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临床护理服务全过程护理指引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11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整体护理工作的基本内容、程序和质量评价标准。
本标准合用于驻军以上医院对住院患者的整体护理工作。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1)整体护理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根据服务对象身体、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状况,提供适合个体需要的最佳护理的理论和方法。
(2)护理评估搜集患者资料,确立患者问题或者护理诊断的过程。
(3)护理诊断/问题是在护理工作范围内,可以用护理方法和手段解决的,护理对象现存或者潜在的健康问题的临床判断。
(4)护理计划是为执行诊疗计划、解决护理间题、达到护理目标而制订的护理方案。
(5)护理实施为达到治疗护理目标而将护理计划付诸行动的过程。
(6)护理评价是将患者的健康状况与确定的护理目标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比较过程,评价贯通患者住院的全过程。
(7)护理程序以增进或者恢复患者的健康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活动,它包括对患者健康状况的评估、确立护理诊断/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和进行效果评价。
(8)患者教育程序是以匡助患者及其家属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建立有利于康复的健康行为而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包括对患者教育需求的评估,确立护士教育目标和患者学习目标,制定教育计划,实施教育计划和教育效果评价。
(9)护理理念指引护理人员思量与行动的价值观和专业信念,即护理人员对护理的信念、理想和价值的认同。
(10)整体护理质量评价指整体护理活动对满足患者住院期间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各方面需要的满足程度及护理过程所进行的系统的评价。
3.1 基本内容(1)明确整体护理的指导思想,以病人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健康需要;(2)制定引导整体护理实践的理念,规范护理行为;(3)制定各班护理工作程序、内容与要求;(4)制订符合专科特点的标准护理计划、健康教育计划和护理记录;(5) 护理人员按照护理程序,运用护理专业知识、技能,为患者提供人院后全面、主动、连续的护理。
3.2 基本要求3.2.1 对医院的要求(1)成立整体护理领导小组,分管护理工作的副院长担任组长;(2)制定开展整体护理的方案及措施;(3)制定实施整体护理有关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程度、质量检查细则与方法;(4)根据整体护理要求,配备护理人员;(5)建立完善的支持系统,保证护士把主要精力用在为患者的有效服务上。
医疗机构护理操作规范一、引言医疗机构是为了给患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而设立的专门机构。
为了确保医疗护理操作的安全、规范和高效,医疗机构需要制定相应的护理操作规范。
本文档旨在向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提供一份操作规范,以指导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的护理操作。
二、护理操作规范1. 身份确认在进行任何护理操作之前,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确认其身份。
确认身份可以使用患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进行核对,以避免错误操作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2. 消毒操作在进行护理操作之前,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必要的消毒操作,以保证操作的无菌性。
消毒操作可以使用消毒剂擦拭工作台面、洗手并戴上手套等步骤进行。
3. 技术操作在进行技术操作时,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并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的时间、力度、频率等因素,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4. 药物管理护理人员需要按照医嘱或相关规定进行药物管理。
在给患者使用药物前,需要核对患者的身份,确认药物的名称、剂量、途径等信息,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异常情况。
5. 标本采集在进行标本采集时,护理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操作措施,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质量。
采集标本时需要注意采集的时间、部位、方法等因素,并及时将标本送往相应的实验室进行检测。
6. 管道置管在进行管道置管时,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并遵循相关的操作流程。
在置管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确认置管部位、选择合适的管道、消毒等步骤,并在置管后进行相应的固定和监测。
7. 床位护理床位护理是医疗机构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进行床位的整理和清洁,并保持床位的舒适和卫生。
