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拖延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_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1)
- 格式:pdf
- 大小:392.69 KB
- 文档页数:4
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的关系探究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心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学业拖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之间的关系。
心理韧性是指人们面对困境时的应对能力和适应性。
它包括对压力和挑战的积极评估、坚持不懈地努力以及从失败中快速恢复等方面。
心理韧性高的个体往往能够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坚持努力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和信心。
它包括对自己在特定领域或任务中取得成功的信念,以及对能够克服困难和完成任务的信心。
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相信自己能够应对困难,因此更有可能采取行动并完成任务。
学业拖延是指个体无故延迟或推迟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
学业拖延可能会导致学习效果的降低、焦虑和压力的增加以及学习动力的下降。
研究表明,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心理韧性高的个体更有能力面对学习中的挫折和困难,因此更能够及时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不会拖延。
这是因为心理韧性高的个体能够持久地保持积极的心态,不会因为困难而放弃努力。
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个体在不同的学习环境和任务要求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心理体验和表现。
当面临特别困难或压力较大的学习任务时,个体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感受到挑战,从而产生学业拖延的行为。
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感是个体面对学业拖延的重要心理资源。
个体可以通过提高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感的方式,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减少学业拖延的行为。
教育者和辅导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感,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学业挑战,提高学习效果和动力。
研究生学业拖延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关系研究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需要学生更具有自主性,但现实中,不少硕士研究生存在学业拖延行为,影响学业任务的完成和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了解硕士研究生的学业拖延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二者的关系,从而为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改善学业拖延行为提供参考,本研究使用《硕士研究生学业拖延问卷》和《硕士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对A大学803名在读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并依据扎根理论进行质性访谈研究。
总体研究结论如下:(1)硕士研究生有80%左右的人存在中等程度及以上的拖延,其中高拖延者占5%。
在七项学业活动中,硕士研究生拖延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阅读文献、撰写课程作业或论文、准备各种考试、准备论文发表或研究报告、准备毕业论文、开展实验或实习、导师布置与学业有关的任务。
硕士研究生的拖延程度在性别、年级、学位类型、学科、婚姻状况、是否跨专业上有显著差异。
(2)硕士研究生总体上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中等偏上的程度,其在性别、年级、学科、婚姻状况、是否工作之后考研有显著差异。
(3)硕士研究生的学业拖延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学业拖延行为。
(4)通过质性访谈研究,硕士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七类,即学业活动的特征和反馈、自我认知、学习环境状况、个性及行为特征、社会支持、个体对学业活动的评估、对比评估,各因素交互作用于学业自我效能感。
大学生学业拖延、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深化,大学生的学业压力日益增加,学业拖延现象日益凸显,这已成为教育者、家长以及大学生自身都面临的一大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学业拖延、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之间的内在关系,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学业拖延、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和争议点,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收集大量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和质性分析等方法,深入探究大学生学业拖延、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的现状及其相互关系。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构建理论模型,揭示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制。
本文将结合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建议,旨在帮助大学生提高学业自我效能感,激发学习动机,减少学业拖延行为,提高学业成绩和学习满意度。
本文还将为高校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以指导他们更好地关注大学生的学业心理健康,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文献综述学业拖延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能导致学业成绩的下滑。
近年来,学业拖延现象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
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作为影响学业拖延的两个重要因素,更是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
学业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完成学业任务的能力的信念。
大量研究表明,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之间存在显著关系。
高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往往能够自信地面对学业挑战,相信自己有能力按时完成任务,因此较少出现拖延行为。
相反,学业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容易在面临学业压力时产生逃避心理,从而导致拖延现象的发生。
学习动机也是影响学业拖延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力量。
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往往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强烈的求知欲,能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较少出现拖延现象。
大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大学生学习压力的增加,学习动机、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倦怠等概念在学术界逐渐受到重视。
