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物理知识共15页
- 格式:ppt
- 大小:232.50 KB
- 文档页数:15
厨房中的物理常识物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们日常的生活生产中,人们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物理,可以说处处与物理打着交道,就拿与人们朝夕相处的厨房来说吧,其中就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现殒举如下: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
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
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
厨房物理现象知识点总结厨房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方,而厨房里的种种现象往往涉及到丰富的物理知识。
本文将从热学、光学、力学等方面对厨房物理现象做一个总结。
一、热学现象1.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物质内部的微观颗粒(原子或分子)之间因温度差异而进行的能量传递。
在烹饪过程中,热传导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炒菜、煮汤等过程中,热能通过锅底传递到食材,使其变热。
同时,在使用炉具时,热能也通过热传导从火源传递到锅具上。
2. 热膨胀热膨胀是指物质因温度升高而体积增大的现象。
在厨房中,常见的热膨胀现象包括热水壶里热水的膨胀、炉火下的锅具的膨胀等。
利用热膨胀原理,设计了温度计、温度控制器等厨房工具。
3. 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物质因温度高而发出的热能辐射。
在烤箱、微波炉等厨房电器中,热辐射起到了加热食物的作用。
此外,在烧煤气灶、电磁灶等炊具中,热辐射也是完成加热的主要方式。
4. 热容热容是物质单位质量在单位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能。
在烹饪过程中,食材的热容决定了加热的速度和均匀度。
比如,水的热容很大,所以煮熟一锅水需要较长时间。
5. 相变相变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所伴随的热现象。
在厨房中,最常见的相变是水的汽化和凝结,比如蒸菜、煮饭等过程中涉及到了水的相变的问题。
二、光学现象1. 折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因介质密度的不同而改变方向的现象。
在厨房中,比如洗菜时水龙头喷出的水流在与空气接触时会发生折射,这一现象也被称作“水的折射”。
2. 反射反射是指光在与界面发生作用时,返回原来的介质中的现象。
在厨房中,比如在炒菜时使用的炒锅,当光线照射在其表面时会发生反射,这也是为什么需要使用镜面光亮的锅具来炒菜的原因之一。
3. 散射散射是指光线在与介质中微观颗粒作用时,改变方向的现象。
在厨房中,比如在煮汤和炖菜时,食材中的微观颗粒与光线作用,使得煮好的菜色泽有所变化就是一种散射现象。
三、力学现象1. 力的作用在厨房中,我们常常需要用力来完成一些操作,比如搅拌食材、擀面皮等。
有关厨房的科学教案小班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厨房中常见的科学原理和现象;2. 掌握在厨房中科学使用各种工具和器具;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厨房中的科学原理和现象;2. 厨房工具和器具的科学使用方法。
三、教学内容。
1. 厨房中的科学原理和现象。
a. 烹饪中的热传导。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材质的锅具对热的传导情况;解释为什么不同材质的锅具适合不同的烹饪方式。
b. 食物中的化学变化。
通过实验观察食物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讨论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c. 食物保存的原理。
探讨不同的食物保存方法背后的科学原理;通过实验观察不同保存方法对食物的影响。
2. 厨房工具和器具的科学使用方法。
a. 不同刀具的使用原理。
介绍不同刀具的结构和用途;演示正确的刀法和切菜技巧。
b. 烤箱、微波炉等电器的科学原理。
讲解烤箱、微波炉等电器的工作原理;演示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c. 厨房秤的使用原理。
介绍不同类型的厨房秤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实际操作测量食材的重量。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厨房中的日常用品,引出厨房中的科学原理和现象,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学习,分别介绍厨房中的科学原理和现象,以及厨房工具和器具的科学使用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厨房中的科学知识和实用技能。
五、教学手段。
1. 实物展示,展示不同的厨房用品和器具,让学生亲自操作和体验。
2. 实验演示,老师进行一些简单的厨房科学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厨房中的科学原理和现象。
4. 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点和实验结果,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生活处处有物理,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小小的厨房中也包含了许多的物理知识。
不信请看下面的例子:一、液化石油气。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天然气、液化石油气逐渐代替了煤炭成为厨房中的主要燃料。
与煤炭相比,液化石油气具有热值大、污染小的特点。
液化石油气是将石油气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式,使石油气液化后装到钢罐里的。
使用时液体喷出,迅速汽化转化为气体燃烧,这时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二、高压锅。
高压锅采用了特殊的密封装置,由于不漏气,锅内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根据液体沸点和气压的关系可以知道,锅内水的沸点高于100℃。