如有需要,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床位的调整,以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8. 疼痛管理疼痛是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和处理的问题。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特点,选择合适的疼痛管理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心理支持等,并及时记录和报告疼痛的变化。
专科护士管理制度专科护士管理制度1一、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或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工作制度,避免发生职业暴露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最基本的防护措施: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口罩、帽子,洗手。
以下情况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1、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
2、接触患者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
3、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及进行清洁消毒时。
当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发生喷溅或为隔离患者治疗护理时,应当穿隔离衣、戴面罩、眼罩、穿鞋套等防护措施。
及时清理被污染的被服及各种污染物,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及微生物传播。
及时处理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及设备,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消毒。
正确处理医用垃圾,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若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按照医院规定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和预防治疗。
二、医疗锐器伤的防护措施(一)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教育对医疗锐器伤的认识及重视,掌握预防医疗锐器伤的措施。
(二)正确处理医疗锐器,避免发生锐器伤。
1、锐器及用后的针头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中。
2、正确处理锐器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
3、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如果必须套回一定要单手操作。
4、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5、禁止将针等锐器随手传递。
6、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7、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是否使用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理。
(三)发生锐器伤后上报院感办、填写锐器伤登记表。
三、化疗防护工作规范(一)总体要求1、护理人员到岗前进行岗前教育,并定期接受防护知识培训,增强化疗科室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和防护知识。
2、接触化疗药品及做好相关处理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如穿防护衣,戴好口罩、帽子、眼罩、手套等,摘掉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二)化疗药物配置及临床应用1、配置化疗药须穿一次性防渗透防护衣,戴双层手套、口罩,在生物安全柜中配置。
临床护理服务规范及标准
服务理念:确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培植患者至上、患者无错、患者满意的服务理念。
规范要求:
1.患者入院:应站立相迎,态度和蔼、热情,语言亲切,送患者到病床。
详细
介绍床位护士、医生、病区环境、作息时间及规章制度、安全须知等。
耐心倾听,了解患者的需求,满足患者合理要求,做好疾病健康指导。
执行首问负责制和首见负责制。
2.病房巡视:应主动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善于倾听,运用观察技巧,主
动了解、识别、预测患者不同的需求,提供及时、有效护理服务。
树立主动服务、需求服务、满意服务的服务观。
3.护理操作:认真贯彻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和疾病护理常规,各种护理
服务必须符合护理质量标准,符合护理职业道德,符合患者需求,实现三者统一的优质护理服务。
4.检查护送:检查前做好解释,每次检查有人护送,特殊、危重患者护士护送,
在检查护送过程中以患者安全、舒适为第一,作好交接。
5.患者出院:提供延伸护理和附加服务(健康指导、叫车、电话回访等),提供
预见性超前护理服务,给患者以惊喜,提高满意度。
6.护理纠纷:树立“患者无错”的观点,学会处理“患者的不满”,全力解决患
者问题。
①首先是认真、耐心倾听不满的理由。
②以换位思考方式,寻找不满原因。
③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诚恳致歉。
④尽你所能,为患者解决问题。
⑤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应逐级反映。
⑥承诺必须兑换,增加忠诚服务信度。
服务标准。
常用临床护理服务规范临床护理是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患者提供全面、科学、安全的护理服务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临床护理服务规范。
