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食品安全8大事故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6
十大安全问题1、食品安全排在首位的又是“食品安全”——77.8%的人对此表示担忧——连续五年,食品都是中国人的最大不安。
近年来频繁曝出的食品安全问题,让我们不得不担忧“舌尖上的安全”。
特别是近来“福喜事件”、汉丽轩“口水肉“事件以及羊肉串基本都是假的等等事件的接连发生,怎么不让人担心食品安全。
2、医疗安全在近五年的“最让人担忧的十大安全问题”排行榜上,“医疗安全”在2010年排在第三位,2011年下降到第四位,2012年又“回归”到第三位,2013年首次排在“老二”的位置上,今年则保持了与去年一样的“地位”。
造成大家担忧的原因是近年来频发的医疗事件以及医疗难以得到保障。
在调查过程中甚至有超过50%的人不能放心的在在所在的城市去看病、吃药、打针。
3、环境安全人们对环境安全的担忧日益加重,去年排在第四位而今年上升到第三位。
污染问题激起的担忧之所以加剧,这与“雾霾”频繁被人提起无不相关,另外还包括一些其他环境污染事件,比如“癌症村”的接连曝光。
4、交通安全大家对交通安全的担忧排在了第四位,外国媒体总喜欢说中国人交通安全意识差,也许这也是大家担忧的原因。
酒驾屡禁不止,“中国式过马路”依旧没有改变。
5、社会治安社会治安问题一直是大家担忧的问题,与去年相比,“社会治安”的位次提升了两位,也许在未来,大家对社会治安的担忧可能会持续上升。
目前各省市也在加大力度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6、隐私安全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与个人隐私的相关问题逐渐显露,互联网产品诸多的免费陷阱也日益严重影响用户的隐私安全。
近来苹果“后门”事件,更是引发了大家的担忧。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大家甚至有种在“裸奔”的感觉7、信息安全对信息安全的担忧也是随着越来越依赖于网络而产生。
支付宝、银行卡被盗刷,企业信息安全泄露,甚至还有不良企业恶意贩卖用户信息。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信息安全也会更加被关注。
8、财产安全财产安全向来是大家所担忧的。
现在大家尤为担忧因为信息泄露而导致的财产损失。
食品安全事件10大案例食品安全是我们每个人都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过去的几年里,全球各地都发生了许多令人震惊的食品安全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也对食品行业的信誉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10个最引人注目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
1. 中国婴儿奶粉事件这是中国食品安全领域最令人震惊的事件之一。
在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系列婴儿奶粉中毒事件。
数万名婴儿因为喝下了含有有害物质的奶粉而出现严重健康问题甚至死亡。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恐慌,并引起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广泛关注。
2. 欧洲马肉丑闻2013年,欧洲爆发了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丑闻,涉及到一些肉食制品中掺杂了马肉。
这种欺诈行为对欧洲肉制品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引发了人们对食品供应链的质量控制的严密审查。
3. 美国鸡蛋沙门氏菌污染事件2010年,美国爆发了一起鸡蛋沙门氏菌污染事件,导致上百人感染。
这次事件揭示了美国鸡蛋供应链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迫使政府和企业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管和措施来确保食品质量。
4. 日本核辐射污染风波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后,海洋中的鱼类和其他海产品受到了辐射的污染。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对日本海产品的担忧,对日本渔业和食品出口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5. 孟加拉国有毒食油事件2008年,孟加拉国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有毒食油事件,导致数千人中毒,数百人死亡。
这起事件揭示了孟加拉国食品供应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监管不足。
6. 印度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09年,印度暴露出一系列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上百名婴儿因食用了含有有害物质的奶粉而丧生或导致严重健康问题。
