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穿行测试表

穿行测试表

穿行测试表
穿行测试表

穿行测试表

被审计单位:索引号:

项目:截止日/期间:编制:复核:

日期:日期:

测试的业务流程:采购与付款

产品测试报告模板

- - [系统名称+版本] 测试报告

版本变更记录

目录 版本变更记录 (2) 项目基本信息 (1) 第1章引言 (2) 1.1 编写目的 (2) 1.2 项目背景 (2) 1.3 参考资料 (2) 1.4 术语和缩略语 (2) 第2章测试概要 (4) 2.1 测试用例设计 (4) 2.2 测试环境与配置 (4) 2.2.1 功能测试 (4) 2.2.2 性能测试 (4) 2.3 测试方法和工具 (5) 第3章测试内容和执行情况 (5) 3.1 项目测试概况表 (5) 3.2 功能 (6) 3.2.1 总体KPI (6) 3.2.2 模块二 (6) 3.2.3 模块三 (7) 3.3 性能(效率) (7) 3.3.1 测试用例 (7) 3.3.2 参数设置 (8) 3.3.3 通信效率 (8) 3.3.4 设备效率 (8) 3.3.5 执行效率 (9) 3.4 可靠性 (9) 3.5 安全性 (9) 3.6 易用性 (10) 3.7 兼容性 (10) 3.8 安装和手册 (10) 第4章覆盖分析 (11) 第5章缺陷的统计与分析 (12) 5.1 缺陷汇总 (12) 5.2 缺陷分析 (12) 5.3 残留缺陷与未解决问题 (12) 第6章测试结论与建议 (13) 6.1 测试结论 (13)

6.2 建议 (14)

项目基本信息

第1章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采购设备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 [可以针对不同的人员进行阅读范围的描述。什么类型的人可以参见报告XXX页XXX章节等。] 1.2项目背景 本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对项目目标和目的进行简要说明。必要时包括简史,这部分不需要脑力劳动,直接从需求或者招标文件中拷贝即可。] 1.3参考资料 [需求、设计、测试用例、手册以及其他项目文档都是范围内可参考。 测试使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指标、公司规范和质量手册等等。] 1.4术语和缩略语 [列出设计本系统/项目的专用术语和缩写语约定。对于技术相关的名词和与多义词一定要注明清楚,以便阅读时不会产生歧义。]

三综合环境耐久性试验

三综合环境耐久性试验 试验简介 为测定产品在规定使用和维修条件下的使用寿命而进行的 试验。为预测或验证结构的薄弱环节和危险部位而进行的试验,它作为确定经济寿命的基础。 新产品的工作寿命长短涉及到产品设计,制造,材料,工艺,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以及用户使用维修的水平等条件。因此,工作寿命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在新产品开发定型试验或生产工艺,材料有重大变更时,要进行产品的耐久性试验,耐久试验的试验时间一般都长于可靠性试验,通过耐久试验,找出产品设计制造中哪些零件可靠性方面存在问题,以便进行改进设计或提高工艺水平,同时通过测量主要件的磨损量变化,可计算出新产品的使用寿命。试验前后应对新产品进行性能试验,对主要运动件配合尺寸进行测量,并根据用途,标定功率的不同选用行业标准中规定的试验循环进行试验。 耐久性试验通常是包含:振动试验、温度循环试验、温湿 度试验、三综合试验+功能验证。根据产品设计要求设置试验周期时间,振动频率、幅度,环境温度值,并进行一定次数的循环。在试验结束后对样机进行检验,包括结构损坏、零部件松动、材料破裂、功能异常等。

耐久性试验能力 我司拥有各类环境耐久性试验箱20多套,满足温度+湿度+振动;温度+湿度+低压试验要求。 设备类别:20吨8立方三综合试验台、5吨3立方三综合试验台、4吨1立方三综合试验台。 能为大型汽车配件、轨道交通设备、船载设备、工业设备、电力设备提供三综合环境耐久性试验。 我司环境与可靠性实验室综合试验能力包括: 综合环境检测项目:

温度+振动综合试验温度+冲击综合试验 温度+湿度+振动三综合试验...... 气候环境检测项目: 高温试验(工作或贮存)、低温试验(工作或贮存) 温度循环(温度变化/快速温度变化试验)、温度冲击试验湿热试验、低气压试验(温度+高度试验) 温度湿度高度试验、盐雾试验(中性盐雾/交变盐雾) 太阳辐射试验(日光模拟)、霉菌试验 淋雨试验、砂尘试验、结冰/冻雨试验...... 力学环境检测项目: 振动试验(正弦振动/随机振动/公路运输振动/颠震试验) 冲击试验(半正弦/锯齿波/ 梯形波/冲击响应谱) 自由跌落试验(自由落体/倾跌和翻倒)地震模拟试验 离心试验、摇摆试验、碰撞试验(加速度)......

