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吸杀菌剂
- 格式:ppt
- 大小:209.50 KB
- 文档页数:55
多菌灵的作用,多菌灵可以直接浇灌吗多菌灵是高效低毒内吸性杀菌剂,有内吸治疗和保护作用,可以有效防治由真菌引起的多种作物病害。
它的使用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灌根,一种是直接喷施,以喷施为例,喷施时一定要将多菌灵兑水配成1:500-1000的浓度,兑水化开以后直接喷到植株的叶片上,可以预防烂叶的情况发生。
一、多菌灵的作用1、多菌灵是一种高效低毒具有内吸性的杀菌剂,有内吸治疗和保护的作用,可以防治由真菌引起的多种作物病害。
多菌灵在我国的使用范围广泛,但其残留物能引起肝病和染色体畸变,对哺乳动物有一定毒害。
2、多菌灵的使用方法有2种,一种是灌根,一种是直接喷施。
喷施时一定要将多菌灵兑水配成1:500-1000的浓度,兑水化开后直接喷到植株叶片上即可,这样可以够预防烂叶的情况发生,也能预防白粉病以及叶斑病等情况发生。
3、灌根时多菌灵兑水的比例为1:500,使用时直接浇到盆土中即可,定期半个月浇一次,能够起到预防烂根的作用。
一般在室内养花通风会不好,浇水太多盆土容易淤积,根系在淤积的环境当中,就会容易被真菌感染,造成烂根的情况。
二、多菌灵可以直接浇灌吗1、多菌灵可以直接浇灌,但在用多菌灵溶液浇花时,一定要将其加水稀释,一般是按照1:1000或者1:800稀释多菌灵即可,以免其浓度过高。
为了避免花卉植物浇洒以后,出现药害生长不良的现象,一个月只能浇一次,不可过于频繁或代替平常的浇水。
2、在生活中利用多菌灵浇花,大多数的原因是因为花卉植物生长空间通风不好,容易滋生病菌才用其防治。
如果花卉植物的根系和叶子都已经出现腐烂的情况,就必须停用多菌灵可以直接浇灌,改施加代森锰锌或者是甲基托布津等溶液来治理,使其更好生长。
3、多菌灵除了可以用来浇花以外,由于它自有很好的杀菌效果,所以在对花卉植物进行修剪以后,还可以用稀释的多菌灵溶液对其伤口进行涂抹。
这样能有效避免其出现细菌感染情况,从而让它伤口快速愈合。
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
作者:李明
来源:《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2016年第09期
一、产品性能
该产品是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活性较高、内吸性较强、持效期较长,具有保护、治疗作用。
有效成分含量430克/升,剂型为悬浮剂。
二、适用范围及使用方法
1.梨树黑星病:在发病初期,对水制成3000~4000倍液,以每株喷液量2~
2.5千克喷雾,间隔7天,共施药2~3次。
2.苹果树斑点落叶病:在发病初期,对水5000~7000倍,以每株喷液量1.5~3千克喷雾,间隔7~10天,共施药2~3次。
3.防治稻曲病,每667平方米用药10~20毫升,建议在水稻破口前5~7天进行第一次用药,7~10天后再次施药。
4.大风天或预计1小时内有雨,请勿施药。
三、注意事项
1.安全间隔期:在苹果和梨上最多施药次数为4次,安全间隔期为21天;在水稻上每季最多施用次数为3次,安全间隔期为35天。
2.必须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规定”,使用时应有劳动防护措施,穿戴劳动保护用品,不得吸烟、饮食。
3.本品对鱼类等水生生物有毒,远离水产养殖区施药,禁止在河塘等水体中清洗施药器具。
4.包装物不得挪作他用。
5.建议与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轮换使用。
6.用过的容器应妥善处理,不可作他用,也不可随意丢弃。
7.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止接触本品。
恶霉灵都能防治什么病害?
