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冲击波碎石原理
- 格式:docx
- 大小:50.08 KB
- 文档页数:3
2024体外冲击波碎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1shockwaveIithotriPSy,ESW1)是利用体外产生的冲击波聚焦击碎体内的结石,包括对泌尿系结石、肝胆系结石、涎腺结石和胰腺导管结石等的粉碎,使之随排泄液排出体外,以治疗结石病的方法。
体外冲击波碎石以及由此产生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是20世纪末医疗界的重大事件,被誉为当代三大尿结石治疗的新技术(输尿管镜,经皮肾镜ESW1)之一。
这项20世纪80年代初才诞生的技术在其后的短短几年内便彻底改变了治疗泌尿系结石主要依赖传统开放手术的方法,是泌尿系结石治疗上的革命,目前已被公认为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有效方法。
冲击波碎石技术的产生是从一偶然萌发的奇想逐步走向一门现代标准式医疗技术的艰辛历程。
关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起源于德国。
德国人最初研究冲击波的意图只是出于军事目的。
1980年2月德国多尼尔公司研制出世界上首台ESW1机,开创了人类医学历史上非开放手术治疗结石的新纪元。
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声波能被聚焦这一现象。
古希腊人利用这一知识建造地下室以偷听被关进监狱的敌人的谈话。
18和19世纪,能够回声或者反射声音的壁橱可以把怀表指针的声音传出超过60英尺远。
在二战期间,人们观察到,一些海上遇难者没有被弹片直接击中,其肺部组织亦可因深水炸弹的爆炸而破裂,并在当时进行了首次的文献报道。
另一个常见的典型实例是,当炮弹击中坦克炮塔时,内部机组人员往往会遭受各种损伤,主要原因是伤员的位置与冲击波穿透炮塔的入点和分布有关。
为此,早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就开始了深入研究气态冲击波对活体的破坏作用,当时也附带研究了液态冲击波对实验动物的生物效应,结果表明,冲击波对肺、肠有一定影响,但基本不会伤及肾、膀胱和肌肉。
同时,人们还发现,液电引发的冲击波能击碎浸入水中的陶瓷。
一般认为美国的FrankRieber是第一个申请液电冲击波发生器专利的人(FrankRieber,NekYork,专利号2.559.277)0在50年代末研制出电磁式冲击波发生器。
超声波体外碎石原理
超声波体外碎石,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体外冲击波碎石,其原理主要是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将结石击碎。
具体来说,患者平卧或俯卧于碎石机上,通过彩超或X线进行定位,将超声波聚焦在结石上,然后通过超声波的碎石能量将结石击碎。
这个过程中,冲击波的压力效应、空化效应、裂解效应、疲劳效应等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另外,碎石机通过一个带有水的水囊与皮肤接触,冲击波通过水的传导,通过皮肤进入人体。
在碎石之前,会利用B超把结石定位好,使冲击波对准输尿管结石或肾结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是治疗泌尿系结石经常采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除此之外,还包括自行排石、药物辅助排石、手术碎石取石等等。
具体如何选择,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结石的具体情况以及泌尿系统解剖结构是否存在异常等综合考虑。
体外冲击波碎石的原理
体外冲击波碎石是一种以冲击波能量破碎结石的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尿路结石等疾病。
其原理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 震波传导:体外冲击波通过应用器将机械能转化为冲击波能量,然后将能量传导到体内。
器械上的负压冲击波产生器产生高压气体冲击波并将其传输到特定的处理点。
2. 穿透力:冲击波碎石治疗器械产生的冲击波具有较高的能量和穿透力。
冲击波能够穿透皮肤、腹壁、肠道等组织,将其转化为结石内部的机械能。
3. 能量传递:冲击波能量传递到结石上时,会产生高度的动能和压力,从而产生局部瞬时性压力梯度。
这种压力梯度会导致结石发生内部裂纹和断裂。
4. 破碎效果:冲击波能够将结石内的较大颗粒直接破碎,或者引起结石内部的微小裂缝,并通过连续多次冲击使其完全破碎。
5. 清除排出:经过碎石处理后,结石碎片会变得较小,容易通过尿路系统自然排出。
总的来说,体外冲击波碎石的原理是通过将机械能转化为冲击波能量,利用冲击波的穿透力和能量传递,将结石破碎为较小的碎片,最终达到排石的效果。