这些概念不仅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提升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对学习动机的概念进行界定,并从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个方面分析其对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通过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探讨,揭示其对大学生学习持久性和学习成就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着重研究学习倦怠的表现及其成因,分析其与学习动机和学习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本文旨在构建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以全面解析大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之间的相互关系。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和学习倦怠的有效干预。
二、文献综述学习动机、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研究主题,它们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效果,还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未来发展。
近年来,随着教育心理学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兴趣、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
学习动机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投入程度。
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往往表现出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和更好的学习效果。
相反,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则容易陷入学习倦怠的状态,对学习失去兴趣和热情。
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心和期望,它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学习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往往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挑战,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而学习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容易感到挫败和焦虑,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医学专业学生学业拖延与学习倦怠、自我价值感关系的研究拖延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是一种行为延迟,跟心理有较大的关系,它具有跨时间和情景的一致性。
有学者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拖延的三个特征:自愿、回避和非理性。
学业拖延是学习情境中的拖延倾向或者说是与学习活动有关的拖延行为。
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倦、疲乏,?亩?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
学习倦怠就是学生因为长期的学业压力、过重的学习负担而产生的情绪上、生理上的耗竭,对教师、同伴、学习环境等产生疏离感和疏离行为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
有学者将自我价值感定义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认知和评价作为客体的自我(me)对社会主体(包括群体和他人)以及对作为主体的自我(I)的正向的自我情感体验。
持久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较稳定的人格倾向。
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自我价值感包含了认知、情感、态度、评价等多种心理成分,其核心是自我价值判断与体验。
近年,国内众多学者对学业拖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从学习倦怠和自我价值感的角度探讨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业拖延的研究却比较少。
本研究探讨学习倦怠、自我价值感对医学专业学生学业拖延的预测力,期望为改善医学专业学生拖延行为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南。
一、对象和方法(一)对象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一所地方性新建本科大学医学专业一、二、三年级的117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大学一年级学生407名,大学二年级学生420名,大学三年级学生343名;男生570名,女生600名。
(二)研究工具第一,青少年学生学习倦怠量表。
该问卷包括低效能感、耗竭、疏离三个维度,采用5点计分,问卷在各个因素上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69―0.86之间,量表重测信度在0.61―0.73之间,问卷的分半信度为0.78,说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采用MBI-SS做效标,总倦怠相关为0.85,说明量表同时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
自我效能感、学业情绪对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影响分析与研究站在拖延情境角度来说,学业拖延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拖延行为,具体表现为学业任务推迟完成,同时伴随着不良情绪的产生。
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自我效能感、学业情绪与学业拖延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并从激发内在学习动机、唤起积极的学业情绪、提升行业控制能力三方面,论述了解决小学生学业拖延问题的主要方法。
标签:自我效能感;学业情绪;小学生;学业拖延在小学教育过程中,课堂教学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内容,更是良好品格养成的关键期。
学业拖延属于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会导致小学生学习成绩的下滑,还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很大影响。
学业拖延主要指学生推迟学业任务的完成时间,并由于拖延问题的出现,在学生心理产生严重焦虑。
在这种学业情绪的影响之下,很容易让小学生的成长受到影响。
一、自我效能感、学业情绪与学业拖延之间的关系美国教育学家Bandura认为,自我效能感主要是个体对自身能力的有效判断,并伴随着接收到的信息变化而变化,属于一个动态发展过程,称为了动机形成的重要中介性因素。
除此之外,在自我效能感实施过程中,可以对个体的情绪功能产生极大影响。
该观点与很多人提出的情绪控制理论内容相符,这些理论的形成与学习环境、认知评价以及学业情绪息息相关。
自我效能作为一种控制认知评价因素,可以建立起学习情境和学业情绪的中介关系,换句话说,自我效能能够对个体学业情绪产生极大影响。
另外,学业拖延属于是对学业任务开始和结束的拖延。
总的来说,自我效能感的功能很多,甚至可以对个体任务选取以及行为反应方式产生很大影响。
个体情绪活动中的体验环节主要以当前活动为背景,不同的情绪体验必然会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
根据具体的研究理论,自我效能感以及学业情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体学业拖延产生影响,在此过程中,学业情绪的中介作用发挥显得十分明显。