性能测试报告模版

目录 第1章概述 (1) 第2章测试需求分析 (1) 第3章测试场景设计 (4) 第1章概述 1.1目的 说明为什么要进行此测试;参与人有哪些;测试时间是什么时候;项目背景等。 编写此测试方案的目的是通过测试确认软件是否满足产品的性能需求,同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性能瓶颈,起到优化系统的目的。测试的依据是产品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如果用户没有提出性能指标则根据用户需求、测试设计人员的经验来设计各项测试指标。此模板使用于性能测试的方案设计和测试报告记录。 1.2名词解释 此方案中涉及的业务和技术方面的专业名词。 1.3参考资料 此方案参考和依据的所有文档。 第2章测试需求分析 2.1测试目的

说明此测试的目的。例如: 1、IAGW增加了短信过滤功能和鉴权功能,需要执行性能测试,得出系统的性能指标; 2、持续进行大压力测试,对系统进行稳定性测试。 2.2测试对象 说明被测试产品的名称,版本,特性说明。 比如: Product Name: IAGW License Version: v1.1 Build Date: 20060715 2.3系统结构 简要描述被测系统的结构。 2.4测试范围 2.4.1测试范围 如:XXXX系统各项性能指标,软件响应时间的性能测试、CPU、Memory的性能测试、负载的性能测试(压力测试) 2.4.2主要检测内容 如: 1. 典型应用的响应时间 2. 客户端、服务器的CPU、Memory使用情况 3. 服务器的响应速度 4. 系统支持的最优负载数量 5. 网络指标 6. 系统可靠性测试 2.5系统环境

说明测试所需要的软硬件环境。 2.5.1硬件环境 2.5.2软件环境 2.5.2.1测试软件产品 主要说明被测试的软件产品模块名称和各模块分布情况。 2.5.2.2测试工具 说明所使用的测试工具。 第3章测试场景设计 3.1场景1 说明测试执行时的业务操作情况。相当于Use Case。不同场景下,将得到不同的测试结果。因此性能测试的结果必须与场景关联。例如: 测试IAGW在不与其他Server通讯的情况下,多用户并发访问交易响应时间<3秒的限制下,系统每秒钟处理的最大短信条数。 3.1.1测试目的 说明此场景测试的目的。例如: IAGW每秒钟处理最大短信条数。 3.1.2测试配置 说明该测试所使用的配置

电器耐久性试验方案--(编辑中)

电器耐久性试验台方案 目前,我公司整车使用的所有电器(包括前位灯、收放机、后尾灯以及继电器、组合仪表)在使用安装前均未进行耐久性试验,根据市场上反映,许多车型的电器都出现过提前损坏现象,引起客户的抱怨,影响了我公司的品牌形象。我部门特提出对每个厂家供应的电器进行抽样耐久性试验验证。 一、方案目的 通过对我公司使用的所有电器采用抽样方法,进行耐久性试验,查找出不合格的产品,建议责令整改或停止使用,从而提高我公司产品质量。 二、测试对象 收放机、电(气)喇叭、前组合灯、后组合灯、易熔线、继电器、电磁阀、电瓶。 三、方案设计 1、整个试验关键的是电源和过程自动化控制,即为整个线路提供直流稳压电源(模拟我公司车辆上使用的电瓶)及通过自动控制达到部分电器循环往复工作。 方法:①、现在通过整流变压器对我公司车间的用电进行整流及变压,达到试验需求; ②、使用智能时间继电器控制电路开闭时间,实现电路上的电器循环工作,实现自动化控制。 2、工作原理图,见下图 原理图解读:先用整流变压器将车间所用的220V电压整流变压成24V直流稳压电源(24V为我公司车辆上目前所常用的电压),用做试验电源,提供稳定的试验电压;用一个智能时间继电器控制远近光灯系统,实现远近光灯间隔30min循环点亮;再用一个智能时间继电器控制后尾灯,以实现亮0.5s灭0.5s 自动循环系统;收放机、雾灯并联常开连接到电路里;喇叭及喇叭继电器通过智能时间继电器连接到电路里,以通电1s断电4s为一个循环进行试验;其他继电器及易熔线采用专项试验方法。 3、试验条件及方法 将样件以整车使用状态安装在试验台上,在室内环境下进行点亮试验,具体如下:前组合大灯中远光灯和近光灯不能同时点亮,远光灯和近光灯每隔30min互相转换点亮一次,按此点亮方式进行试验;雾灯和位置灯常亮;收放机常开;后尾灯以点亮0.5s熄灭0.5s为一循环,按此循环试验;试验周期24h;喇叭及喇叭继电器通,通电1s断电4s为一个循环进行试验,喇叭耐久性工作次数为5万次,喇叭继电器耐久性工作次数为10万次(24V电压情况下);易熔线熔断试验根据QC/T220《汽车易熔线》试验方法进行。 各项试验结束后,各零部件的性能应达到国家要求。