这一事件引发了对印度食品安全标准的质疑,并促使该国改进其食品监管体系。
7. 阿根廷转基因大豆风波阿根廷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大豆生产国之一。
然而,转基因农作物在阿根廷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包括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和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对转基因食品的广泛争议和质疑。
1990年至2010年因食品安全引起的事故1.1996年6月,云南省会泽市工业酒精勾对假酒案,157人致残,36人死亡。
2.1996年6月27日至7月21日,云南曲靖地区会泽县发生食用散装白酒甲醇严重超标的特大食物中毒事件,192人中毒,35人死亡,6人致残。
4.1998年2月,山西省朔州、忻州、大同等地区连续发生多起重大的假酒中毒事件,有200多人中毒,夺去了7人生命。
5.1998年,江西省发生因食用装过有机锡油桶中的猪油后,近200人中毒,3人死亡。
6.1999年1月,广东省46名学生食物中毒;同年6月,某省一医院接受了34人中毒事件,中毒原因都是食用带有甲胺磷农药残留的蔬菜。
7.1999年在全国城运会发生51名运动员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食物中毒事件。
8.1999年8月,广东省肇庆市近700人因食用掺有液体石蜡的食用油中毒。
9.2001年1月,浙江省杭州市60多人到医院就诊,症状为心慌、心跳加快、手颤、头晕、头痛等,原因是食用了含有“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的猪肉。
10.2001年,广西陆川县20人食用河豚鱼干中毒,2人死亡。
11.2001年11月1日到11月7日广东省河源市瘦肉精484人中毒。
12.2001年9月4日吉林市学生豆奶中毒,中毒人数6000多名。
13.2001年,江苏、安徽等地暴发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 H7 食物中毒,造成177 人死亡,中毒人数超过2 万人。
14.2002年长春3000多名学生食用变质豆奶中毒。
15.2002年5月湖南省陵水县文罗镇压中心小学37名学生(8-14岁),因误食含有剧毒的有机磷农药甲基1605和灭无磷的香瓜集体中毒,经及时抢救转危为安。
16.2002年6月13日在广东省中山市78人因食用机磷农药残留的通心菜而中毒。
18.2003年2月,辽宁沈阳一名女子吃红枣中毒死亡。
19.2003年3月19日,辽宁海城学生豆奶中毒,毒倒3000多名,3人死亡。
行政审判十大典型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行政审判是指对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合理进行司法审查,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的工作。
行政审判在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规范行政行为、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行政审判的过程中,有一些典型案例成为了法律实践中的“明星案例”,对于引导和规范行政行为、维护公民权益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行政审判中的十大典型案例。
1. 包公案包公案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行政审判案例,讲述了包拯清廉、公正执法的故事,深受人们的喜爱。
包公案通过包拯的正直廉洁、公正执法,体现了行政审判应当尊重法律、保护公民权益的价值观念。
2. 李庄案李庄案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行政审判案例,涉及到官商勾结、黑恶势力等问题。
通过对李庄案的审判,净化了政商关系,维护了社会秩序,对于打击腐败、维护国家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纽约大餐厅案纽约大餐厅案是美国著名的行政审判案例,涉及到食品安全、消费者权益等问题。
通过对纽约大餐厅案的审判,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保护了消费者权益,对于维护社会和谐具有积极的意义。
4. 日本核事故案日本核事故案是国际上著名的行政审判案例,涉及到核能安全、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
通过对日本核事故案的审判,加强了核安全管理,保护了环境和公民的生命健康,对于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5. 美国枪击案美国枪击案是美国著名的行政审判案例,涉及到枪支管理、公共安全等问题。
通过对美国枪击案的审判,加强了枪支管理,维护了公共安全,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枪支控制政策的思考和讨论。
6. 韩国驱逐外国人案韩国驱逐外国人案是韩国著名的行政审判案例,涉及到外国人权益、国际关系等问题。
通过对韩国驱逐外国人案的审判,维护了外国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了国际关系的稳定和发展。
