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将种子藏在图片里
- 格式:doc
- 大小:563.50 KB
- 文档页数:11
种子常用的贮藏方法根据种子的性质, 种子的贮藏方法分为干藏法和湿藏法。
1 . 干藏法就是将干燥的种子贮藏于干燥的环境中。
凡是含水量低的种子都可以采取此法。
(1 ) 普通干藏法大多数树木种子都可用普通干藏法贮藏。
具体方法: 将充分干燥、纯净后的种子装入袋、桶、箱等容器内, 放在经过消毒的凉爽、干燥、通风的贮藏室、地窖、仓库内。
一般适用于短期贮藏的种子, 如秋季采种, 来年播种的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 如油松、侧柏、香椿、落叶松、紫荆、腊梅、山梅花等)。
(2 ) 低温干藏法将贮藏室的温度降至0~5℃ , 相对湿度维持在50%~60% , 使种子充分干燥, 种子寿命可保持一年以上。
如紫荆、白蜡、冷杉、侧柏、铁杉、花旗松等, 低温贮藏种子效果良好。
要达到这种低温贮藏的标准, 一般要有专门的种子贮藏室或控温、控湿的种子库。
(3 ) 密封干藏法密封贮藏法使种子在贮藏期间与外界空气隔绝, 种子不受外界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 种子长期保持干燥状态。
一般用于需长期贮藏, 或因普通干藏和低温干藏易丧失发芽力的种子, 如榆、柳、桉等。
密封干藏种子主要是能较好地控制种子的含水率, 所以一般把种子装入不通气而能密封的容器中, 把容器口加以封闭, 贮藏在低温种子库中。
如果有条件在容器内可放些吸水剂, 如氯化钙、生石灰、木炭等, 可使种子寿命延长5~6 年。
2 . 湿藏法湿藏法是将种子存放在一定湿润而又低温通气的环境中, 使种子保持一定的含水量和通气条件, 以保持种子的生命活力, 还可以逐渐地解除种子的休眠, 为发芽打下基础。
此法适用于含水量高或休眠期长需要催芽的种子, 如银杏、核桃、板栗、樟树、四照花、黄杨、忍冬、女贞、玉兰等。
湿藏法的基本条件除了经常保持湿润外, 还要有良好的通气条件、适宜的低温, 以防止种子堆发热, 控制霉菌, 抑制发芽。
湿藏法的具体做法因地区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可分为露天湿藏法和室内湿藏法。
(1 ) 室内堆藏法选干燥通风、阳光直射不到的室内铺上一层10cm 左右的湿沙, 然后将种子与湿沙分层交互堆积, 或将种子与湿沙1∶3 混成堆放, 堆至40~60cm 为止, 上复湿沙,每隔1m 左右, 竖一束草把以利通气。
大班《种子藏在哪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教材《探索大自然》的第四章《植物的秘密》,详细内容为《种子藏在哪里》。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孩子们了解种子的基本特性,知道种子藏在不同地方的原因,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种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种子传播的途径。
2. 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种子藏在不同环境中的原因。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种子传播的途径和种子藏在不同环境中的原因。
教学重点:掌握种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种子样本、放大镜、图片、视频、实验材料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种子收集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户外观察,让孩子们发现植物种子在不同环境中的存在,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10分钟)利用图片、视频和实物,介绍种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引导孩子们认识种子。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种子传播的途径,让孩子们了解种子是如何“旅行”的。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孩子们思考并表达种子藏在不同地方的原因。
5. 实验探究(15分钟)进行种子传播实验,让孩子们观察种子在风、水、动物等作用下的传播过程。
六、板书设计1. 《种子藏在哪里》2. 内容: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胚乳、胚芽等种子的功能:繁殖、传播种子传播途径:风、水、动物等种子藏在不同环境中的原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你最喜欢的种子,并标注其结构名称。
(2)列举三种种子传播的途径,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2. 答案:(1)示例:蒲公英种子,结构名称:种皮、胚乳、胚芽等。
(2)示例:风传播:如蒲公英、杨树等,种子轻,随风飘散。
水传播:如睡莲、水葫芦等,种子可随水流传播。
动物传播:如苍耳、鬼针草等,种子可粘附在动物身上,随动物移动传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对种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课件—中班科学《种子藏在哪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种子藏在哪里?》。
通过观察和探索,让幼儿了解不同植物的种子形态、颜色及藏身之处,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不同植物的种子有不同的形态、颜色和藏身之处。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记住不同种子的特点及其藏身之处。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发现、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各种植物的种子、放大镜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颗种子发芽的过程,引发幼儿对种子生长的兴趣。
让幼儿猜测种子发芽后会长成什么植物,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植物的种子,讲解种子的形态、颜色和藏身之处。
如:花生种子藏在地里,苹果种子藏在果肉里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让幼儿观察实物种子,填写观察记录表,并尝试用画笔描绘种子的形态。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各小组分享观察到的种子特点,讨论种子的藏身之处。
教师对幼儿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种子藏在哪里?》2. 内容:种子的形态种子的颜色种子的藏身之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找出它们的种子,并记录下来。
答案示例:树叶的种子藏在树叶里,葡萄的种子藏在果肉里等。
2. 画一画:画出你找到的种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记住不同种子的特点及其藏身之处。