恶霉灵是一款内吸性杀菌剂,通常用作土壤消毒,并具有一定的调节植物生长作用。
能促进根系生长,苗木健壮,对提升栽植成活率有较好的作用。
该药主要对镰刀菌、丝核菌、腐霉菌等引起的根茎部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恶霉灵的主要含量剂型:
主要有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5%恶霉灵水剂、30%恶霉灵水剂;还有一些复配剂如39%恶霉.福可湿性粉剂、3%恶霉.甲霜水剂、54.5%恶霉.福可湿性粉剂等。
防治病害:
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炭疽病、黄萎病、纹枯病、根腐病、雪腐病、菌核病、白绢病、紫斑病、疫病等。
用药方法:
(1)对于苗期的立枯病、猝倒病、枯萎病等。
可进行苗床消毒,在苗木、花卉、蔬菜、等植物播种前对苗床进行喷洒恶霉灵稀释液或直接拌药土撒施苗床。
一般每立方2—3克恶霉灵原药稀释后进行拌土。
如果是大田或苗圃,可用恶霉灵配细土后进行撒施或沟施。
(2)在防治成株后的苗木、蔬菜、花卉的枯萎病、黄萎病、根腐病等时,可用30%恶霉灵800—1000倍进行根茎部淋根,或用30%恶霉灵3000倍进行浇灌,结合不同植物的大小,确定用量。
(3)种子消毒
可用恶霉灵与福美双、多菌灵等进行混匀后拌种。
就拿70%恶霉灵举例,一般100公斤的种子可用该药500克混匀拌种。
但要注意,恶霉灵不适宜做闷种使用,容易发生药害。
50种常见杀菌剂使⽤分类⼤全为园林⼈倾⼼打造的学习平台每⽇推送园林养护技术,更有园林植保预警等优质内容。
学习⼒就是⽣产⼒。
昨天为⼤家介绍了常见病害的诊断,可以直接点击右边⽂字回顾如何快速通过症状确认园林病害?很多朋友询问杀菌剂,今天⼩编为⼤家整理了常见杀菌剂,您还会每次都使⽤百菌清吗?1、代森锌⼴谱保护性杀菌剂。
触杀作⽤较强阻⽌病菌侵⼊植物体内,主要起预防作⽤。
防治对象:霜霉病、晚疫病、绵疫病、炭疽病、早疫病、叶霉病、斑枯病、褐纹病、锈病等。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及含铜药剂混⽤,安全间隔期为15天。
2、代森锰锌杀菌谱⼴。
预防、保护作⽤为主。
病菌不易产⽣抗性,对植物安全。
防治对象:真菌性病害,如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斑枯病、霜霉病、炭疽病、蔓枯病、褐纹病。
注意事项:不可与含铜或碱性药剂混⽤;建议安全间隔期为15天。
3、氢氧化铜预防、保护作⽤为主,并对植物⽣长有刺激作⽤。
防治对象:细菌性⾓斑病、细菌性叶斑病、软腐病、早疫病、晚疫病、霜霉病等多种细菌或真菌性病害,尤其对细菌性病害效果更佳。
注意事项:(1)不能与强酸、强碱性农药混⽤。
(2)幼苗期、对铜敏感的植物、⾼温⽓候、⾼湿⽓候慎⽤。
(3)鱼类及⽔产动物有毒,使⽤时避免药液污染⽔源。
4、百菌清对多种真菌病害有较强预防作⽤,⽽治疗作⽤较⼩。
防治对象:预防多种真菌性病害,如霜霉病、炭疽病、⽩粉病、疫病、早疫病、晚疫病、绵疫病、灰霉病。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农药混⽤。
百菌清对鱼类有毒,要避免药液污染池塘和⽔域。
5、甲基硫菌灵为⼴谱、内吸性杀菌剂,在植物体内转化为多菌灵,有预防保护和治疗作⽤。
防治对象:纹枯病;菌核病;棉花病害;⽩粉病、炭疽病、灰霉病;灰霉病;褐斑病。
注意事项:不能与含铜和碱性、强酸性农药混⽤。
连续使⽤易产⽣抗药性,应与其他药剂交替使⽤,但不宜与多菌灵轮换使⽤。
不少地区⽤此药防治灰霉病、菌核病等已难奏效,需改⽤其他对路药剂防治。
6、多菌灵多菌灵为⾼效低毒内吸性杀菌剂,有内吸治疗和保护作⽤。
的内吸性杀菌剂:有多菌灵、三唑酮、戊唑醇,力克菌、绿亨2号、多霉清、霜疫清、噻菌铜、甲霜灵、乙磷铝、甲基托布津、敌克松、粉锈宁、甲霜铜、杀毒矾、拌种双等。
常见的保护型杀菌剂有:波尔多液、石硫合剂、代森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
以上农药均可用于草莓的病虫害防治,其中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属于碱性药剂,不可与其他药剂混用。
代森铵
杀菌力强,兼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分解后,还有一定肥效作用,呈淡黄色液体,常用10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病,霜霉病和叶斑病,也可用200-400倍液浇灌土壤防治立枯病。
