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和水质标准
- 格式:ppt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89
第 2 章水质与水质标准2.1天然水中杂质的种类与性质2.1.1 天然水体中的杂质天然水中存在的杂质主要来源于所接触的大气、土壤等自然环境,同时人类活动产生的各种污染物也会进入天然水体。
(1)按水中杂质的尺寸,可以分为溶解物、胶体颗粒和悬浮物3 种,它们的尺寸和外观特征如表2-1 所示表2-1 水中杂质的尺寸与外观特征悬浮物:主要是泥砂类无机物质和动植物生存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或死亡后的腐败产物等有机物。
胶体:主要是细小的泥砂、矿物质等无机物和腐殖质等有机物。
溶解物:主要是呈真溶液状态的离子和分子,如Ca2+、Mg2+、Clˉ等离子,HCO 3-、SO42-等酸根,O2、CO2、H2S、SO2、NH 3等溶解气体分子。
(2)从化学结构上可以将水中杂质分为无机物、有机物、生物等几类。
无机杂质:天然水中所含有的无机杂质主要是溶解性的离子、气体及悬浮性的泥砂。
溶解离子有Ca2+、Mg2+、Na+等阳离子和HCO 3-、SO42-、Clˉ等阴离子。
有机杂质:天然水中的有机物与水体环境密切相关。
一般常见的有机杂质为腐殖质类以及一些蛋白质等。
生物(微生物)杂质:这类杂质包括原生动物、藻类、细菌、病毒等。
这类杂质会使水产生异臭异味,增加水的色度、浊度,导致各种疾病等。
(3)按杂质的来源可以分为天然的和污染性的物质。
2.1.2 各种典型水体的水质特点一般可以将天然水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大类,地表水又可以分为江河水、湖泊水库水、海水等。
(1)江河水江河水的含盐量和硬度都比较低。
含盐量一般在70~900mg/L 之间,硬度通常在50~400mg/L (以CaCO3计)之间。
(2)湖泊、水库水主要由江河水供给,水质特点与江河水类似。
但浊度一般较低,含盐量和硬度较江河水高。
(3)海水海水的主要特点是高含盐量,在7.5~43.0g /L 之间。
含量最多的约是氯化钠(NaCl),约占83.7%,其他盐类还有MgCl 2、CaSO4 等。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是指供人们日常生活、饮用和烹饪等用途的水的质量。
在中国,国家标准将生活饮用水水质分为一至五类,不同类别的水质标准略有差异。
一类生活饮用水是玩游离氯不应大于0.05毫克/升,总大肠菌群不应检出,附属寄生虫卵应检出率为100%。
二类生活饮用水是游离氯不应大于0.05毫克/升,总大肠菌群不应大于100个/升,附属寄生虫卵检出率不应低于90%。
三类生活饮用水是游离氯不应大于0.05毫克/升,总大肠菌群不应大于1000个/升,附属寄生虫卵检出率不应低于80%。
四类生活饮用水是游离氯不应大于0.5毫克/升,总大肠菌群不应大于10000个/升,附属寄生虫卵检出率不应低于70%。
五类生活饮用水是游离氯不应大于1毫克/升,总大肠菌群不应大于100000个/升,附属寄生虫卵检出率不应低于50%。
除了以上指标,生活饮用水水质还需要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色度、浑浊度、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重金属等参数的要求。
色度指标用于评估水的透明度,一般不应大于5度。
浑浊度是评估水中悬浮物质的含量,一类至三类生活饮用水不应大于1度,四类至五类生活饮用水不应大于3度。
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是指评估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一类至三类生活饮用水要求较严格,不应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标准仅为国家标准的一部分,实际水质标准还有其他细节要求。
此外,不同地区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也可能有所不同,因为不同地区的水源水质和供水条件也不同。
总的来说,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相关部门和水务公司应加强监管,确保水质稳定符合标准。
同时,公众也应加强对生活饮用水水质的了解和监测,如果发现水质问题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生活饮用净水水质标准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生活饮用净水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生活饮用净水的质量标准也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目前,国家对于生活饮用净水的质量标准已经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其中包括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自来水水质标准》等。
根据这些标准,生活饮用净水应当具有以下的基本要求:一、水质稳定,安全卫生生活饮用净水的水质应当稳定,卫生安全。
因此,水中必须排除有害物质,例如细菌、病毒、重金属等,以确保人们饮用水的安全和健康。
二、达到卫生标准生活饮用净水应当符合国家卫生行业的标准。
按照国家规定,生活饮用净水的水质应该满足以下标准:(1)浑浊度:不大于1NTU(2)PH值:6.5~8.5(3)色度:不大于15度(4)余氯:不少于0.2mg/L(5)总大肠菌群:不得检出三、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生活饮用净水还应该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这是因为,这些物质对人体的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富含这些物质的水还能够提高水的口感和品质,使人们更加愿意饮用它。
总的来说,生活饮用净水的质量标准是非常严格和高要求的。
只有满足这些标准,才能够保证人们饮用的水是安全和健康的。
因此,人们在选择生活饮用净水的时候,应该仔细了解水的来源和质量,以确保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
同时,也需要注重自身的科学饮水知识,掌握正确的饮水方法,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总之,在现代社会中,生活饮用净水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要想保证健康的生活,我们需要认真关注水质的问题,了解生活饮用净水的质量标准,并严格遵守这些标准。
让我们共同营造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自来水水质标准
根据中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自来水水质标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自来水应透明无色,不应有异色、浑浊或悬浮物。
2. 嗅觉和味道:自来水不应有异味和刺激性气味,也不应有明显的异味或味道。
3. pH值:自来水的pH值通常在6.5-8.5之间,但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有一定的浮动范围。
4. 总大肠菌群:自来水中不应有大肠杆菌和其他致病菌的存在。
对于自来水中允许存在的大肠菌群的最大限度,规定每100毫升不得超过10个。
5. 阴离子和阳离子:自来水中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含量应在一定范围内。
例如,氯离子的含量应小于0.12毫克/升,硫酸盐类
离子的含量应小于250毫克/升,硬度应小于450毫克/升。
