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路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10
无线通信网络概论
无线通信网络概论是一门研究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础科学。
它是一种分布式系统,它不
依赖于传统的有线电缆系统,而是将无线电波和其他信号技术用于传输数据、语音、视频
信号和控制信号。
无线通信网络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
的需求。
无线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
和应用层七个层次。
物理层主要负责定义无线信号流、信息编码方式、网络认证和安全机
制等。
数据链路层主要是为应用层提供支持,它提供信息源和信息接收端之间物理上和逻
辑上的桥梁。
网络层负责创建服务可靠的虚拟网络,负责将子网内的信息封装成数据包发
送出去。
传输层负责控制分组的流动性,使得系统能够正确的接收和发送消息。
会话层用
于促进不同的节点之间的交互,它负责建立两个节点间的沟通,并确定每一次会话所收到
的数据项。
表示层主要负责管理数据表示,以便能够在不同的机器之间进行多样化的数据
传输。
应用层则是子网用户使用服务的接口,它负责网络软件及应用服务,进程控制等应
用程序相关的内容。
无线通信网络正在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它为企业和公司提供了一种可靠的通信网络,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效率,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信息传输方式,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未来无线通信网络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它将在人们生活中拥有更多用处,总体上更广泛地
提供全面的网络服务。
《无线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无线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标准课程编码〔36973 〕承担单位〔计算机信息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22年11月16日〕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2022年11月20日〕批准〔二级学院(部)院长〕批准日期〔2022年11月28日〕(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无线网络的建设以及维护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从事移动通信网的组建与运维岗位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无线局域网基本知识、AP、AC 的基本工作原理、无线局域网信号覆盖的概念、无线网的不同层的配置、无线局域网漫游的作用及分类、无线AP的组网模式、AC+FIT AP的组网模式、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配置以及CAPWAP基本原理。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后续课程有《无线网络安全与维护》和《主流无线网络项目实施》。
2.学习目标(1)思政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国家培养出政治立场坚定、作风过硬、技术娴熟、品德优良的高等级技能型人才。
(2)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无线网络技术”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无线网络网络的组建以及维护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的职业岗位技能。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达到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的要求。