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我的信念
- 格式:pdf
- 大小:1.84 MB
- 文档页数:11
七年级语文《我的信念》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我的信念》的写作主题和思想内容。
2. 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坚持自己信念的勇气和决心。
教学重点:1. 理解《我的信念》的写作主题和思想内容。
2. 运用课本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自主写作一篇类似主题的文章。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对《我的信念》这篇文章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创设情境:请学生交流并讨论一些值得坚持的信念,例如友善、诚信、努力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信念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为什么有些信念是值得我们去坚持的?二、讲解和理解1. 通过复述、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我的信念》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阅读指导:a. 学生阅读课文《我的信念》。
b. 学生回答问题:课文以“我的信念”为题,主要表达了什么内容?这种信念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作者要坚持这种信念?c. 教师总结:《我的信念》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坚持正确的信念,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三、拓展讨论1. 引导学生思考:你有什么信念?它是怎样形成的?你是否遇到过类似于课文中的困难?你是如何去坚持自己的信念的?2.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汇报各组的讨论结果。
四、个人写作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本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自主写一篇类似于《我的信念》的文章。
可以参考以下问题:a. 你的信念是什么?b. 这种信念是怎么样形成的?c. 你是如何去坚持自己的信念的?d. 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e. 你的这种信念给你带来了什么收获和成就?2. 学生互相交流、修改、反思,并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五、总结与评价1. 教师总结:通过阅读《我的信念》,我们明白了正确的信念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并激发了我们坚持自己信念的勇气和决心。
2. 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和反思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六、课堂延伸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其他相关文章,了解并探讨不同信念对人的影响和作用,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七年级教案《我的信念》8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七年级教案《我的信念》8篇,供大家赏析。
七年级教案《我的信念》1教学目的:1、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其性格的联系。
2、学习本文质朴、真诚的语言。
3、感觉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学习她的科研精神。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由居里夫人轶事说引,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她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一次是化学、一次是物理,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停止科学研究。
有一次一位记者惊讶发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一块价值极高的奖牌尽然在她的一个小孩手中当作玩具玩耍,记者不仅问其缘由,她却不以为然的答道:我是要让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其实就跟玩具一样,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居里夫人(玛丽居里)。
二、自读基础检查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问心无愧渲染闲暇奢望呵责蹂躏猝然眺望2、解释下列词语:问心无愧:致力:专心致志:渲染:盛名:报酬:蹂躏:呵责:逆来顺受:懊恼:迷醉:沉醉:三、自学课文1、学生默读、思考,试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坚忍不拔/树立信心/执著勤奋/集中目标/献身科学探讨真理/生活简单/重大发现/保持安宁/不图财富珍惜时间/追求自由/克制自己/热爱生活/沉醉科学2、学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思考题:指名回答问题。
⑴作者认为,做事情需要有怎样的精神?明确:坚忍不拔,有信心。
⑵本来是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作者却把它当成是美好快乐的记忆,这说明了什么?明确:因为求学时虽然很孤独,她和她的丈夫却能有时间、有精力在一起从事科学研究,并最终发现了镭。
这说明了她对科学的渴求,对科学研究的热忱。
⑶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明确:宁静的工作环境,简单的家庭生活。
⑷怎样理解:我们唯一的希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明确:因为她曾经生活在被占领的波兰,缺少自由,缺少宁静的科研环境的氛围;而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研究需要和平的环境,自由的精神。
【导语】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像居⾥夫⼈这样⼀位崇⾼⼈物结束她的⼀⽣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于回忆她的⼯作成果对⼈类已经做出的贡献。
第⼀流⼈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也许⽐单纯的才智成就⽅⾯⼤。
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①理解课⽂内容。
②了解居⾥夫⼈的⼈格魅⼒。
③品味平实⽽富于哲理的语⾔ ○教学重点 ①梳理课⽂内容。
②归纳居⾥夫⼈的⼈格特点。
③品味平实且富于哲理的语⾔ ○课前准备 ①预习课⽂,疏通⽂意。
②搜集居⾥夫⼈的有关资料。
③教师准备居⾥夫⼈的挂图。
○教学设计 导⼊ 同学们,说起居⾥夫⼈,我们⼤都知道她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推动了核科学的发展。