体外冲击波碎石的原理是通过将液电、压电、超声和电磁波等能量汇聚到一个焦点上,打击结石,从而实现不开刀治疗肾结石和其它结石的目的。
具体来说,冲击波碎石机主要是通过高压电、大电流、瞬间直流电等产生高能冲击波,再利用特殊的反射体将冲击波聚焦在结石上发挥作用。
由于冲击波在机体正常组织和结石中传播时阻抗不同,在遇到结石时能够产生一定的压力,对结石进行破坏,而在其离开结石的时候,因为阻抗不同又会反转至结石产生拉力。
通过这种反复的轰击,使解释表面逐渐剥脱破碎,将机体不能自行排出的大结石破碎为能够自行排出的小碎块或粉末而排出体外达到治疗效果。
体外冲击波碎石几乎用于治疗全部的肾结石和其他一些类型的结石,也包括非常复杂的鹿角形肾结石。
然而,随着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的不断应用,也发现了它的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它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像常见的有肾被膜下的血肿、肾破裂、肾萎缩、输尿管石街的形成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具体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医生。
体外冲击波碎石原理
体外冲击波碎石是一种治疗尿路结石的非侵入性治疗方法。
其原理如下:
1. 体外冲击波机产生高能量的声波并通过体表送入体内。
这些声波会在尿路结石的位置聚焦。
2. 声波的高能量会产生强大的冲击力,使尿路结石表面产生压力和应力。
3. 尿路结石表面的应力受到扰动后,会造成结石内部的应力不均衡,导致结石发生裂解。
4. 结石的裂解会生成较小的石块或碎片,并随后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5. 体外冲击波碎石的治疗过程可以通过超声、X光或者其他成像设备进行引导和监测,以确保冲击波准确地达到尿路结石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体外冲击波碎石对结石的治疗结果与结石的大小、位置、硬度以及患者的体质等因素有关。
有些较大或较硬的结石可能需要多次治疗才能完全清除。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ESWL)是利用体外产生的冲击波聚焦于体内的结石使之粉碎,继而将其排出体外达到治疗目的治疗方法。
由于ESWL属多尼尔公司的专有用词,目前国际上已通用Shockwave Lithotripsy (SWL)。
一、冲击波碎石设备与原理(一)冲击波碎石机设备的主要部件:冲击波碎石机的核心部件是冲击波源和定位系统。
1.冲击波源:冲击波波源产生聚焦冲击波。
商品化冲击波源共有三种:液电式、电磁式和压电式。
液电式波源是利用水中放电原理产生冲击波,由电能直接转变成机械能;液电式冲击波源原理简单,实现容易,爆发力强,冲击波形成充分,较易导致结石的破碎。
缺点是:①焦点易发生漂移;②冲击波的各波之间的均一性差;③在SWL过程中,随着电极间隙逐渐扩大,明显影响焦区的几何形状。
电磁式波源是电能先转变成磁能,再从磁能转化成冲击波;其优点是①冲击波的焦点不会发生漂移,对器官和组织损伤较轻;②冲击波源的工作寿命大为提高,无更换电极之烦。
电磁式冲击波的能量介于液电式和压电式之间。
该波源的损耗成本相对降低,操作及维护更为方便。
压电式波源是将压电元件置于一特定曲面,聚焦冲击波,达到碎石的目的。
此波源能量及焦点控制是最为理想的、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
皮肤入射点的能量密度极低,很少引起痛感或不适。
缺点是能量较低,因而碎石效率较低,临床复震率较高。
2.定位系统:通过影像技术将结石定位于冲击波的焦区。
定位系统包括X光定位、B超定位和X光/B超双定位。
X光定位系统的最大优点是能够透视整个泌尿系统的含钙结石,其定位和跟踪方法易于掌握。
缺点是潜在的X光辐射性损伤,不能定位X 光透光性结石。
B超定位的最大优点是可检测出“阴性”尿结石,可以全程实时监控,而且无X光辐射性损伤。
但由于超声诊断技术较难掌握,泌尿外科医师熟悉和掌握B超二维图像的切割方法通常需要一个过程。
体外碎石原理
体外碎石原理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常用于肾结石或胆结石的治疗。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机械震荡的力量将结石分解为较小的碎片,以便更容易排出体外。
体外碎石通常使用高能量的冲击波来击碎结石。
冲击波通过皮肤和组织传导至结石部位,使结石发生共振,从而导致结石的破碎。
冲击波的强度、频率和数量根据结石的大小、位置和组织类型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通常需要躺在治疗床上,而结石的位置则通过超声波或X射线进行定位。
医生会根据结石的位置和大
小选择适当的治疗参数,然后将治疗头或探头放置在患者身上,以进行治疗。
在冲击波的作用下,结石开始分解成碎片,并随后被渐渐排出体外。
正常情况下,患者可能会感到轻微的疼痛或不适,但这通常是可以忍受的。
治疗过程可能需要多次进行才能完全清除结石。
