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打电话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6
五年级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3篇五年级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02至103页。
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寻求“最省时的打电话”方案,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2.通过画图、填表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画图等方式探究“打电话”省时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通过图表等方式发现“打电话”隐含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题卡、彩笔、圆形和方形磁性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师:上个星期天,学校有一些事情要通知一些老师到校完成。
校长让我和刘老师每人打电话通知7位老师到学校。
(板书课题:打电话)通知一位老师大约需要1分钟。
我和刘老师赶紧拿出电话,正准备通知呢,刘老师却说:“我们玩个比赛吧!谁用的时间少就算谁赢。
”……【设计意图:本课要教学的打电话,属于经过抽象的“理想模式”。
因此情境创设要尽量避免非数学因素的干扰。
这里,直接提出打电话,规避学生对通知方式(邮件、短信、广播)的讨论;借助学生对教师传递信息可靠性的信任,规避学生对信息传递中的保真度的怀疑。
同时借助比赛引导学生感受节省时间的必要性。
】二、探究方案。
1、整理信息。
师:你从我刚才的介绍里都知道了哪些信息?A、每人通知7位老师到校。
B、通知一位老师要1分钟。
C、我完成通知的时间越少越好。
【设计意图:将杂乱的情境进行“化简”,从中提取信息,是学生必备的能力。
这里一方面对此进行训练;另一方面通过整理,让学生清晰要做什么,怎么做,为后面的探究做好准备。
】2、初步感知。
A、逐一打。
用图片的形式出示我自己逐一打的方案。
师:这样打电话行吗?为什么?B、讨论。
师:要想赢过刘老师,完成通知的时间当然是越少越好。
同学们帮帮我吧,有什么节省时间的好办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话说清楚,或通过简单表演的形式让其他学生明白他们的意思。
【设计意图:展开讨论,激发思考,在交流中体会节省时间的方法,减缓教学坡度,为后面的设计方案打下基础。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打电话》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打电话》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的一篇课文,通过打电话这一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打电话的基本知识,如打电话的时间、通话费用等。
同时,通过打电话这一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应用,如通话时间占一天时间的分数,通话费用占家庭电话费用的分数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的概念和运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打电话这一生活情境,学生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打电话的基本知识,如打电话的时间、通话费用等。
2.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应用,如通话时间占一天时间的分数,通话费用占家庭电话费用的分数等。
3.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打电话的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分数在打电话情境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生活教学法,通过模拟打电话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电话机、计时器等教具。
2.学生分组,每组一台电话机和计时器。
3.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或播放一段关于打电话的短片,引发学生对打电话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打电话的时间和通话费用等问题。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关于打电话的数据,如通话时间、通话费用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数据的意义和作用。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一台电话机和计时器,进行实际的打电话操作,记录通话时间和通话费用,观察和思考通话时间占一天时间的分数,通话费用占家庭电话费用的分数等问题。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关于打电话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如通话时间占一天时间的分数是多少,通话费用占家庭电话费用的分数是多少等。
五年级下册数学《打电话》教案1.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打电话的方式及相关术语,掌握按一定格式填写电话簿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态度与情感: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电话的态度,增强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2. 教学重点:(1) 掌握电话号码的书写格式。
(2) 熟悉打电话的方式和相关术语。
3. 教学难点:(1) 了解如何填写电话簿。
(2) 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使用电话。
4.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2) 视频片段:打电话的场景;(3) 学生电话簿和记录表格。
5.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幅插图,上面有几个人在打电话,让学生观察。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平时打电话是用什么设备?为什么要打电话?3. 学生积极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打电话的方式和和一些常用的电话术语。
步骤二:展示视频(15分钟)1. 教师播放视频片段:打电话的场景。
2. 学生观察视频,回答相关问题:打电话的步骤是什么?你们学到了哪些电话术语?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打电话时要注意什么?步骤三:学习电话簿 (30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电话簿的样板,并解释电话簿的作用。
2.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填写电话簿,并示范。
3.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操作,每组一本电话簿。
步骤四:巩固练习 (30分钟)1. 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练习,如填写电话号码格式、模拟打电话等。
2. 学生完成后,教师选几位学生上台展示并进行点评。
步骤五:拓展延伸 (10分钟)1. 教师出示几张图片,图片上有一些人物,让学生发挥想象,编写对话,模拟打电话的场景。
2. 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并邀请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点评。
6.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打电话的方式和相关术语,并掌握填写电话簿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设计。
《打电话》(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能够准确拨打电话号码,理解通话时长和费用的计算以及支付方式。
2.通过课堂学习,学生能够对电话号码的正常拨号顺序有了更详细的了解。
3.培养学生主动沟通、习惯用数字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准确拨打电话。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通话时长和费用的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图、英汉字典。
