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 格式:ppt
- 大小:3.43 MB
- 文档页数:51
党员如何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精品文档党员如何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在当前形势下,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落实民主法制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的需要。
因此,强调党虽干部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正确理解民主权利的涵义民主权利是指公民按照国家的法律法令的规定,允许行使的权利和应当享受的利益。
理解“民主权利”这一概念,必须把握“两个关系”:一是权利与法律的关系。
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志表现,有什么样的法律,就有什么样的权利;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法律不一样,权利也不一样。
二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享受权利就要承担义务,而承担义务就应该享有相应的权利。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党员民主权利,是指党员按照国家的法律法令、党章党规,享有的权利和利益。
党员除了享有《宪法》规定的公民16项权利和自由外,还享有《党章》规定的党员8项权利。
2004年9月,中共中央专门颁发《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共5章38条,对保障党员的权利作了具体规定。
根据《宪法》、《党章》和党的有关规定,概括起来,党员依法主要享有6个方面的民主权利: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批评、建议权,申诉、控告权,申辩、辩护权。
二、党员行使民主权利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采取非正常渠道反映问题的较多。
党章规定党员可以向上级直至中央反映问题,但同时《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也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应该逐级反映,因为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越级反映,按程序办同样可以解决问题。
但在现实中,存在大量会上不说会后乱说,当面不讲背后乱讲,写匿名信,越级反映问题的现象。
二是反映问题失实的较多,经组织调查属实的较少。
三是有些举报人动机不纯。
如,有的出于报复心或出于嫉妒心而无中生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
四是写匿名信的多,署真实姓名的少。
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练习题A级---基础训练1.近年,每当有“冤案”新闻,不管法院重审与否,一些评论动辄“拿正义说事”,貌似站在法律或舆论高地,但其立论往往经不起考量。
舆论监督可以追问真相,但不应绑架审判,否则是对正义的曲解,更是对法律的不敬。
这启示我们①要充分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监督权②权利的行使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③公民应坚持把权利与义务统一起来④应加强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立法有温度,民生总关情。
为百姓健康提供更强保障,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让网购大军维权更有底气……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人民群众所盼所需,进一步加快推进民生领域立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这表明①严格执法能够保障公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社②有温度的立法从根本上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③立法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3.依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缺席审判程序,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潜逃境外,需要及时进行审判的贪污贿赂等犯罪案件,人民法院可进行缺席审理。
建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①需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②需全国人大代表行使审议权和决定权③为反腐败追逃追赃提供了司法支持④为人民法院行使检察权提供法律依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将于2023年4月1日正式施行。
该法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污染防治、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等方面做了规定。
此法的颁布①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②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的具体体现③旨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④将推动法治中国的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为推进国家金融战略实施,健全完善金融审判体系,促进经济和金融健康发展,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设立上海金融法院的决定。
教案序号32——17、18 课题第九课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课型新授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的相关知识;了解我国政治担负的主要职能及其内容;懂得我国政府的性质;懂得如何行使监督权运用目标学会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学会寻求政府的帮助,学会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途径;逐步提高政治参与的本领情感态度观念增强国家观念,增强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意识,依法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教学重点行使民主权利的主要形式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教学难点对于“服务型政府”的理解(重难点)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例证法、情景导学法板书设计一、公民享有民主权利1、广泛的政治权利与自由2、行使民主权利的主要形式3、行使监督权的主要途径二、人民政府服务人民1、感受服务型政府2、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3、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复习】[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99页[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100页[3]世界上有多少个社会主义国家?[4]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哪些鲜明的中国特色?【导入】展示“学生参加区人大代表选举”“小区评议会”和“大灾有大爱”三张图片,体会公民所享有的政治权利,感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政府,进而探讨政府权力行使的监督。
提问:1、我们的社会生活包括哪些生活领域?你能提出哪些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2、我国政府在汶川大地震期间采取的措施,体现政府履行了哪些职能?假如没有这样一个政府,将会出现怎样的局面?政府履行职能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3、政府的职能与职权有什么不同,作为公民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讲授新课】一、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一)公民行使权利的主要方式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主要方式有四种:1.民主选举参与民主选举是公民的首要政治权利。
如果连选举权都没有,就谈不上参与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等权利。
所以公民的选举权是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我国的选举遵循以下原则:[1]普遍、平等的选举原则一般情况下只要年满18周岁,并且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都有平等地参与选举的利权。