百菌清
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杀菌范围广,残效期长,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
常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喷雾防治锈病,霜霉病,白粉病,黑斑病,炭病,疫病等病害。
也可用40%粉剂喷粉,用量3-4克每平方米,不能与强碱性农药混用。
托布津
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的内吸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残效期长,其杀菌范围和药效和多菌灵相似,对人畜毒性低,对植物安全。
常用50%的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病,炭疽病,煤污病,白绢病,菌核病,叶斑病,灰霉病,黑斑病等病害,常用的还有甲基托布津。
只要明白草莓每个时期的发病种类,便对症下药,没有固定的用药时期,比如说每个时期都能用多菌灵这种广谱杀菌剂。
保护性杀菌剂与内吸性杀菌剂的区别什么是保护性杀菌剂?在病菌侵染作物之前,先在作物表面上施药,防止病菌入侵,起到保护作用,这类杀菌剂称为保护性杀菌剂。
防病特点:杀菌剂使用后,能在作物表面形成一层透气、透水、透光的致密性保护药膜,这层保护膜能抑制病菌孢子的萌发和入侵从而达到杀菌防病的效果。
杀菌谱广,兼治性强;不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
什么是内吸治疗性杀菌剂?内吸治疗性杀菌剂的应用历史较短,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药剂。
是指病菌侵入作物后或作物发病后,施用的杀菌剂能渗入到作物体内或被作物吸收并在体内传导,对病菌直接产生作用或影响植物代谢,杀灭或抑制病菌的致病过程,清除病害或减轻病害。
这类杀菌剂称为内吸治疗性杀菌剂。
杀菌专性强,治疗效果好,易使致病菌产生抗药性。
在果树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在病害发生之前应使用保护性杀菌剂进行预防保护,防止病菌侵染。
若病菌已侵染或已发病,则应使用内吸性杀菌剂杀菌治疗。
我们的植保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根据预测预报,以保护性杀菌剂为主进行预防保护:如何区分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病毒病?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是个庞大的家族,在蔬菜上出现的约有1000种,常见的有800种左右,占整个蔬菜病害的80%,所以看到一种病害首先要考虑其是不是真菌性病害。
真菌病害是目前已知病害中种类最多的病害,约占病害种类的80%-90%,各类病害中以真菌病害的症状类型最多,可以出现在植物的各个部位。
真菌病害的症状特点是在受害部位出现真菌的繁殖器官,真菌在植物上形成的特征称为病症,是诊断病害是否属于真菌病害的主要依据。
真菌病害的症状有的十分明显,可以用于诊断病害的种类和真菌的种类,有的可以用病症和植物受害部位特征(病状)相互配合来初步诊断病害种类,有的要将病症在显微镜进行观察,鉴定病菌种类,再诊断病害种类。
真菌病害症状的出现时间不一,有的病害初期就出现明显的病症,有的在病害的后期才出现病症,有的病害的初期症状与后期症状相似,有的病害初期和后期症状差别很大。
常见6种三唑类农药真菌性病在农作物上发生比较多,比如常见的有:白粉病、锈病、水稻纹枯病、葡萄炭疽病、梨黑星病等,那么当下我们最常用的8种三唑类分别为: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烯唑醇、戊唑醇、腈菌唑、三唑酮。
一.苯醚甲环唑1.作用特点苯醚甲环唑为内吸性杀菌剂,具保护和治疗作用。
同时也是三唑类安全性最高的之一。
防治的作物也非常广泛,可用于防治番茄、甜菜、禾谷类作物、水稻、大豆、园艺作物及各种蔬菜等。
2.防治病害:(1)梨黑星病:发病初期建议使用10%水分散颗粒剂6000~8000倍液。