教学步骤:Step 1 自我引导(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手机轮流拨打电话,讲解电话号码的组成和拨号规则,并请学生用手机查找更多相关知识,如可电话号码“1026”的含义。
Step 2 词汇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学习电话相关词汇(如电话机、电话卡、通话时长等),并用图片或图表形式向学生展示电话卡的不同种类和优惠活动等,以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
Step 3 计算通话时长和费用(15分钟)1.引导学生打开手机上的计算器,并输入10 ÷ 4,求出每分钟电话费用。
2.向学生展示电话账单,并讲解通话时长和费用的计算方式,引导学生计算出不同时长所需支付的费用。
3.为了更加直观的让学生理解,老师现场拨打电话,让学生记录通话时长,并结合之前学习的知识计算出其应支付的电话费用。
Step 4 角色扮演(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扮演出不同的场景,如拨打紧急电话、订购外卖等,让他们在模拟场景中练习用正确的方式打电话。
2.教师站在旁观察并进行点评,主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拨打电话的正确方式,并担任场景中相关人物接听电话。
Step 5 综合训练(15分钟)请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根据不同素材上的电话号码拨打电话并完成相关任务,比如查询快递、联系教师等,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能力。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在家里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寻找相关的电话号码并拨打电话,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反馈: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打电话的拨号方式、通话时长和费用计算等方面有了一定理解,能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拨打电话,并根据对电话号码的了解更加自信和熟练。
《打电话》教案锦集六篇《打电话》教案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综合应用《打电话》(P132—P133)教材简析:人教版教材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教材安排了有关优化思想的学习,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打电话”这个综合应用就是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合唱队在假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老师要打电话尽快通知到每个队员。
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
通过这个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操作、画图、模拟、推理等多种数学的方式探究事物隐含的规律,发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合作交流,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筹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提高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4、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对比,感悟数学思维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多种方案及发现最优方案的过程。
教学难点:发现并理解最省时方案的内在规律。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直接点题:老师直接板书课题——打电话谈话:同学们打过电话吗?有没有想过打电话中会有一些数学问题?如果没想过,现在就想一想,可能会是怎样的数学问题呢?(让学生略微思考一下,而后请两三名同学回答。
不管学生说什么,老师都要给予肯定。
如果刚好有学生说到了接下来要研究的问题,老师顺势接上;如果没人说到,老师就自己提出。
)2、提出问题:1)如果老师打电话给一名同学需要1分钟,那么老师打电话给2名同学需要几分钟?给3名同学呢?如果要打给1023名同学呢?(学生受定势思维的影响,大都会顺势答出要2分钟、3分钟和1023分钟,这正是我们期望的结果。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打电话》教案一. 教材分析《打电话》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打电话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打电话的注意事项,掌握正确的打电话方式,提高沟通效果。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沟通能力和电话使用经验,但对打电话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了解不够全面。
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进一步提高打电话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打电话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能够正确地使用电话进行沟通。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打电话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2.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打电话技巧,提高沟通效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学习打电话的技巧。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打电话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电话机若干台。
2.电话号码清单。
3.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寻找失物、紧急求助等,引导学生思考打电话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组关于打电话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打电话时的注意事项,如礼貌用语、清晰表达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提供的电话号码清单,模拟生活中打电话的情景。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醒注意事项。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典型情境,让学生上台演示打电话的过程。
其他学生观摩并评价,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不打扰他人的情况下,恰当地使用电话进行沟通?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小结(3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打电话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打电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学会在问题情境中应用优化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
2、经历设计打电话方案,并找出最优方案的过程,体验画图分析、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
3、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对比,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感悟数学思维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多种方案及发现最优方案的过程。
教学难点:发现并理解最省时方案的内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磁板、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师)打电话,会吗?暑假的时候,老师突然接到一个紧急通知要通过打电话直接传达给我们全校1023个同学,如果打给一个同学要1分钟时间,打完这1023个电话就需要1023分钟(17个多小时),以这样的速度传达一个紧急通知(太慢),那该怎样打才能快些呢?以最快的速度打完这些电话至少需要多长时间呢?2.板书课题(二)探究最优方案1.师:研究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数据开始(化繁为简),课件出示:问题一:暑假的时候,老师接到紧急通知,要传达给(汪瑞、姚涛、胡欣)3名同学。