1.高标准的洗手操作洗手是护理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能够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
护士在进行各项操作之前,应严格按照洗手操作规范进行洗手,确保双手全部清洁,并采用正确的洗手技巧,包括按照正确的手指清洁顺序、使用适量的肥皂和充足的水源进行洗手。
2.规范的药品管理护士在给患者配药、注射药物时,应按照规范的药品管理流程进行操作。
包括核对药品的名称、剂量、用法和用量,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外观,遵守双人核对制度,确保给患者使用正确的药物、正确的剂量和正确的途径。
3.合理使用护理设备护理设备的合理使用对于患者的安全和康复至关重要。
护士在使用各种设备时,应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并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使用。
在使用电子设备时,应确保设备的电量充足、操作系统正常,并正确检查设备的数据输出与输入。
4.规范的护理记录护理记录是护理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对于患者的后续护理和疾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护士在进行护理记录时,应遵守规范的护理记录要求,包括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主要护理操作和效果、使用的药物和给药途径、异常情况和处理措施等。
同时,护士应保证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5.安全转运和病情观察护士在患者转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监护和照料作用。
护士在患者转运前应检查转运车辆的安全性和装备完好情况,将患者安全地转移至目标地点,并在转运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6.教育患者及其家属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给予患者和其家属必要的教育指导,帮助患者理解疾病的原因、处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护士应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教育,遵守患者教育的隐私和伦理原则,并及时纠正患者和家属的错误认识和行为。
7.必要的联络和协作总之,临床护理服务规范是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康复,提供全面、科学、有效的护理服务。
2024年普外科护理工作计划为提高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我们将致力于提供安全、专业、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一、严格执行责任制整体护理1. 实施弹性排班制度,如夜班、中班、节假日等,以减少交接班的频次和工作中的漏洞。
同时,合理搭配年轻护士和老护士值班,注重培养护士独立值班时的慎独精神。
2. 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设立责任组长及床位责任护士,明确每名责任护士的护理职责,确保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中,能够得到连续、全面的护理服务。
对于危重病人、大手术后及并发症的高危患者,由高级责任护士负责执行护理计划。
3. 整合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职责,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
护士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与医师和患者沟通,开展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并提供心理护理。
4. 临床护理服务应充分体现专科特色,依据科室特点丰富服务内涵,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以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
二、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1. 加强对重点病人的护理,如手术病人、危重病人、老年病人等。
在早会或交接班时,将上述病人作为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达成共识,并引起各班的重视。
同时,做好病重病人交接、压疮预防、输血、特殊用药、病人管道管理以及病人现存和潜在风险的评估等工作。
2. 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减少安全隐患。
记录需“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避免不规范的书写现象。
使护理文书标准化和规范化,以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 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
对每项应急工作,如输血、输液反应、特殊液体、药物渗漏、突发停电等,都要进行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4. 加强护理安全监控管理,每月组织科室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护理差错、护理投诉的原因分析讨论。
分析发生的原因,吸取教训,并提出防范措施与改进措施。
临床护理岗位职责一、引言临床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患者提供全面、专业的护理服务。
本岗位职责旨在明确临床护理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和任务,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二、岗位职责1.患者护理:临床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生活照料、心理护理等。