产品测试报告模版

XX产品测试报告 1.简介 1.1项目概述 此测试报告主要描述了XX产品的测试的时间,测试环境,测试计划安排以及测试过程进行描述;对测试缺陷数据进行统计,测试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测试结论和测试总结。 1.2编写目的 测试报告是对整个测试过程进行描述,对测试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说明,全方位的对测试数据进行汇总,最后给出测试结论;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得到对软件质量的评价,分析测试的过程,产品,资源,信息,为以后制定测试计划提供参考,评估测试测试执行和测试计划是否符合,分析系统存在的缺陷,为修复和预防bug提供建议。 1.3预期读者 此文档适合测试人员、开发人员以及项目经理阅读,适合于任何产品和项。 1.4术语定义 1.5参考资料 列出有关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可包括: a.项目的计划任务书、合同或批文; b.项目开发计划; c.需求规格说明书; d.概要设计说明书; e.详细设计说明书; f.测试计划; 测试分析报告所引用的其他资料、采用的软件工程标准或软件工作规范。 2.测试实施 2.1测试环境 硬件环境:内存,cpu,主频,硬盘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补丁版本,数据库等软件版本,office版本,被测软件版本,还有诸如打印机、扫描仪等外件信息

网络环境 2.2测试安排 3.测试数据统计分析3.1缺陷结果统计 3.1.2 Bug状态分布

(模块名称&bug状态) (模块名称&类型)

按照缺陷类型和遗留问题统计 3.1.4按功能模块进行统计(测试人员&bug状态):

3.1.5按开发人员修复记录进行统计(开发人员&bug状态): 3.2测试执行情况分析 功能测试执行情况分析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专业公司名] [系统名称] 性能测试报告 版本号: 2014年06月10日共享服务中心

1引言 1.1编写目的 编写该测试总结报告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 1.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得到对系统质量的评价; 2.系统存在的缺陷,为修复和预防bug提供建议; 3.分析测试过程中的不足,为将来的改进提供参考; 说明:列举该报告的作用及其编写目的 1.2阅读对象 主要读者:太平养老及共享中心的领导、团险核心系统的用户、系统需求人员、系统开发人员、测试人员 其他读者:其他愿意了解团险核心系统的其他人员 说明:列举该报告主要的阅读对象,和其他潜在可能的阅读对象 1.3参考资料 XXX项目性能测试方案 XXX项目性能测试需求确认表 XXX项目结果分析表 ………….. 2系统评价 对系统做整体性能测试情况做总结,并对系统整体性能做评估和评价。

3测试环境 3.1网络拓扑结构图 可添加生产环境网络拓扑结构图与性能测试环境网络拓扑结构图,并对比,如一致要说明环境一致;如不一致,要说明差异性。与接口系统的对接情况做说明,如对接XXX接口的测试环境或者开发挡板等。 3.2软硬件配置 性能测试硬件基础环境表 性能测试软件环境配置表

性能测试环境参数配置表 说明环境参数配置表可以以此表格的形式展现,也可以内嵌配置文件。4测试进度

添加进度偏差说明分析 5测试数据 增量:可以是交易功能insert新增的数据量,也可以是查询类功能的查询结果的数据量。 6测试情况 6.1基准测试 6.1.1测试过程 描述测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如没有,本小节可删减。 6.1.2测试结果 第一轮:未达指标的数据可以标红突出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试验方案及心得

管桩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耐久性试验方案

目录 目录 (Ⅰ) 前言 (1) 一试验概况 (2) 二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2) 三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 (2) 四抗硫酸盐侵蚀试验 (5) 五混凝土试件吸水率试验 (7) 附录A 试件一览表 (9) 附录B 试验试件安排表 (9) 附录C 仪器设备耗材一览表 (11)

