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工程8静电及其防护
- 格式:ppt
- 大小:564.50 KB
- 文档页数:15
第一早1.电力系统是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设备及相应的辅助系统组成的电能生产、输送、分配、使用的统一整体。
发电将自然界中蕴藏的一次能源转换为电能。
变电接受电能、改变电压和分配电能,是联系发电厂和电能用户的中间枢纽。
配电接受电能和分配电能的功能。
输电线路是将发电厂的电能输送到负荷中心,配电线路是将负荷中心的电能配送到各个电能用户。
电能使用是用电设备或单位消耗电能,转化为其他能量。
2.①进线电压为35kV,先经总降压变电所变为10kV的配电电压,在送到各车间变电所,再经车间变电所变为0.4kV低压电分送到各配电箱或用电设备。
②进线电压为10kV,经总配电所分送到各车间,经车间变电所变为0.4kV低压电,分送到各各配电箱或用电设备③进线电压为1OkV,经变电所变为低压电分送到车间,再送到各配电箱或用电设备。
④进线电压为0.4kV,经配电室分送到各车间或直接送到各配电箱或用电设备。
3.GB/T2900.50-2008规定,高[电]压通常指高于1000V(不含)的电压等级,低[电]压指用于配电的交流电力系统中1000V及以下的电压等级;国际上公认的高低压电器的分界线交流电压则是1000V(直流则为1500V)4•规律和特点:①触电事故有明显季节性②低压多于高压③农村多于城市④青、中年人多⑤携带式、移动式设备多于固定式设备原因:①缺乏电气安全知识。
③设备不合格5•事故类型:①触电事故②火灾爆炸事故③雷电事故④静电事故。
6.安全电压是指不致使人直接致死或致残的电压,一般环境条件下允许持续接触的“安全特低电压”是36V。
7.我国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V、36V、24V、12V和6V,应根据作业场所、操作员条件、使用方式、供电方式、线路状况等因素选用。
8.安全电压额定值的选用,根据使用环境、人员和使用方式等因素确定。
例如特别危险的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42V特低电压;有电机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V或24V的特低电压;金属容器内、特别潮湿处等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应采用12V的特低电压;水下作业等场所应采用6V特低电压。
工业企业供配电:是指工业企业所需电能的供应和分配。
电力系统: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和使用是在同一瞬间完成的,实现这个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电力系统的组成:发电厂、送电线路、变电所、配电网和电力负荷。
发电厂:是将自然界蕴藏的各种一次能源转换为电能(二次能源)的工厂。
送电线路:是指电压为35kV及其以上的电力线路,分为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
变电所:是构成电力系统的中间环节,分为区域变电所(中心变电所)和用户变电所。
配电网:由电压为10kV及其以下的配电线路和相应电压等级的变电所组成,也有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之分。
电力负荷: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用电及居民生活用电的各种负荷。
电力负荷性质决定供电方式:电力负荷分三级:1一级负荷,为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或在政治、经济上讲造成重大损失者。
2二级负荷,为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讲造成较大损失者。
3三级负荷,为一般的电力负荷,所有不属于上述一、二级负荷者。
三种基本接线方式:放射式、树干式、环式。
电气事故具有的特点:电气事故危害大、电气事故危险直观识别难、电气事故涉及领域广、电气事故的防护研究综合性强。
电气事故的类型:触电事故、静电危害事故、雷电灾害事故、射频电磁场危害、电气系统故障危害。
触电事故:1电击:电流通过人体,刺激机体组织,使肌肉非自主地发生痉挛性收缩而造成的伤害。
2单相触电:指人体接触到地面或其他接地导体的同时,人体另一部位接触及某一相带电体所引起的电击。
3两相触电:指人体的两个部位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所引起的电击。
4跨步电压触电:至站立或行走的人体,受到出现于人体两脚之间的电压即跨步电压作用所引起的电击。
触电事故的分布规律:触电事故季节性明显、低压设备触电事故多、携带式设备和移动式设备触电事故多、电气连接部位触电事故多、农村触电事故多、冶金矿业建筑机械行业触电事故多、青年中年人以及非电工人员触电事故多、误操作事故多。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与哪些因素有关:1伤害程度与电流大小关系:a感知电流和感知阀值:感知电流是指电流流过人体是可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
第三章:电击防护供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影响着电能的输送、使用,该系统电击的防护主要指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建筑物及其他相关设施的安全。