他们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护理。
2.执行医嘱:临床护理人员需要按照医生的医嘱,为患者执行各种治疗和护理操作。
他们需要熟悉各种治疗和护理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记录护理记录:临床护理人员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和护理措施、效果等,为患者提供完整的护理记录。
他们需要遵守护理记录书写规范,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健康教育:临床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知识、治疗和护理方法、注意事项等。
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教育技巧,确保患者和家属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5.协助医生:临床护理人员需要协助医生进行各种诊断和治疗操作,如协助医生采集标本、执行手术等。
他们需要熟悉各种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三、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1.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保持与同事的密切沟通,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工作按时完成。
3.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护理技术和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4.对工作进行定期回顾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保证工作质量和标准1.严格遵守医疗行业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确保工作的规范性和标准性。
2.对患者负责,确保护理质量和安全。
3.及时向上级领导反馈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工作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4.对不符合标准的工作进行及时纠正和改进,确保工作质量和标准的符合性。
五、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心态1.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
护理服务工作计划一、严格护理质量质控,确保护理安全1.参照“二甲医院评审标准”及“优质护理服务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继续修订、完善相关制度及质量标准、工作流程等,使得护理工作持续改进。
2.加强重点部门、病人重要环节的管理,完善护理流程及管理评价程序,加强护理安全监管,每月对各科护理质量进行不定期抽查,每月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整改意见,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
3.按照“优质护理工程”评价标准,做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保障病人安全。
4.继续做好护理文书、输血安全记录等专项质量控制。
二、加强护士在职教育,提高护士综合素质1。
按照分层次培训计划,继续坚持每月二次的业务学习、每月一次的护理查房,鼓励护士利用各种机会外出学习,积极完成继续教育学分。
2。
按照考核计划,完成一次护士分层理论、操作考核,促进护士学习积极性,提高业务知识和技能水平。
三、完善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按照医院教学计划做好院、科两级的实习生的教学工作,落实师生双评,召开教学质量评议会,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进行整改,使教学工作持续改进。
四、完成____年护理工作总结,制定____年护理工作计划。
在年终逐步完成护理各项工作统计、分析、总结,按照统计结果及相关制度、评价标准,结合____年存在的不足之处,制定出____年护理工作计划。
护理服务工作计划(二)计划是对明年工作的安排。
明年要把护士培训放在第一位。
高质量的护士才有高质量的工作。
通过再三的考虑,围绕护理部的工作方针,制定骨科的工作计划。
具体如下: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1,安全是所有工作中的核心。
护理工作要细心,耐心,严格按照护理核心制度,护理常规,工作流程执行。
三级质控确实落实到位,把安全隐患消灭的在萌芽状态。
2,梳理现有的工作流程,修改不合理的流程。
新开展项目制定确实可行的工作流程或指引。
做到有章可依。
二、积极提高患者满意度1,经常以一个患者为例,进行跟踪调查,询问患者对工作人员的意见,对卫生环境的看法,对工作流程的看法,对医疗护理质量的看法等,从中发现问题,积极改进。
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实施方案一、制定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篇和病友篇的内容和指引各科室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根据科室医疗临床路径的病种,制定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篇和病友篇的内容和指引,与科室医疗临床路径的内容相对应,使之相对全面化、程序化、并相对固定,确保临床路径的顺利进行。
二、培训实施之前召开专题会议,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宣传临床路径实施的意义,宗旨是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使护理人员明确职责和操作规范。
三、试行通过临床试行对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检测,发现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逐步完善。