解析:针对这一难点,教师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直观的教具,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发现、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观察、发现、表达和合作,以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幼儿园中班教案《种子藏在哪里》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探索大自然》第四章第一节《种子藏在哪里》。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不同植物的种子,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孩子们了解种子是如何藏起来的,以及种子发芽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不同植物的种子及其传播方式。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及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重点: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学会观察和描述种子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植物的种子、放大镜、图片、视频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激发他们的兴趣。
2. 例题讲解讲解不同种子的传播方式,如:风力传播、动物传播、自体传播等。
3.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组观察各种种子,描述它们的特点,并尝试用画笔记录下来。
4. 观察实验组织幼儿进行“种子藏在哪里”的实验,观察种子在土中、水中等不同环境下的传播和生长。
5. 互动讨论引导幼儿分享实验观察结果,讨论种子传播的方式和生长过程。
对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肯定。
六、板书设计1. 《种子藏在哪里》2. 内容:不同植物的种子种子的传播方式观察和实验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种子,并描述它的传播方式。
2. 答案示例:我喜欢苹果种子。
苹果种子是通过动物传播的,当动物吃掉苹果后,种子会随着粪便排出,然后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让幼儿了解了种子的传播方式,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课后可以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植物,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同时,可以组织家长参与,让家长与幼儿共同观察和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观察实验的设计与实施4. 互动讨论的引导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难点: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及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下面的这一张图就是成品(用winrar打开或者将后续名改成rar点进去就会看到种子)
以下是附上图的教程:
1.先准备一张普通的图片和你想隐藏的种子。
2.将这两个文件存在任意目录下并记住。
3.将你想隐藏的种子压缩成rar文件
4.在在开始-运行里打下CMD。
5.打开CMD后,在里面直接输入:copy /b (文件存放的目录):(图片文件名).jpg+(文件存放的目录):(压缩完的种子文件名).rar (文件存放目录):(图片文件名).jpg
我在贴图里用的是copy /b (E):(2).jpg+(E):(1).rar (E):(2).jpg 。
括号里的是我贴图上写的东西,一样的,这样写出来只是让LY们更好理解,不用那么抽象。
注意:最后的那一段“(文件存放目录):(图片文件名).jpg”的“文件
存放目录”不可以更改为其他目录,不然图片不能正常显示
6.输入完后回车,系统会询问你是否确定锁作出的改变,打yes。
7.我们已经完成隐藏,种子已经成功藏在图片里。
想看到里面的种子的话可以文件的后序名改成rar,或者用winrar打开你现在的图片注意:如果用更改后序名的办法的话,更改为rar后序想再改回jpg 的话,图片将不能正常显示
8.打开后就能看到我们之前所隐藏的种子。
(本人在图中用的是修改后序的方法,所以你们看到的全是rar并非我随便压缩的)
最后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有的图床会压缩你的图片导致不能正常解压,所以LY们最好在发图前试一试,以防万一。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种子藏在哪里》含反思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种子藏在哪里》含反思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种子藏在哪里》含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1.知道植物的种子有很多种类,它们各不相同,生长在各自的果实之中。
2.通过观察了解几种常见植物种子生长的部位。
活动准备:1.请幼儿收集各类有种子的植物果实,如菜椒、苹果、玉米、葫芦、向日葵、花生、丝瓜及各种豆荚。
2.有籽西瓜1个。
3.每组小筐1个,塑料刀1把,小碟子若干,抹布1块,水果刀1把(教师用)。
4.幼儿操作材料:《种子的排列》。
活动过程:(一)幼儿介绍各自带来的植物果实,引起幼儿寻找种子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带来了这么多的果实,谁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带来的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幼儿说出植物或果实的名称及特征。
2.教师出示西瓜,引发幼儿对西瓜种子的关注。
3.教师:今年的西瓜成熟了,我们把它摘下来。
明年,我们还想吃西瓜时,怎么办?4.引发幼儿对自己的经验猜测并知道可用用种子种植。
5.教师:西瓜有种子吗?你见过西瓜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吗?6.幼儿根据已有经验描述西瓜种子的特征。
7.教师:西瓜种子藏在哪里呢?8.根据幼儿提议切开西瓜,找出西瓜籽并观察。
(二)探索其他果实的种子藏在哪里。
1.教师:你们带来的果实有种子吗?找一找它们的种子藏在什么地方?2.幼儿自由探索寻找种子,将找到的种子放在小蝶子里。
教师帮助幼儿切开部分果实或敲开部分坚果的硬壳。
3.教师:你带来果实的种子藏在哪里?你是怎样找到它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4.引导幼儿谈论并用语言描述自己用什么方法找到种子,以及种子藏在哪里。
(三)观察各种果实中的种子是怎么排列的。
1.教师:我们找到了种了,再来看看植物和果实内的'种子是怎么排列的。
种子藏在哪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植物的秘密》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详细内容围绕种子植物中的种子形态、结构、传播方式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展开。