本章就供配电系统的电击防护做一定的讨论,为正确使用、维护电气系统安全奠定基础。
第一节电流通过人体产生的效应人身安全是电气安全的首要问题,作为一种常识,相关知识应被人们认识掌握,作为一门技术知识也应被人们尤其是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掌握!理清这些问题,正确认识它对制定防护措施,建立有效防护方法,最大限度地保障人身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电击及分类:(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分电击和电伤,以电击为最严重)“电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触电”,指人体因接触带电部分而受到生理伤害的事件。
电击实质就是电流对人体器官的伤害。
接触及带电部分的途径,电击又分为直接电击和间接电击两种类别。
1、直接电击:因接触到正常工作时带电的系统而产生的电击,如单相触电2、间接电击:正常工作时不带电的部位,因某些因素的影响带上危险电压后被人们触及而产生的电击。
二、电流的人体效应与相关的标准电流通过人体时其热效应,化学效应及电刺激产生的生物效应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其危害程度与通过的电流大小,作用时间,电压高低、频率及通过人体的途径以及人体体电阻和健康状况等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1、生理效应:电流是危机人体生命安全的直接因素,其严重程度与电流的大小呈正相关性,为研究这种相关性,我们把人受电击时产生的生理效应划分为几种典型状态,这几种状态的临界点称为生理“阀”。
注:电伤是指触电时的热效应,化学效应以及电刺激引起的生物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常见电伤有:电灼伤,电烙伤等!(1)感知阈:使人体产生触电感觉的最小电流值称为感知阀,感知阈有个体差异,按50%概率计,成年男性为1。
1mA,女性为0。
7mA,感知阈与电流接触时间长短无关,但与频率有关.(2)摆脱阈:人体触电后能自主摆脱电源的最大电流。
电气安全工程电气第一章安全基础1 电力系统由发电厂、送电线路、变电所、配电网和电力负荷组成。
2 送电线路是指电压为35KV及其以上的电力线路,分别为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
3 我国标准规定:交流额定电压1000V及以上者属高压,1000V以下者属低压。
4 对地电压而言,交流250kV以上者属高压,1000V及其以下者属低压。
5 我国工频低压最常用的是380V和220V电压。
6 电力系统的电压和频率是衡量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两个基本参数。
我国普通交流电力设备的额定功率为50HZ,一般称之为“工业频率”,简称“工频”。
7 根据企业用电规模的不同,工业企业供电系统的供电方式有多种,常见的供电方式有以下四种:(1)对于大型工业企业和某些电源进线为35KV及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一般经过两次降压,即先经总降压变电所将35KV及以上的进线电压变为10KV的配电电压,然后通过高压配电所或直接经高压配电线路将电能分配到各车间配电所,再经车间配电所将为0.4KV 低压。
(2)对于一般中性工业企业,进线电压为10KV,电能经由高压配电所有高压配电线路分送到各车间配电所,或有高压配电线路直接共给高压用电设备。
车间变电所将10KV的高压直接将为0.4kv。
(3)对于一般小型工业企业,进线电压为10KV。
经变电所有高压变为低压。
(4) 对于所需容量不大于160KV A的小型工业企业,直接由公共低压电网供电,进线电压为0.4KV,经低压配电室分送到各车间或直接送到配电箱或用电设备。
8 我国根据电力负荷的性质分为三个等级: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三级负荷。
9 工业企业高压配电有放射式、树干式、环式等三种基本方式。
10 电气事故具有以下特点:(1)电气事故危害严重;(2)电气事故类型多;(3)电气事故危险直观识别难;(4) 电气事故的概念较为抽象;(5)电气事故的防护研究综合性强;电气事故时有规律的,且其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识别和掌握的。
电气事故的危害:电气事故的发生伴随着危害和损失,严重的电气事故不仅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涂装工程安全设施验收规范AQ 5201-2007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一般性规定5 总体布局6 涂装设备安全7 防火、防爆8 电气安全9 防雷、防静电10 职业危害控制要求11 其他验收事项前言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制定。
本标准主要内容引用了国家系列标准《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是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执行建设项目(工程)安全“三同时”规定、验收涂装类建设项目(工程)时主要的规范性技术文件之一。