前言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简称PHC桩)在工程中应用的历史不长,最早见于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我国80年代从日本引入。PHC经过蒸汽养护制成的一种空心圆筒体的混凝土预制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高,在土木工程中应用广泛。 目前暂没有管桩耐久性相关规范。《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未提及PHC的耐久性,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GJ32TJ109-2010)仅给出保护层厚度,此保护层厚度借鉴于普通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研究,是否适合于管桩?并没有相关的试验校正。 众所周知,在多种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其耐久性能越好,而且PHC桩的密实性明显优于现浇混凝土桩。基于以上两点,可以考虑适当减小PHC桩的保护层厚度,以节省材料、减低造价。值得一提的是,在保证PHC的外径一定时,保护层厚度越小,其抗弯承载力越强。 本次试验旨在探索PHC桩的合理保护层厚度。通过对PHC和现浇普通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硫酸盐渗透性能、孔隙率、吸水率等性能的比较,分析保护层厚度对两种桩对上述性能的影响。 注:1. 本次试验为了符合工程实际情况,试件制做、养护和管桩同一批次制做。 2.试验中,用于PHC桩的混凝土为C80,普通混凝土为C40。 3. 孔隙率试验的试件不用粗骨料,做成水泥砂浆试件。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Xxx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拟制:****日期:****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1.概述 1.1.编写目的 本次测试报告为xxx系统的性能测试总结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性能测试工作,并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xxx系统的性能需求。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1.2.项目背景 腾讯公司为员工提供一个网上查询班车的入口,分析出哪些路线/站点比较紧张或宽松,以进行一些合理调配。 1.3.测试目标 (简要列出进行本次压力测试的主要目标)完善班车管理系统,满足腾讯内部员工的班车查询需求,满足500个用户并发访问本系统。 1.4.名词解释 测试时间:一轮测试从开始到结束所使用的时间 并发线程数:测试时同时访问被测系统的线程数。注意,由于测试过程中,每个线程都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发请求,与实际用户的使用有极大差别,所以,此数据不等同于实际使用时的并发用户数。 每次时间间隔:测试线程发出一个请求,并得到被测系统的响应后,间隔多少时间发出下一次请求。 平均响应时间:测试线程向被测系统发请求,所有请求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 处理能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系统处理请求的速度。 cache影响系数:测试数据未必如实际使用时分散,cache在测试过程中会比实际使用时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使测试出的最高处理能力偏高,考虑到这个因素而引入的系数。 用户习惯操作频率: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估算出来的,单个用户在一段时间内,使用此类功能的次数。通常以一天内某段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来统计,如果一天内没有哪段时间是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则以一天的工作时间来统计。

试验检测工作总体计划

试验检测总体计划 试验室工作是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试验数据是评定工程质量优劣的主要依据,为此,本试验室针对本工程特点制定工作计划,以便更好控制和指导施工。 一、试验检测工作计划 根据本项目编制的总体进度计划,现将试验工作计划安排如下:(一)前期试验工作 1、试验室建设: (1)结合本工程特点,公司指派一批具有符合资质要求的试验检测人员充实到本工程。 (2)试验室设立办公室、资料室、力学室、混凝土室、标养室、化分室、胶凝材料室、土工集料室、样品室和岩石切割室。 (3)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及各种仪器、试验台账。 (4)建立消防、安全设施。 2、料源考察: 开工前对料源进行考察。料源考察包括取土场的位置、存储量;施工用水;砂石料;钢筋、水泥及矿物掺合料等。 3、外委试验 为保证工程开工条件,在试验未通过验收前,将施工所需试验检验工作委托至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试验。前期所需进行试验的有:路基填料、砂石材料、水泥、粉煤灰、外加剂、水质等。

(二)施工过程中的试验检测工作计划 根据施工总体进度计划,试验室按照母体试验室批准的检测项目开展试验检测工作:对原材料按规定的频率进行检测工作;对全线所有取土场标准试验以及路基填料压实度检测;对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砂浆进行配合比设计;对钢筋及钢筋接头检测;对混凝土结构实体质量检测。 1、原材料的检测工作: 1)胶凝材料(投入人员1人) 水泥在结构物施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因此对水泥质量应严格把关。水泥的检测频率为同厂家、同编号、同生产日期且连续进场的散装水泥达500t(袋装为200t)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也按一批计。试验室每批抽检,检测项目为比表面积、凝结时间、安定性和强度。 优质粉煤灰可以使混凝土的许多重要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掺加适量的粉煤灰可以改善混凝土拌和料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使混凝土拌和料易于泵送、浇筑成型,并可减少坍落度的经时损失掺加粉煤灰后可减少水泥用量,且粉煤灰水化放热量很少,从而减少了水化放热量,因此施工时混凝土的温升降低,可明显减少温度裂缝,这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特别有利。粉煤灰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减小混凝土变形。粉煤灰的质量好坏对混凝土影响很大,严格控制粉煤灰的质量也很重要。粉煤灰应每车检测,常规检测项目有: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和游离氧化钙含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劣质粉煤灰在工程中使用。

设备单机性能测试表

设备单机性能测试表 企业名称:测试时间: 测试人员: COD性能测试 温度: 湿度: 电压: 频率: 直线性测试 实测COD 量程中间校正液COD 偏差/量程 重复性测试 零点校正液测6次 零点值(算术平 均) 0 0 0 0 0 0 0 量程校正液测6次相对标准偏差 响应时间测试(量程校正 液)实测值所需时间(min) 5” 量程漂移实测3次平均值相对于量程的百分 率 量程漂移 (可以用重 复性测试中 的三次) 量程漂移 (零点漂移 测试24小 时后) 测试起止时间(年月日时): 零点漂移(连续测定24小时,每小时1 次)最初的3次测定值,平均值 24小时 中最大变 化值 最大变化 相对于量 程值的百 分率

