.辄.止. ,表示 谢意。
C .就在.人..们.为陕 西 镇坪县有无野生 华南虎而 争论时 ,湖 北竹溪 县 也传出 发现华 南 虎的消息。
对这 些流.言.蜚..语,野生 动物保护专 家很不 以为 然。
....D .这部号称 投资上亿的影片, 尽管故事情 节和演 员的表 演都很 难让 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的布景.和服装仍深受 观众 好评。
3.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 病的一句是( )A . 随着人民群 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增 长和 经济发 展,政府 有能力、有 责任 让更多的纳税 人享用公共文化 资 源。
B .翻开十七大 报告,民生 话题几乎贯穿始终。
无论是党 和国家的重大 战略方 针,还是普通百姓 关注的教育医疗社保, 随处可以找到涉 及民生的 论述。
C .将传统节 日变为法定假日,是民俗 类的非物 质文化遗 产进行保 护的一 种有效方 A . 风采无尚光荣 部署 委曲求全 B. 扫瞄 如雷灌耳 光碟 名副其 实 C. 安详 要言不 烦 收讫 山青水秀 D. 家具 殉私舞弊 招徕 轻歌曼舞下列各句中,加点成 语 使用恰 当的一句是( ) A. 人 们在追思 启 功先生的 时候,不 仅感佩他卓越的 书画 ) 2. 一、( 12 分,每小 题 3 分)1.下面各 组词语 中,有 两个错别 字的一 组 是(式,有利于保护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中华民族的根脉。
D.嫦娥一号卫星历经千难万险获得的数据十分珍贵,充分利用好这些数据,将决定着探月活动价值的高低。
4.下面横线上应填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由于有了众多的遗传学证据,。
一些中国学者仍然坚持中国人有自己独立的起源,大概是出于“民族感情”。
何况,承认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一样都是非洲人的后裔,无损于民族的尊严,。
①单起源说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主流学说②多起源说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主流学说③但是科学事实应该战胜感情④但是感情不应该凌驾于科学事实之上⑤正如承认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无损于人类的尊严严⑥正如承认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无损于中国人的尊严A.①③⑤B.①③⑥C.②④⑥D. ①④⑤ 二、(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 题。
分工和交易人类增加收入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靠组建团队,团队产出要比各成员单干产出总和大得多;另一个就是分工与交易,经济学假上设坚社如会磐上石只的有“鲁相班对和优盖势茨原两理个”人解释,他了这们一需要来源两种商品,家具和软件。
那么,他们各自生产这两种商品的成本是不一样的。
鲁班写程序的成本,就是那些放弃了的家具;同样,盖茨做木工的成本,就是那些放弃了的软件。
他们必须权衡两种选择后的与成对本方。
交如换果产他品们,从就能事对节自省己成本来,说从成本而最增低加的双生方的产收活入动。
,然这就是“相对优势原理”。
让我们对这个原理做进一步的解释。
首先,没有不变的、客观的、一般化的“成本”。
生产成本总是相对每个个人而言的。
盖茨和鲁班的绝对能力的高低无关紧要。
即使盖茨是个全才,编软件和做木工都比鲁班强,那也没关系,这个原理照样适用。
盖茨做木工的成本(放弃了的盖茨所编写的软件),照样比鲁班做木工的成本(放弃了的鲁班所编写的软件)高很多。
同样地,一个国家哪怕再发达,也有很多不适合它自己做的产业;而一个国家哪怕样样都比别国落后,它也还是有许多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可以选择。
这是因为,生产成本是相对自身而言的。
其次,投资回报率已经考虑在内了。
鲁班的确可以从Basic 学到C++,最终成为编程高手;而盖茨也的确可以从刨木板、弹墨线做起。
但比较总收益和总成本,这样的投资还是不合算的。
否则,那就是正常的投资行为。
第三,分工交易有副作用吗?有的,那就是当第三个竞争者进入原来的“二人市场”后,新形势下成本较高的厂商不得不蒙受损失。
第三个竞争者的进入,会使社会的总财富进一步增长,其增长的幅度一定超过原来成本较高的厂商所蒙受的损失。
个别厂商受到的损害,不应该成为阻碍开放的理由。
在讨论中国进入WTO 的问题上,国内不少舆论站在个别的生产成本较高的生产者的立场,没有看到开放是整个社会的利益的提高,而只觉得开放市场是对个别生产者的损害,所以“开放市场”,在他们的笔下,竟然成了“让步”。
不,如果阳光普照,那么全社会的得益,会远远超过蜡烛商人的损失。
开放市场,分工交易,是人类增加收入的两条道路之一。
愈开放,愈进步。
5.下列对“相对优势原理”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个人或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比他人或他国生产其他产品的成本低,能通过交换增加双方收入。
B.个人或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比自身生产其他产品的成本低,能通过交换增加双方收入。
C.个人或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比自身生产其他产品的成本低,能通过交换增加自己的收入。
D.个人或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比他人或他国生产该产品的成本低,能通过交换增加自己的收入。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分工交易成为人类增加收入的途径之一,这可以从相对优势原理得到解释。
B.生产者生产一种新产品的成本是以放弃了的原来生产的产品来计量的。