本标准是行业强制性技术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涂装作业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的单位:浙江明泉工业涂装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立、胡义铭、朱坚平,陈云、吴思明、沈一平。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涂装工程安全设施验收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新建、改建、扩建涂装工程(包括涂装设备、器械)和作业场所安全设施验收的基本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涂料及有关化学品(包括有机溶剂)在金属或非金属表面进行涂装的涂装工程,包括塑料制品、纺织品、皮革制品、木制品等非金属的涂装工程安全设施验收。
涂装工艺、涂装作业场所、涂装设备器械的设计、生产、制造和安装等的安全技术审查;露天涂装作业,建筑物、构筑物内外涂饰等涉及涂装工程安全的技术审查亦可参照本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窖)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935 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GB4064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5083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6514-1995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7691-200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安全管理通则GB7692-1999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12942-2006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GB/T14441-199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术语GB1444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GB14444-2006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GB1477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安全技术条件GB15607-1995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GB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20101-2006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安全技术规定GB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8-19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Z1-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3 术语和定义标准GB/T14441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均适用于本标准。
物流仓储设备的电气工程安全防护设计一、引言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仓储设备在现代物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物流仓储设备的电气工程安全防护设计对于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十分重要。
本文将针对物流仓储设备的电气工程安全防护设计进行探讨。
二、电气工程安全防护设计原则1.符合国家标准与规范物流仓储设备的电气工程安全防护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与规范,例如《电气装置与控制设备安全规范》等,确保设计的合法合规性。
2.合理布线与接线在电气工程安全防护设计中,合理的布线与接线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应根据设备的功率、负载情况等因素合理安排电缆的材质、截面以及敷设路径,避免电缆过载、短路和安全隐患。
3.配备安全保护装置为了避免电气设备的故障对工作人员和设备造成伤害,安全保护装置的配备至关重要。
例如电流互感器、漏电保护器等,能够监测电气系统的运行状态,当出现异常时及时切断电源,起到保护作用。
4.防止静电积聚物流仓储设备的运作过程中,静电积聚是很常见的现象。
为了防止静电的积聚引发火灾或爆炸等安全事故,应在设备的设计与安装中采取防静电措施,如安装导电接地装置、使用防静电材料等。
5.适当的设备间距离与通道设计为了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设备之间应保持适当的间距,避免发生相互干扰的情况。
同时,在设备的布局设计中应保留足够的通道宽度,以方便维护人员进行设备维修与保养工作。
三、物流仓储设备电气安全防护实施措施1.设备绝缘检测定期对物流仓储设备的电气系统进行绝缘测试,确保设备的绝缘性能符合安全要求。