若打电话通知,每分钟通知一人,需要几分钟? 2.学生汇报时间及打电话的方法,师板书。
(预设生的回答)生1:逐一通知法(3分钟)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2:师:老师觉得他有一个词用得很精确,(同时)同时什么意思?(生:同一时间),不同的人在同一时间打电话可以节约时间。
3.比较几种方法,初步感知优化思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想法,在比较中初步感知同时打电话可以节约时间,为下面探讨7个人的问题积累了经验)4.课件出示问题二:暑假的时候,老师接到紧急通知,要传达给7名同学。
若打电话通知,每分钟通知一人,至少需要几分钟?师:这7个人没有名字怎么画示意图呢?谁有好的建议? 预设生:标序号、用字母替代等。
师:至少什么意思?5.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示意图,小组内交流。
《打电话》教案8篇《打电话》教案篇一一、概述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第132页到第133页。
本内容的课时是40分钟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打电话通知学生紧急演出”,这样的例子引出让学生思考怎样打电话才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通知每位学生。
让学生学会用画流程图的方法来分析问题。
“老师打电话通知学生”是学生校园生活中时常发生的事情,该内容能学生更加有体会,更加容易接受,更加有兴趣思考。
通过该内容的学生能够让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对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产生思考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分析1、学生该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用图像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在图像中提炼数学规律。
2、学生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试验,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探寻解决的方法。
3、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的方法,激发学生乐于发现问题,乐于思考问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五年级下学的学生,具有比较丰富的校园生活经验,所以对“打电话”的事情深有体会,所以该内容能够容易触发学生思考的欲望。
该年龄段的学生已经掌握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有很多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想象来思考方法。
这样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有参与感,达到思维碰撞产生新知的效果。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我们可以用尺子,A4纸,铅笔,方片和圆片若干,课件。
(此部分在现场比赛第一天只作简要说明即可:如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又如: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等等。
具体设计将在第二环节“教学资源与工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认知工具以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
)六、教学过程a、情景引入师:通过学生暑假过得高兴吗?都参加了什么课外活动呢?学:(会回答很多种)老师通过学生的回答中有参加课外表演的事例。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打电话》教案一. 教材分析《打电话》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学会使用打电话的方式进行沟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电话号码的拨打方法,以及如何在电话中进行有效的沟通。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打电话这种沟通方式不陌生,但可能对电话号码的拨打方法以及电话中的礼貌用语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的生活经验,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电话号码的拨打方法,以及如何在电话中进行有效的沟通。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电话号码的拨打方法。
2.培养学生电话沟通的能力,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熟练使用电话进行沟通。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电话号码的拨打方法。
2.如何在电话中进行有效的沟通。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电话进行沟通。
2.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电话号码的拨打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电话机、电话号码簿。
2.学生分组名单。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生活中的情境,如“紧急情况需要打电话求救”,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电话号码的拨打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演示如何拨打电话号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强调电话号码的拨打顺序,以及电话中的礼貌用语。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设置一个电话沟通的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生活中的电话沟通场景。
打电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画图,列表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3.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推理的能力。
4.通过训练和交际表演,使学生学会打电话,掌握打电话的一般技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能把话说清楚、说明白,学习说简短的话。
学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会绘制示意图设计最省时的打电话方案。
2.通过观察示意图,探寻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同学们,你会打电话吗?电话是我们日常中最常见的一种联系方式,能方便快捷联系到对方,并向对方清楚的传达信息。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打电话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打电话)
2.师:同学们,雷老师要打电话通知到合唱队15名队员。
如果我给一名队员打电话用1分钟,那么通知完15名队员,要多长时间?(生:15分钟)这是怎样的打法?
生:一个一个的打(板书:一个一个的打)
(二)探索新知
师:绿色卡片是老师,原片是学生,第一分钟老师打给一个人,第二分钟老师打给了第2个人,.....第15分钟,老师打给第15人。
这种方法是数学中的图示法,图示法可以解决很多数学问题。
由于情况比较紧急,如果你是老师,你会选择这样的打法吗?生:不会,太浪费时间了。
师:你会选择怎样省时间的打法呢?请说一说。
(嗯,听起来可行!听起来省时)
8.师:好了吗?为了方面大家小组合作,设计出更省时的打电话方案。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学具,摆一摆,连一连电话线,写上分钟数。
清楚了吗,等下我们比较一下哪个方案更省时?好,小组活动开始。
(放轻音乐)
师:我刚看见有个小组的图示很清楚,老师看懂了,请他来讲讲。
(生边摆边讲)
师:大家听懂他的意思了吗?他的思路很清楚,那么为什么分组后比之前的一个一个打要省了时间呢?