重点探讨种子如何隐藏在果实中,以及种子的各种传播策略。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种子的基本结构,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
2. 能够描述种子如何藏在不同类型的果实中,解释这一特点对植物繁衍的意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种子的传播机制及其生态意义。
教学重点:种子的形态结构,种子的隐藏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种子模型、挂图、实物展示(如各种果实和种子)、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放大镜、镊子、白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不同果实,让学生触摸、观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种子藏在哪里吗?”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引入本课内容。
2. 知识讲解(15分钟)使用课件和挂图介绍种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通过实物展示,讲解种子的传播方式,如风力传播、动物传播等。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果实和种子,分析其传播策略。
举例说明种子隐藏在果实中的具体位置。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种子模型和实物,尝试描述种子的隐藏方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互动讨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讨种子传播的意义。
六、板书设计1. 种子藏在哪里?2. 内容:种子的基本结构种子的传播方式种子隐藏的奥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找出一例种子隐藏在果实中的例子,并描述其特点。
2. 答案示例:苹果种子隐藏在果肉中,成熟后果肉变软,种子易于传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观察和互动讨论,学生对种子隐藏的方式和传播策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户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寻找种子的秘密。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幼儿园中班精品教案《种子藏在哪里》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探索大自然奥秘》第四章《植物秘密》,详细内容为《种子藏在哪里》。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幼儿解种子形态、特点以及它们是如何隐藏在果实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不同种子形态,解种子藏匿在果实中奥秘。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热爱大自然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种子藏匿在果实中原因和过程。
2.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观察种子形态,解种子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果实(如苹果、橙子、豆角等)、种子、图片、PPT。
2. 学具:放大镜、小刀、盘子、湿纸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实物果实,引导幼儿观察果实形态,让幼儿猜测果实里是否有种子。
(2)切开果实,让幼儿亲眼观察种子,激发幼儿对种子藏匿地点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0分钟)(1)通过PPT展示不同种子形态,让幼儿认识种子特点。
(2)讲解种子藏匿在果实中原因和过程,让幼儿理解种子与果实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实物种子,描述种子形态和颜色。
(2)分组讨论:种子为什藏在果实里?它们是如何传播?4. 动手操作(10分钟)(1)让幼儿用小刀切开果实,自己找出种子,并观察种子形态。
(2)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种子从果实中取出来?(1)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种子藏在哪里》2. 板书内容:(1)种子形态:各种种子图片(2)种子藏匿地点:果实内部(3)种子与果实关系:相互依存、传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生活中种子,观察它们形态和藏匿地点。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观察、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让幼儿解种子形态、特点和藏匿地点。
下面的这一张图就是成品(用winrar打开或者将后续名改成rar点进去就会看到种子)
以下是附上图的教程:
1.先准备一张普通的图片和你想隐藏的种子。
2.将这两个文件存在任意目录下并记住。
3.将你想隐藏的种子压缩成rar文件
4.在在开始-运行里打下CMD。
5.打开CMD后,在里面直接输入:copy /b (文件存放的目录):(图片文件名).jpg+(文件存放的目录):(压缩完的种子文件名).rar (文件存放目录):(图片文件名).jpg
我在贴图里用的是copy /b (E):(2).jpg+(E):(1).rar (E):(2).jpg 。
括号里的是我贴图上写的东西,一样的,这样写出来只是让LY们更好理解,不用那么抽象。
注意:最后的那一段“(文件存放目录):(图片文件名).jpg”的“文件
存放目录”不可以更改为其他目录,不然图片不能正常显示
6.输入完后回车,系统会询问你是否确定锁作出的改变,打yes。
7.我们已经完成隐藏,种子已经成功藏在图片里。
想看到里面的种子的话可以文件的后序名改成rar,或者用winrar打开你现在的图片注意:如果用更改后序名的办法的话,更改为rar后序想再改回jpg 的话,图片将不能正常显示
8.打开后就能看到我们之前所隐藏的种子。
(本人在图中用的是修改后序的方法,所以你们看到的全是rar并非我随便压缩的)
最后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有的图床会压缩你的图片导致不能正常解压,所以LY们最好在发图前试一试,以防万一。
简便方法
1.新建文本文档
2.文本文档中复制下列命令:
copy /b 1.jpg + 2.rar 2.jpg
其中,【1.JPG】是图片名字,【2.RAR】是压缩文件名字,【2.JPG】是
3.文本文档另存为*.bat格式的文件
4.把要合并的图片和压缩文件和BAT格式的文件放在一个目录下,同时修改文件名,使得它们和程序中的文件名相互对应
5.运行BAT格式的文件,合并完成
最后,检查下合并后的图片文件,把【2.JPG】的后缀改为RAR,然后运行查开是否成功
成功后,上传百度图片。
这个方法可以隐藏的压缩文件体积可以非常大,但是如果是要上传到百度图片的压缩文件,最好不要太大,不然会被屏蔽。
一般1M以下
的文件都勉强可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