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图基本分析方法(1)
- 格式:ppt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12
第一节天气图的一般知识天气图底图投影方式:天气图底图是用来填写各测站气象观测资料而特制的空白地图。
常用的天气图底图有:南、北半球天气图、中纬度区域天气图、热带低纬地区天气图等。
制作底图的投影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兰勃特投影兰勃特投影法又称等角正割圆锥投影。
将地球体的30和60纬圈与圆锥面相割,经纬线及地形投影到圆锥形的图纸上,展开后经线呈放射形直线,纬线是同心圆弧。
这种图最适宜作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图底图。
我国、日本等国的天气图底图均采用这种投影。
2.极地平面投影用这种投影法制成的底图,其经线为一组由极地向赤道发出的放射形直线,纬线为一组围绕极地的同心圆。
这种投影适宜作北(南)半球天气图底图。
3.墨卡托投影用一圆筒套在地球体上,地球赤道表面与圆柱面相切(或相割),光源放在地球中心进行投影。
把圆筒展开便制成一张图,其经、纬线都为平行直线。
由于低纬地区用这种投影与实况较为接近,而在高纬地区投影面积放大倍数太大。
所以这种图主要适用于作赤道或低纬地区的天气图。
天气图的种类和图时: 1.天气图的种类天气分布是三维空间的,为了比较全面地揭示天气状况,在气象分析和预报中,通常绘制三种类型的天气图,即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和辅助图。
天气图的制作过程依次为观测、编报发送、收报、填图、分析。
地面天气图是根据地面观测资料绘制的,它是一种综合性天气图,是天气分析和预报中最基本的天气图。
高空天气图就是等压面上的形势图,它是根据高空观测资料绘制的。
辅助图是配合地面天气图和高空等压面图而使用的特定图。
2.天气图的图时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规定,通常地面天气图每天制作4次,分别在世界时00时、06时、12时、18时,即北京时08时、14时、20时、次日02时。
此外,中间还有4次补充观测时间,所以实际上每隔3 h就有一地面天气图产生。
高空天气图一天制作两次,世界时00时、12时,即北京时08时和20时。
第二节地面天气图地面天气图的填绘:各地同一时刻观测的地面资料,传递到各大气象通信中心,然后再由通信中心向各地气象台传播。
【回头看!】如何利⽤天⽓图分析天⽓形势【本⽂是⼩编14年写的⼀关于如何利⽤天⽓图分析天⽓的⽂章,现进⾏回放,希望对⼤家有所帮助!】古⼈说“天有不测风⾬”,但是现在风⾬似乎却不再那么神秘。
⽓象对于现代社会的价值是巨⼤的,尤其是对于从事民航的我们,⽓象更是影响安全的重要⼀环。
那么,我们⼜是怎么做天⽓预报呢?天⽓预报顾名思义就是利⽤现有的天⽓状况和天⽓形势,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天⽓,从⽽在天⽓来临前做好防范⼯作。
作为厦航⼩飞象的新员,我也⾮常荣幸能向⼀起学习的⼩伙伴们简单介绍下如何使⽤⽓象天⽓图预报天⽓变化。
⼀、分析原则1、抓重要天⽓系统。
⼤⽓是由⼤、中、⼩不同尺度的运动系统组成,我们要根据具体的天⽓特点和预报任务抓住分析重点系统。
例如地⾯图上的锋⾯,⾼空图上的槽线和急流。
例如短期预报,我们要注意⼀些中⼩尺度系统,⽽中长期预报着重分析⼤尺度系统。
2、⾼、低空图配合使⽤天⽓系统都是三维的,为全⾯分析天⽓状况,我们要按照上下对应关系分析每个天⽓系统在每层天⽓图上的状态。
例如⾼压系统、低压系统、槽、脊、锋等。
3、天⽓演变的历史连贯性天⽓的形成、发展、消亡都具有⼀定的连贯性,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连续⼏天或者⼏次的天⽓图平判断某天⽓系统的移动速度、强度变化,或者分析可能有新的系统⽣成等等。
4、⽓象要素的相关性⼤⽓中的各个⽓象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如⽔平⽅向的⽓压场和风场,垂直⽅向的⽓压场和温度场。
所以我们要利⽤⽓象要素间的内在联系把各个⽓象要素有机的联系起来。
如地⾯图上分析锋⾯必须和⽓压形势相结合,⾼空图分析⽓压系统要联系⽓压场和温度场的关系。
⼆、天⽓图怎么看1、⾼空图⾼空图分为500hpa、700hpa、850hpa天⽓图。
图上主要内容有:等⾼线、等温线、风,以及分析出的⾼低压中⼼、冷暖中⼼、槽线、切变线、冷暖平流等等。
分析重点:A、该天⽓形势下的重要控制系统1)⾼压中⼼:下沉⽓流,⼀般是晴朗天⽓,万⾥⽆云。