二、解决小学生学业拖延问题的主要方法(一)激发内在学习动机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小学阶段的学业拖延问题十分普遍,而且学业情绪以及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拖延的影响很大,如果小学生的学业情绪十分消极,便会导致学业拖延状况更加严重。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23, 13(9), 3719-3725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p https:///10.12677/ap.2023.139464大学生拖延行为对学业满意度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朱 玲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江苏 镇江收稿日期:2023年8月4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31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13日摘要为了探讨拖延行为、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满意度之间的关系,采用一般拖延量表(GPS)、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与学业满意度量表对305名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 研究发现:1) 大学生拖延行为与自我效能感、学业满意度两者均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2) 大学生拖延行为、自我效能感、学业满意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 自我效能感在拖延行为与学业满意度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19.72%。
由此可知,大学生拖延行为越严重,自我效能感越低,导致学业满意度降低。
关键词大学生,拖延行为,学业满意度,自我效能感The Impact of Procrastination on Academic Satisfaction in College Students: A Mediator of Self-EfficacyLing ZhuFaculty of Teacher Education,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JiangsuReceived: Aug. 4th , 2023; accepted: Aug. 31st , 2023; published: Sep. 13th , 2023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crastination behavior, self-efficacy and academic satisfacti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305 college students using the General朱玲Procrastination Scale (GPS), Self-efficacy Scale (GSES) and Academic Satisfaction Scale. The results found that: 1) College students’ procrastination behavior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lf-efficacy and academic satisfaction, and self-efficacy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cademic satisfaction; 2)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rocrastination, self-efficacy, and academic satisfac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3) Self-efficacy had a partial me-diating effect between procrastination behavior and academic satisfaction, and the mediating ef-fect accounted for 19.72%.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more serious the procrastination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lower the self-efficacy, resulting in lower academic satisfaction.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Procrastination, Academic Satisfaction, Self-Efficacy Arra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拖延行为已成为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大学生拖延行为与学业满意度: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学业满意度是学生对学业质量的一种自我综合性评价,目前国内对学业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针对中小学学生群体,针对大学生群体学业满意度的研究比较少。
大学生的学习,在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任务的难度与复杂度,在对学生学习动机、能力、自主与自治性、合作性以及独立生活、人际合作和社会实践技能等方面的要求都很高,无处不在的学习会让不少大学生感到应接不暇,身心俱疲,其学业满意度的状况值得关注,这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发展和对大学生活的感受,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本研究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考察大学生拖延行为、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满意度的相关性,对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考察自我效能感在拖延行为与学业满意度之间的作用。
从自我效能感与拖延程度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业满意度,既可以促进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实务探索,也有助于丰富相关理论的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以山东某所高校600名本科生为考察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通过spss描述统计、t检验、相关研究、结构方程分析以及中介效应分析等方法对有效样本进行分析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学业满意度在性别、年级、文理科和是否独生上差异显著。
男生学业满意度显著高于女生,大一、大二年级学生学业满意度显著高于大三和大四年级学生,理科生显著高于文科生,非独生子女显著高于独生子女。
(2)大学生拖延在性别、年级、文理科方面差异显著,在独生子女上差异不显著。
其中女生拖延程度显著高于男生,大三、大四年级学生拖延程度显著高于大一和大二年级,文科生拖延程度显著高于理科生。
(3)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在性别和年级方面差异显著,其中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大一、大二年级显著高于大三和大四年级。
自我效能感水平在文理科和独生子女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4)大学生拖延、自我效能感、学业满意度两两显著相关。
其中学业拖延与自我效能感显著负相关,日常生活拖延与自我效能感显著负相关;拖延行为及学业拖延和日常行为拖延与学业满意度及学习满意度、教学满意度和硬件满意度各维度均显著负相关;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满意度及学习满意度、教学满意度和硬件满意度各维度均显著正相关。
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的关系探究
学业拖延是指个体在学习任务上的延迟行为,即拖延处理学习任务,以致于任务完成时间推迟。
许多研究表明,学业拖延会对学习成绩、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深入了解学业拖延的成因和影响因素至关重要。
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感被认为是影响学业拖延的重要因素。
心理韧性是指个体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持不懈的能力。
心理韧性表现出持久性、适应性和恢复能力,可以帮助个体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并努力实现目标。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和信任。
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完成任务,而低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则缺乏对自身能力的信任和自信。
过去的研究发现,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心理韧性被认为可以减少学业拖延的倾向,因为它使个体更加有能力和动力去面对学习任务。
具有较高心理韧性的个体更倾向于积极面对挑战,而不是逃避和拖延任务。
自我效能感也被认为与学业拖延呈负相关。