当检测到绝缘阻力不合格或存在漏电情况时,应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以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2.设备接地物流仓储设备的电气工程安全防护设计应包含合理的接地系统。
通过接地装置将设备与地面连接,确保设备的电气安全。
接地装置应具备良好的导电性能,确保电气故障时能够及时将电流引入地下,避免对人身和设备造成伤害。
3.灯具与照明设计灯具和照明设计是物流仓储设备的电气工程安全防护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2021年注册安全工程师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必背考点第一节 ·电气事故及危害1.电气事故分类:分为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路事故等。
2.电击类型:①按照所触及的带电体是否带电:直接接触电击(正常条件)、间接接触电击(故障条件);②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方式:单向电击、两相电击、跨步电压电击;3.电伤:电弧烧伤(最危险的电伤,可造成大面积、大深度的烧伤,甚至烧焦、烧毁四肢及其他部位)、电流灼伤、皮肤金属化(永久性斑痕)、电烙印、电气机械性伤害(机体组织断裂、骨折等伤害)、电光眼(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4.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对人体伤害的严重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电流的持续时间、通过途径、电流的种类以及人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学天教育安全工程师教研组)5.电流值:(1)感知电流:男性 1.1mA,女性0.7mA;(2)摆脱电流:男性16mA,女性10.5mA(3)室颤电流:①T>Tc,室颤电流50mA;②T≤Tc,室颤电流约500mA;③T<0.1s,只有发生在心室易损期,500mA 以上引起心室颤动④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跳动周期,可能导致心脏停止跳动6.左手至胸部途径的心脏电流系数为 1.5,是最危险的途径。
7 皮肤阻抗:决定于接触电压、频率、电流持续时间、接触面积、接触压力、温度及个体特征等。
8.触电事故规律①错误操作和违章作业造成的触电事故多②中、青年工人、非专业电工、合同工和临时工触电事故多③低压设备触电事故多④移动式设备和临时性设备触电事故多⑤电气连接部位触电事故多⑥每年6-9 月触电事故多⑦潮湿、高温、混乱、多移动式设备、多金属设备环境的事故多⑧农村触电事故多第二节 ·触电防护技术1.绝缘材料性能:绝缘材料有电性能、热性能、力学性能、化学性能、吸潮性能、抗生物性能等性能指标。
电性能:作为绝缘结构,主要性能是绝缘电阻、耐压强度、泄漏电流和介质损耗。
电气安全工程复习资料--钮英建版一、工业企业供配电(是指工业企业所需电能的供应和分配)1.电力系统:由发电厂、送电线路(35KV及以上,分为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变电所、配电网(10KV及以下,也有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和电力负荷组成。
2.额定电压: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并能够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电压。
3.交流额定电压:4.对地高低压:电力系统的电压和频率是衡量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两个基本参数。
我国普通交流电力设备的额定频率为50Hz,一般称之为“工业频率”,简称“工频”。
5.工频低压:220V,380V6.工业企业供电系统是指从电源线路进厂开始到用电设备进线端为止的整个电路系统。
7.工业企业电力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1)一级负荷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事故,或造成重大设备损坏且难以修复,或给国民经济带来极大损失。
【一级负荷应用两个电源供电,而且要求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2)二级负荷如果突然断电,将造成大量废品,产量锐减,生产流程紊乱且不易恢复,企业内运输停顿等,因而在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
【二级负荷的供电系统,宜由两回线路供电】(3)三级负荷所有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的一般电力负荷。
【三级负荷对供电电源无特殊要求,可用单回线路供电】7.电气事故分为触电事故,静电危害事故,雷电灾害事故,电气火灾爆炸事故,电磁场危害,电气系统故障危害事故等。
电击:电流通过人体,作用于人的心脏、中枢神经系统、肺部等影响其正常工作,严重时会形成危及生命的伤害。
(电击对人体的效应是由通过的电流决定)8.人体阻抗包括皮肤阻抗和体内阻抗9.电流作用机理:(1)电流致伤机理:细胞激动作用、破坏生物电作用、发热作用、离解作用。