这样在做饭时,不但饭熟的快,而且还可以节省燃料。
三、微波炉。
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这种无规则运动就越快;反过来,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快,物质的温度就越高。
微波炉能产生微波,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以每秒24亿次的速度变换,引起水分子的高速度轮摆运动,它们互相摩擦产生极大的热量,可以方便的烹饪食品。
简单的说其原理为: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四、电冰箱。
为了保持食物的新鲜,我们经常把食物放到冰箱中,为什么冰箱能保持低温呢?原来电冰箱利用了制冷剂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内的“热”,“搬运”到了冰箱的外面。
制冷剂是一种既易汽化又易液化的物质。
汽化时吸热,就像搬运工将包裹扛上了肩;液化时放热,就像搬运工把包裹卸了下来。
五、菜刀。
我们使用的菜刀刀刃很薄,这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以便更快的切割食物,而刀把却比较粗大,这是为了减小它对手的压强。
菜刀把上还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在使用时增大摩擦。
六、抽油烟机。
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内的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它应用到空气流速越快,其压强越小的物理知识。
七、开水瓶。
开水瓶中间为双层玻璃瓶胆,两层之间抽成真空状态,并镀上银或铝,真空状态可以避免热对流,玻璃本身是热的不良导体,镀银的玻璃则可以将容器内部向外辐射的热能反射回去。
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北京习题集)(教师版)一.选择题(共7小题)1.(2019•海淀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增大了压强的是 A . 书包带宽B . 铁轨铺在枕木上C .大型货车装很多轮子D . 注射器针头很尖2.(2019•西城区一模)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 .司机将卡车上的超载货物卸掉B .刀刃磨得较锋利C .滑雪运动员脚穿宽大的滑雪板D .书包带做得较宽3.(2018秋•昌平区期末)如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 . B .C .D .4.(2019春•海淀区期末)图所示的四个事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 .滑雪板底板面积较大B .图钉帽面积大()()()()C .坦克履带很宽D .安全锤头部锥形5.(2019•平谷区二模)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 .切蛋器用来切蛋的钢丝很细B .一些商品盒的提手用较宽的带子制成C .图钉的钉帽做成较大的圆形D .书包带做得较宽6.(2019•通州区一模)在如图所示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 . 菜刀刃磨得很锋利B . 书包带做的很宽C . 铁轨下面铺设枕木D .滑雪板的面积较大()()7.(2019•门头沟区二模)如图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 .装有很多轮子的平板车B .装有细铁丝的切蛋器C .宽大的滑雪板D .装有履带的坦克二.多选题(共3小题)8.(2019春•北京期末)厨房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 .抽油烟机是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抽走油烟的B .冷冻的饮料从冰箱中取出一段时间后,瓶外壁“出汗”的水滴是空气液化的结果C .把塑料吸盘压在平整的瓷砖墙壁上是大气压的作用D .把菜刀刀刃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强9.(2019•北京一模)下列有关压强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B .随着大气压的减小,水的沸点会升高C .利用马德堡半球实验可以精确测出大气压的值D .电钻的钻头做的较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强10.(2019春•西城区期中)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用切蛋器切熟鸡蛋B.用“小提手”提塑料袋C.压路机装有很重的碾子D.用斧头劈木头三.填空题(共2小题)11.(2010•北京一模)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囧境:如图所示,斧头的刃不锋利,劈不开木头。
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复习:生活中的透镜(精练)
1.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其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架()
A.幻灯机B.照相机C.放大镜D.投影仪
2.校园内外安装了许多监控探头,监控探头中的镜头相当于()
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面镜D.三棱镜
3.如图所示,通过画光路图可确定蜡烛所成的像。
下列器材的成像原理与这个光路图相当的是(
)
A.放大镜B.电影放映机C.照相机D.投影仪
4.在办公桌的玻璃板上滴一滴水,通过这滴水可以看到玻璃板下压着的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水滴相当于()
A.凸透镜B.凹面镜C.凸面镜D.凹透镜
5.12月2日是全国安全交通日,为加强交通安全,太原市重要位置都安装了“电子眼”。
下列
)
关于“电子眼”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眼上成的像是虚像
B.电子眼的摄像头是凹透镜
C.当物体靠近电子眼时,电子眼所成的像变大
D.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电子眼摄像头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6.我校教师运用了人脸识别系统签到,老师们站在机器前0.5m~1.2m处时,安装在墙上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
