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五讲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45.50 KB
- 文档页数:30
传统文化第五讲:彬彬有礼————生活习俗大礼仪《论语》中说到:“不学礼,无以立。
”我们常常说,要想做好事儿,先要学做人。
不学礼,无以立,以礼待人才能以理服人!讲文明、重礼仪,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也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那么礼仪的源头是什么样的呢?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追根溯源,早在西周时期,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就已十分完备,其礼仪制度《周礼》被后世奉为“古制”,延续了几千年。
《周礼》对礼法、礼义作了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并制定礼仪制度的基本结构,将“礼”划分为五类,称为“五礼”,后世修订礼典,大体都依吉、凶、军、宾、嘉五礼为纲,对历代礼制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古代五礼(一)吉礼吉礼是五礼之首。
古人祭礼为求吉祥,故称吉礼,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
《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祇)”,将祭礼对象分为天神、地祗、人鬼三类,每类之下又细分若干等。
其实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两大类:一是神,这是指人们想象中的存在于自然界的神。
二是鬼,所谓的鬼,也就是人们想象中的人死后的阴魂。
祭祀神灵,是要显出自己的诚意的,可以跪拜叩头,可以焚香燃纸,但对神灵来说最实惠的祭祀方式还是献上祭品。
《左传》里《曹刿论战》中说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牺牲和玉帛就是典型的祭品。
(二)凶礼凶礼,是用于吊慰的礼仪活动。
凶礼下又细分为好几种礼仪。
1、丧葬礼:对死者表示哀痛与哀悼之情的礼仪。
有种说法人死后下葬是不可以穿皮毛的,不然转世为动物。
2、荒礼:遇到饥荒年或瘟疫流行时,统治阶层表达体察灾情、与民同苦之意的礼仪。
3、吊礼:当他国或他人遭受自然灾害后,统治阶层派人慰问的礼仪。
4、恤礼:邻国遭乱时,统治者派人慰问的礼仪。
5、禬礼:当他国遭敌人袭击而残破后,同盟诸侯筹集财物予以援助的礼仪。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人人都渴望快乐健康,百岁无忧而厌弃生老病死,然而这些又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
唯有一颗敬畏之心,敬天爱人,天法地而礼生,文明得以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