氨氮性能测试 直线性测试 实测COD 量程中间校正液COD 偏差/量程 重复性测试 零点校正液测6次 零点值(算术平 均) 0 0 0 0 0 0 0 量程校正液测6次相对标准偏差 响应时间测试 (量程校正 液) 实测值所需时间(min) 量程漂移实测3次平均值相对于量程的百分 率 量程漂移 (可以用重 复性测试中 的三次) 量程漂移 (零点漂移 测试24小 时后) 测试起止时间(年月日时): 零点漂移(连续测定24小时,每小时1 次) 最初的3次测定值,平均值 24小时 中最大变 化值 最大变化 相对于量 程值的百 分率0 0 0 0 0 0

pH水质自动分析仪 重现性 重复性 测试 用9.18标准液测7次最大误差检测值 (9.18 标准液) 响应时间 实测值(从6.86到9.18) 所需时间(8.95) 5” 漂移(6.86) 起始时间(标注年月日时) 5分钟后的检 测值 结束时间(标 注年月日时) 测试时间内最 大值/最小值 最大漂移 漂移(9.18) 起始时间(标注年月日时) 5分钟后的检 测值 结束时间(标 注年月日时) 测试时间内最 大值/最小值 最大漂移 漂移(4.01) 起始时间(标注年月日时) 5分钟后的检 测值 结束时间(标 注年月日时) 测试时间内最 大值/最小值 最大漂移

电子产品测试报告模板

电子产品测试报告模板 篇一:产品出厂检验报告模板 ×××出厂检验报告 篇二:EMC基本测试报告格式及说明 随着电气电子技术的发展,家用电器产品日益普及和电子化,广播电视、邮电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的日益发达,电磁环境日益复杂和恶化,使得电气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EMC电磁干扰EMI与电磁抗EMS)问题也受到各国政府和生产企业的日益重视。欧共体政府规定,从1996年1月1起,所有电气电子产品必须通过EMC认证,加贴CE认证标志后才能在欧共体市场上销售。此举在世界上引起广泛影响,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对电气电子产品的RMC性能实行强制性管理。根据欧盟的电磁兼容(EMC)指令XX/108/EC,所有在欧盟市场销售的电子电气产品必须在其对其他产品的干扰性及对外来影响的抗干扰性方面严格符合欧盟法律要求。 检验记录 产品名称NAME OF SAMPLE 商标型号 TRADE MARK & TYPE 制造厂商 MANUFACTURER 委托单位 CLIENT 检验类别 TEST SORT

检验项目 TEST ITEM 静电放电抗扰度、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浪涌(冲击)抗扰度 检验记录 第 3 页共页 检验负责人: 审核: 批准:职务: 年月日 年月日年月日 检验项目: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依据标准:IEC 61000-4-5:XX 、企业要求 产品名称:商标型号:样品编号:1# 试验条件:温度:23 ℃,湿度: 52%RH,正常大气压。电磁条件保证受试设备正常工作,并不影响试验结果。 EUT状态:试验前工作正常,试验中受试设备刷卡及RS485命令开锁正常,使受试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 态。 试验等级:在受试设备的DC电源和信号线端口: 正-负:电压峰值2kV,开路电压波形/50μs(短路电流波形8/20μs),2Ω内阻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xxxxxxxxxx 性能测试报告 2020年4月16日

目录 1 前言 (3) 1第一章XXXXXXXX核心业务系统性能测试概述 (3) 1.1 被测系统定义 (3) 1.1.1 功能简介 (4) 1.1.2 性能测试指标 (4) 1.2 系统结构及流程 (4) 1.2.1 系统总体结构 (5) 1.2.2 功能模块描述 (5) 1.2.3 业务流程 (6) 1.2.4 系统的关键点描述(KP) (7) 1.3 性能测试环境 (7) 1.3.1 硬件及网络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 系统装配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 系统启动和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第二章性能测试 (7) 2.1 压力测试 (8) 2.1.1 压力测试概述 (8) 2.1.2 测试目的 (8) 2.1.3 测试方法及测试用例 (9) 2.1.4 测试指标及期望 (10)