7. 德国环保案德国环保案是德国著名的行政审判案例,涉及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通过对德国环保案的审判,加强了环境保护管理,促进了可持续发展,对于维护地球家园的生态平衡具有深远的影响。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五例食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随着全球贸易和食品供应链的日益密切,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社会安定带来了巨大威胁。
本文将介绍五个引起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帮助读者更加了解食品安全问题的现实严峻性。
1.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08年,中国爆发了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波及面广,威胁巨大。
该事件涉及到一批奶粉制造商在生产中掺入了三聚氰胺,用于提高奶粉的蛋白质含量指标。
然而,三聚氰胺是一种有毒物质,长期摄入会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
尤其对婴幼儿来说,更是生命的威胁。
该事件导致数千名婴儿患上尿毒症,数百名婴儿不幸死亡。
2. 马铃薯煎饼王事件2014年,中国河南省封丘县发生了一起因食品安全问题导致大规模食物中毒的事件,被称为“马铃薯煎饼王事件”。
该事件涉及一家小吃店使用泡过农药的马铃薯制作煎饼,导致上百名消费者中毒。
受感染的人们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部分严重者甚至需要住院治疗。
此事件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广泛关注和社会舆论反弹,并成为整顿小吃行业和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导火索。
3. 沙门氏菌污染鸡蛋事件2017年,欧洲多个国家爆发了一起严重的沙门氏菌污染鸡蛋事件。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摄入含有沙门氏菌的食物会导致肠道感染和中毒。
此次事件中,一家荷兰鸡蛋养殖商在养殖过程中使用了含有沙门氏菌的农药,导致该批次鸡蛋被污染。
这些鸡蛋被分销到多个欧洲国家,并被广泛销售,引发了广泛的食品安全恐慌和消费者的担忧。
4. 大豆油假冒事件2013年,中国江苏省镇江市发生了一起大豆油假冒事件。
一家不具备生产资质的小作坊使用劣质大豆制作假冒品牌的大豆油并进行销售。
这批假冒大豆油中掺入了工业柴油和添加剂,远远超过国家标准的限量要求。
假冒大豆油的生产和销售规模巨大,涉及市场众多,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5. 食品添加剂超标事件2019年,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发生了一起食品添加剂超标事件。
案例分析三鹿与圣元(1)2008年6月28日,位于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据家长们反映,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
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街道医院婴儿泌尿结石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了调查,并报告卫生部。
随后短短两个多月,该医院收治的患婴人数就迅速扩大到14名。
9月11日,除甘肃外,陕西、宁夏、湖南、湖北、山东、安徽、江西、江苏等地都有类似案例发生。
其实奶粉有问题,三鹿集团早在2008年3月份就已经相关渠道得知,但是为了不损坏企业的形象,一直隐瞒不报,直到9月11日晚,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才发布产品召回声明称,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牌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市场上大约有700吨。
为对消费者负责,该公司决定立即对该批次奶粉全部召回。
9月13日,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安全事故情况发布会上指出,“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事故是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
三鹿奶粉部分批次中含有的三聚氰胺,是不法分子为增加原料奶或奶粉的蛋白含量而人为加入的。
12月26日,石家庄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公开审理张玉军、张彦章非法制售三聚氰胺案。
无极县人民法院、赵县人民法院、行唐县人民法院分别开庭审理了张合社、张太珍以及杨京敏、谷国平生产、销售有毒食品案。
