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对入口墙面上的两个菱形窗将远处景观巧妙地借入了室内, 阳光透过金属百叶照射入室内,在墙面上形成了会随时间发 生变化的光影图案
光影趣味:物境与心境的交融
情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情为主,景是客,情 景交融,相辅相生,这才是中国传统的空间本质。苏州博 物馆之所以能让人感受到传统美学的魅力,就是因为设计 师很好地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空间气质,而光影就是让这 些景与人们产生互动与共鸣的直接因素。可以这么说,光 与影一直是空间设计的第四大造型元素,它能让室内室外 环境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 名言,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光线的重要意义。 而在苏州博物馆,贝老先生再一次让光影成为了空间的主 角。
在建筑的中庭,阳光让整个空间充满祥和与大气。可能是 借鉴了传统“老虎天窗”的做法,中庭的顶部是由玻璃材 料做成的采光井。阳光肆无忌惮地透过玻璃倾泻下来,并 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地变换着投射角度。所以在不同 的时刻,参差错落的墙面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有 趣且丰富。同样,贝先生在处理小空间时,也一点不吝啬 使用光影这一元素。三角形的二坡屋顶全部是由金属百叶 和玻璃组成的,为了体现传统园林的特色,所有的金属百 叶都被木质的贴面材料所包裹。阳光透过这些条状结构在 墙面上形成了连续的光影图案,让原本单调的走廊顿时生 机勃勃,饶有趣味。
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 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 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 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博物馆屋顶设计 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 微的建筑细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 一种新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 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 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 源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梁和木椽构架系统将被现 代的开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 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 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