2.1.5 测试数据准备 (12) 2.1.6 运行状况记录 (12) 3第三章测试计划及方案 (13) 2.2 测试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被测系统调研............................................................................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 测试环境的部署........................................................................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 脚本的录制和调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4 准备测试场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5 准备测试数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6 执行性能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7 生成测试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测试时间进度及人员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 人员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第四章测试报告 (25)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Xxx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拟制:**** 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1.概述 1.1.编写目的 本次测试报告为xxx系统的性能测试总结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性能测试工作,并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xxx系统的性能需求。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1.2.项目背景 腾讯公司为员工提供一个网上查询班车的入口,分析出哪些路线/站点比较紧张或宽松,以进行一些合理调配。 1.3.测试目标 (简要列出进行本次压力测试的主要目标)完善班车管理系统,满足腾讯内部员工的班车查询需求,满足500个用户并发访问本系统。 1.4.名词解释 测试时间:一轮测试从开始到结束所使用的时间 并发线程数:测试时同时访问被测系统的线程数。注意,由于测试过程中,每个线程都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发请求,与实际用户的使用有极大差别,所以,此数据不等同于实际使用时的并发用户数。 每次时间间隔:测试线程发出一个请求,并得到被测系统的响应后,间隔多少时间发出下一次请求。 平均响应时间:测试线程向被测系统发请求,所有请求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 处理能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系统处理请求的速度。 cache影响系数:测试数据未必如实际使用时分散,cache在测试过程中会比实际使用时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使测试出的最高处理能力偏高,考虑到这个因素而引入的系数。 用户习惯操作频率: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估算出来的,单个用户在一段时间内,使用此类功能的次数。通常以一天内某段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来统计,如果一天内没有哪段时间是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则以一天的工作时间来统计。 预期平均响应时间:由用户提出的,希望系统在多长时间内响应。注意,这个值并不是某一次访问的时间,而是一段时间多次访问后的平均值。 最大并发用户数:在给定的预期平均响应时间下,系统最多能支持多少个并发用户。这个数据就是实际可以同时使用系统的用户数。 1.5.参考文档 无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 [专业公司名] Word 资料[系统名称] 性能测试报告 版本号:V1.0 2014 年06 月10 日 共享服务中心 .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编写该测试总结报告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 1.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得到对系统质量的评价;2.系统存在的缺陷,为修复和预防bug提供建议;3.分析测试过程中的不足,为将来的改进提供参考;说明:列举该报告的作用及其编写目的 1.2 阅读对象 主要读者: 太平养老及共享中心的领导、团险核心系统的用户、系统需求人员、系统开发人员、测试人员 其他读者:其他愿意了解团险核心系统的其他人员 说明:列举该报告主要的阅读对象,和其他潜在可能的阅读对象

1.3 参考资料 XXX项目性能测试方案 XXX项目性能测试需求确认表XXX项目结果分析表………….. 2 系统评价 对系统做整体性能测试情况做总结,并对系统整体性能做评估和评价。 3 测试环境 3.1 网络拓扑结构图 可添加生产环境网络拓扑结构图与性能测试环境网络拓扑结构图,并对比,如一致要说明环境一致;如不一致,要说明差异性。与接口系统的对接情况做说明,如对接XXX接口的测试环境或者开发挡板等。Word 资料 . 3.2 软硬件配置 性能测试硬件基础环境表 服务器名称 服务器一 主机明细(ip)配置 4CPU,内存8GB 性能测试 设备数量2 生产环境 设备数量 备注 对环境说 明,如共

1 用服务器等 性能测试软件环境配置表 软件类型 应用服务器一操作系统应用服务器二操作系统应用服务器N操作系统 应用服务器一 软件名称 版本号

中间件中间件应用服务器二 应用服务器N 性能测试环境参数配置表 类型Oracle WebLogic ………….. 参数名称 参数数值 说明环境参数配置表可以以此表格的形式展现,也可以内嵌配置文件。Word 资料 . 4 测试进度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任务 软需文档熟悉性能测试需求调研性能测试方案编写性能测试方案评审性能测试数据准备性能测试脚本编写 性能测试环境搭建以及初始数据准备模拟器准备性能测试第一轮执行 性能测试调优性能测试第二轮执行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性能测试报告编写性能测试报告评审 ……….. 计划开始时间

轮毂单元耐久性测试规范

Q/WQZ162—2000 轮毂单元耐久性测试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前、后轮毂轴承单元耐久性的试验。 2引用标准 STI—03A 德尔福轮毂轴承耐久性测试 3 测试规范 3.1记录形式 所有的试验数据都要记录在《轮毂单元耐久性试验记录单》上。 3.2设备要求 试验设备应满足各试验参数的要求,且符合试验方法的要求。 3.2.1保持输入负荷不超过5%。 3.2.2保证循环时间不超过3%。 3.2.3测量和记录轴承单元在轮毂外径表面的温度。 3.2.4控制试验轴承单元试验时的振动值。 3.2.5保证转速误差不超过2%. 3.2.6保证载荷、电流、试验温度、振动值超标时能自动停机。 3.2.7所有的控制元件应校准,且在规定的到期时间内。 3.3试验轴承样品 3.3.1 试验轴承单元应是经检测符合图纸要求的合格品,每一批次随机抽样八套,其中六套作为试验样品,另两套备用。 3.3.2 在样品的非基准面上逐套编号,批与批,套与套不得重号或缺号,每种轴承编号的位置应一致。 3.4试验方法 3.4.1定义 3.4.1.1径向负荷是一垂直于轴承轴线且作用于车轮中心线的一恒力。 Q/WQZ162—2000