(2)2010年发生的“奶粉疑致婴儿性早熟”报道再次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各界对奶粉是否会导致婴儿“性早熟”众说纷纭。
8月8日,圣元发声明称婴儿奶粉未添加激素,并委托著名国际和国内律师事务所对最先刊播此事的两家媒体提起上诉。
8月15日,卫生部发布声明,湖北婴幼儿性早熟与圣元奶粉无关。
从“激素门”事发到圣元企业公开澄清事件,前后仅十天左右,此次圣元事件被及时澄清,具有一定的意义。
问题:1.试分析三鹿奶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试分析圣元奶粉为何能成功走出危机?3.同样是乳制品生产企业,试具体分析二者在面对危机时有何不同的举措?圣元乳业“致死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加强,食品质量问题日益被消费者所关注,乳品行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本身就具有高风险性,尤其在历经整个行业集体倒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乳品行业的每一次质量安全事件都会拨动着消费者脆弱的神经,引发行业的震动,乳品的质量问题对于消费者而言是谈虎色变,对于媒体而言是一个不得不被关注和放大的话题,很多时候往往事情在结果还没有彻底调查清楚地情况下,很多媒体的就开始了口诛笔伐,将涉案企业推上舆论的顶峰,而当事件真相得以还原危机过后,无辜的企业以成为舆论的牺牲品,2010年身陷“激素门”事件的圣元乳业是典型的例子,而90年代的三株事件、2008年康师傅“水源门”事件则是间接地证明。
2000-2011年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2000-2011年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1、2011年4月17日,沈阳警方端掉一黑豆芽加工点,经检验,该加工点在生产豆芽过程中添加了4种以上违法添加剂。
老板称这种豆芽“旺季每天可售出2000斤”。
此外,在该黑加工点内,警方还发现尿素、恩诺沙星、6-苄氨基腺嘌呤、无根剂等违法添加剂。
权威部门对豆芽菜进行检验证实,其中尿素用量超标27倍。
毒豆芽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豆芽,它外表看似新鲜,但是至少含4种违法添加剂,尿素超标27倍。
(沈阳“毒豆芽”)2、2011年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000公斤。
“毒生姜” 使用有毒化工原料硫磺对生姜进行熏制,使正常情况下视觉不够美观的生姜变得娇黄嫩脆。
(毒生姜)3、2011年4月13日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的最新报道称,瑞典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称,包括雀巢在内的9种欧洲知名品牌的婴儿食品含有毒重金属砷、铅与镉,其含量虽未达世界卫生组织(WHO)规范的上限,但婴儿长期食用,仍会导致智力受损,甚至出现行为异常。
少量砷亦会增加患癌风险,镉则可导致神经及肾脏受损。
(雀巢“砷含量”超标)4、2011年4月初,安徽工商部门查获一种名为牛肉膏的添加剂,可让猪肉变“牛肉”。
这种牛肉膏不仅在小肉松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开的秘密。
随后记者发现,福州、广州、南京等多地“牛肉膏”疯卖。
牛肉膏有牛肉自然香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淡黄色。
一些熟食店、面馆为牟利而用牛肉膏将猪肉“变”牛肉。
专家指出,过量食用牛肉膏或会致癌。
(“牛肉膏” 事件)5、2011年4月初,《消费主张》节目指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
这些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而后,温州等地也发现类似染色馒头。
染色馒头是通过回收馒头再加上着色剂而做出来的。
国内安全事故案例1. 矿难事故在中国,矿难是一种常见的安全事故。
例如,2005年的矿难事故中,山西一家煤矿发生瓦斯爆炸,导致161人死亡。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使人们对矿井安全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 道路交通事故道路交通事故是导致伤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例如,2018年,河南省一辆大巴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侧翻,造成15人死亡,46人受伤。
这一事故揭示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不足以及驾驶员的责任意识问题。
3. 建筑工地事故建筑工地事故经常发生,常常造成工人伤亡。
例如,2016年,广东一栋正在施工的高楼突然倒塌,导致74人死亡,多人受伤。
这一事故揭示出建筑工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对施工质量和监管的严格要求。
4. 火灾事故火灾事故在国内也时有发生。
例如,2013年,河南一家商场发生火灾,造成10人死亡,多人受伤。
这一事故引起了人们对消防安全的关注,加强了对商场、公共场所的消防设施和管理的要求。