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水平: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1)无线局域网的定义以及分类;2)无线局域网射频知识3)无线局域网的应用;4)AP的分类;5)AP以及AC的功能;6)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方式以及拓扑图;7)CAPWAP基本原理;8)无线局域网的漫游以及实现;9)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配置;10)ENSP如何实现无线局域网的组网配置;11)802.11系列协议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1)能够进行无线局域网的二层组网以及三层旁挂组网;2)能够实现无线局域网的二层漫游;3)能够进行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配置;4)能够排查无线局域网的简单故障;5)具有自学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情感与态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踏实、认真、求实的做事态度。
802.11 无线网络权威指南802.11无线网络权威指南(第2 版第 1 页, 共508 页802.11 无线网络权威指南文档密级802.11 无线网络权威指南目录802.11无线网络权威指南 (1(第2版 (1目录 (3序 (14前言 (16第1章无线网络导论 (241.1为何需要无线?241.1.1无线频谱:关键资源 (251.2无线网络的特色271.2.1没有实体界限 (271.2.2动态实体介质 (271.2.3安全性 (281.2.4标准的好处 (29第2章802.11网络概论 (312.1 IEEE 802 网络技术规格312.2 802.11 相关术语及其设计332.2.1网络类型 (342.2.2再论传输系统 (372.2.3网络界限 (382.3 802.11 网络的运作方式402.3.1网络服务 (402.4移动性的支持442.4.1移动性网络设计 (45第3章802.11 MAC (473.1 MAC 所面临的挑战483.1.1射频链路质量 (483.1.2隐藏节点的问题 (493.2 MAC 访问控制与时钟503.2.1载波监听功能与网络分配矢量 (513.2.2帧间隔 (523.2.3帧间隔与优先程度 (533.3利用DCF 进行竞争式访问543.3.1 DCF 与错误复原 (553.3.2使用重传计数器 (553.3.3 DCF 与延迟 (55802.11 无线网络权威指南文档密级3.3.4 Spectralink 语音优先性 (563.3.5帧的分段与重组 (573.3.6帧格式 (583.3.7 Frame Control 位 (583.3.8 Duration/ID 位 (623.3.9 Address 位 (623.3.10 Basic Service Set ID (BSSID (63 3.3.11顺序控制位 (633.3.12帧主体 (643.3.13帧检验序列(FCS (643.4 802.11 对上层协议的封装653.5竞争式数据服务663.5.1广播与组播数据或管理帧 (663.5.2单点传播帧 (673.5.3省电程序 (693.5.4多种速率支持(Multirate Support (713.6帧的处理与桥接723.6.1无线介质到有线介质(802.11 至以太网 (733.6.2有线介质至无线介质(Wired Medium to Wireless Medium (74 3.6.3服务质量延伸功能 (75第4章802.11帧封装细节 (764.1数据帧764.1.1 Frame Control(帧控制 (774.1.2 Duration(持续时间 (774.1.3地址与DS Bit (794.1.4数据帧的次类型 (814.1.5数据帧的封装 (824.2控制帧854.2.1一般的帧控制位 (854.2.2 RTS(请求发送 (864.2.3 CTS(允许发送 (874.2.4 ACK(应答 (884.2.5 PS-Poll(省电模式一轮询 (894.3管理帧904.3.1管理帧的结构 (904.3.2长度固定的管理帧元件 (914.3.3管理帧的信息元素 (994.3.4管理帧的类型 (1124.4帧发送以及连接与身份认证状态1164.4.1帧等级 (117802.11 无线网络权威指南文档密级第5章有线等级隐私(WEP (119 5.1 WEP 的密码学背景1195.1.1串流密码锁的安全性 (1205.1.2密码政治学 (1215.2 WEP 的加密机制1215.2.1 WEP 的数据处理 (1225.2.2 WEP 的帧格式 (1255.3关于WEP 的各种问题1265.3.1 RC4 在密码学上的性质 (1265.3.2 WEP 统设计上的瑕疵 (1265.3.3针对WEP 密钥的还原攻击 (127 5.3.4防范密钥还原攻击 (1285.4动态WEP 129第6章802.1X使用者身份认证 (130 6.1可延伸身份认证协议(EAP1316.1.1 EAP 的封包格式 (1316.1.2 EAP 的要求与回复 (1326.1.3 EAP 身份认证方式 (1336.1.4 EAP 认证的成功或失败 (1346.1.5 EAP 交换程序范例 (1346.2 EAP 认证方式(EAP Method135 6.2.1加密的方式 (1356.2.2非加密式EAP 认证方式 (137 6.2.3其他的内层身份认证方式 (138 6.3 802.1X:网络连接埠的身份认证1396.3.1 802.1X 的架构及相关术语 (1406.3.2 802.1X 的帧过滤 (1416.3.3 EAPOL 的封装格式 (1416.3.4定位 (1426.4 802.IX 与无线局域网络1426.4.1 802.11 网络上的802.1X 交换程序范例 (1426.4.2动态产生密钥 (144第7章802.11I:RSN、TKIP与CCMP (1457.1临时密钥完整性协议(TKIP1457.1.1 TKIP 与WEP 的差异 (1457.1.2 TKIP 的数据处理与过程 (1477.1.3 Michael 完整性检验 (1527.2「计数器模式」搭配「区块密码锁链—信息真实性检查码」协议(CCMP154 7.2.1 CCMP 的数据处理 (155802.11 无线网络权威指南7.3固安网络(RSN的运作方式文档密级1577.3.1 802.11i 密钥阶层体系 (1577.3.2 802.11i 密钥的产生与传递 (1597.3.3混合加密类型 (1607.3.4密钥快取 (161第8章过程管理 (1628.1管理架构8.2扫描162 1628.2.1被动扫描 (1638.2.2主动扫描 (1648.2.3扫描结果 (1658.2.4加入网络 (1668.3身份认证1678.3.1 802.11―身份认证‖ (1678.4事先身份认证1708.4.1 802.11 事先身份认证 (1708.4.2 802.11i 事先身份认证与密钥快取 (171 8.5连接过程1738.5.1连接程序 (1738.5.2重新连接程序 (1748.6节省电力1768.6.1 Infrastructure(基础型网络的电源管理 (1768.6.2 IBSS 的电源管理 (1818.7计时器的同步1838.7.1 Infrastructure 的计时同步 (184 8.7.2 IBSS 的计时同步 (1848.8频谱的管理1858.8.1传输功率控制(TPC (1858.8.2动态选频(DFS (1888.8.3 Action 帧 (190第9章PCF免竞争服务 (1969.1以PCF 提供免竞争访问196 9.1.1 PCF 作业 (1969.1.2基站的传输 (1979.1.3免竞争期间的长短 (1999.2 PCF 帧的封装细节1999.2.1免竞争期间结束(CF-End (201 9.2.2 CF-End+CF-ACk (2029.3电源管理与PCF 204802.11 无线网络权威指南文档密级第10章物理层概观 (205 10.1物理层架构10.2无线链路205 20510.2.1使用执照与管制 (20610.2.2展频 (20810.3 RF 传播与802.11 21010.3.1信号接收与效能 (21010.3.2路径损耗、传输距离与传输量 (21210.3.3多重路径干扰 (21310.3.4讯符间干扰(ISO (21410.4 802.11 的RF 工程21510.4.1 RF 零件 (215第11章跳频物理层 (21811.1 11.1 跳频传输21811.1.1 802.11 FH 的细节 (21911.1.2 802.11 跳频序列 (22011.1.3加入802.11 跳频网络 (22011.1.4 I S M 幅射量规定与最大传输量 (22111.1.5干扰效应 (22111.2高斯频移键控(GFSK22211.2.1二阶式GFSK (22211.2.2四阶式GFSK (22311.3 FH PLCP 22411.3.1分封(Framing与白化(whitening (22411.4 FH PMD 22611.4.1传输率1Mbps 之PH PHY 所使用的PMD (22611.4.2传输率2 -Mbps 之FH PHY 所使用的PMD (22611.5 PH PHY 的特性226 第12章直接序列序列物理层:DSSS与HR/DSSS(802.11B (22812.1直接序列传输12.2差分相移键控(DPSK228 23412.2.1差分二进制相移键控(DBPSK (23412.2.2差分正交相移键控(DQPSK (23412.3―原本的‖直接序列物理层23612.3.1 PLCP 的分封(framing与处理 (23712.3.2 DS PMD 附属层 (23812.3.3 DS PHY 的CS/CCA (23812.3.4 DS PHY 的特性 (23912.4互补码调制(CCK240802.11 