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全球性的震荡》1
- 格式:ppt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10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全球性的震荡》word教案1第一课全球性的震荡第二课时[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下)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两次世界大战有更系统的认识,并能更深刻地认识战争带来的灾难,从而培养起热爱和平、珍爱和平的观念;通过引导学生探讨科技的两重性,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点难点:科学技术的两重性新课导入叙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0世纪初爆发的两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它们确实是——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叙述: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凝视这两次世界大战方方面面的情形吧。
出示课题: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下)新课教学(一)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点活动一:比一比,填一填。
类别对象全然缘故起止时刻战争发起国重大事件结果性质一战二战相同点……承转: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点之一确实是大量新式武器运用于战争,新式武器的显现说明了什么的进步?——科技。
科技的进展与人类社会的进展关系十分紧密。
(二)科技与人类问:你能举显现实生活中科技促进人类生活的实例吗?生举例后,再追问:科技是否对人类生活只有促进作用?假如不是,请举例说明。
生举例后,引出:关于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利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导出——活动二:唇枪舌战话科技正方——科学技术的进展造福于人类反方——科学技术的进展毁灭着人类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科技进展本身无害,关键在于把科技用在哪里。
我们应该把科学技术用于提高人类抵御灾难的能力,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一句话:我们应用科技造福于人类。
承转:两次世界大战的另一共同点是他们都给人类带来了繁重的灾难,专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日法西斯干下了不可宽恕的罪行。
(三)图说法西斯暴行活动三:课前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收集反映德意法西斯暴行的图片,一组收集反映日本法西斯暴行的图片,并分别给收集到的图片配上相应的文字说明。
可用实物投影仪、幻灯片或黑板报形式出现。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全球性的震荡-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教案人教版课程标准4-4 列举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了解它(他)们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
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1-1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1-2 列举环境变化的实例,说明历史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建议教学3课时第一课时【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上)】教材分析1.结构分析:本课时重点介绍了20世纪上半期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两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
首先是发生于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通过解析材料,侧重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所带来的灾难。
然后,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危害与结果。
本课时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相关历史史实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战争的憎恨及对和平的渴望。
2.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所带来的灾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战争的危害有较深刻的认识,培养起热爱和平,珍惜和平生活的观念。
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两次世界大战的危害和影响。
教学难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
新课导入【出示】图片氯气坦克潜艇导弹原子弹【提问】你知道这些武器最早是在哪次战争中被使用吗?(氯气,坦克──第一次世界大战;潜艇、导弹、原子弹──第二次世界大战。
)【叙述】一战和二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灾难,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题。
【出示】课题: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上)新课教学一、浩劫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是什么?活动一:读图文,析原因。
【展示】图文材料。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和德国工业总产值比较材料二:教材上的漫画(图7-1)【提问】通过对上述图文资料的分析,请说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全球性的震荡──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说课稿一、理论依据本课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成为课堂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同时通过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感悟,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背景(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本课讲述的是在人类历史上对人类文明进程具有重大影响的两次世界性大战,地位突出,影响深远。
2.学习本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珍爱和平、热爱生活的人生观,从而实现历史学科以史为鉴、服务人类社会的教育价值。
(二)教学目标依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结合《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和重新整合。
1.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表格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性质与影响;了解重要历史事件与人物;知道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巨大破坏。
2.过程与方法:材料导读,以史导论;角色扮演,深入体验;问题探究,思维提升;教师讲解,合理引导。
3.情感与态度:感受战争的残酷,树立珍爱和平的观念;认同科技进步应用来造福人类的价值观。
(三)重难点分析与教法学法选择1.重难点分析:重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与影响难点:比较认识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与性质的差异;理解科技对人类的双重影响2.教法学法选择:侧重于如何突破重难点?学法:研读材料、自主探究、角色体验、倾听讲解教法:情景教学、材料导读、问题探究、教师讲授(四)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掌握因果推理、比较分析等基本的分析方法,加上初中学生思维活跃,课堂参与性强,因此适合用探究式教学。
(五)课前准备教师:1.课前确定教学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完成教学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2.给学习小组布置探究课题,指导学生查阅课外资料。
学生:1.以教材为依托,以其他资料为补充,对教材内容进行初步的理解;2.小组成员在相互交流和研讨的基础上对课堂核心问题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
三、教学过程本课依照了解──理解──见解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共分为三部分:第一篇:整体感知世界大战;第二篇:深入探究世界大战;第三篇:感悟铭记世界大战。
第七单元第一课全球性的震荡(三大灾难)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1.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德英之间)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2.双方:同盟国(英法俄、美中后来加入)v s 协约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3.性质:帝国主义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掠夺战争(非正义)4.影响:①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浩劫与巨大的灾难。
②极大的改变了世界的格局: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俄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17年十月革命一战期间),欧洲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资本主义国家。
③被压迫民族掀起民族解放运动。
5.重大战役:凡尔登战役1916(凡尔登绞肉机)(转折点)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主体是欧洲,所以时间不是中国抗日战争的1937年)1.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势力是战争的制造者。
(根本原因与一战相同)2.双方: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轴心国集团(发动者):苏英法美中等国→反法西斯同盟3.重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2年7月4.结果:意德日相继投降。
(1945.8.15日本投降是二战结束的标志)(注意顺序)5.性质:是一场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战争。
6.法西斯罪行:南京大屠杀(日本-中国)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德国)7.影响:①给世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②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迅速发展壮大。
③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④成立了联合国1945.10.24(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⑤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两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的关系:(1)一站:中国北洋政府(1912-1928北伐结束建立国民政府)加入协约国集团,后中国作为战胜过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2)二战:作为世界反法西斯的一部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和援助;同时,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第一课全球性的震荡第1课时空前规模的战争浩劫泗安镇中学章永萍【教材分析】本课时的内容为“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重点介绍20世纪上半期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两次世界大战。
教材首先介绍一战的概况(发生时间、参战国家、卷入人口和伤亡人数),并通过漫画和德国统治者的言论,解析一战发生的主要原因;然后以凡尔登战役为例,凸现战争的残酷性;展示一战中坦克、飞机等新式武器的运用的图片,引发思考“人类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科学技术”。
教材接着介绍二战的概况(战争的发动者、发生时间、卷入国家、地区、人口和伤亡人数);通过阅读卡“法西斯”和《安妮日记》,揭露法西斯犯下的累累罪行。
点明二战的性质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
面对侵略,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最终正义战胜邪恶,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并创立以维护和平与安全为宗旨的国际组织——联合国。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概况,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思考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规模和如此严重的灾难。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阅读或观看图片、文字、视频等历史资料,认识历史事件与时代背景的联系,论从史出,以史为鉴,学会历史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感受战争的残酷,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树立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次世界大战的概况及影响。
难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启示。
【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引导的谈话法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
【教学流程】【教与学的过程】复习回顾(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提出疑问:“有人说,19世纪是科学的世纪,那么20世纪又是怎样的一个世纪呢?”出示材料:一百年前,聆听那1900年元旦的钟声,生性乐观的法国人在《费加罗报》上宣称:“20世纪带给我们的将是科学进入社会和私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