C.正常投资行为是指遵循相对优势原理全面考虑总收益和总成本的投资行为。
D.一旦开放市场,这就不得不牺牲个别生产者的利益,这样的让步是必要的。
7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盖茨做木匠活比鲁班好,只要有分工和交易,盖茨也不会去做木匠。
B.根据分工交易的原则,中国在自由贸易中不一定吃亏,更不表示中国会输给发达国家。
C.根据“投资回报率”,在落后地区加大高科技投入,是发展经济的最佳选择。
D.由于分工交易的副作用,当新的竞争者进入后,成本较高的厂商不得不转营甚至破产。
三、( 9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 题。
陈群字长文,颖川许昌人。
祖父实,父纪。
群为儿时,实常奇异之。
鲁国孔融高才倨傲,年在纪、群之间,先与纪友,后与群交,更为纪拜,由是显名。
刘备临豫州,辟群为别驾。
时陶谦病死,徐州迎备,备欲往,群说备曰:“袁术尚强,今东,必与之争。
吕布若袭将军之后,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
” 备遂东,与袁术战。
布果袭下邳,遣兵助术,大破备军,备恨不用群言。
随纪避难徐州。
属吕布破,太祖辟群为司空西曹掾属。
时有荐乐安王模、下邳周逵者,太祖辟之。
群封还教,以为模、逵秽德,终必败,太祖不听。
后模、逵皆坐奸宄诛,太祖以谢群。
群荐广陵陈矫、丹阳戴乾,太祖皆用之。
后吴人叛,乾忠义死难,矫遂为名臣,世以群为知人。
青龙中,营治宫室,百姓失农时。
群上疏曰:“禹承唐、虞之盛,犹卑宫室而恶衣服,况今丧乱之后,人民至少,比汉文、景之时,不过一大郡。
加边境有事,将士劳苦,若有水旱之患,国家之深忧也。
且吴、蜀未死,社稷不安。
宜及其未动,讲武劝农,有以待之。
今舍此急而先宫室,臣惧百姓遂困,将何以应敌?今中国劳力,亦吴、蜀之所愿。
此安危之机也。
惟陛下虑之。
”初,刘廙坐弟与魏讽谋反,当诛。
群言之太祖,太祖曰:“廙,名臣也,吾亦欲赦之。
”乃复位。
廙深德群,群曰:“夫议刑为国,非为私也;且自明主之意,吾何知焉?”《三国志》)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鲁国孔融高才倨.傲倨:傲慢B.更.为纪拜..更:改C.属.吕布破属:适值D.太祖以谢.群谢:道谢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陈群“知人”的一组是()①以为模、逵秽德,终必败②群荐广陵陈矫、丹阳戴乾③臣惧百姓遂困④群言之太祖⑤吾亦欲赦之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③④⑤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陈群出身名门,少年时就被人们所推崇。
连才高气傲的孔融,也因与陈群交往,而把过去视为同辈朋友的陈纪尊为长辈。
B.陈群因为“识人”,而受到太祖的尊重,后来又让同僚佩服。
C.陈群能审时度势,忧国忧民,敢于主持公道,讲实话,难能可贵。
D.陈群知人善任,对贤才力荐,对庸君力谏,对无德者力阻,对蒙冤者力辩,这些都出于公心。
第Ⅱ卷本卷共11 题,共120 分。
四、(23 分)11 .翻译文中画线的两句话。
(10 分)(1)吕布若袭将军之后,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
(5 分)译文:2)禹承唐、虞之盛, 犹卑宫室而恶衣服。
(5 分) 译文12.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 问题 。
(8 分) 浣溪沙( 欧阳 修) 堤上游人逐 画 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注]此 词为几度宦海沉浮的 词人晚年定居 颖州时所作。
1)上片描 绘的色调和谐、情趣盎然的湖上游春 图,经“逐”、 “拍”等的点化,顿 使形象呼之欲出。
请 分析“逐”、“拍” 的作用。
( 4 分)(2)有人 说词的下片有“及时行乐的消极情调”,你同意吗? 请简答要:分析。
( 4 分)1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 任选一题)(5 分)(1)蹑足行伍之间, 而 , , ,转而攻秦;斩 木为兵, ,天下云集 响应 ,。
(贾谊 《过秦论》) (2)王于 兴师,修我戈矛,!(《诗经 ·秦 风》)尽 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其孰能 讥之乎? ( 王安石《游褒 禅山记 》)碧云天, ,西 风紧, 。
? 总是离人 泪。
绿杨楼 外出秋人生何 处似樽 前。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 么 催拍盏频传(王实甫《长亭送别》)五、(22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 题。
秦淮河上寻桨声文瑞(1)最早对秦淮河的认识,缘于唐代杜牧的诗《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雾霭如烟,酒肆飞歌,人家热闹,商女如花,在我的印象中,秦淮河与风月,与商女、人家、诗人是在一块的。
(2)当时的我没有能力走近秦淮河,只能是心生些无端的遐想。
想什么呢?想秦淮河的风月,历经六朝摞下来是不是可以摞成一摞诗册了?想有谁可以测知秦淮河里究竟溶了商女胭脂红多还有溶了商女的相思泪多?想秦淮人家是谁?是酒家、船家、商家、女人家?是酒家的花雕芬芳,是船家的轻舟载月,是商家的挥金如土,是女人家的袅袅婷婷?想是秦淮河风流还是来到秦淮河的诗人风流?是秦淮河的风流诱发了诗人的风流,还是诗人的风流赋予了秦淮河的风流?到过秦淮河的人说,在秦淮河诗境与环境曼妙无比——诗歌中可以读出秦淮河,秦淮河可以流出诗歌。
(3)我想象的秦淮河,两岸的酒家肯定是要有的,软软的吴歌也肯定是要有的,即便是艳俗的女子也可以是有的,而每个酒家门前肯定也飘逸着一方旌旗或是几枚灯笼,打着诱人的“秦淮人家”字样,吸引着天下来客;临河的窗边最好有一扉窗开着,窗台上吊一盏小灯,供着一盆兰花或茶花,或倚着一个婉约的江南女子,如果没有女子倚窗,则要有吴歌从窗里飘逸出来,迷得游船的才子、公子们船舱探头,引颈项觅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