5. 高空坠落事故高空坠落事故是在建筑施工、维修等行业中容易发生的事故。
例如,2019年,北京一家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发生高空坠落事故,导致2人死亡。
这一事件揭示了高空作业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对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防护装备的需求。
6. 化学品泄漏事故化学品泄漏事故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例如,2015年,天津港发生大规模爆炸,导致173人死亡,多人受伤。
这一事故引发了对危险化学品存储和运输安全的关注,以及对监管措施的加强。
7. 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事故经常发生,对公众的健康造成威胁。
例如,2008年,中国奶粉中被检出含有有害物质三聚氰胺,导致数千名婴儿受到影响。
这一事故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关注,强调了质量控制和监管的重要性。
8. 电力事故电力事故是导致火灾和人员伤亡的原因之一。
例如,2010年,江苏一家工厂发生电力事故,导致13人死亡,多人受伤。
这一事故揭示了电力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对设备维护和操作规程的严格要求。
回顾2012食品安全大事件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都存在在我们身边,困扰着大家的生活,仅2012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就不胜其举。
下面一起来盘点一下。
酒鬼酒“塑化剂”酒鬼酒被曝塑化剂超标260%时间:2012年11月原因:有记者将酒鬼酒送第三方检测后发现,酒鬼酒塑化剂超标高达260%,长期食用塑化剂超标的食品,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以及对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伤害,甚至会毒害人类基因。
回顾:在记者曝光酒鬼酒塑化剂超标后,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11月21日向质检总局报告,经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50度酒鬼酒样品进行检测,截止目前检验结果,DBP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超标2.47倍。
酒鬼酒回应声明指出,经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三个权威部门认定,根据国际通用风险评估方法和欧洲食品安全局推荐的人体可以耐受摄入量,按照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适量的情况下,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可以放心饮用。
这次塑化剂事件对于整个白酒行业影响深远,冲击巨大。
白酒板块遭受重挫。
仅当天,两市白酒股总市值共蒸发327.79万元。
而不久之后,茅台也被曝出塑化剂超标,白酒行业今年可谓是全面受挫。
结果:酒鬼酒董秘张儒平表示,被检出塑化剂超标的50度酒鬼酒目前市场存货为5000万元,公司没有产品召回计划。
如果经销商要退货,公司会收;若不退,公司不予处理,因为质监局尚无塑化剂含量的具体要求。
此次涉及塑化剂的50度酒鬼酒不超过上市公司总收入的10%,但业内人士分析,此事件更多的是冲击酒鬼酒的品牌以及消费者的信心。
评论:面对食品安全问题,不能“民不举,官不究”,同时,应该明确标准,严格执行监管和检测,真正做到没有“鬼”。
光明牛奶“酸败门”光明牛奶5个月6次出现质量问题时间:2012年9月原因:光明牛奶出现变质现象,在配送前进行移库的过程中,因车辆温度没达到标准导致其中部分产品发生酸败。
回顾:9月8日,多位上海的牛奶订户发现,通过“光明随心订”订购的220毫升装小口瓶鲜牛奶,送到家中后出现了异味变质。
2000年—— 2010年食品安全大事件扫描1、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来源与销路,坚决予以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2、2010年7月5日报道最近有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
美国麦当劳发言人称,在麦乐鸡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于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测验显示,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
3、2010年5月23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曝光:售价上千元、用于养生保健的“天然紫砂煲”竟然是由普通泥土与化学物质混合而成。
然而,历经近一月的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紫砂门”事件,权威部门终于做出结论:专家认定紫砂安全无毒。