四、落实职责(一)依据护理操作规程,讨论并确定与护理服务相关的部分。
(二)监测临床路径表上应执行的项目。
(三)负责病人的活动、饮食和相关的护理措施。
(四)协助和协调病人按时完成项目。
(五)记录和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结果。
(六)负责提供病人与家属的健康教育。
(七)制定和执行出院计划。
(八)有变异时,仔细记录变异,与护士长和医生讨论并加以处埋。
(九)定期阅读变异分析报告,参与小组讨论并提议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
五、追踪与评价病历质量管理小组要对护理临床路径实施过程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并进行阶段性总结,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临床护理路径的准确实施。
()科18项医疗核心制度检查清单——医务部版口科室18项医疗核心制度(与医院管理部门要一致);★口科室18项医疗核心制度培训记录(1、格式可参考模板,含签到表;2、培训PPT/图片);★口科室18项医疗核心制度知晓率自查记录(相关问卷以及考核结果);★口科室18项医疗核心制度持续改进报告(可合并在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会议记录中);★口疑难病例讨论索引表;按索引查阅相关病历;口死亡病例讨论索引表;按索引查阅相关病历;口值班交接班登记表;口科室手术医生权限档案表;口科室手术分级目录表;口科室新技术、新项目管理档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申报、审批材料(原件或副本);2、科室核心小组讨论记录及意见;3、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4、新技术风险预警和损害处置预案;5、调整或修改原方案情况-科室审核记录;6、工作进度和阶段小结-科室审核记录)。
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论1、护理学:(国际护士会)护理学是帮助健康的人或患病的人保持或恢复健康,预防疾病或平静地死亡的一门科学。
2、南丁格尔时期:19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使护理学逐步走上了科学的发展轨道。
这是现代护理学的开始,也是护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国际上称这个时期为南丁格尔时期。
3、ICN:是世界各国自治的护士协会代表组织的国际护理人员群众团体,于1899年在英国伦敦成立,是国际组织者最早的组织之一,其目的是促进各国护理人员的交流,使各国护理人员能够彼此沟通,加强联系,增进友谊,并能共同为促进人们的健康,预防及治疗疾病,努力发展护理事业做出贡献。
4、独立性的护理功能:指护理人员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来决定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服务。
5、依赖性护理功能:指护理人员需要按照医师的处方及其他医嘱对服务对象所实施的护理。
6、类专业性:指一些简单性、常规性护理工作。
护理人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有一定的理论及技能来实施护理。
第二章健康与疾病1、WHO的健康概念:健康不但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生存质量(WHO的定义):生存质量是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事情的有关生活状态的体验,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四个方面。
3、患病:指病人本人或他人对其疾病的主观感受,常常是病人对身体上、心理上的不适、厌恶、不愉快或难受的一种自我感觉和体验。
4、疾病:是客观的存在,一般是指根据医学科学知识及理论对疾病状态所作的病理生理学的解释和说明。
5、身体心像:是在一个人的脑海中具有的对自己身体的一种影像。
6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从病因上防止健康问题的发生,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主要采取自我保健方法及特殊保护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7、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健康问题,即“三早”预防。
临床护理知识点总结引言临床护理是医护人员在诊断、治疗和照料病人时所进行的护理工作。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掌握各种临床护理知识,包括护理技术、护理原则、护理理论等。
本文将对临床护理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护士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一、护理基础知识1. 护理伦理:护理伦理是对护理工作进行的伦理道德规范,包括对患者的尊重、保密、患者权利等。
护士在临床护理中需要遵循护理伦理准则,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
2. 人体解剖生理:护士需要了解人体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便在护理过程中更好地了解患者病情及护理需求。
3. 感染控制:护士需要掌握感染控制的知识,包括手卫生、消毒、隔离等,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4. 医疗安全:护士需要了解医疗安全的相关知识,包括药品安全、病人安全、手术安全等,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二、常见疾病护理知识1. 心脑血管疾病:护士需要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护理知识,包括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等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