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更加自信和乐观,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完成任务,因此他们更有可能积极地处理学习任务,而不是拖延。
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感也可以相互作用,对学业拖延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在面对困难时更容易调动心理韧性,因此更能克服拖延行为。
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的关系探究心理韧性与自我效能感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其与个体的学业成绩和学业拖延行为之间的关系也备受关注。
心理韧性指的是个体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坚韧不拔地面对问题并且能够不断适应和应对各种困难。
自我效能感则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信心和信念,认为自己能够完成一项任务或者达到某个目标的信念。
学业拖延是指个体在面对学习任务或者作业时,出现拖延的现象,无法及时完成任务或者达到预定的目标。
本文旨在探究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完善心理学领域对于个体学业表现和心理特质的研究。
一、心理韧性对学业拖延的影响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信心和信念,对学业拖延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
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往往更有信心并且更有动力去完成学习任务,对困难和挑战有着积极的应对态度。
相反,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个体在面对学习任务和挑战时往往会出现犹豫和拖延的现象,难以有效地完成任务和达到目标。
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对个体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对学业拖延的产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理韧性与自我效能感都是对个体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认知和情感调节能力的重要特征,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研究发现,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着正向的相关关系,即具有较高心理韧性的个体往往也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感都与学业拖延呈现负相关关系,即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感越高,学业拖延越少。
这表明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拖延具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它们能够显著地减少学业拖延的发生。
四、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感在减少学业拖延中的作用机制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感对减少学业拖延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其中的作用机制也备受关注。
心理韧性通过对个体的认知和情感调节能力的提升,使得个体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压力和挑战,从而减少学业拖延的发生。
而自我效能感则通过提升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信心和信念,使得个体更有动力和积极性去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减少学业拖延的发生。
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的关系探究学业拖延是指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行为障碍,表现为经常推迟任务的开始,把时间花在其他事情上,或者一直拖延任务的完成时间,影响学习效果和成绩。
而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则是个体对于自身成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自信心。
许多研究表明,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与学业表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其与学业拖延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
本文旨在探究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之间的关系,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效果。
首先探讨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克服困难和抵抗负性压力的能力,是一种自我评价和自我感知的过程。
心理韧性是一种积极心理素质,其表现为面对挫折和逆境充满信心、勇气和决心来克服困难。
而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身能力的评估和信心,是个体在面对任务和挑战时,对自身能力能够达到成功的信念。
心理韧性与自我效能感的结合,可以帮助个体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和信心,并且保持最高水平的工作效能。
接下来,考虑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之间的关系。
许多研究表明,具有高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的个体,表现出更少的学业拖延行为。
这是因为这些个体具有更高的自信心和集中力,更容易应对学业任务和负面情绪,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工作计划,从而避免学业拖延的发生。
此外,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还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学业挑战,以及更好地适应学科领域的需求,加深个体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学习成效。
然而,个体的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的性格特点、童年经历、教育背景等。
此外,不良的生活环境、工作压力以及负面情绪等因素,也可能削弱个体的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感,从而增加学业拖延行为的发生。
因此,要有效预防和治疗学业拖延行为,除了加强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感,还需要关注个体的生活环境、作息规律和情绪管理能力,以促进个体对学习的积极投入和良好的学习效果。
大学生主动拖延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引言大学生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影响着将来的发展和进步。
而大学生主动拖延行为在学术上和生活中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主动拖延不仅影响学习效果,还会给自己造成心理负担。
而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它也与个体的学业成就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分析大学生主动拖延行为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一、大学生主动拖延行为的现状主动拖延行为是指个体主动选择推迟或延迟完成一项任务或活动的倾向,这种行为不同于被动拖延,而是出自于自我意识的选择。
在大学生群体中,主动拖延行为普遍存在,表现在课业学习、作业完成、考试复习等方面。
研究发现,大学生主动拖延的原因复杂,包括缺乏动机、自我调节能力不足、任务马上完成的不确定性等。
这些原因导致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拖延行为,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就和心理健康。
二、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的重要性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心和能力评估。