无线网络权威指南12.5高速直接序列物理层(HR/DSSS PHY文档密级24012.5.1 PLCP 分封(Framinf与搅码(scrambling (24112.5.2 HR/DSSS PMD (24312.5.3 802.11b PHY 的非必要功能 (24612.5.4 HR/DSSS PHY 的特性 (246第13章802.11A 与802.11J (24813.1正交分频多工(OFDM24813.1.1载波多工 (24913.1.2正交性的意义(不使用微积分 (24913.1.3防护时间 (25013.1.4周期延伸(周期前置 (25113.1.5加窗法(Windowing (25313.2 802.11 所采用的OFDM 25313.2.1将OFDM13.2.1 302.11 a 所选用的.F.M 参数 (253 13.2.2作业频道的结构 (25413.2.3作业频道 (25813.3 OFDM PLCP 26013.3.1帧的格式 (26013.4 OFDM PMD 26313.4.1编码与调制 (26313.4.2电波效能:灵敏度与频道拒斥 (26413.4.3净空频道评估 (26413.4.4传送与接收 (26413.5 OFDM PHY 的特性266 第14章802.11:延伸速率物理层(ERP (26714.1 802.11g 的组成元件26714.1.1相容性议题 (26814.1.2防护机制 (26814.2 ERP 的物理层收敛程序(PLCP27114.2.1 ERP-OFDM 的帧格式 (27114.2.2 802.11 g 的单载波帧格式 (27214.3 ERP 的实际搭酣介质(PMD27514.3.1净空频道评估(CCA (27514.3.2接收程序 (27614.3.3 ERP 物理层的特性 (276第15章802.11N前瞻:MIMO-OFDM (27815.1共同功能27815.1.1多进与多出(MIMO (27815.1.2频宽 (279802.11 无线网络权威指南文档密级15.1.3 MAC 效能的提升 (27915.2 WWiSE 28015.2.1 MAC 的改良 (28015.2.2 WWiSE MIMO 硬件层 (28315.2.3 WWiSE PLCP (28615.2.4 WW i S E P MD (28915.3 TGnSync 29115.3.1 TGnSync MAC 的改良 (29115.3.2 TGnSync PHY 的改良 (29715.3.3 TGnSynC 硬件层传输(PLCP 与PMD (300 15.4比较与结论304第16章802.11的硬件 (30616.1 802.11 界面的一般结构30616.1.1软件控制的无线电:离题插播 (30816.1.2硬件实作上的议题 (30916.2实现上的差异31016.2.1重新激动界面卡 (31016.2.2扫描与漫游 (31016.2.3速率的选择 (31116.3解读规格表31116.3.1灵敏度比较 (31116.3.2延迟范围 (312第17章802.11与WINDOWS (31317.1 Windows XP 31317.1.1安装网卡 (31317.1.2选择网络 (31617.1.3安全性参数与802.1×\u30340X状态设置 (317 17.1.4设置EAP 认证方式 (32117.1.5 WPA 的状态设置与安装方式 (32617.2 Windows 200 32817.2.1动态WE P 的状态设置 (32817.3 Windows 电脑验证32917.3.1运作方式 (329第18章802.11与MACINTOSH (332 18.1 AirPort Extreme 网卡33218.1.1软件安装 (33218.1.2设置与监视AirPort 界面 (334 18.2在AirPort 上使用802.1X 33718.2.1 EAP 方法的配置设置 (340802.11 无线网络权威指南文档密级18.2.2密钥链 (34118.2.3障碍排除 (341第19章802.11与LINUX (34519.1 Linux 所支持的CIA 34519.1.1 PCMCIA Card Services 概观 (345 19.1.2 PCMCIA Card Services 的安装 (347 19.1.3监控网卡 (34819.1.4排除资源的冲突 (35019.2 Linux 无线延伸功能与工具35219.2.1编译与安装 (35219.2.2以无线工具和iwconfig 来设置界面 (352 19.3 Agere (Lucent Orinoco 35819.3.1编译与安装 (35919.3.2设置orinoco_cs 界面的配置 (36019.4采用Atheros 芯片组的网卡与MADwifi 361 19.4.1驱动程序架构与硬件访问层 (36119.4.2先决条件 (36219.4.3组建驱动程序 (36219.4.4驱动程序的使用 (36219.5在Linux 中使用xsulicant 36319.5.1先决条件 (36319.5.2编译与安装xsupplicant (36319.5.3 xsupplicant 的配置设置 (36419.5.4网络连接与身份认证 (36519.5.5 Linux 上的WPA (369第20章使用802.11基站 (37020.1基站的基本功能37020.1.1基站的种类 (37220.2以Ethernet 供电(PoE374 20.2.1 PoE 的种类 (37520.3选购基站37620.3.1真的需要基站吗? (378 20.4 CiscO 1200 基站37820.4.1设置1200 基站 (37920.4.2无线界面的配置设置 (379 20.4.3安全性的配置设置 (381 20.4.4监控 (38220.4.5障碍排除 (38320.5 Apple AirPort 基站384802.11 无线网络权威指南文档密级20.5.1初次设置 (38420.5.2管理界面 (385第21章无线网络逻辑架构 (388 21.1评估逻辑架构38821.1.1移动性 (38821.1.2安全性 (39121.1.3效能 (39221.1.4骨干工程 (39621.1.5网络服务 (39721.1.6用户端整合 (39721.2网络拓扑范例39821.2.1拓扑1:单一子网络 (39821.2.2拓扑形态2:E.T.P hone Home 或Island Paradise (403 21.2.3拓扑形态3:动态VLAN (40721.2.4拓扑形态4:虚拟基站 (41121.3逻辑架构的选择416第22章安全性架构 (41822.1安全性的定义与分析41822.1.1无线局域网络的安全问题 (41922.2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42222.2.1工作站身份认证与连接 (42322.2.2链路层身份认证 (42422.2.3网络层身份认证 (42622.2.4以RADIUS 整合用户身份认证 (42622.3以加密确保私密性42822.3.1静态WEP (42922.3.2 802.1X 动态WEP 密钥 (42922.3.3改良型RC4 加密:TKIP (43122.3.4 C C M P:AES 加密 (43122.3.5较上层的安全协议(IPsec、SSL 与SSH (432 22.4安全性协议的选择43422.4.1协议栈的安全防护 (43422.4.2身份认证方式的选择 (43722.4.3加密方式的选择 (44122.5私设基站44222.5.1检测 (44322.5.2实际定位 (44322.5.3关闭私设基站 (446第23章网络规划与工程管理 (448802.11 无线网络权威指南23.1工程规划与需求23.2网络需求文档密级44945023.2.1覆盖范围需求 (45123.2.2容量需求 (45323.2.3可移动性的需求 (45723.2.4网络整合的需求 (45723.3物理层的选择与设计45823.3.1 2.4 G H z(3.2.11 b/g频道规划 (459 23.3.2 5 GHZ(802、11a频道规划 (46123.3.3混合式频道规划(802.11 a+b/g 网络 (462 23.4基站摆设位置规划46223.4.1建筑物 (46323.4.2初步规划 (46523.4.3电波资源管理与频道规划 (46623.4.4规划的修正与测试 (46623.4.5准备最后的报告 (46823.5使用天线调整覆盖范围46823.5.1天线类型 (469第24章802.11网络分析 (47424.1网络分析工具47424.1.1 8.2.11 网络分析软件 (47524.2 Ethereal 47524.2.1编译与安装 (47624.2.2将无线界面设定为监听模式 (47624.2.3执行Ethereal (47824.2.4减少数据量 (48024.2.5使用Ethereal 进行8.2.11 分析 (48024.3 802.11 网络分析项目清单48524.3.1显示过滤初探 (48524.3.2一般疑难排除过程 (48624.4其它工具48924.4.1搜寻、量测与对映网络 (49024.4.2 WEP 密钥还原 (49024.5身份认证491 第25章802.11效能比较 (49225.1 802.11 效能评估49225.1.1计算示范 (49325.2改善效能25.3 802.11 可调参数494 495802.11 无线网络权威指南文档密级25.3.1无线电波管理 (49525.3.2电源管理调校 (49725.3.3计时过程 (49825.3.4可调参数一览表 (499第26章结论与展望 (50026.1标准化过程50026.1.1新的标准 (50026.2无线网络的当前趋势502 26.2.1安全性 (50226.2.2网络部署与管理 (50326.2.3应用程序 (50626.2.4协议架构 (50726.3结语508文档密级802.11 无线网络权威指南序早在碰面之前,Matthew Gast 就已经是我的心灵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