但关于她的⼈格,也许我们知道的并不多。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像居⾥夫⼈这样⼀位崇⾼⼈物结束她的⼀⽣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于回忆她的⼯作成果对⼈类已经做出的贡献。
第⼀流⼈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也许⽐单纯的才智成就⽅⾯⼤。
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 今天我们来学习居⾥夫⼈的⾃传体散⽂《我的信念》,或许对居⾥夫⼈的⼈格魅⼒,有⼀个更全⾯的了解。
范读课⽂ 疏通⽂意,品味语⾔,识记字词。
梳理信息 教师导学 本⽂内容庞杂,头绪纷繁,重在梳理。
教师应引导学⽣⾸先按顺序搜集、筛选信息,⽽后概括纲要,最后归纳整理。
这样,举⼀纲⽽万⽬张,就⽐较容易理解了。
①默读,搜集、筛选信息 让学⽣独⽴默读、思考,试着让学⽣⽤四字短语归纳居⾥夫⼈的⾏为特点。
讨论归纳: 坚忍不拔树⽴信⼼执著勤奋集中⽬标献⾝科学探讨真理⽣活简单重⼤发现保持安宁不图财富 珍惜时间追求⾃由克制⾃⼰热爱⽣活沉醉科学 ②概括纲要,归纳整理 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从⽽分析居⾥夫⼈的⼈格魅⼒。
板书: 探讨真理保持安宁集中⽬标 思想理念{不图财富环境需求{追求⾃由⼯作态度{树⽴信⼼ 沉醉科学珍惜时间坚忍不拔 执著勤奋 重点研读 ①研读内容 指导学⽣重点研读有关词语、句⼦、语段,品味平实⽽富于哲理的语⾔。
七年级语文《我的信念》教案七年级语文《我的信念》教案9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语文《我的信念》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语文《我的信念》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能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美。
2、理清文章的思路3、理解课文内容,揣摩平白质朴的语言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1、知道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能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美。
2、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揣摩平白质朴的语言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预习要求1、查找有关资料,整理出1-2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关于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准备课堂交流。
2、阅读三篇文章: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艾芙﹒居里(居里夫人之女)的《居里夫人传(节选)》和梁衡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堂交流学生预习时整理的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
要求:1、学生发言要尽量做到口述,避免照本宣科,从而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对居里夫人的事迹给予简评,以使学生初步形成对人物个性人格的了解。
同学们,我相信通过课前的整理的资料,你们都已对居里夫人这位伟大女科学家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一生执着投入科学事业却淡泊名利的女科学家,学习她的文章《我的信念》,更深入感受她伟大的人格魅力。
二、简介作者,检查字词盛名报酬奢望蹂躏呵责懊恼猝然问心无愧受益匪浅逆来顺受三、整体感知文章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居里夫人崇高的精神品质,为与他对话做准备。
2、学生再读课文完成老师的出示的问题⑴本文的题目是我的信念那么居里夫人的信念是什么?明确: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⑵信念如此重要那么我的.信念是因何而产生出来的?第2段居里夫人说,这些蚕执着的,勤奋的工作,我感到我和他们非常相似,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它的茧子一般。
《我的信念》教案5篇七年级语文《我的信念》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我的信念》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
课文阐述了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关于工作生活、事业名利、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信念,她的人格魅力将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并引发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
学生分析1七年级学生在完成某一项事务时,已懂得付出一定的努力,但他们也特别注重获取等价的回报,因此让他们感受居里夫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很有必要。
2学生具有了初步搜集材料、理解材料的能力。
教学目标:1、培养搜集、筛选和交流资料的能力。
2、通过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整理归纳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
3、感受居里夫人那颗水晶般的心;并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强调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语言文字资料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所以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和阅读课文与居里夫人进行对话,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进行心灵的交流,从而面对楷模思考自己的人生。
课前预习学生注意收集或上网下载介绍居里夫人事迹的有关资料,了解居里夫人的高尚品格。
教学流程一、黑板上张挂居里夫人画像[让学生面对居里夫人画像,可以营造一种课堂气氛,有利于熏陶感染。
]二、交流资料,初步了解居里夫人的成就和品格1、要求学生在小组里逐个交流自己预习时收集的有关资料。
(学生非常热烈地交流。
我没料到有些学生下载了厚厚的介绍资料,她自己都不知怎样向小组里介绍交流。
我于是指导学生学会筛选资料: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一两个最动人的事例介绍给其他同学。
)2、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在班上交流一个最能表现居里夫人高尚人格的事例,共同体会她杰出的贡献、伟大的人格。
[学生搜集整理资料,交往合作互通信息,初步从不同的方面了解了居里夫人的成就和品格。
]三、自读课文,归纳了解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1、今天我们面对居里夫人走近居里夫人来学习《我的信念》,我们的心将与她那颗水晶般的心贴得更近些。
人教版初中初一上册语文《我的信念》教案3篇人教版初中初一上册语文《我的信念》教案1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
2、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其性格的联系。
3、学习本文质朴又富于哲理的语言。