4、2010年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
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5、2009年11月,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被海口市工商局推向消费者的关注中——两家公司生产的部分批次果汁饮品近日被该工商局检测出“含砒霜”。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海南省工商局最后宣称,确认检测机构初检结果有误,海口市工商局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当的地方。
6、2009年11月7日,男子马赛在北京西单大悦城豆捞坊餐厅喝了一罐雪碧,口吐大量汞珠。
警方调查发现,马赛情人刘晓静与保安员高星原合谋,多次向马赛投毒,试图将其杀害,而马赛在明知被人投毒后,仍向可口可乐公司索赔,此事件被称为“雪碧汞毒门”。
7、2009年5月11日,卫生部就之前杭州市民状告“王老吉”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明该饮料中含有的夏枯草不在卫生部公布的允许食用的87种中药材名单中,这意味着流传了170多年的凉茶涉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造成了该产品的销量下降。
1、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来源与销路,坚决予以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2、2010年7月5日报道最近有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
美国麦当劳发言人称,在麦乐鸡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于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测验显示,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
3、2010年5月23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曝光:售价上千元、用于养生保健的“天然紫砂煲”竟然是由普通泥土与化学物质混合而成。
然而,历经近一月的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紫砂门”事件,权威部门终于做出结论:专家认定紫砂安全无毒。
4、2010年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
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5、2009年11月,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被海口市工商局推向消费者的关注中——两家公司生产的部分批次果汁饮品近日被该工商局检测出“含砒霜”。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海南省工商局最后宣称,确认检测机构初检结果有误,海口市工商局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当的地方。
6、2009年11月7日,男子马赛在北京西单大悦城豆捞坊餐厅喝了一罐雪碧,口吐大量汞珠。
警方调查发现,马赛情人刘晓静与保安员高星原合谋,多次向马赛投毒,试图将其杀害,而马赛在明知被人投毒后,仍向可口可乐公司索赔,此事件被称为“雪碧汞毒门”。
7、2009年5月11日,卫生部就之前杭州市民状告“王老吉”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明该饮料中含有的夏枯草不在卫生部公布的允许食用的87种中药材名单中,这意味着流传了170多年的凉茶涉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造成了该产品的销量下降。
2010年食品安全8大事故 2011年01月12日10:28 生意社生意社01月12日讯NO1.地沟油事件回放:2010年3月20日,西安市药监局食品稽查分局执法人员在重庆胖妈烂火锅西安总店,发现其存在泔水油回收装置,现场查获的账单也表明火锅店涉嫌回收地沟油。
据此,西安市药监局食品稽查分局以涉嫌回收泔水油二次利用,违反《食品安全法》,责令该店停业整顿。
此事在全国范围引发对地沟油的声讨,但至今地沟油仍然没有销声匿迹。
何为地沟油?地沟油是各类劣质油的通称,包括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提炼后产出的油以及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规定要求后,再被重复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
地沟油的危害:地沟油的制作过程注定了它的不卫生,其中含有的大量细菌、真菌等有害微生物,一旦到达人的肠道,轻者会引发人们腹泻、腹痛,重者则会引起人们恶心、呕吐等一系列肠胃疾病。
地沟油中含有黄曲霉素、苯并芘,这两种毒素都是致癌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可以导致胃癌、肠癌、肾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癌肿。