6. 有机污染物与无机污染物:自来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应在规定的标准范围内。
例如,总有机碳(TOC)的含量应
小于1毫克/升,总铅的含量应小于0.01毫克/升。
这些标准是为了确保自来水安全适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饮用。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水质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使用时,应根据当地的标准来评估自来水的水质。
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我国《生活坎用水卫生标准(6B5749—85)》共规定了35项水质标准,并将它们分成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以及放射性指标四组。
其中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主要是为了保证水的感官性状良好毒理学指标和放射性指标是为了保证水质对人体健康不产生毒性和潜在危害,细菌学指标是为了保证水质在流行病学上安全而制订的。
各项标准制订的主要依据如下。
(一)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1.水色水色大于15度时,多数人用杯子喝水时即可察觉;色度较深的地下水,经净化后一般可降至15度以下。
故规定,水色不超过15度。
但水源受工业废水污染后,可使水呈现其他颜色,故标准同时规定,不得呈现其他异色。
2.浑浊度 10度时居民普遍反映水质浑浊。
据调查,源水经水厂处理后出厂水一般均不超过5度,多数能达3度以下。
降低浑浊度对于去除某些有害物质(如多氯联苯、苯并(a)芘等),减少细菌、病毒含量,提高饮水消毒效果,都有积极作用,因而规定浑浊度不超过3度,特殊情况下不超过5度;条件较好的水厂,应力求供给浑浊度更低的水。
3.臭和味异臭和异味会使人产生厌恶感,同时还能提示原水受污染或水质处理不充分,故规定:不得有异臭和异味。
4.肉眼可见物指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的沉淀物、水生生物等令人厌恶的物质。
5.pH值 pH在6.5-9.5范围内,并不影响饮用和健康。
但过低可腐蚀管道,影响水质;过高可使溶解盐类析出,并降低氯消毒效果。
根据各地供水情况,其上限很少超过8.5,故规定pH值为6.5-8.5.6.总硬度硬度过高可引起胃肠道功能的暂时性紊乱。
国内报道,饮用总硬度为707-935mg /L(以CaCO3计)的水,次日即出观腹胀、腹泻和腹痛等症状,持续一周左右开始好转,20天恢复正常。
硬水对日常生活影响较人,可形成水垢,影响茶味,消耗肥皂等。
我国饮用水的硬度,大都不超过450mg/L,且人们对此反应不大。
故规定硬度不超过450mg/L。
水质基准与水质标准
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水质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为了保障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各国都制定了水质基准和水质标准。
水质基准是指水质的最低要求,是保障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最基本要求。
水质基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化学指标:如pH值、溶解氧、总硬度、氨氮、总磷、总氮等。
2.生物指标:如细菌总数、大肠杆菌、藻类、浮游生物等。
3.放射性指标:如放射性核素、放射性物质等。
水质标准是指水质的规定值,是保障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具体要求。
水质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饮用水标准:如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环境水质标准:如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3.工业用水标准:如国家标准《工业用水标准》。
水质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水质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水的用途、水源地的特点、水质污染的情
况等因素。
同时,水质标准的制定也需要考虑到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等因素。
水质基准和水质标准的制定是保障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但是,制定标准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监测和管理,确保水质符合标准。
同时,也需要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共同保护好我们的水资源。
二类水质和三类水质标准二类水质和三类水质标准一、引言水质是指水体中溶解和悬浮物质的种类、数量和状态,是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中国,水质分为五个等级,其中二类水质和三类水质是两个常用的标准。
本文将深入探讨二类水质和三类水质的标准及其意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标准。
二、二类水质标准二类水质是指适宜于农田灌溉、工业用水和城市环境供水的水质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二类水质的主要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总氮、溶解氧(DO)、pH值等。
具体标准如下:1. COD(化学需氧量):不超过20 mg/L;2. 氨氮:不超过1.0 mg/L;3. 总磷:不超过0.2 mg/L;4. 总氮:不超过1.0 mg/L;5. 溶解氧(DO):不低于5.0 mg/L;6. pH值:6.5-8.5。
二类水质标准的设定是基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体健康以及满足工农业生产需求的考虑。
水质在这个等级可以满足多种用途,如农田灌溉不会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限,工业用水不会对设备和产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城市供水可以保证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然而,二类水质标准并不能代表完全无污染的状态,仍然需要进行必要的水质处理和监测。
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用水需求的差异,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二类水质标准进行一定的调整。
三、三类水质标准三类水质是指适宜于农业灌溉和一般景观、工业用水的水质标准。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类水质的相关指标相对于二类水质有一定的放宽。
具体标准如下:1. COD:不超过30 mg/L;2. 氨氮:不超过1.5 mg/L;3. 总磷:不超过0.3 mg/L;4. 总氮:不超过2.0 mg/L;5. 溶解氧(DO):不低于4.0 mg/L;6. pH值:6.0-9.0。
三类水质标准的设定主要是为了满足一般工农业用水和景观用水的需求,虽然不如二类水质标准那么严格,但仍然要求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