4、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学习她在事业上执著奋斗的精神。
资料袋:回忆录是传记文的一种,是回忆性散文,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生活。
回忆录要求写真人真事,语言简明、平实。
这篇回忆录以质朴、真诚的文字,表达了的理想、兴趣。
爱好和情操,表现了一位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力量。
学习过程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报酬奢望估量尽量纯粹蹂躏猝然2、解释下列词语。
问心无愧:致力:专心致志:盛名:蹂躏:逆来顺受:自主理解3、本文以“我的信念”为题目,有什么含义?4、默读课文,请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理解探究5、怎样理解:我们的希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6、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表现在哪些地方?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联系?合作释疑7、本文运用第一人称有何好处?8、默读课文中带有哲理性的句子,思考体会它的深意。
(有些哲理性的语言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划出课文中自认为暂时难以理解其内涵的句子,然后交流。
)拓展迁移9、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请给居里夫人写一段墓志铭。
课堂小结10、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达标检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我深信,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
当皮埃尔·居里和我考虑要不要在我们的发现上取得经济利益时,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
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
我坚信我们是对的。
诚然,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
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我的惟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七年级语文《我的信念》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
2.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坚定的信念。
2.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信念”、“理想”等。
2.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实践。
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自己曾经有过的信念和理想,分享自己的经历。
2.提问:什么是信念?什么是理想?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第一段,理解“信念”的内涵。
a.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信念的理解。
b.教师解释信念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信念的重要性。
2.分析课文第二段,理解作者对理想的追求。
a.学生讨论作者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追求这个理想。
3.分析课文第三段,理解作者为实现理想付出的努力。
a.学生分享自己为实现理想付出的努力。
四、课文写作手法学习1.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a.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分析课文的语言风格,如简洁、明快等。
a.学生讨论课文的语言风格。
五、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的信念和理想。
2.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写一段关于自己信念和理想的文章。
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表达对未来的信心。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信念和理想的作文。
2.收集有关信念和理想的名言警句,进行交流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课文《我的信念》,让学生理解信念和理想的内涵,学习作者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的理想。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和理想,激发他们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信心。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具体语句分析,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如何表达坚定的信念。
2、了解居里夫人的科学贡献。
3、理解信念的真正内涵,领略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崇高信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过程、方法1、小组合作,抓取精辟、关键性词句,探究居里夫人的崇高信念和伟大人格。
2、学习从不同层面梳理、把握主要内容,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
情、价目标从文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热爱科学,树立坚定的人生信念。
教学重点领略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崇高信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与她性格特点的联系。
教学难点从三个不同层面梳理、把握课文内容,并能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准备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㈠、板书课题及作者,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的话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大。
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阅读居里夫人在晚年所写下的《我的信念》,就是阅读居里夫人的灵魂,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她那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信念。
㈡、了解居里夫人的生平和成就。
1、玛丽居里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
1867年出生在波兰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因嫁给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故称居里夫人。