简易鉴别地沟油:一看看透明度,纯净的植物油呈透明状,地沟油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混入了碱脂、蜡质、杂质等物,透明度会下降;再看色泽,纯净的油为无色,地沟油色深;看沉淀物,如有沉淀,其主要成分是杂质。
二闻每种油都有各自独特的气味。
可以在手掌上滴一两滴油,双手合拢摩擦,发热时仔细闻其气味。
有异味的油,说明质量有问题,有臭味的很可能就是地沟油。
三尝用筷子取一滴油,仔细品尝其味道。
口感带酸味的油是不合格产品,有焦苦味的油已发生酸败,有异味的油可能是地沟油。
四听取油层底部的油一两滴,涂在易燃的纸片上,点燃并听其响声。
燃烧正常无响声的是合格产品;燃烧不正常且发出“嗞嗞”声音的,水分超标,是不合格产品;燃烧时发出“噼啪”爆炸声,表明油的含水量严重超标,而且有可能是掺假产品,绝对不能购买。
NO2.烤鸭油事件回放:多家媒体相继对西安市场烤鸭油普遍流入小餐馆的情况进行了报道,使得西安一些烤鸭摊点有所收敛。
但走访发现,一些菜市场里的烤鸭摊点仍然在偷偷地对外销售。
“鸭、油两销”、双重获利已成烤鸭行内无人不知的潜规则。
烤鸭油的危害:烤鸭油是垃圾油的一种,和煎炸废油、地沟油一样,都属于废弃油脂,已经失去食用价值,并且含有致癌物质,是禁止出售和食用的。
烤鸭油在制作过程中温度高达200多度,生成大量的致癌脂肪酸,是胃癌发病的重要诱因。
如何鉴别烤鸭油:民间土方法辨别烤鸭油一般是辨色嗅味,烤鸭油颜色比合格油淡一点,稍有异味,下锅时有“噼啪”的爆裂声。
炒出的菜很黏稠,吃起来也有点腻口,腥味较重,饭后刷洗碗筷时也比较困难。
烤鸭油有一股怪味,但是饭菜的辛辣味可以将其掩盖,所以部分川菜馆和湘菜馆可能会使用烤鸭油,大家就餐时(尤其是火锅、涮锅等)务必注意。
NO3.一滴香事件回放:饮食行业不知从何时开始流行用一种叫“一滴香”的食品添加剂作为调味品。
只需要一滴,就能让一锅清水变成鲜味十足的鸡肉香味的高汤,并可以根据客人的需要随时调节。
米线砂锅店、火锅店及街头面馆使用最为普遍,那种所谓的三鲜、麻辣、香辣味都是靠一滴香产生出诱人香味效果,以此诱导顾客回头。
一滴香为何物?根据网上公布,一滴香的成分为“丙二醇、2—乙酰基噻唑、2.5—二甲基吡嗪、肉类提取精油和进口香料等。
丙二醇是起溶解作用的,一种专门用来溶解肉类、香料等物的食品添加剂。
2—乙酰基噻唑、2.5—二甲基吡嗪都是香料,既可以从土豆等天然食物中提取,也可人工合成。
一滴香的危害:作为食品添加剂,只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就可以使用。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尽管一滴香生产销售有层层关卡,但在餐馆使用上几乎无人监管,用多用少,消费者也无从知晓。
由于天然的食物中也含有这些物质,所以单纯作为饭菜的增香剂,适量食用是可以的,但如果太过量了,可能会对肝肾造成一定的负担。
如果是化学工业合成制得,食用后对人体损害非常大,会损伤肝脏,还能致癌。
另外,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这些物质并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用一滴香做出来的汤几乎没有什么营养可谈,而真正的鸡汤、肉汤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脂肪等营养元素,营养价值是一滴香无法比拟的。
一滴香的鉴别:普通民众一般没有办法鉴别菜里是否添加了一滴香,但如果一家饭店里所做的菜出奇的香,特别是火锅底,端上来就有很浓烈的香味,就可能加有一滴香,应少到这家饭店用餐。
没加一滴香的锅底端上来时并不怎么香,而是越熬越香,而且香味自然。
NO4.植物奶油事件回放:营养专家对反式脂肪酸危害的研究牵出了有害食品植物奶油。
专家对中国食品市场上52个著名品牌共167种产品油脂含量、反式脂肪酸种类含量进行监测。
结果发现,87%的样品含有反式脂肪酸,包括所有的奶酪制品;95%的“洋快餐”、蛋糕、面包、油炸薯条类小吃等;约90%的冰淇淋、80%的人造奶油、71%的饼干中,均检出含有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含量超过2%的食品——包括所有的奶酪制品,81%的面包和蛋糕,80%的人造奶油,60%的冰淇淋等。
反式脂肪酸含量超过5%的食品——有奶酪、人造奶油、蛋糕和饼干等焙烤食品。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反式脂肪酸摄入与罹患冠心病的危险显著相关,即使每天摄入体内的反式脂肪的量不超过5克,患心脏病的风险也将增加25%,这项研究结果在西方国家引起了广泛关注,各国学者相继对此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反式脂肪酸除了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外,还会干扰必需脂肪酸的代谢,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神经系统健康,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并导致妇女不孕。
怎样辨别食物中是否含有反式脂肪:一定要养成购物时细看食物成分标签和营养标签的习惯,这是保护自己最好的方法。
如果配料中含有“人造奶油”、“起酥油”、“氢化植物油”、“部分氢化植物油”、“氢化脂肪”、“氢化菜油”、“固体菜油”、“酥油”、“人造酥油”等字眼,那么该食品就含有一定量反式脂肪。