进行叶面喷雾,发病严重时期,适当增加浓度,可配置2500~4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2)苹果斑点落叶病:发病初期建议使用2500~3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病害高发时期,建议使用1500~2000倍液使用,进行叶片喷雾。
(3)葡萄炭疽病、黑豆病:建议使用2000~2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4)柑橘疮痂病:用2000~2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5)西瓜蔓枯病:每亩制剂50~80克,(有效成分5~8克)。
(6)草莓白粉病:每亩制剂20~40克,(有效成分2~4克)。
(7)番茄早疫病:发病初期建议使用1000~1200倍液,发病高发期建议使用8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二、丙环唑1.作用特点丙环唑具有治疗和保护双重作用内吸性三唑类广谱型杀菌剂,可被根、茎、叶吸收,并很快的在植株体内传导,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亚门菌引起的病害,特别对小麦全蚀病、白粉病、锈病、根腐病、水稻恶苗病、纹枯病、香蕉叶斑病等病害具有特效。
2.防治病害(1)香蕉叶斑病:发病初期使用20%水分散颗粒剂,1000~1500倍液,叶面喷雾。
建议使用2~3次,第二次喷药,时间间隔应为25天左右。
(2)葡萄炭疽病:发病初期使用20%水分散颗粒剂,目的用于防护为主,建议使用浓度稍低一些可用2500倍液。
(3)花生叶斑病:发病初期使用20%水分散颗粒剂,可用2500~3000倍液,间隔半个月喷雾2~3次。
内吸性杀菌剂有哪些
杀菌剂,在农作物中使用广泛,杀菌剂包含了杀生剂、杀菌杀藻剂,主要是杀灭细菌、真菌等病菌。
内吸式杀菌剂分类有哪些呢?内吸式杀菌剂种类多吗?我们常用的内吸式杀菌剂有哪些呢?文章中我们将详细的介绍下重点要闻:
内吸性杀菌剂有哪些
杀菌剂按照传导特性来分,可以分为内吸性杀菌剂和非内吸性杀菌剂,内吸性杀菌剂是指能通过植物叶、茎、根部吸收进入植物体,在植物体内输导至作用部位的杀菌剂。
一般内吸性杀菌剂几种分类:1、苯并咪唑类2、苯酰胺类二甲酰亚胺类3、有机磷类4、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5、甲氧基丙烯酸酯类。
常见的内吸性杀菌剂有多菌灵、三唑酮、戊唑醇,力克菌、绿亨2号、多霉清、霜疫清、噻菌铜、甲霜灵、乙磷铝、甲基托布津、敌克松、粉锈宁、甲霜铜、杀毒矾、拌种双等。
内吸式杀菌剂种类有很多种,文章中介绍的几种内吸性杀菌剂,不知道大家掌握了内吸式杀菌剂的知识了没有,希望文章对大家有帮助哦!。
什么是内吸性农药?内吸性农药有哪些?内吸性农药是相对触杀性农药而言的。
触杀性农药意思就是,通过接触到害虫而杀死,很明显,这种药剂的缺点就是喷到哪里就在哪里起作用,它不能被作物吸收。
内吸性农药是指施药时,植物的一个部位接触农药后,药液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植物叶片内(吸胀作用和内外细胞间的渗透压),药液可以随着植株体内的水分循环的而达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换个方式理解一下,我们举例子说明:1、杀菌剂的概念中有保护性,治疗性,铲除性等三种分类,其中后两种基本上都属于内吸性杀菌剂。
2、杀虫剂中,蚜虫吸食作物的枝叶,需要药液通过植物的汁液进行传导。
所以杀蚜剂基本上都是内吸性的。
菊酯内农药没有内吸性。
但阿维菌素只具有渗透性,没有内吸性。
3、除草剂中草甘磷属于内吸性农药,所以叶片上施药后5-7天杂草发生死亡,药液通过植物体内水分的传导,杂草根部也被杀死。
就是所谓的斩草除根啊。
内吸传导性杀虫剂品种中,属于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有机氮类的以及烟碱类的品种较多。
有机氯类杀虫剂中除林丹有微弱的内吸作用外,其他品种几乎没有内吸作用;而常见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都没有内吸作用。
内吸性有机磷杀虫剂多数品种毒性高,有不少品种因为毒性太高、或残留时间太长而被禁止使用,如内吸磷等。
2013年年底淘汰的五个有机磷类高毒品种中有甲胺磷、久效磷、磷胺三个品种是内吸性杀虫剂。
当然,在近几年推广应用的几个低毒杀虫剂品种中,吡虫啉、氟虫腈等也是内吸性杀虫剂。
常见的内吸性杀虫剂品种列举如下。