2、1898年在和丈夫皮埃尔居里的共同努力下,发现了新元素钋,同年又发现了镭。
1903年居里夫妇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3、1906年,皮埃尔居里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居里夫人接替丈夫的职位,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和法国科学院第一个女院士。
1911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一生担任过25个国家106个荣誉职位,接受过7个国家24次奖金和奖章,并被15个国家的科学院选为院士。
4由于长时间接触放射性物质,1934年7月4日,这位充满了艰辛和荣誉的居里夫人最终因恶性贫血而去世。
三、速读课文,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词典,掌握生词。
七年级语文上册《我的信念》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1. 教材依据本教案依据《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我的信念》进行设计。
2. 教材内容《我的信念》是一篇记叙文,作者讲述了自己从小热爱画画的经历,通过不断努力和坚持,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文章体现了作者的坚强意志和信念,蕴含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 教材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特征和写作方法。
•理解作者的个人信念和坚定意志,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毅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文学修养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过程1. 教学目标导入时间:5分钟•在黑板上写出“我的信念”四个字,让学生自由关联和想象。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并进行口头分享。
2. 课文导读时间:10分钟•分享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和兴趣。
•提问学生对于画画这一事物是否有过热爱和追求的经历,并试图引导学生理解和认同作者的信念和精神。
3. 教学重点解析时间:20分钟•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作者运用的写作方式和技巧。
•注重讲解“描写细致、语言简洁、结构紧凑”等记叙文的特征和表现手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意义。
4. 语言研讨时间:20分钟•以《我的信念》中的经典句子为例,让学生分析句子特点、魅力之处以及体现的情感与意义。
•培养学生的文学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语言思考的能力的提高。
5. 练习巩固时间:30分钟•针对课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意义,设计练习,巩固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如分小组展开创意作文或其他形式的练习等,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意义。
6. 思考延伸时间:10分钟•帮助学生思考如何将文章所表达的精神放到生活中应用和实践。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信念和精神,启发学生对于追求事业和生活目标的反思和思考。
三、教学反思《我的信念》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通过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实现了自己从小期望成为画家的愿望。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我的信念》一,字音、字形辨析。
1,生词识记。
鞭策(biān câ ) 渲染(xuàn ) 闲暇(xiá ) 奢望(shē ) 呵责(hē)报酬(chóu) 蹂躏(róu lìn) 猝然(cù) 眺望(tiào) 问心无愧(kuì )二,词语积累和运用。
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鞭策:鞭打,用策赶马。
比喻严格督促进步坚韧不拔:坚固有韧性,不动摇。
问心无愧: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获益匪浅:得到很多益处,匪, 不。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逆来顺受: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
猝然长逝(cù):突然死亡。
三,句子运用。
1,品味学习传记类作品质朴真诚而富于哲理的语言风格。
2,摘抄文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作为格言警句,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现,写一句属于自己的格言。
一,文学常识。
玛丽·居里(1867-1934),法籍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
1898年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
1903年,她与居里、贝可勒尔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四,现代文阅读链接。
1、“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茧一般。
”某种力量指什么力量?居里夫人所以没有明确地说出来,在概是因为这种力量是难以明确表述的。
这种力量是一种复合因素。
是对真理的探讨,科学的魅力,献身科学的使命感。
2、“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岁月”,为什么“孤独”也是一种美好快乐的记忆?“孤独”指单身一人,独租了间小阁楼,远离欢乐喧闹的人群,潜心学业,在大学阶段读了许多书,大有收获。
回忆起来,觉得没有虚度年华,这样的大学生活是美好快乐的。
3、“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
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居里夫人所说的“讲究现实”与“梦想家”是什么意思?讲究现实,是通过工作取得物质利益,居里夫人是肯定的。
七年级上册语文9课笔记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是《我的信念》,下面是这篇课文的笔记:一、生字生词重点生字:陋、纫、缀。
重点词语:固执、鞭策、盛名、报酬、奢望、蹂躏、呵责、懊恼、沉醉、迷醉、猝然、不懈。
二、重点句子1、我唯一的奢望,是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从事自己喜欢的研究工作。
2、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
3、我的双手好像灵敏的猎狗,寻找着新的气味——进行探索和解决一些引人入胜的问题的气味。
4、尽管一直得到我能得到的一些实验材料,我也绝不弛敖于这种例行公事。
5、我就要发现那种永恒的道理,把我不会称之为“消遣”的盘桓于大堆的书籍之中。
6、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