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
第1页(共15页)。
2013-03理论研究图1d ,用导通状态的PMOS M 6(VG=0)做负载。
通过hspice 仿真发现(图3),初始状态下由于PMOS M 6导通且非饱和,NMOS M 7为截止状态,所以Vo4约等于V DD 。
vi 继续增加,M 7开始导通,其电阻逐渐减小。
但是由于该电路一直处在导通状态,有较大的电流,所以无法达到稳定状态,Vo4≠0V 。
通过hspice 仿真结果可以清楚地看出NMOS 增强负载的反相器既不能把输出电压推到V DD ,也不能拉到GND 。
NMOS 增强负载的反相器和Pseudo-NMOS 反相器一直处在导通状态,有较大的电流,输出电位无法拉到GND 。
通过仿真,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准确的电压传输特性。
输出电位的不断变化就是不同状态下MOS 电阻的变化。
3.结论反相器是CMOS 电路的基本电路单元。
它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它的输入输出特性又是怎样的?通过hspice 软件仿真静态负载的CMOS 反相器及其衍生电路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输入输出特性,可以使学生更加熟悉CMOS 反相器电路的工作特性。
参考文献:[1]HSPICE manual ,2008.03.[2]VLSI design lab.2,Dept.ECE,Mississippi State Univ.(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
其实生活中真的处处有物理现象,比如厨房中,就蕴含着许多的物理知识。
一、与声学相关的物理现象1.常在厨房里忙的人都知道,切菜的声音和剁肉的声音不同,这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2.有经验的家庭主妇会挑选东西,破损的瓷碗发出的声音和好的瓷碗不一样,这是因为音调不同。
二、与光学相关的物理现象1.如果把一根筷子放到一碗水里,感觉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弯折了,这是因为光线从空气斜射向水面的时候,发生了折射现象。
偶尔会不小心把一滴水滴在书上,水下面的字看起来好像大了许多,这是因为这滴水就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把字放大了。
大班科学教案厨房用具【引言】厨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场所,它不仅是制作美食的地方,同时也是探索科学的一个机会。
在厨房里,我们可以学习到食物的成分、化学反应、能量转化等知识。
因此,本节课将带领学生们一起探索厨房用具的科学原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知识梳理】1.食物成分:食物中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等。
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食物的外观、嗅觉和味道,猜测食物中的成分。
2.热传导:厨房用具中的锅、勺子、炉灶等都是用来加热食物的。
学生们可以了解到热传导的过程,探究不同材质的热传导性能不同。
比如,金属材料的热传导性能较好,会迅速将热量传到食物中。
3.化学反应:在烹饪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化学反应。
例如,烤面包时,面粉中的淀粉会发生糊化反应,从而使面包体积膨胀。
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烹饪过程中的变化,了解不同食物在受热时发生的化学变化。
4.能量转化:烹饪时,我们会将电能或其他能源转化为热能,从而加热食物。
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电磁炉、煤气灶等使用的能源,了解能量是如何被转化和利用的。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食物和厨房用具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厨房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认识这些食物和厨房用具吗?你们知道它们的科学原理吗?”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食物或厨房用具进行讨论,运用已学知识猜测食物的成分或厨房用具的工作原理,并在一定时间内准备一个小报告。
3.分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猜测和推理,让其他学生提问并展开讨论。
4.实验探究:选择一种食物或厨房用具,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
比如,选择一种金属勺子和一种塑料勺子,分别放在热水中,比较两者传导热量的效果。
5.总结归纳: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不同材质的厨房用具在烹饪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6.拓展延伸:提供更多与厨房用具相关的知识,如测量杯的容积、计量勺的作用等。
通过展示这些厨房用具,让学生了解使用科学规范的方法进行食物烹饪和制作。
厨房里面的物理知识为了实现新课程提出的要求,近两年我们改变过去的物理教学从课本到课本、理论脱离实际的教学方法,挖掘物理中的素材,使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物理就在生活中。
例如我们讲课时列举的跟厨房有联系的物理知识就有如下事例:1、烧开水时,水开了,揭开锅盖后,我们常看到气泡上升,变大。
这是因为气泡里的水蒸气质量一定时,越往上距水面的深度越小,气泡受到的压强变小,所以气体体积增大了。
2 、冬天厨房里假如长时间不使用,遇到气温很低的天气时,自来水管易冻裂。
这是因为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导致水管胀破。
所以寒冷的天气,要将水管中的水放空,才能避免水管冻裂。
3、为什么煮熟饭菜揭开锅盖时,冬天看到的“白气”浓,而夏天淡。
这是因为气泡里的水蒸气遇到低温时易液化。
冬天气温低,水蒸气遇冷急速液化成浓浓的“水珠”,即“白气”浓,而夏天锅盖外气温高,水蒸气不易液化,所以“白气”很淡。
4、我们揭开烧水的锅盖后,同温度的水蒸气比开水烫手还要严重。
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手时发生液化,液化放热的缘故。