在教育心理学中,自我效能感被认为是影响个体学习成就和应对困难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更有可能面对挑战、独立解决问题,也更有可能克服失败和挫折。
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往往会对学业和生活产生焦虑、消极情绪,甚至产生主动拖延行为。
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主动拖延行为往往与其自我效能感水平密切相关。
一些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往往更容易产生主动拖延行为,同时拖延行为也会进一步降低其自我效能感水平。
这种负向循环使得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陷入困境,难以摆脱。
理解和研究大学生主动拖延行为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是非常重要的。
1. 心理因素:个体的心理状态是主动拖延行为和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影响因素。
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会促使大学生产生主动拖延行为,同时降低其自我效能感水平。
2. 学业压力:学业压力是大学生主动拖延行为和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外部影响因素。
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拖延关系研究综述1.本文概述学业自我效能:作为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学业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自己成功完成学业任务的能力的信念。
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策略选择、努力程度和毅力,而且与学习成绩、学习满意度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在探究学业拖延现象时,自我效能感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先行变量,其水平可能直接影响个人对任务挑战和行动选择的态度。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包括内部(如好奇心、兴趣、自主性)和外部(如奖励、惩罚和对他人的期望)驱动力,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并投入必要精力的关键因素。
研究普遍表明,高水平的动机有助于防止学业拖延,而低动机状态或动机冲突可能导致任务回避行为。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不同类型的学习动机(如成就动机、避免失败动机)与学业拖延之间的关系可能存在差异。
时间管理倾向:时间管理倾向是个人计划、组织和调节时间资源以实现目标的倾向风格,包括时间感知、计划制定、优先级设置和执行监控等维度。
良好的时间管理技能通常与高效学习、按时完成任务和较低的学业拖延倾向有关。
相反,时间管理方面的困难可能会导致任务延迟、压力增加,并最终引发学业拖延行为。
学业拖延症:学业拖延症表现为个人在没有合理理由的情况下故意推迟学习任务的开始或继续,通常伴随着负面后果,如情绪困扰、学业压力增加和成绩下降。
它是学生群体中常见且备受关注的问题行为,其原因复杂,涉及个人心理特征、环境因素和任务特征等多个层面。
这篇综述将聚焦于上述四个核心变量,深入探讨它们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途径,以回答以下关键问题:学业自我效能感如何通过影响学习动机或直接影响时间管理来影响学业拖延?不同类型的动机是如何独立或共同影响拖延行为的?有效的时间管理倾向能否缓冲自我效能不足或动机低对学业拖延的影响?本研究还将探讨干预措施和策略,为教育从业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依据,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减少学业拖延。
本文旨在构建一个综合的理论框架,阐明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业拖延之间的复杂关系,为后续的研究和实践提供详细的见解2.学业自我效能概述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教育心理学领域被视为个人对自己成功完成学业任务或实现学业目标的能力的信念。
初中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其与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初中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其与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一、初中生学习倦怠现状初中生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厌倦情绪。
这种情况在初中阶段比较常见,主要表现为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
二、初中生学习倦怠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认知。
如果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信心,那么他们就会更有动力去学习,学习倦怠的可能性就会减小。
反之,如果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信心,那么他们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容易出现学习倦怠的情况。
因此,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三、初中生学习倦怠与学习动机的关系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持久性。
如果学生对学习有较强的动机,那么他们就会更有动力去学习,学习倦怠的可能性就会减小。
反之,如果学生对学习缺乏动机,那么他们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容易出现学习倦怠的情况。
因此,学习动机与学习倦怠之间也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四、解决初中生学习倦怠的方法针对初中生学习倦怠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帮助学生:1、增强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教师可以通过夸奖和表扬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信心。
2、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学习任务,为学生提供挑战性和吸引力,使他们对学习更加积极。
3、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身心健康,减少学习倦怠的可能性。
4、提供学习支持。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总的来说,初中生学习倦怠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学习支持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倦怠。
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的关系探究【摘要】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介绍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拖延的定义及影响因素,探讨了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拖延的影响机制。
结合实证研究验证了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影响学业拖延的干预策略,总结了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的关系,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增进对心理韧性和学业拖延的理解,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关键词: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学业拖延、关系探究、影响因素、影响机制、实证研究、干预策略、总结、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学业拖延是指学生在学习任务上出现迟疑、拖延、拖拉等行为,导致学习任务未能及时完成的现象。
这种行为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可能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和信念,以及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坚持不懈的能力。