7、居里夫人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她一生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8、居里夫人在科学上非常专注,她经常在实验室里工作到深夜。
9、居里夫人的信念是:在科学上要坚韧不拔,要有恒心,要勇于面对困难。
10、居里夫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应该向她一样,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三、主要内容《我的信念》主要讲述了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信念和追求。
她认为科学研究需要专注、坚韧不拔、有恒心,勇于面对困难;同时,她也在生活中追求安静、简单、自由和快乐。
居里夫人的这些信念和追求不仅对她的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启示。
四、学习感悟通过学习《我的信念》,我深刻认识到了一位科学家对人类进步的重要贡献,也感受到了科学研究需要具备的品质和精神。
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表现出的坚韧不拔、有恒心、勇于面对困难等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同时,她在生活中追求简单、自由、快乐的态度也值得我们借鉴。
我们应该向居里夫人一样,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挑战,坚定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而努力奋斗。
七年级语文《我的信念》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我的信念》。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信念的形成过程和其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从文中提炼要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追求。
(2)培养学生的信念意识和坚定信念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我的信念》的朗读与背诵。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信念的形成过程和其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量子力学知识的理解。
(2)作者信念的深刻内涵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关键词语。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炼要点。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居里夫人及其在科学事业上的成就,引起学生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体会居里夫人的信念力量。
3. 解析课文:分析居里夫人信念的形成过程,讲解量子力学知识。
4.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炼要点。
5.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6. 总结提升:强调信念在科学事业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追求科学事业的信念。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我的信念》。
3. 预习下一课《再塑生命的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一份阅读理解测试题,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2.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3. 教学评估是否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体验科学的乐趣。
教案模板人教版初中初一上册语文我的信念9篇人教版初中初一上册语文我的信念 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含义,品味平实质朴的语言特点。
2.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归纳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同时品读文中质朴而富于哲理的语句。
(2)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和交流学习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感受居里夫人那颗水晶般的心;并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其人格特点的联系。
2、品味平实质朴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突破方法:(1)通过初读、搜集、筛选信息,引导学生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特点,可以用“居里夫人是一个的人”的表达形式。
(2)品味语言时,先画出对你有启发的句子,在书上作好批注,再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体会,这样就自然而然的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三.教学方法1.激趣导入法:让学生课前搜集居里夫人的相关材料,课上交流信息。
2.片段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归纳中心、品味语言、感受哲理。
3.质疑解答法:对教学难点的突破,采取学生批注质疑、组内交流、全班解疑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要求:1、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科学家居里夫人及其科学贡献。
2、熟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生词,并注拼音、作解释。
3、在你心中,居里夫人是个怎样的人?请在文中划出体现居里夫人优秀品质的句子。
(二)激趣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我的信念》,写的是谁的信念?玛丽-居里。
昨天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这篇文章了,第一项预习任务是什么?(查阅课外资料,收集有关居里夫人的一些信息)。
大家先准备一下,2分钟后请同学们来介绍居里夫人。
关于居里夫人:A.请看课本插图:居里夫人的照片B.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丈夫皮埃尔-居里C.波兰科学家,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两次获诺贝尔奖(1903物理、1911化学),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钋、镭D.1867-1934.7.4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就是科学家居里夫人。