3.4.1.2轴向负荷是一平行于试验轴承旋转轴线的一周期性循环力。它与旋转轴线的距离等于车轮旋转半径。 3.4.1.3 如果试验轴承出现任何包括面积为0.01平方英寸(6.452平方毫米)或更大的剥落,则应视为失效。(失效是通过声音及振动来确定的) 3.4.2安装: 3.4.2.1试验轴承必须履行下列检查: a、记录轴承的重量,精确到十分之一克。 b、测量和记录轴承安装前后和游隙。 c、测量和记录轴承的旋转力矩。(轴承在300rpm的转速下运转三分钟后所测力 矩) 3.4.3安装方法 3.4.3.1将轮毂轴承用规定的螺栓及力矩拧紧。 3.4.3.2将联接套与试验机连接好。 3.4.3.3将轴承与加力套按规定的要求连接好。 3.4.3.4将连接好的轴承与联接套用螺栓连接牢固。 3.4.3.5连接好径向加力臂。 3.4.3.6连接好轴向加力臂。 3.4.3.7安装好振动和温度传感器。 3.4.4试验 3.4.4.1将试验的径向载荷设置为整车重量的1/4。 3.4.4.2 将试验的轴向载荷设置为: 向内的轴向载荷为60%的径向载荷。 向外的轴向载荷为40%的径向载荷。 3.4.4.3 载荷作如下循环: 1.5分钟向内的轴向力及径向力 1.0分钟径向力 1.5分钟向外的轴向力及径向力 1.0分钟径向力 Q/WQZ162—2000 3.4.4.4 设置轴承的旋转速度为相当于100英里/小时的转速。 3.4.4.5 记录试验开始的时间。 3.4.4.6 每隔两小时记录试验情况一次。 3.4.4.7 将轴承的试验数据输入计算机,且定时存贮,以供查阅。

性能测试报告

性能测试报告 性能测试报告 性能测试报告 性能测试报告 内容 92.3. 测试目的.............................................5测试站点.............................................5测试环境.. (5) 3.1。3.2。 服务器,客户端环境.............................................5测试工具. (5)

4。测试过程、结果、总结 (5) 4.1。4.2。 测试模型..........................................................5本体查询. (6) 测试场景...........................................6测试数据...........................................6平均响应时间............................................6错误率统计 (7) 本体查询性能测试总结 (8) 4 . 2 . 1 . 4 . 2 . 2 . 4 . 2 . 3 . 4 . 2 . 4 . 4 . 2 . 5 . 4 . 3 . 家庭任务查询 (8) 测试场景...........................................8测试数据...........................................9平均响应时间............................................9错误率统计.............................................10家庭任务查询性能测试摘要. (11) 4 . 3 . 1 . 4 . 3 . 2 . 4 . 3 . 3 . 4 . 3 . 4 . 4 . 3 . 5 . 4 . 4 . (11) 测试场景..........................................11测试数据..........................................12平均响应时间...........................................12错误率统计.............................................13主页知识查询性能测试摘要. (14)

产品测试报告表格

产品测试报告表格 篇一:产品检测报告模板 国家玻璃纤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检测报告 玻纤质检(WSW)字第(1109718) 共2页第1页 批准:审核: 篇二:产品系统测试报告模板 XXX产品系统测试报告 (仅供内部使用) 编制:审核:会签: 批准: 修订记录 文件的版本号由“V ×.×”组成,其中: a)小数点前面的×为主版本号,取值范围为“0~9”。文件进行重大修订时主版本号递增1; b)小数点后面的×为次版本号,取值为“0~9,a~z”。文件每修改一次时次版本号递增1; 主版本号发生改变时,次版本号重新置0; c)未批准发布的文件版本号为V0.×版,批准发布时为版。当主版本号发生改变时,前 面只有次版本号不同的修订记录可以删除。 目录

1 概述 ................................................ ................................................... ................................................... .. 4 2 目的 ................................................ ................................................... ..................................... 4 范围 ................................................ ................................................... ..................................... 4 术语和缩写词 ................................................ ................................................... . (4) 测试概要 ................................................ ................................................... (4) 测试用例设计 ................................................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系统项目 性能测试报告 ―――――――――――――――――――― XXX部 XXXXXXXX XXXX有限公司