2. 呼吸系统疾病:护士需要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知识,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炎等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
3. 消化系统疾病:护士需要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知识,包括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胃穿孔等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
4. 内分泌代谢疾病:护士需要了解内分泌代谢疾病的护理知识,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等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
5.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护士需要了解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护理知识,包括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泌尿系统肿瘤等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
6. 精神心理疾病:护士需要了解精神心理疾病的护理知识,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
三、护理技能知识1. 体温测量与记录:护士需要掌握正确的体温测量方法,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体温情况。
2. 输液输血:护士需要掌握正确的输液输血操作技能,保证输液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3. 导尿膀胱灌洗:护士需要掌握正确的导尿膀胱灌洗技能,保证导尿膀胱灌洗的安全和有效。
4.临床护理服务全过程护理指引临床护理服务全过程护理指引1入院患者护理原文:做好入院患者护理⏹妥善安排病房与床位单。
⏹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
⏹及时通知管床医师初步诊治。
1.1入院前:获取患者信息,根据病情,合理安排。
1.1.1 获取患者信息。
患者基本情况:年龄、性别、疾病诊断、主诉、体征、特殊需要1.1.2 妥善安排病房和床单位:1.1.3 病重——监护室、抢救室和靠近护士站病房;设施、药品。
1.1.4 特殊需要——老年、消瘦、肢体活动障碍——气垫床。
1.1.5 脊柱手术和损伤——硬板床。
1.1.6 特殊病人——传染病隔离病房。
1.1.17 跟据病情和生活自理需要准备设施及物品。
进餐、行走、睡眠等。
1.2入院时:核对患者身份,做好病情和相关资料交接。
1.2.1 核对患者身份。
建立手腕带,核对手腕带信息,姓名、床号、住院号。
1.2.2 通过11项初步评估项目,明确初步诊断、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数据的异常结果,1.2.3 治疗处理过程、疾病高风险、护理高风险等。
1.3.4 相关资料交接。
患者病例资料及贵重物品,送至病床。
1.3入院后及时准确处置1.3.1 测量生命体征,危重病人优先紧急处理。
1.3.2. 通知管床医师诊治,准确执行诊疗。
1.3.3 做好病情观察评估与告知。
1.3.3.1 做好首次护理评估。
围绕《临床护理基础原则》12项内容。
1.3.3.2 护理高风险的评估及预防(压疮、跌倒等)1.3.3.3 完成入院告知:基本情况及入院指导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
、1.3.4 根据评估初步制定护理计划及护嘱。
1.3.5 准确记录及交接班。
2协助医生检查原文:协助医生检查安排患者各种实验检查、采集标本、联系预约特殊检查,跟进检查、检验和影像学检查,及⏹2.2.1.3 识别患者身份:核对手腕带信息里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至少两种以上方式(三甲)2.2.2安全、及时运送标本(三原则)2.2.2.1及时送检,采集后标上时间及时送检。
全科临床护理知识引言全科临床护理是指在各个专科领域中,通过对患者综合管理与护理,提供全面性、连续性和终身性的护理服务。
全科临床护理不仅要求护士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综合护理素养。
本文将介绍一些全科临床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护士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1. 患者综合评估患者综合评估是全科临床护理的核心工作之一。
在每位患者入院时,护士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因素的评估,以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个体差异和康复需求。
具体的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病史采集、生活方式评估、体格检查和疼痛评估等。
通过综合评估,护士可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2. 常见疾病管理全科临床护理所涉及的常见疾病包括但不限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护士需要掌握相应的疾病知识和护理技能,协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并给予患者有效的自我管理教育。
在患者疾病的不同阶段,护士需要根据疾病的特点,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如食物和运动管理、药物管理和康复指导等。
3. 跨科协作全科临床护理需要护士与多个专科医生和其他医疗人员进行跨科协作。
护士需要积极参与团队讨论,共同制定患者的康复计划,并定期与其他成员交流和协调护理工作。
在协作中,护士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及时反馈患者情况并解决问题,以保证综合护理的连续性和质量。