(2)电击致命原因:心室颤动、窒息、电休克10.感知电流是指电流流过人体时可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
成年男性平均感知电流约为1.1mA;成年女性约为0.7mA。
感知阈值是指感知电流的最小值。
对于正常人体,感知阈值平均为0.5mA,并与时间因素无关。
电气安全与防护管理大庆炼化公司炼油一厂一套ARGG车间安全工程师方利邵飚【摘要】电能及电气设备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掌握和研究电气安全及防护管理的措施对预防事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分析了电气事故的危害,归纳了造成电气事故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预防控制电气事故的措施。
【关键词】电气事故、危害、原因、预防措施一、电气事故的危害电气事故造成的危害是多样性的,主要可分为触电事故、静电事故、雷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等五种。
(一)触电事故触电事故能对人体造成电伤和电击两种类型的伤害。
1、电伤是对人体外表造成的局部伤害。
在触电时,人体与带电体接触不良部分发生的电弧灼伤,或者是人体与带电体接触部分的电烙印,或者是由于被电流熔化和蒸发的金属微粒等侵入人体皮肤引起的皮肤金属化,严重时可能至人死亡。
2、电击危害是由于人体被电击时,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引起疼痛发麻,肌肉抽搐,严重的会引起强烈痉挛、心室颤动或呼吸停止等致命伤害,造成死亡。
绝大部分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由电击造成的。
另外,电伤和电击也可能同时发生,这在高压触电事故中是常见的。
(二)静电事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静电一般电量很小,但静电具有电压变化大、电压值高和静电泄漏缓慢的特点。
因此静电一般会造成以下三个方面的危害:①静电引起火灾爆炸;②静电电击;③静电放电时产生的瞬间冲击电流,通过人体的某一部分,使人体受到伤害,或由于静电电击使人造成高空坠落等其他人身伤害。
在石油、化工、粉末加工、印刷、橡胶、塑料等行业,需特别注意静电引起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
(三)雷电事故雷电是大自然中发生在带电云层之间或带点云层和大地之间的放电现象。
雷电具有雷电流幅值大,雷电流陡度大,雷电冲击电压很高的特点,因此引起的危害也多种多样,直击雷会在被击物体上产生强大的冲击电流和极高的冲击电压。
直击雷产生的强大电流,大量的热量和强大的冲击波直接破坏建筑物、构筑物、其它物体,其它设备或造成人畜伤亡。
电气防雷防静电安全要求范文1. 引言电气防雷防静电安全是保障电气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也是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必要措施。
在工业生产、建筑工程、通信系统等领域中,电气防雷和防静电措施的正确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防雷和防静电两个方面详细介绍电气防雷防静电安全要求。
2. 电气防雷安全要求2.1. 合理布置避雷网在建筑物和重要设备上设置避雷网是防雷的基本要求。
避雷网应尽可能覆盖整个建筑物或设备,且与建筑物或设备有良好的导电连接。
避雷网的导体应选择耐腐蚀、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如铜、铝等。
避雷网的接地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有效的接地系统。
2.2. 安装合适的避雷装置在电气系统中,安装避雷装置是减少雷击风险的重要措施。
避雷装置可按照不同环境和设备分类选择,并按照相关标准安装。
避雷装置的接地系统应与避雷网的接地系统相互连接,以确保雷电能够有效通过地下排除。
2.3. 定期检测和维护避雷设施避雷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良好的防护效果。
定期检测包括测量避雷装置的接地电阻、绝缘电阻等,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发现问题应及时修复或更换,以免影响电气设备和人身安全。
3. 防静电安全要求3.1. 接地保护静电消散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接地保护。
在静电敏感的工作场所,应设置合适的接地装置,将静电通过地下排除,减少静电影响的风险。
接地装置应符合相关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3.2. 静电控制在静电易积聚的场所,应采取静电控制措施,如使用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制作容器、工作台面等,减少静电积聚的可能性。
同时,对可能产生静电的设备和材料进行定期清洁和维护,以保持其导电性能。
3.3. 静电消除对于已经产生的静电,应采取合适的静电消除措施。
静电消除器、静电导向装置等可以有效消除静电,减少静电引发的事故风险。
不同场所和设备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静电消除装置,以满足不同需求。
4. 总结电气防雷防静电安全是保障电气设备稳定运行和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