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学串讲
- 格式:ppt
- 大小:456.50 KB
- 文档页数:129
第七章老年人的安全用药与护理[教学目标]1.掌握:老年人的用药原则;老年人的安全用药护理。
2.熟悉: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和原因。
3.了解:老年人药物代谢和药效学的特点。
[教学重点]1.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
2. 老年人的用药原则。
3. 老年人安全用药的护理。
[教学难点]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
[教学手段] 利用PPT课件,讨论[教学课时] 4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老年人药物代谢和药效学特点一、老年人药物代谢特点老年药动学:是研究老年人机体对药物处置的科学,即研究药物在老年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药物的吸收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胃肠道的组织结构及功能对药物的吸收有影响。
胃酸分泌减少——影响药物溶解,解离胃肠道及肝血流量减少-影响从肠道吸收、肝消除效应血药浓度升高胃排空速度减慢——到达肠道时间延长,吸收时间延缓肠蠕动减慢——吸收增加(二)药物的分布:影响因素有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量2)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3)组织血液灌注量(三)药物的代谢生物转化: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改变的过程。
老年人特点:肝细胞减少,功能降低,应减少剂量,延长用药间隔。
(四)药物的排泄老年人由于代谢、排泄等功能速度减缓,用药剂量需较年轻人减少。
60岁以上的老人,剂量应为成年人剂量的3/4。
服药的时间间隔也应遵从医嘱适当延长。
二、老年人药效学特点老年人药效学特点:对大多数药物的敏感性增高,作用增强,对少数药物的敏感性降低,作用减弱。
对药物的耐受性下降,尤其是女性,用药的不良反应率增加影响因素:1、老化对药物敏感性、作用的影响2、老化对药物耐受性的影响3、影响老年人药物疗效的其他因素如生理因素、病理因素、心理状态、营养状况、药物方面、生活习惯等。
第二节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和原因一、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在常规剂量的情况下,由于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而发生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不利或有害的反应,包括药物副作用、毒性作用、继发反应、变态反应及与特异性遗传素质有关的反应。
课程名称:老年护理学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班级名称]授课时间:[具体日期]教学目标:1. 理解老年护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老年常见疾病的护理措施。
3. 提高学生对老年人生活照料和心理护理的认识。
4.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一、老年护理概述1. 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2. 老年护理的意义和原则3. 老年护理的常见问题二、老年常见疾病的护理1. 高血压的护理2. 糖尿病的护理3. 脑卒中的护理4. 心脏病的护理三、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心理护理1. 老年人的生活照料2.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3. 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老年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角色扮演法:模拟实际护理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护理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老年护理?为什么老年护理如此重要?2. 回答:引导学生思考老年护理的定义、意义和重要性。
二、老年护理概述1. 讲解老年护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分析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三、老年常见疾病的护理1. 以高血压为例,讲解高血压的护理措施。
2. 以糖尿病为例,讲解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3. 以脑卒中和心脏病为例,讲解相关疾病的护理措施。
四、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心理护理1. 讲解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方法。
2. 讲解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方法。
3. 讲解老年人的社会支持。
五、案例分析1. 分组讨论实际案例,分析老年护理中遇到的问题。
2. 每组派代表进行案例分析汇报。
六、角色扮演1. 模拟实际护理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护理过程。
2. 观察学生的表现,指导学生改进护理技能。
七、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强调老年护理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老年护理的最新进展。
2. 撰写一篇关于老年护理的论文。
教学设计、教案和课件的区别一、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1、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2、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3、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4、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二、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
我认为教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
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
2、创新性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
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尽管备课时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但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来写。
教师备课也应该经历一个相似的过程。
从课本内容变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纸上,形成书面教案,继而到课堂实际讲授,关键在于教师要能”学百家,树一宗”。
在自己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地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而不要照搬照抄,要汲取精华,取去糟粕,对别人的经验要经过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独立思考,然后结合个人教学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排,从而写出自己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