4. 急救技能全科临床护理涉及对急症和意外事件的处理。
护士需要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止血、急性药物应用和灾难应急等。
在急救过程中,护士需要冷静、果断地采取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和安全。
5. 健康教育与预防保健全科临床护理强调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的重要性。
护士需要积极开展各类健康宣教活动,向患者传授健康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
此外,护士还应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开展常见疾病的筛查和预防活动,推动社会健康意识的提升。
结论全科临床护理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护理工作,要求护士具备丰富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临床护理服务全过程护理指引1入院患者护理原文:做好入院患者护理⏹妥善安排病房与床位单。
⏹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
⏹及时通知管床医师初步诊治。
1.1入院前:获取患者信息,根据病情,合理安排。
1.1.1 获取患者信息。
患者基本情况:年龄、性别、疾病诊断、主诉、体征、特殊需要1.1.2 妥善安排病房和床单位:1.1.3 病重——监护室、抢救室和靠近护士站病房;设施、药品。
1.1.4 特殊需要——老年、消瘦、肢体活动障碍——气垫床。
1.1.5 脊柱手术和损伤——硬板床。
1.1.6 特殊病人——传染病隔离病房。
1.1.17 跟据病情和生活自理需要准备设施及物品。
进餐、行走、睡眠等。
1.2入院时:核对患者身份,做好病情和相关资料交接。
1.2.1 核对患者身份。
建立手腕带,核对手腕带信息,姓名、床号、住院号。
1.2.2 通过11项初步评估项目,明确初步诊断、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数据的异常结果,1.2.3 治疗处理过程、疾病高风险、护理高风险等。
1.3.4 相关资料交接。
患者病例资料及贵重物品,送至病床。
1.3入院后及时准确处置1.3.1 测量生命体征,危重病人优先紧急处理。
1.3.2. 通知管床医师诊治,准确执行诊疗。
1.3.3 做好病情观察评估与告知。
1.3.3.1 做好首次护理评估。
围绕《临床护理基础原则》12项内容。
1.3.3.2 护理高风险的评估及预防(压疮、跌倒等)1.3.3.3 完成入院告知:基本情况及入院指导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
、1.3.4 根据评估初步制定护理计划及护嘱。
1.3.5 准确记录及交接班。
2协助医生检查原文:协助医生检查⏹安排患者各种实验检查、采集标本、联系预约特殊检查,跟进检查、检验和影像学检查,及时报告医生。
⏹熟练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及处理。
⏹观察患者身体活动能力和自理能力,按照首次护理单的护理项目,做好观察、测量、评估和记录。
2.1协助医生落实医学检查2.1.1检查前:评估病情:做好正确的检查前准备;做好预约;告知目的及相关宣教。
2.1.2检查时:为患者提供保暖、私密性好、安全的环境;协助正确的体位;告知风险及防护。
2.1.3检查后:及时追踪检查结果;发现异常和危急值立即报告;协助处理及记录。
2.2协助医生落实标本采集:2.2.1 确保患者准确、及时、安全完成各项标本采集2.2.1.1 采集前准备:患者----禁食、空腹准备、准备正确合适的标本容器2.2.1.2 采集时,做好双人核对,核对医嘱、标本容器及标识2.2.1.3 识别患者身份:核对手腕带信息里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至少两种以上方式(三甲)2.2.2安全、及时运送标本(三原则)2.2.2.1及时送检,采集后标上时间及时送检。
确保标本采集后能立即送检,最好1h内送检,最长不超过2h2.2.2.2检查后及时跟进各项检查结果。
2.2.3接到异常结果回报时,按照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处理,与医生反馈和沟通.3 严密观察病情动态监护患者原文:严密观察病情动态监护患者⏹责任护士应根据专科专病特点和个体化需求,明确每个病例的病情观察重点;⏹要求:连续、全面、及时、动态实施观察。
⏹主动询问患者感觉(受),细致观察患者脸色、情绪、饮食、排泄等基本生理改变。
⏹阅读患者体温单、医师记录、护理记录、及时收集患者检验、影像学等客观资料;⏹发现病情变化要及时判断好转或加重。
3.1严密观察病情围绕11项评估重点。
生命体征及其循环、呼吸、神经、感觉功能,电解质/酸碱/体液平衡、进食、排泄、营养状态,皮肤黏膜,患者精神、认知、心理状态和生活自理能力等(顺序)。
3.2时机及方法3.2.1 时机:利用一切与病人接触时间交接班、巡视病人、跟医生查房、执行治疗、输液、接补液、发药、健康教育、通知检查、喂食、生活护理等。
3.2.2 病情观察的方法责任护士通过询问、听、看、闻、触摸、测量等手段,结合评估工具获知病人异常情况及护理问题,包括:症状和监护设备的观察;、TPRBPsO2等测量、倾听患者的主诉、听诊、体格检查、量表评估、查阅病历资料(体温单、医疗、护理记录、病程记录)、查阅检验结果和医技检查结果、交接班、(医护)查房3.3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和监护要做到及时、量化和动态。
3.3.1 1在短时间内观察出存在的问题,多个病人时判断轻重缓急,优先处理。
3.3.1 2量化,可以用评估量表3.3.1.3、动态,注重发展趋势3.4责任人护士管理一组病人时,要熟悉每个病人病情和观察重点。
3.4.1、本组病人有哪些病种:特殊病人:病重、新入院、高龄的病人3.4. 2、手术病人:高危风险病人,如跌倒;特殊治疗病人3.4.3、保留特殊管道的病人3.5跟医生查房,及时了解病情及诊疗计划动态变化,及时发现和调整观察重点3.5.1医护共管一组病人,尽量避免护士所管的病人有几个医生在管3.5.2查房前评估所管病人,确定重点病人;危重、新收、特殊的病人3.5.3通过关注病人以下情况的变化,调整观察重点最新的诊疗计划,更新、完善护理计划。
异常检查/检验结果病情发展。
与医生沟通护理问题、潜在风险。
适时向医生沟通患者日常状况,作医患间的沟通桥梁。