七年级上册语文《我的信念》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七年级上册语文《我的信念》一.教学目标1. 了解写作《我的信念》的背景和意义;2. 学习并掌握《我的信念》的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3. 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4. 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写作《我的信念》的背景和意义;2. 学习并掌握《我的信念》的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2. 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并将其与本节课的内容联系起来。
2.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七年级上册语文《我的信念》一课。
Step 2:导入新知1. 向学生介绍《我的信念》的背景和主题,让学生了解写作本文的情境和目的。
2. 向学生展示文章的标题和开头部分,点名几位学生读出开头部分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3. 分析开头部分的作用和特点。
Step 3:传授知识点1. 教师讲解《我的信念》的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表达方法。
2. 引导学生阅读全文,提醒学生注重留意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式。
Step 4:合作探究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文章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
2. 引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和结构写出该段文章的主题句,并分析该段文章的主题、论述和结论。
3. 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分析结果。
Step 5:练习巩固1. 布置阅读理解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2. 收集学生书面作业,并在课堂上进行批改和讲解。
Step 6: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坚持信念。
2. 布置写作作业,要求学生书写一篇关于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的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我的信念》的背景和意义,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情境和目的。
通过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七年级语文《我的信念》教案七年级《我的信念》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信念的概念,认识信念的重要性。
2. 分析和讨论主人公在小说中所表现出的信念。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正确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 了解信念的定义和作用。
2. 分析主人公在小说中坚持信念和理想的过程。
3.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教学准备】1. 课文:该节课主要讲解小说中主人公的信念。
2. 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 教学PPT。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什么是信念?信念对我们的人生有何影响?2. 给出定义:信念是指一个人坚信并追求的事物,它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
3. 提出问题:你们有信念吗?你们的信念是什么?Step 2:阅读(15分钟)1. 提示学生读小说《我的信念》,理解主人公的信念。
2. 让学生朗读文章,帮助他们抓住文章的主旨和主题。
3.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主人公是如何坚持自己的信念的?他面临了什么困难?他的信念给予了他什么样的力量?Step 3:分析(20分钟)1. 学生小组活动:将学生组合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分析小说中主人公的信念。
2. 每个小组讨论后,选取小组代表做总结,并向全班汇报。
3. 通过小组汇报,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的信念是如何影响他的行为和生活的。
Step 4:反思(10分钟)1. 分享经验: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信念和对信念的理解。
2. 让学生围绕自己的信念回答问题:你的信念是什么?你是如何坚持和追求你的信念的?3.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信念对生活的影响,以及信念的重要性。
Step 5:总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对今天的学习做一个总结。
2. 引用名言:“有了信念,人就可以在最黑暗的时刻找到光明。
”3. 引导学生思考:你是如何看待信念的?【教学延伸】1. 给学生分发作文纸,让他们写一篇关于自己信念和理想的作文。
2. 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坚持并实践自己的信念。
七年级语文《我的信念》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我的信念》。
(2)掌握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课文,培养批判性思维。
(3)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科学的决心。
(2)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培养学生对父母、老师和社会的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我的信念》。
(2)掌握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科学与人生的关系。
(2)如何理解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信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回顾科学家的故事。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我的信念》。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查阅资料,掌握生词和短语。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各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课文,培养批判性思维。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科学与人生的关系。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信念。
(2)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我的信念》。
2. 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写一篇关于自己信念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与人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