一.有机氮类杀虫剂1、杀虫双①作用机理与特点杀虫双属于沙蚕毒素类杀虫剂,是一种神经毒剂,昆虫接触和取食药剂后表现出迟钝、行动缓慢、失去侵害作物的能力、停止发育、虫体软化、瘫痪、直至死亡。
杀虫双有很强的内吸作用,能被作物的叶、根等吸收和传导。
②主要制剂18%水剂、45%可溶性粉剂、3.6%大颗粒剂等。
③防治对象水稻螟虫、纵卷叶螟、稻苞虫、蓟马、叶蝉、飞虱,蔬菜菜青虫、小菜蛾、菜螟虫;玉米粘虫、苹果蚜虫、梨星毛虫、柑桔潜叶蛾、达摩凤蝶等。
龙源期刊网
内吸性杀菌剂
作者:李丽
来源:《农业知识·乡村季风》2016年第06期
产品特点
该产品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内吸性杀菌剂,对病菌具有极强的杀灭效果,用药后可被根、茎、叶部吸收,并能在短时间内传达到作物的叶片和果实表皮内部,迅速进入病斑及周围,杀死病菌,有效控制病斑的发展,起到突出的治疗效果。
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不易产生抗药性,可与多种农药混配使用。
适用作物
用于防治小麦、水稻、玉米病害。
注意事项
1.首次使用请在农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
2.喷雾时力求均匀周到,包括叶片正反面喷透,以药液微有下滴为宜。
3.配药施药时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准则,应穿戴保护性衣物、手套、口罩等。
施药时不进食、不饮水、不吸烟。
施药后应清洗全身及换洗衣物。
应避免药剂接触皮肤和眼睛,不要直接接触被药剂污染的衣物,不要吸入药剂气体和雾滴。
4.不要因处理废药液而污染水源和水系,注意不要污染食物和饲料。
内吸性杀菌剂是指什么?有哪些主要功
能?
内吸性杀菌剂是指什么?有哪些主要功能?
药剂通过植物的根、茎,叶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向顶传导,能传导到植物体其他未受药部位,并且能够杀灭病菌,或防止外部的病菌侵入,这种药剂叫内吸性杀菌剂。
内吸性杀菌剂叶面喷洒时,要求药剂有一定的浓度,并且要覆盖均匀。
内吸性杀菌剂可以起到化学治疗作用,对于未被病菌侵染的植物,喷施内吸性杀菌剂后也可以在植物体内预防病害入侵,从而减轻或预防病害的发生。
治疗性杀菌剂是指在病菌已经与寄主植物发生接触或已经侵入
植物体内后,能够毒杀病菌,从而阻止病害发展的杀菌剂。
保护性杀菌剂在植物感病前,先在植物表面施用,以保护植物免受病原物侵染危害,要求杀菌剂在植物表面上保持较长时间,因此要具有良好的黏附性;治疗性杀菌剂是病原物已侵入植物体内,在感病后施药,以杀死或抑制病原物生长,从而消除病原或中和病原产生的有毒代谢物,要求杀菌剂均匀地与病菌接触,能够较快速地发生作用,以达到迅速控制病害的目的。
第1页共1页。
粉锈宁的作用,粉锈宁的使用方法
粉锈宁为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还具有一定的熏蒸作用。
在低剂量下就能达到明显的药效,且持效期较长。
对人、畜、鱼、蜜蜂低毒,对人粘膜和皮肤均无刺激性。
下面为大家介绍粉锈宁的作用,以及粉锈宁的使用方法。
粉锈宁的作用
粉锈宁又称三唑酮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
粉锈宁对多种作物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如锈病、白粉病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用作喷雾、拌种和土壤处理。
粉锈宁的使用方法
(1)防治黄瓜、西瓜、丝瓜白粉病、炭疽病,用15%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喷雾,间隔15天1次,连喷3-4次;防治菜豆炭疽病、豌豆白粉病,连喷2-3次即可。
(2)防治温室、塑料棚等保护地设施内蔬菜白粉病,每立方米耕层土壤用15%可湿性粉剂12克拌和,作栽培土,持效期可达2个月左
右。
(3)防治豇豆锈病,豌豆白粉病,蚕豆锈病,用25%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每隔15-20天喷1次,连喷2-3次。
(4)防治西红柿白绢病,用25%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浇灌根部,每隔10-15天灌1次,连灌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