体外碎石具有许多优点,例如非侵入性、安全性高、恢复时间短等。
然而,它也有一些潜在的风险和不适,如刺激腰部或下腹部的疼痛、血尿、尿道狭窄等。
因此,在进行体外碎石治疗之前,医生会评估患者的情况并权衡利弊。
总的来说,体外碎石是一种有效治疗结石的方法,但具体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还取决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结石特点。
所以,对
于患有结石的人来说,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非常重要。
体外冲击波碎石的间隔时间1.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头,用来简要介绍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对于这篇关于体外冲击波碎石的间隔时间的长文,引言部分可以包含以下内容:概述: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是一种常用的非侵入性治疗尿路结石的方法。
它通过利用高能量冲击波将体外产生的能量传递到人体内部,破坏和溶解尿路结石,从而达到无需手术切割的治疗效果。
然而,在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时,间隔时间的选择却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中,间隔时间指的是两次冲击波碎石治疗之间的时间间隔。
这个时间间隔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舒适度。
因此,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们一直在探索和研究体外冲击波碎石的间隔时间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并希望能够找到最佳的间隔时间选择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本文将着重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的间隔时间的概念和原理,分析影响体外冲击波碎石间隔时间的因素,并讨论其临床应用和发展前景。
通过深入探讨这一话题,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中做出合理的间隔时间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治疗体验。
接下来,我们将在正文部分详细介绍体外冲击波碎石的定义和原理。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布局进行介绍。
下面是对文章结构部分内容的编写示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阐述体外冲击波碎石的间隔时间。
具体结构如下:引言部分(Introduction)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体外冲击波碎石的背景和重要性,指出了体外冲击波碎石作为一种常见的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在泌尿系统结石病例中得到广泛应用。
接着介绍了本文的结构和目的,说明将从体外冲击波碎石的定义和原理入手,探讨影响其间隔时间的因素,并展望其临床应用和发展前景。
正文部分(Main Body)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小节来论述体外冲击波碎石的相关内容。
肾结石的药物溶石与体外冲击波碎石肾结石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为腰痛、血尿和尿频等。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治疗肾结石的方法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其中,药物溶石和体外冲击波碎石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情况。
一、药物溶石的原理和应用情况药物溶石是指通过使用特定药物来溶解体内的结石。
这些药物通常是一些抑制结石形成的化学物质,例如柠檬酸、柠檬酸钾和柠檬酸钠等。
这些药物可以改善尿液中的化学环境,使结石溶解或减小。
药物溶石主要适用于结石较小、密度较低的患者。
它的治疗周期相对较长,通常需要数月的时间才能达到溶石的效果。
同时,药物溶石也适用于那些对手术治疗有禁忌的患者,例如孕妇和老年人。
二、体外冲击波碎石的原理和应用情况体外冲击波碎石是一种通过将高能冲击波传导到体内,使结石碎裂而排出体外的治疗方法。
通过将患者放置在体外冲击波仪器的焦点位置,运用机械振动的作用,将能量传导到结石上,从而使其碎裂。