.4 准确执行诊疗计划和医嘱确保疗效安全原文:准确执行诊疗计划和医嘱确保疗效安全⏹掌握、理解医嘱目的,及时准备落实各项治疗措施。
⏹向医师反映治疗效果和需要,提出狐狸级别的建议。
⏹做好药物治疗,明确观察重点,观察与预防副作用,正确安排药物配置与使用时间。
⏹做好围手术期护理,促进患者术后早起康复。
⏹正确运用支持患者内环境稳定的护理措施。
解决患者生理和治疗需要。
4.1 执行药物治疗/特殊治疗技术前4.1.1 审核医嘱:根据病情和药物的作用4.1.1.1 评估患者:了解应用特殊治疗技术的目的4.1.1.2 评估患者的病情能否耐受治疗,做好物品准备4.1.1.3 了解患者的疾病诊断及病原体、感染情况4.1.1.4 掌握特殊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4.2 执行药物治疗/特殊治疗技术时4.2.1正确执行医嘱4.2.2落实床边双人核对身份4.2.3执行药物治疗时4.2.3.1配药前询问过敏史4.2.3.2正确配药(配药前、中、后“三查九对”—床号、姓名、病案名、药名、时间、剂量、浓度、用法、药物质量:双人核对药物名称、剂量等)4.2.3.3落实床边双人核对药物、二种方式患者身份识别(姓名+住院号;输血治疗时:核对患者血型、交叉配血结果)4.2.3.4静脉给药时:根据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按时给药。
4.2.4执行治疗技术时4.2.4.1评估患者的病情:采取舒适的卧位4.2.4.2准确实施治疗项目4.2.4.3落实手卫生4.3 执行药物治疗/治疗技术后4.3.1 执行药物治疗后4.3.1.1观察药物的作用和患者的反应4.3.1.1.1.观察有无输血反应/过敏反应4.3.1.1.2治疗效果(症状有无缓解、生命体征、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结果)4.3.1.1.3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按规定上报告)4.3.2 执行特殊治疗技术后4.3.2.1保持治疗(如管道引流)等项目的准确落实4.3.2.2 动态观察治疗(如管道引流)等项目的效果4.3.2.3 预防不良事件((如管道移位、非计划性拔管等)5提出护理诊断增强治疗成效原文:提出护理诊断增强治疗成效⏹责任护士要把护理定位在观察、评估、判断和处理患者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伤病)的反应⏹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认知、实验室或者影像学数据、诊断、医嘱、心理和社会反应及病程进展和病区变化趋势,提出护理诊断,判断治疗效果⏹关注治疗风险和副作用,尽量满足和缓解伤病或治疗过程给患者在功能、情感、社会等整体方面带来的改变和个性化需求5.1 护理诊断的理解:PES公式5.1.1 健康问题(Problem)5.1.2 原因(Etiology)5.1.3 症状或体征(Symptoms or Signs)5.2护士经过评估、分析及判断,作出护理诊断5.3专业评估、护理问题,分析及判断,作出护理诊断5.3.1:明确患者健康问题5.3.2:分析造成健康问题的原因5.3.3:做出判断,形成护理诊断5.4、由医、护、患三方共同处理/应对患者健康问题,提出护理措施5.5、关注治疗风险及副作用,减轻治疗过程中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6危重症患者个体化护理计划(护理重点)的表达及组长对其动态评价和核准原文:⏹对疑难危重和恶性肿瘤患者应制定全面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和护理重点⏹评价与核准住院患者护理计划或护理重点的适宜性6.1 管床责任护士明确患者的诊断和健康问题6.2 在诊疗护理的全过程要围绕“护理重点”为病人提高服务和护理,护理重点体现六方面6.2.1 首次护理记录单:表达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人安全6.2.2 护理记录单:病情及专科项目的观察、危急值观察、特殊治疗处置的观察及效果6.2.3 护嘱:重要护理措施,有时间、剂量及用法6.2.4 ADL评估:生活护理6.2.5 专科护理单:解决病人安全(压疮、跌倒、高危药物外渗、防脱管等,专科治疗方法)6.2.6 临床路径6.3全面个性护理计划护理计划:(诊疗计划、护理常规、临床经验)6.3.1治疗处置计划(控制血压、防充血性心力衰竭)6.3.2生活护理计划(自行进食)6.3.3教育指导计划(卧位)6.3.4心理护理计划(减轻病人的焦虑)6.3.5功能锻炼计划(预防下肢DVT)7 责任组长或专科护士对计划(护理重点评价和核准)7.1组长/专科护士对护理计划的动态评价7.1.1评价时机:每班7.1.2评价方式:组长/专科护士的查房、临床跟进女病人/询问病人随机抽问责任护士7.2 评价内容7.2.1 护理记录单—专科观察重点根据病情动态、修改护嘱—会诊7.2.2 危重病人—疑难危重和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会诊—修订护嘱7.2.3 病人护理效果7.2.4评价反馈7.2.5 新增护嘱或停止护嘱项目7.2.6 增加观察项目7.2.7专科单的启用—如病人出现疼痛,启用疼痛评估单,出现压疮,启用压疮护理单等。
8规范特殊药物和治疗改善患者结局原文:规范特殊药物和治疗改善患者结局⏹规范特殊药物和治疗,深化专科护理内涵,改善患者结局⏹正确使用激素、抗菌药物和肿瘤化学等特殊药物,规范肠道营养疗法、输血等护理技术。
⏹动态观察疗效,预防并发症;落实特殊药物、治疗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
8.1责任护士要了解特殊药物的分类,了解注意事项8.1.1 高危药物8.1.2 血液/生物制品8.1.3 抗生素8.1.4 肿瘤药物8.1.5 抗凝/溶栓药物8.1.6 贵重药物8.1.7 激素8.1.8 静脉营养8.2、特殊药物使用中影响患者结局的相关因素8.2.1 时机—使用疗效最好,如溶栓药,2小时内用上8.2.2 方法—选择合适的入药途径,保证疗效;8.2.3 时间—应用多长时间,达到最佳疗效,如甘露醇8.2.4 保存—如硝普钠;8.2.4 疗效的观察,并发症的预防;8.3、正确执行特殊治疗了解特殊治疗的项目、方法、目的、注意事项、护理措施等8.3.1 介入治疗8.3.2 溶栓治疗8.3.3 化学治疗8.3.4 肠外营养治疗8.3.5 康复理疗8.3.6 呼吸治疗……8.3.7 动态观察疗效、预防并发症9 立足病情和自理能力的生活护理原文:⏹安排患者饮食、个人卫生、卧位和身体活动、排泄等护理;⏹增进患者舒适;⏹鼓励术后患者早期活动、早期恢复生理功能和自理能力;⏹根据病情和自理能力调整护理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