生:因为老师先分别打给3个组长,然后由这三个组长同时打电话。
师:他说了一个词非常好,大家听清楚了吗?同时打。
在第几分钟的时候这个三个没闲着的组长开始同时打电话了呢?
生:第4分钟。
第5分钟……
师:也就是说,在同一分钟里,如果参与同时打电话的人越多,
新接到通知的人数也就越多,这样就会省时间。
师:现在我们用同时打的方法,再次研究自己手上的方案,是否能找到比分组更省时的打法呢?
生:有,我们用了4分钟。
师:有人说是4分钟,你们相信吗?请你来讲讲。
投影学生作品,学生讲解。
师:大家听懂了吗?
此时,一部分学生摇头。
他的解释很清楚,只是图上线看起来有乱,现在请你在黑板上边贴边讲,让它看起来更有条理。
生:老师第一分钟,打给一个人,第二分钟,这两个人同时打,新接到通知来了2人。
师:我们把同一分钟新接到通知的人排在同一列,可以吗?为什么第二分钟,新接到通知是2个人呢?
生:因为。
师:请继续讲,(第三分钟,新接到通知的人数有4人),同学们,为什么是4人,而不是5人呢?
生:因为已经有4人知道信息,所以这四个人同时打,就又新来4个同学。
师:那么第4分钟呢?大家猜猜最多新接到通知是几人?
生:8人。
师:为什么?
生:
好此时,我们一共用了4分钟,通知完这15名同学。
(感谢这位同学清楚的讲解!)
师:从最开始的一个一个打用时15分,到分组打7分钟,再到不空闲打4分钟的打电话方案,你最喜欢哪种方案?(第三种)为什么?(省时间)为什么最省时间?(因为每一分钟都没人闲着,因为都在同时打,学生帮老师同时打...)也就是说每一分钟知道信息的人同时在打电话,没人空闲,并且打得过程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这个最佳方案才能得以实施。
这就是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优化思想(幻灯片)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这里面有隐藏着什么数学秘密呢?请看表格,表头的文字能看明白吗?请先独立思考,然后填表。
开始填表,第5分钟,新接到通知的人数是几人?(16人)你怎么知道的?(后一分钟新接到的人数是前一分新接人数的2倍,我们班的同学真是太棒了,都会用数学语言来这么清楚的表达发现了,鼓声送给他!)
(知道通知的总人数包括老师),开始填写,第5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是几人呢?(32人)你怎么知道的呢?(翻倍),也就是说后一分钟知道消息总人数是前一分钟接到消息总人数的2倍。
第6分钟呢?第7分钟呢?
刚才说,后一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是前一分钟接到消息总人数的2倍,那么4可以写成2×2,8就可以写成.....我们看第几分钟,和
知道信息总人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第一分钟,总人数是1个2,第二分钟知道消息总人数2个2相乘,第三分钟3个3相乘.....
接到通知总人数,填表,第5分钟呢?为什么呢?发现什么规律呢?接到通知总人数=包括老师知道消息总人数—1
此时表格填完, 也发现了规律, 此时,你还有什么疑问呢?
师:大家都没有呀, 可是老师有点疑问,能不能请大家来帮帮忙呢?
师:第3分钟时,最多知道消息总人数包括老师是几人?(8人)包括老师知道消息有9人,需要几分钟通知完?(4分钟)为什么呢?知道消息有16人,需要几分钟?(4分钟)第4分钟,知道消息总人数的范围是多少?(8人—16人,不包括8人)
出示PPT,第4分钟,最多能通知()人。
通知50人,知道需要()分钟。
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成倍规律的现象存在,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图片:
细胞的分裂
铁树开花
众所周知的微博的转发,这就是一传十,十传百,瞬间众人皆知在这节数学活动课中,我们运用优化的思想来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在这节课中,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是个会合理利用时间的人,学以致用真会省钱。
)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经过合理的安排,都能节约很多时
间,希望大家做一个会学习会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