在关注食物标签上成分的同时,还要注意这些成分是靠前还是靠后(一般食物成分表上原料顺序是按添加量从多到少排列的)。
此外,现在许多食品(尤其是进口食品)都有营养标签,大家可以注意看,在脂肪那一栏下面,会明确写出每一份食品或每100克食品的反式脂肪含量,如果每100克食品中反式脂肪含量少于2克,也算是比较健康的。
如果这个数值为0,那就更好了。
在餐馆就餐时,如果发现炒菜或炖菜的油特别黏、容易凝固,也需要特别警惕,其中也可能含有大量反式脂肪。
NO5.硫磺姜事件回放:2010年9月27日下午,西安工商部门在北二环蔬菜副食交易中心检查发现,市场上那种又白个又大的生姜被硫磺熏过。
“熏过的生姜外观漂亮,主要是卖相好。
”据商贩讲,用硫磺熏制生姜的历史由来已久,很多蔬菜市场的生姜经营户都在出售“硫磺姜”。
硫磺姜的危害:经常食用硫磺熏的生姜,会对人的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轻者会出现头昏、眼花、精神分散等不良症状。
如果长期食用,则会导致眼结膜炎、皮肤湿疹等,严重的还会影响人的肝肾功能。
硫磺姜的辨认:硫磺姜闻起来有异味,表面光滑,较为水嫩,轻轻一搓表皮即脱落。
同时,消费者也应转变观念,不能仅凭外观选择生姜。
同被不法商贩用硫磺熏的还有银耳和中药饮片,消费者在购买时不能只看鲜亮,应多闻一闻,凡被硫磺熏过的都不要买。
NO6.毒豇豆事件回放:2010年1月,武汉市农业局在抽检中发现来自海南省英洲镇和崖城镇的5个豇豆样品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标。
武汉市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立即对不合格豇豆予以销毁,并根据湖北省农产品市场准入的规定,决定从2月7日起停止销售来自海南省的豇豆3个月。
此后,上海、广东、重庆、江西等地也有类似情况反映。
农药残留危害大:人们进食残留有农药的果蔬,如果污染较轻、吃入的数量较少时,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但往往有头痛、头昏、无力、恶心、精神差等表现;当农药污染较重、进入体内的农药量较多时,会出现明显的不适,如乏力、呕吐、腹泻、肌颤、心慌等情况。
严重者可能出现全身抽搐、昏迷、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的现象。
另外,残留农药还可在人体内蓄积,超过一定量后会导致一些疾病,如男性不育。
此外,还有帕金森病、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也与长期接触农药有关。
对孕妇而言,则会影响胎儿的发育,甚至会导致胎儿畸形。
科学选果蔬:部分生长在泥土中的蔬菜,如鲜藕、马铃薯、芋头、冬笋、萝卜、蒜头、大头菜等,一般不施用农药。
目前使用农药较多的是白菜、空心菜等叶类蔬菜。
选购时,最好先闻一下,若气味太重、大多是刚喷药不久上市的,不宜购买。
选择性购买或少买易被污染的蔬菜瓜果。
农药污染较重的蔬菜有白菜类(小白菜、青菜、鸡毛菜)、韭菜、黄瓜、甘蓝、花椰菜、菜豆、豇豆、苋菜、茼蒿、番茄、茭白等,其中韭菜、小白菜、油菜受到农药污染的比例最大。
韭菜具有的内吸毒特征使得毒物遍布整个株体,另一方面,部分农药和韭菜中含有的硫结合,毒性增强。
有些市民认为,有虫眼的蔬菜安全。
事实上,虫眼只能说明蔬菜遭受过虫害,并不等于没打农药。
食前处理去残留浸泡水洗法:蔬菜污染的农药品种主要为有机磷类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难溶于水,此种方法仅能除去部分污染的农药。
但水洗是清除蔬菜水果上其他污物和去除残留农药的基础方法。
主要用于叶类蔬菜,如菠菜、金针菜、韭菜花、生菜、小白菜等。
一般先用水冲洗掉表面污物,然后用清水浸泡,但浸泡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以免表面残留农药渗入蔬菜内。
果蔬清洗剂可增加农药的溶出,所以浸泡时可加入少量果蔬清洗剂。
浸泡后要用流水冲洗2至3遍。
碱水浸泡法:有机磷杀虫剂在碱性环境下分解迅速,所以此方法是有效去除农药污染的措施,可用于各类蔬菜瓜果。
方法是先将表面污物冲洗干净,浸泡到碱水中(一般500毫升水中加入碱面5至10克)5至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3至5遍。
去皮法:蔬菜瓜果表面农药量相对较多,所以削去皮是一种较好的去除残留农药的方法。
可用于苹果、梨、猕猴桃、黄瓜、胡萝卜、冬瓜、南瓜、西葫芦、茄子、萝卜等。
处理时要防止去过皮和没去过皮的蔬菜瓜果混放,再次污染。
臭氧洗脱法:用市售的臭氧或臭氧水发生器清洗和浸泡各类瓜果蔬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清洗和浸泡时间为10至20分钟,一般认为可清除大部分农药残留。
但也有专家指出,目前市售大部分果蔬解毒机都是用一个活氧发生器配一根外接管子,如果技术不过关或者工作功率太小的话,可能导致产气量和臭氧浓度过低,与水混合后根本起不到杀菌作用。
此外,如果机器密封性能不好的话,还可能导致臭氧外泄,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臭氧的副作用主要在于它的强氧化能力,在浓度高于1.5ppm以上时,人员须离开现场,否则会造成呼吸系统的应激性反应,严重的会造成可逆性伤害。
生物消解酶去除法:去除蔬果残留农药时,加入一个独立包装的生物消解酶于清水中,浸泡蔬果8至15分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