修订控制页

目录 1.测试目的 (4) 2.测试地点 (4) 3.测试环境 (4) 3.1.服务器、客户端环境 (4) 3.2.测试工具 (5) 4.测试规模及限制 (5) 5.测试过程说明 (5) 5.1.测试模型 (5) 5.2.测试案例 (6) 5.3.测试场景 (6) 6.测试结果 (7) 6.1.平均响应时间 (7) 6.2.差错率统计 (9) 6.3.主机系统资源消耗 (10) 7.性能测试总结 (10) 8.大数据量业务测试数据 (11) 8.1.测试参数 (11) 8.2.测试结果 (11)

1.测试目的 本报告是针对XXX系统的功能完整性、高可靠性的集群、系统容量等多方面而进行的。其目的主要是验证系统架构设计决策的正确性,检验架构设计是否有能力承受高并发登录系统进行交易和大数据量的批量处理业务,根据用户提出的业务需求组织利用典型业务来验证XXX系统是否能够适应,发现现有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性能方面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以尽可能降低后续工作风险,为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证。 主要测试目标如下: 1、获得XXX系统的性能表现,为系统上线提供依据。 2、考查XXX系统的并发性和效率情况,为代码优化提供指导。 3、获得系统性能较优的参数配置,为XXX系统调优提供依据。 4、获得XXX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主机资源消耗情况,为硬件配置提供依据。 2.测试地点 ××。 3.测试环境 3.1.服务器、客户端环境 本次测试的服务器环境为XXX系统的生产主机,客户环境为1台P4 1.6G 的便携式笔记本。 本次测试使用的设备清单如下: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XXXX项目性能测试报告 XXXX项目性能测试报告 性能测试组 2015年02月

目录 1.概述 (1) 1.1测试项目描述 (1) 1.2性能评估 (1) 1.3测试人员 (1) 2.测试环境 (2) 2.1测试部署图 (2) 2.2测试环境机器配置 (2) 3.结果与分析 (3) 3.1负载测试 (3) 3.2压力测试 (3) 3.3稳定性测试 (4) 4.项目时间表 (7) 5.结论 (7) 6.风险 (7)

1.概述 1.1测试项目描述 XXXX项目是为用户提供XXXX的功能,本次测试主要是XXXX的处理能力,测试XXXX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响应时间,为风险预估提供参考依据。 1.2性能评估 性能指标: 业务比例: 1.3测试人员

2.测试环境 2.1测试部署图 2.2测试环境机器配置

3.结果与分析 3.1负载测试 1、在服务器资源合理占用内,依次增加tcp连接数,对应用压测10分钟,发现tcp连接数为10时,应用的平均处理能力为156笔/秒,平均响应时间为0.06秒。结合下图我们可以看到,应用所在的服务器在该压力下cpu占用在60%左右,各cpu充分利用。 服务器资源占用: 3.2压力测试 持续增大tcp连接数,当tcp连接数达到20时,对应用压测20分钟,我们发现系统的处理

能力为180笔/秒,响应时间约为0.1秒,此时cpu占用达到了75%左右,物理内存几乎耗 尽,其中缓存cache占用了25%左右的内存空间,操作系统开始使用swap。 服务器资源使用情况如下: 3.3稳定性测试 使用10个tcp的连接,持续不断压测12小时,平均处理能力为160笔/秒,平均响应时间为0.06秒,我们可以看到系统在不断使用swap,同时export挂载点的硬盘使用率较快,12小时约占用了该挂载点下65%的硬盘空间,系应用在不断的向该挂载点下的usr.log、catalina.out两个文件书写日志所致。

软件产品测试报告模板汇总

X X X X 测试报告 软件名称:XXXXXX软件系统 版本号:V1.0 委托单位:XXXXX 测试结果: 测试时间:年月日 批准人: 检验员: 测试员:

目录 1.项目概述............................................................... - 1 - 2.测试样品............................................................... - 1 - 3.测试依据............................................................... - 1 - 3.1标准............................................................. - 1 - 3.2文档............................................................. - 1 - 4.测试目标............................................................... - 1 - 5.测试环境............................................................... - 2 - 5.1硬件环境......................................................... - 2 - 5.2软件工具......................................................... - 2 - 6.测试方法............................................................... - 2 - 6.1性能测试策略..................................................... - 2 - 6.2结果分析方法..................................................... - 3 - 7.测试流程............................................................... - 3 - 7.1测试准备......................................................... - 3 - 7.2测试设计......................................................... - 4 - 7.3测试实施......................................................... - 4 - 7.4测试分析......................................................... - 4 - 7.5测试交付......................................................... - 5 - 8.测试开始条件........................................................... - 5 - 9.测试结束条件........................................................... - 5 - 10.测试结果.............................................................. - 6 - 10.1xxx模块......................................................... - 6 - 10.2xxx模块......................................................... - 7 - 10.3 xxx模块........................................................ - 8 - 10.4数据库存储...................................................... - 9 - 10.5用户文档....................................................... - 10 - 10.7测试总结....................................................... - 10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