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肾结石,包括钙结石、草酸钙结石和尿酸结石等。
它的治疗效果较为迅速,通常在一次或数次治疗后即可达到结石碎裂和排出的效果。
然而,体外冲击波碎石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风险,例如疼痛、血尿和肾损伤等,因此需要慎重选择患者和操作方法。
三、药物溶石与体外冲击波碎石的优缺点比较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患者和医生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溶石和体外冲击波碎石的优缺点。
药物溶石的优点包括治疗过程温和、创伤小、无需住院等。
对于那些不能或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药物溶石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然而,药物溶石的治疗周期较长,且对结石类型有一定的限制。
体外冲击波碎石的优点在于治疗效果迅速、创伤较小、非侵入性等。
对于那些结石较大、症状较明显的患者来说,体外冲击波碎石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然而,体外冲击波碎石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并发症风险。
四、结合应用的临床意义和展望在实际临床中,药物溶石和体外冲击波碎石并非是孤立的治疗方法,而是可以结合应用的。
体外冲击波碎石原理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体外冲击波碎石原理
体外冲击波碎石是利用冲击波在组织和结石两种声阻抗不同的传播介质的界面产生压应力(结石前界面)和拉应力(结石后界面),使结石从表面逐渐剥脱破碎,将不能自行排出的大结石破碎成能够自行排出的碎块,然后随尿液通过泌尿系的管腔系统排出体外的一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方法。
冲击波的发生是通过高压电、大电流、瞬间直流放电来实现的。
瞬间放电时放电通道急剧膨胀在水介质中形成的压力脉搏冲称为冲击波,利用特殊的反射体将冲击波聚焦,可使焦点处的能量增大200~300倍,将结石置于该处便可达到击碎结石的目的。
目前所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机都附有X线或超声定位装置,通过移动病人可达到定位的目的。
冲击波的传播特性接近于声波,各种不同介质由于其密度不同,声阻抗有很大差异。
水的声阻抗比空气大的多,所以水中的冲击波在水与空气的界面上几乎完全反射。
人体组织含水量较多,声阻抗接近于水,所以水中冲击波传入人体时几乎没有反射,能量损耗少,这就是为什么体外冲击波碎石时人体需完全浸泡于水中或利用水囊作为传播介质的道理,这样既可以减少能量损耗,也避免了冲击波在通过人体与空气界面时对人体的损伤。
由于结石的声阻抗为水的5~10倍,所以冲击波在组织与结石界面也会有反射,同时由于声阻抗不同产生应力使结石裂碎。
体外震波碎石机的主要类型,按体外冲击波发生器不同分为三种类型:
①液电冲击波;
②电磁冲击波,应用电磁脉冲发生器的工作原理碎石;
③压电冲击波,是利用反压电效应的原理碎石。
ESWL治疗泌尿系统结石可免去麻醉,定位方便,损伤小,见效快,减少了患者的恐惧
和疼痛。
一、原理:
单脉冲击波碎石原理:冲击波是一种在空气中或水中的一小空间内能量突然释放而产生的高能量压力波。
碎石机内部是在一个半椭球反射体内水下快速高压火花放电产生冲击波,经反射体聚焦并通过水进行传播。
这一高能量冲击波以超音速速度通过机体组织(其密度与水相近,因而声阻抗也相近)而很少衰减。
在焦点部位瞬间释放出高能量冲击波的机械应力,对结石进行冲击,这一应力超过了结石的抗拉强度而将结石粉碎,再经冲击波多次冲击的积累,将结石逐步粉碎成砂粒。
复式脉冲冲击波碎石是将重复脉冲技术应用于液中放电,利用特定延时下的二次冲击波,使空化过程中空化气泡簇集中定向崩解,从而完成结石高效粉碎过程,这一技术发展了液电冲击波碎石技术的理论,提高了碎石效率。
二、适应症:
1、肾盏、肾孟结石(结石直径<3cm )。
2、膀胱结石(直径< cm )。
3、输导管上、下段结石(肾无积水、肾排泄分泌功能好)。
三、禁忌症:
患有以下族病者禁忌碎石。
1、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
2、急性感染性疾病。
3、活动性肺结核,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4、凝血机制障碍。
5、肾功能衰竭,病史较长,或含水草酸钙及胱氨酸的结石。
四、术前准备:
1、作血手术常规、尿常规检查。
2、心电图、测血压压、
3、 B超、腹平片、静脉肾孟造影。
五、并发症:
1、肾绞痛:大约30%有肾绞痛,多见于结石较大患者。
2、血尿:大多数患者有肉眼血尿,发生于术后第一、二次小便,不用处理可自
行停止。
3、血丝痰:发生在少数肾上盏结石。
4、输尿管石阶形成:多见于结石较大时,因较多碎石粒阻塞输尿管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