5、煮熟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后,剥蛋壳时不易粘带蛋白,是因为刚煮熟的鸡蛋温度高,放入冷水中后会降温收缩,而蛋白比蛋壳收缩水准大,所以会将蛋壳与蛋白分离,使他们之间有微小的间隙,所以剥起来就容易。
6、中午在厨房里炒菜时,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菜香。
这是因为物质的分子是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香气”是因为油分子运动的缘故。
这就是扩散现象。
7、用盐炒菜,一会菜就咸了;用盐腌菜,几天菜才咸。
原因是炒菜时温度高,盐分子扩散快;而腌菜时,温度低,分子扩散慢,所以要很长时间才咸。
8、瘪进去的乒乓球放进热水中烫一下后就鼓起来了,是因为乒乓球中的气体在热水中温度升高,体积变大,使球壳鼓起来了。
9、生饺子总沉在水底,熟了后能浮在水面,是因为生饺子内气体体积小,当在水中煮时,饺子里的气体膨胀使饺子体积增大,熟饺子的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能浮出水面。
第四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2.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见下图)。
常见量程分度值原理所用液体特殊构造使用注意事项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液体的热胀冷缩水银或煤油使用时不能甩寒暑表-30℃~50℃1℃酒精体温计35℃~42℃0.1℃水银玻璃泡上方有细管①使用之前用力甩②可离开人体读数●温度计的使用:首先要看清量程,然后看清它的分度值、零刻度线(分清零上零下)。
如果使用温度计时超过它的量程,后果:①玻璃泡胀破;②测不出温度。
●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正确的方法如下:(1) 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于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2)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等一会,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 读数时温度计的液泡应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读数时视线不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的后果(见右上图)。
●摄氏度:“℃”表示摄氏温度。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
0℃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3. 体温计的温度范围:35℃-42℃①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弯曲的细管。
(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变冷收缩,细管内的水银断开,直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所以它表示的是人体的温度。
要使已经升上去的水银再回到玻璃泡内,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把水银摔下去(其他温度计不允许甩)②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一甩,使玻璃管内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第二节熔化和凝固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1.物质的三态:固态、气态、液态。
2. 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物质从 固态 变成 液态 的过程叫做熔化,从 液态 变成 固态 的过程叫做凝固。
厨房管理知识科普文案一、厨房管理的重要性厨房是家庭中非常重要的区域,它不仅是做饭的地方,更是食品安全和健康的保障所在。
厨房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家庭成员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学习和了解厨房管理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二、厨房管理的基本原则1. 卫生原则保持厨房的整洁和清洁是厨房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
每次做完饭后要及时清洗碗碟、炊具和桌面,保持台面干净整洁。
2. 分区原则在厨房中应该有明确的分区,比如生熟分开、食品和洗涤用品分开。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食品交叉污染,确保食品安全。
3. 储存原则食品的储存是厨房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要确保储存食品的容器干净、封闭良好,并根据食品的特性和储存时效合理安排储存位置。
4. 整理原则经常清理和整理厨房用具、调料和储物柜,保持厨房物品的整齐有序,方便使用和管理。
三、厨房管理的实践方法1. 蔬菜水果的处理在处理蔬菜水果时,要注意清洗和消毒。
蔬菜水果应该先削皮洗净,再进行切割等加工,避免生吃生储罐天然。
2. 炊具的选择和保养选择质量好的炊具,避免使用磨损严重的炊具。
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养,如定期清洗和擦拭,延长使用寿命。
3. 厨余垃圾的处理厨余垃圾应该及时清理,避免积聚引起异味和细菌滋生。
可以选择进行分类处理,如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装袋处理。
4. 食品储存和保鲜食品的储存和保鲜是厨房管理中的重点。
要根据食品特性和使用时效选择适当的保鲜方法,如密封袋、保鲜盒、冰箱保鲜等。
四、总结厨房管理知识是家庭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只有做好厨房管理,才能保障家人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学习和实践厨房管理知识,我们可以提升厨房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为家庭营造一个清洁、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厨房管理知识,让我们共同努力,打造一个美好的家庭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