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大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63.00 KB
- 文档页数:117
名詞解釋:1、古希臘神話:在希腊原始初民长期口头相传的基础上形成基本规模,后来在“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的《神普》及古希腊的诗歌、戏剧、历史、哲学等著作中记录下来,后人将它们整理成现在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
2、荷馬史詩:公元前9至8世纪时,相传在小亚细亚一带有一位天才的盲人民间歌手名荷马,在流传已久的英雄短歌基础上对大量有关特洛伊战争的素材进行加工、整理、润色,形成了情节完整、风格统一的两部史诗——《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后人统称为“荷马史诗”。
3、古希臘三大悲劇家及其代表作:埃斯库罗斯,古希腊悲剧的真正创始人,恩格斯称为“悲剧之父”。
拥护民主派,其创作是对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形成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
雄浑、悲壮、豪迈是埃斯库罗斯的悲剧风格。
《乞援人》、《波斯人》、《七将攻忒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阿伽门农》、《奠酒人》和《报仇神》索福克勒斯,被称为“戏剧中的荷马”,也称为“雅典的蜜蜂”。
《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得斯,“舞台上的哲学家”。
《美狄亚》1、聖經:由《旧约》和《新约》组成,《旧约》记载古代希伯来人和犹太教的历史。
《新约》记载基督教的历史。
主题是歌颂上帝,崇拜上帝;以上帝为中心,以上帝为主宰。
成为西方文学的又一源头。
2、中世紀四種文學類型:(1)教会文学:①内容上:宣传宗教教义,大多取材于《圣经》。
②体裁上:基督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剧等。
③艺术手法上:梦幻、朦胧、浪漫气氛;说教气息;象征寓意。
(2)英雄史诗:①早期英雄史诗,反映氏族社会末期的生活,歌颂部落英雄(异教精神),表现群体意识和英雄主义精神。
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和多神教成分。
②中期英雄史诗,歌颂部落英雄的英雄善战,写他们具有爱国思想,作者歌颂贤明君主,谴责叛国逆臣;同时大大增加了基督教教义的内容。
一般以历史事实为基础,有传奇性,但神话色彩减弱。
(3)骑士文学:忠君、护教、行侠。
宣扬骑士精神,宗教色彩浓厚。
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第一章古代文学(古希腊罗马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古希腊神话•第三节荷马史诗•第四节古希腊戏剧第一节概述一、西方文学的源头•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学。
•在西方文化史上,希腊罗马时代被并称作“古典时代”,但是从文化的传承关系上看,罗马人在诸多方面均受惠于希腊人,在文学领域就更是如此。
因此,古希腊文学是西方文学真正的开端。
古希腊版图:希腊本土分为北、中、南三部分。
二、古希腊的社会和文学概况•古希腊和其他古老的民族一样,也经历了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及其由盛而衰的历史阶段。
具体可分为五个发展时期:•(一)爱琴文明/克里特¡ª迈锡尼时期(前20¡ª前12世纪)•(二)英雄时代/¡°荷马时代¡±(前11¡ª前9世纪)•(三)古风时代(前8¡ª前6世纪)•(四)古典时代(前5¡ª前4世纪中期)•(五)希腊化时代(前4世纪晚期¡ª前2世纪中期)爱琴文明或克里特¡ª迈锡尼时代•含义:指的是爱琴海地区的青铜文明(原始社会),以克里特岛和希腊的迈锡尼两地为主。
•影响:克里特¡ª迈锡尼文明为其后产生并记载下来的希腊神话和史诗提供了丰富多姿的素材。
忒修斯的故事•克里特岛的迷宫中有一个半牛半人的怪物,每年都要吃掉雅典被迫进贡的七对童男童女。
大英雄忒修斯继承雅典王位后,决心除掉怪物,洗刷雅典人的耻辱。
•忒修斯乘船来到克里特,米诺斯王的女儿阿里阿德涅对他一见倾心,施以援手,送给他一个线团和一柄宝剑。
忒修斯将线的一端系在迷宫入口,带着线团深入迷宫,杀死怪物,然后顺着放开的线原路出了迷宫。
爱琴海的由来•忒修斯的父亲埃勾斯在儿子行前曾与之有约:如果平安顺利返回船上挂白帆,否则挂黑帆。
•不幸的是胜利返回的忒修斯忘记了与老父的约定,没有让舵手挂起白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