第9课《发展人民民主》教学设计一、本课内容结构本课由二框构成。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
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民主专政,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根本的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第一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重点阐述了人民的政治地位,让学生从民主与专政的关系、人民民主专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以及人民、人民代表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中,把握“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主题,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政治地位,主动关心国家的事,参与国家管理,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
民主与法治是密切联系的,法治是民主的保障。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方略,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
第二框“广泛的民主权利”,重点阐述了我国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以及如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
从学生生活的维度来看,主要涉及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从学科的维度来看,主要涉及法律、国情方面的知识。
二、本课教学重点、难点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家性质”是教学重点。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政体),国体决定政体,只有正确理解人民民主专政,才能更好地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因此,它是教学重点。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说它是重点,是因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说它是难点,是因为初中学生不具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没有参与行使国家权力的实践,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缺乏感性认识,认识比较模糊。
在教学中,要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每年一次的人代会这些学生生活经验中能感知到的、具体的东西,帮助学生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9课民主与法制建设一、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基本概况。
2、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知道《刑法》和《民法》等重要法律文献。
3、理解民主是法制的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保障,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
教学难点:对民主与法制关系的理解。
三、教材要点解析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制定了宪法,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发挥了人民当家作主和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
2、1957 年之后,民主法制建设受到严重干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又遭到巨大的破坏。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了大规模的法制建设,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得到了恢复、加强和完善。
4、1979年,国家完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健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并制定代表法,保证了各级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的权力。
5、1982 年,中共中央确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6、20世纪80 年代后,国家实行基层群众自治。
即在城市和农村分别设立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这是扩大基层民主的重大措施,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
1998年,国家正式颁布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7、1982 年宪法赋予公民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此外,为了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和逐步扩大,国家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规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使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和自由得到切实保障。
8、为了适应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立法制度,健全立法程序,先后通过了现行宪法和一大批法律、法规,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
9、1986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这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法。
它的颁布和实施,使审判工作有了基本的民事法律依据。
复习教案:第4单元情系祖国主备教师:蔡守立总第 9 课时复习内容:第9课发展人民民主一、课标解读:知道我国现阶段的政治制度,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网络构建:人民民主专政是认识人民的政治地位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力和责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走近人民代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了解民主政治权利言论、、、、、的自由广泛的民主权利监督、、、申诉、控告或检举等权利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珍惜民主政治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应三、经典回眸:[一]、精挑细选理解生活1、(2006.绍兴)自重新修订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以后,各界人士针对《条例》纷纷在媒体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他们行使了法律赋予的 ( )①政治权利②出版自由③言论自由④结社自由A、①②③ B 、①③ C、③②①④ D、②③2、(2007.盐城)初三学生孟杰向人大代表反映社区公共设施不完备等问题。
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这体现了公民都可以直接管理国家 B、这体现了公民依法享有立法监督权C、人大代表管大事,社区小事不应向其反映D、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利益,向其反映可促使问题解决3、(2005.淮安)我国各级人大代表为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提出更好的议案,开展了“选民接待日”活动,实行“代表活动制度”,推出“代表热线”,建立“代表工作室’、”人大代表公示制”。
这表明 ( ) A、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B、人大代表直接行使国家的行政权力C、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D、依法治国需要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二]、体验探究关注生活4、链接情境:(2005.徐州)晚饭后,初三学生杨杨翻开报纸,看到这样一则材料:近日,由于日方在历史教科书等一系列问题上伤害中华民族感情的错误态度和行为,引发了我国一些地方的涉日游行示威活动。
公安部新闻发言人就此发表谈话,提醒广大群众依法行事,维护稳定大局。