气候统计图的十二大类型和判读方法近年来,气候知识成为高考的主干。
气候资料统计资料分析气候特征呈现多元化、多维度综合考查。
统计资料除了传统文字、表格和和经典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配合图外,呈现各种变式和相关综合考查:考查气温和降水特点、天气气候特征、气候分布成因及相关气候应用能力。
除了考查基本气温和降水特征以外,如考查气温降水变率、时间变化(如季节)、分布概率、干湿度、雪线变化、自然带分布景观及规律、工农业城镇布局等等。
以下仅以气温和降水统计变式图为例分析说明。
一、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配合图:气候气温和降水特点此种图最常见,是气候考查的基础和重点。
1. 从气温曲线的弯曲方向可判断南北半球。
曲线下凹为南半球,上凸为北半球。
如图1,甲气候在南半球,乙气候在北半球。
2. 从气温曲线的坡度和相对高度,能判断气温随季节变化特点,计算气温年较差(气温曲线最低和最高处的气温差)。
仅从图2看,气温曲线相对高差(曲线坡度)最大的是极地气候(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其次是温带季风气候(⑧)和温带大陆性气候(⑨),然后是亚热带季风气候(⑤)、地中海气候(⑥)和温带海洋性气候(⑦),最小的是热带的气候(从大到小依次是:热带沙漠气候④、热带草原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③、热带雨林气候①)。
3. 从降水量柱状图可以读出全年降水量。
如图2,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是热带的气候(除热带沙漠气候外),其次为亚热带的气候,再次为温带的气候,最少的为寒带的气候。
变化规律与气温年变化大小相反。
二、气温和降水点状图:气温和降水时间变化及气候类型图3中12个点分别表示一地12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图中可以判读1月、7月(代表冬夏季)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及其组合情况,由此来判断气候类型。
但此图不能形象直观地反映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气候特点有一定难度。
注意:纵横坐标不一定分别表示降水和气温,有时反过来表示。
该图1月气温(10~15℃)比7月低,降水比7月多,应属地中海气候。
天气图基本分析方法见附图A一:地面天气图分析海平面气压场的分析等值线分析原则同一条等值线上要素值处处相等。
等值线一侧的数值必须高于另一侧的数值。
等值线不能相交,不能分支,不能在图中中断。
相邻两根等值线的数值必须是连续的,及其数值或者相等,或只差一个间隔。
作为等值线的一种特殊形式,等压线的分析遵循地转风原则,即等值线和风向平行,在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
但实际大气,由于地面摩擦作用,风向与等值线有一定交角,风从高压一侧吹向低压一侧。
绘制等压线时的注意事项等压线一般应保持平滑。
相邻两站间气压变化较均匀时,等压线的位置可靠内插法确定。
两条数值相等的等压线,要尽量避免互相平行或相距很近。
绘制等压线时,应尽可能的参考风的记录。
等压线通过锋面时必须有明显的折角,或为气旋性曲率的突然增加,而且折角指向高压一侧。
等压线的暖锋前有比较明显的气旋性弯曲,冷锋后有明显的反气旋性弯曲。
(见附图1和2)二:绘制等压线的技术规定等压线每隔2.5hPa画一条。
等压线应画到图边,否则应闭合起来。
在没有记录的地区可例外,但应当各条等压线末端排列整齐,落在一定的经线或纬线上。
在低压中心用红色标注D,高压中心用蓝色标注G 。
高、低压中心的符号应标注在气压数值最高或最低的地方。
在有风向记录时,背风而立,高压中心符号应标注在气压记录数值最高测站的右侧,低压中心符号应标注在气压记录数值最低测站的左侧。
高低压中心的符号还应该标注在反气旋式或气旋式流场的中心,而不一定标注在最内一条等压线的几何中心处。
如果在最内一条等压线内,流场有两个或三个中心时,则应标注两个或三个中心。
等三小时变压线的绘制三小时变压反映了气压场最近改变情况,它是确定锋的位置、分析判断气压系统及封面未来变化的重要依据。
等三小时变压线以零为标准,每隔一百帕绘一条每条线的两端要注明该线的百帕值和正负号。
在正(负)变压中心,用蓝色(红色)标注“+”(“-”)。
地面天气图的分析项目和步骤绘制等小时变压线及勾画天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