过去研究表明,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与学业表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关于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相对较少。
在当下社会,学业压力不断增加,学生们面临着更多的学习任务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业拖延问题愈发突出。
探究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的关系,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和改善学生的学业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学业拖延及其干预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深入探究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拖延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揭示个体在面对学习困难时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为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成绩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的关系,可以为学生学习压力管理、自我调节能力培养和学业成就提升提供有效的干预策略。
总结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的关系,为未来教育心理学研究提供深入发展的方向,为学生个体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高校学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作者:张娟蒲科宇来源:《科技资讯》2021年第17期DOI:10.16661/ki.1672-3791.2104-5042-1038摘要:拖延普遍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对其学习、生活均能产生消极作用,严重的拖延甚至还会影响大学生们的身心健康。
学困生相较于普通学生,往往通过努力依旧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拖延便是造成这种状况地重要因素之一。
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对学习能力的主观把握,对学习行为有预测作用,该文探讨高校学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的关系,希望能为其改善拖延行为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高校学困生自我效能感学业拖延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6(b)-0103-04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Self Efficacy and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Take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ZHANG Juan PU Keyu(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eijiang, Sichuan Province, 641000 China)Abstract: Procrastination generally exists in college students, which can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ir study and life. Serious procrastination will even affect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Compared with ordinary students,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often fail toachieve ideal results through efforts. Procrastin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causing this situation. Learning self-efficacy is students' subjective grasp of learning ability and can predict learning behavior.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self-efficacy and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hoping to provide effective help to improve their procrastination behavior.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Self-efficacy;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高考后進入大学的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转变过程时间短,过去的压力骤然消失,容易变得懒散,在行为习惯上表现成拖延。
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的关系探究引言学业拖延是指学习者故意或无意识地推迟开始或完成学业任务的行为。
学业拖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几乎每个人都曾经体验过拖延的情况。
学业拖延可能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包括降低学习成绩、增加学习压力、影响学习动力和自我效能感等。
在心理学领域,研究者们一直在探索学业拖延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学业拖延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挑战和逆境时,能够保持稳定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以及坚定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与个体的适应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密切相关,它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够应对困难和挑战的信心和信念。
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包括对自己能力的自我评价、对困难的积极态度、对目标的清晰认识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
在学习领域,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对于学习者的学业成就和学习动力是非常重要的。
学业拖延的原因学业拖延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现象,其原因多种多样。
研究表明,学业拖延可能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情绪调节、时间管理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拖延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就缺乏信心和信念时,就容易产生学业拖延的情绪和行为。
学习动机也是学业拖延的重要因素。
当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缺乏兴趣和动机时,就容易出现学业拖延的情况。
情绪调节也会影响学业拖延的产生。
当学习者面对学习任务时出现焦虑、压力和情绪波动时,就容易产生学业拖延的情绪和行为。
时间管理能力也是学业拖延的原因之一。
当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时间规划和分配能力不足时,就容易产生学业拖延的情况。
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的关系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拖延有着直接的影响和作用。
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可以帮助学习者积极应对学习任务和逆境挑战。
当学习者具有较强的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时,他们会更加坚定地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和挑战,从而更加积极地面对学习任务,减少学业拖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